第一讲区域规划概论2016.9.10

合集下载

区域规划概论_张沛著

区域规划概论_张沛著

区域规划概论内容简介《高等学校教材·区域规划概论》继承国内外区域规划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实践成果,系统阐述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在明确区域规划性质及其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优势判断,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组织、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管制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区域规划编制程序及其内容框架。

《高等学校教材·区域规划概论》强调综合性,重视方法性,兼顾前沿性,注重应用性,可作为高等院校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城市规划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研究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本书继承国内外区域规划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实践成果,系统阐述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在明确区域规划性质及其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优势判断,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组织、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管制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区域规划编制程序及其内容框架。

本书强调综合性,重视方法性,兼顾前沿性,注重应用性,可作为高等院校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城市规划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研究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目录第一章区域规划导论1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1一、区域规划概念1二、区域规划性质4三、区域规划地位4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6一、核心—边缘理论7、二、增长极理论9三、点—轴渐进理论12四、可持续发展理论17五、区域研究新动向19 第三节区域规划实践21一、国外规划实践21二、国内规划实践23三、区域规划原则26第四节区域规划任务27一、确定发展方向27二、区域合理布局27三、人口居住规划28四、基础设施规划28五、生态良性循环28六、社会经济协调28思考题28参考文献29第二章区域发展分析30第一节自然环境条件30一、自然条件分析30二、生态环境评估35 第二节社会经济基础43一、社会发展分析43二、经济基础评价52 第三节综合比较优势61一、市场竞争体系61二、比较优势判断67 思考题78参考文献78第三章区域发展战略80 第一节发展战略概述80一、发展战略涵义80二、发展战略内容80三、发展战略特征81四、发展战略回顾82 第二节战略指导方针83一、指导思想确立83二、战略方针制定83 第三节战略目标定位86一、发展目标体系86二、发展结构协调90三、发展目标定位96第四节战略实施措施99一、战略重点选择99二、战略布局模式102三、战略实施步骤104 思考题108参考文献108第四章产业发展组织110 第一节产业结构诊断110一、产业结构概述110二、产业结构分析113三、产业结构问题121 第二节优势产业选择124一、优势产业特征124二、产业选择基准125三、优势产业确定127 第三节结构发展导向133一、结构演进规律133二、结构组织原则136三、产业结构规划137 第四节产业空间布局140一、产业布局原则140二、产业集群发展142三、各类产业布局147思考题152参考文献153第五章城镇体系规划154第一节城镇体系内涵154一、发展研究历程154二、城镇体系概念160三、城镇体系特征161四、规划内容构成161第二节城镇体系类型163一、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163二、发展要求和规划重点164三、中国城镇体系的类型166 第三节职能分工结构166一、城镇职能分类167二、职能结构规划170第四节等级规模结构171一、等级规模分布172二、区域人口预测173三、城市化水平预测175四、等级规模确定178第五节空间发展结构180 一、空间布局类型180二、空间演变过程181三、规划指导思想181四、空间发展规划182 第六节网络结构规划184一、网络联系形式184二、网络结构关系185 思考题190参考文献190第六章基础设施配置191 第一节区域交通运输191一、交通运输体系191二、发展条件分析193三、交通网络规划194 第二节区域水利系统198一、水利系统构成198二、发展建设条件199三、水利设施规划200 第三节能源设施系统202一、能源设施分类202二、发展现状分析202三、能源开发利用203四、设施系统规划205 第四节区域防灾减灾207一、防灾减灾体系207二、防灾减灾规划210思考题214参考文献214第七章生态环境建设215第一节区域环境保护215一、环境保护问题215二、环境保护目标217三、环境影响评价219四、区域环境规划221第二节区域生态建设229一、生态建设涵义229二、生态建设内容231三、生态建设措施246思考题253参考文献253第八章区域发展管制254第一节区域管制概述254一、区域管制概念254二、区域管制内容259三、区域管制作用261第二节区域管制导则262 一、淡化行政区划262二、生态环境优先265三、优化产业分工268四、空间开发有序270五、区域设施统筹271六、公共资源共享274 第三节区域管制措施275一、综合管制区划275二、规划实施衔接276三、管制机制架构277 思考题278参考文献278第九章区域规划编制280 第一节区域规划过程280一、规划组织及流程280二、目标和任务确定281三、数据收集与分析281四、建立模型与预测281五、方案拟定与评价282六、规划实施与反馈282 第二节规划方式程序283一、规划工作方式283二、规划编制程序283 第三节编制内容框架284一、基础资料搜集284二、基础资料分析285三、规划编制方法286四、规划成果编制288第四节编制实证解析289一、区域综合分析289二、规划指导思想290三、区域发展战略290四、区域开发重点292五、基础设施规划293六、社会设施配置294七、生态环境保护294八、区域发展管制295思考题296参考文献296附录Ⅰ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297 附录Ⅱ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98。

区域规划:第一章_绪论.8.26

区域规划:第一章_绪论.8.26

2020/8/19
第一章 绪论
12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区域
1、什么是区域
区域概念的争议 ——首先,是否存在区域? ——其次,区域的主客观性? ——再次,区域的定义?
2020/8/19
第一章 绪论
13
《区域规划概论》
1、什么是区域
“什么是区域?”,这个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 今后可能也不会达成共识,因为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不同, 对区域的界定也就不同了。即使是同一学科比如区域经济学, 不同的学者给区域下的定义也很不相同,可谓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2020/8/19
第一章 绪论
10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区域、地区、地域 二、区域分析 三、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 四、区域研究
2020/8/19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区域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的基本特性 3、区域的类型 4、区域的划分 5、区域、地区、地域、空间之间的异同
5.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吕拉昌 编著. 区域开发导论.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2.
2020/8/19
第一章 绪论
8
《区域规划概论》
推荐阅读期刊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外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研究》
以区域性为其最重要特征的地理学对区域也没有一个确 切的定义:“一个区域是指一个连续的地段,其中心 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却又缺少明确的界线”,“区 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部分,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 于邻近部分”,“区域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特定范围”, “区域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等等。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金) 湘教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金) 湘教必修3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如下图所示: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区域的整体性的理解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和“寒” 两大地理特征,进而使这里的水文、植被、动物、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 市分布等地理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高寒区的特征。
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因其 具备的条件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发展趋 势,下面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例加以说明。
区域的特点及发展
(2006年上海地理)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 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区域的特点分析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如下图所示: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 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 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也越小。
四、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 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等。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 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 起步 阶段,以 资源 型工业和 劳动密集 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 乏大型中心城市,交通线路 稀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表 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
区域的可度量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类型的系统性
◎区域层次的系统性
◎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
3、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地貌区、土壤区……
社会经济区域: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经济区……
惠特尔西——根据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等的不同,可将区域划分为三类:
◎单一特征的区域
◎多种特征的综合区域
·产生于同类过程,形成高度内在联系的区域
4、市场网络的三种基本类型
●市场原则:从商品和服务供应范围最大角度出发,适用于联系方便的发达地区和城市内部。
●交通原则:按主、次中心之间最短距离而定出的中心体系,适用于有重要交通线通过或新开发地区。
●行政原则:一个主中心能控制周围六个亚中心,每个亚中心又可控制六个次中心。这是行政管理要求的结果。适用于自给自足的地区。
●中心城市是唯一的市场。
●市场(获取最高的纯收益)是农业生产的唯一动力,农民据此调整生产品种。
●运输费同运量、距离呈正比,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
●市场价格、工资、资本利息不变。
7、经济指标
销售价格决定于品种、经营方式和市场的需求;
销售成本=生产成本+运费
利润(区位地租)与运距呈反比。
8、“杜能环”(由城市中心向外)
区域规划
ppt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专业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城市总规、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
2、专业学习领域的拓展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圈层模式(美国)
——原美国波士顿大学华昌宜教授
3、对城市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二、研究对象
1、区域(广义、狭义)——区域经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问题
2、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

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第一篇: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04459区域规划概论绪论:区域规划的作用:①合理配置生产力,提高布局的经济效益。

②合理配置城镇居民点体系,提高布局的社会效益。

③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1956年国家建委制定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

增长极核理论: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区域规划基本原则:①全国“一盘棋”原则;②承认和自觉地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③因地制宜;④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如金属、水泥、木材等)称为材料。

两者统称为原材料。

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劳动生产了《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1981年4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指示。

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置国土局。

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之一霍华德的著名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1898年)其后,盖迪斯在他的《演变中的城市》(1915年)一书中,确定了霍华德的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要同周围地区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规划(强调规划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在雅典通过的《都市计划大纲》(简称雅典宪章),明确地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944年艾伯克龙比参照巴洛的建议主持编制了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此规划非常有名。

区域规划的理论依据: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和聚团原理。

1978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和1981年的华沙宣言,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中心地”理论:199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首先使用,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04459 区域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04459 区域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04459区域规划概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区域的内部具有统一性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区域的划分:•均质区域:区域内部农区与牧区,水稻区与小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也称为同质区。

例如山区与平原区,干旱区与湿润区,区与闽台语区,发达区与贫困区等等。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四、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活动。

五: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区域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结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六: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区域经济分析: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区域发展分析: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
内容
• 区域规划回顾 • 新理论新方法 • 案例
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 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 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 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 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 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称为国 土规划,法国称为领土规划。
• 古代风水思想的区域协调观念: 小到建筑,大至城市,都是依存的区域空 间系统的一部分.
近代的发展
• 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建国方略 • 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开始于1956年,是从联合选
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如果将区域规划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
进程联系起来分析,我国的区域规划可以明显地 分为三个阶段:
• 1960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区域规划现场会,交流和总结 了区域规划的工作经验,这是我国区域规划的第一个高潮。 此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区域规划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
• 1980年代 • 这一时期的区域规划主要以国土规划的名义出现,
比如以大城市为中心编制的津京唐地区规划,以 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河南豫西规划、湖北宜昌地区 规划;以开发边远落后地区为目标的新疆巴音格 楞地区规划、阿勒泰地区规划等。也有一区域规 划名义出现的,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等。此 外还包括80年代末服务于城市规划要求的市县域 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主要由建委系统组 织。
一个区域规划的内容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
• 2010-05
• 1发展基础与背景
– 优势条件
– 机遇与挑战
• 2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 战略定位 – 发展目标

第一章 区域规划绪论

第一章 区域规划绪论

规划的法律效力和侧重点
• 侧重点:
• 国土规划:侧重国土整治和资源保 护
• 区域规划:侧重社会经济综合发展 • 城市规划:侧重城市建设
• 法律效力:
• 依托《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 依托《城乡规划法》 (原《城市规 划法》)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 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缺乏法律支持
+
1
环境
城乡固体垃圾综合利用率之比 +
城镇空气质量达标率
+
100% 100%
生态建设 城乡水环境达标率之比
+
1
城镇人均绿化面积达标率
+
100%
二级 三级
四级
2003 标准值 依据 得分
人均GDP(美元)
4079 20000 发达国家 0.2
经济 效益
地均GDP(元/平方公里) 劳动生产率(元/人)
0.8 1 直观判断 0.8
0.42 0.7 发达国家 0.6
0.986 1 直观判断 0.98
37.65 1
1
0.38
0.905 1
1
0.91
0.775 1 100% 0.77
44.27 30 发达国家 1
区域分析与规划案例之一
《宁波市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8 2010
- 越小越好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
1.2~1.5
经济 经济平衡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
+
1.2~1.5
信贷 财政
城乡恩格尔系数比

金融机构短期工农业贷款比/工 与产业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区域规划在体系中的作用?与其他学科关系?
序言
社会分工
INTRODUCTION
区域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区域生态规划--各专项规划 I 行政管理机构 I 教育、培训、研究机构 I 企业(开发、设计、建设、材料设备的生产供应) *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 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注意:知识体系和社会分工的组织或结构方式完全不同 思考:区域发展规划知识和社会分工-职业的关系?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国外的区域规划
不论是为缓解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失衡问题,还 是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全国均衡发展,还是为 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在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 发展方面作为先行者,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学习和 借鉴的经验。
问题3: 《区域发展规划》的教学计划
教材 准备 参考书
序言 INTRODUCTION
关于教材
—— 原则:通读 —— 理论与实例结合 —— 初步设想: 1从区域规划与相关学科关系及发展趋势开始:第一章区域规划概述 2区域分析:第二章至第七章; 3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及其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空间结 构、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制 4专题:一、区域“十三五”规划 二、区域生态规划 三、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四、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区域专项规划(农业、生态建设、科技、高新区)
序言
课程
INTRODUCTION
1、作为知识: 正题:为个人理想在社会分工中的实现提供知识基础 反题:为个人理想在社会分工中的实现提供应试的条件 2、作为素质: 知识本身的融会贯通和自觉扩展 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思考: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
序言 INTRODUCTION
三、区域规划的概念
• 区域规划 regional planning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
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 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 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 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
序言 INTRODUCTION
如何准备
—— 阅读: 几本中外《生态学》 几本中外《区域规培峰著,科学出版社 《乡村景观规划》,刘黎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表达:讨论和写作 —— 体验:也是一种阅读 实地考察 不断把思考结果表达出来;在表达中完善思考
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工作3个明显特点:
1、类型多样、时空尺度不同的规划互补并进 2、规划理论取得突破,规划内容不断充实 3、规划手段有所改进,规划方法不断革新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
• 沿海区域经济开发已连成一片,基本形成“三大五小一海岛” 的开发格局,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辽宁沿海、山东 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 • 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和图们江区域,为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增添动力; • 江苏沿海地区,则扩大了长三角经济辐射能力; • 海西经济区有效衔接了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跨度; • “横琴”,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 国家级新区,将激发珠三角勃勃生机; •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则拥有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等 经济带; • 新疆、成渝经济区也有望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区域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作业: 从所学专业的角度,谈谈你对区域规 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理解。可写一篇 论文,或感想,或随想…… 时间:2周 (3000字以上,命题自定 、主题不限.插图. 漫画.动画.DV……形式不限)
2、研究内容
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之关系
• 相互依存 • 互为因果 • 不可分割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分析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关系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分析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关系
• • • • • • • • 1、区域分析概念 2、区域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 区域分析与经济学 区域分析与地理学 区域分析与社会学 区域分析与数学 区域分析与其他学科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序言
INTRODUCTION
个人理想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基础:以学习到的知识为资本,在现有的社会 分工体系中获取一个适当的位置。 注意: 1、不是简单的职业教育和求职的对应关系 2、仅仅是基础,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取决于个人、社会 思考: 1、一切知识(学习)都是广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社会 2、一切知识(学习)都仅仅是出发点,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
“一五”期间:单独选厂——联合选厂——区域规划 1956年:设立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局——国家建委制定 了《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
60年代以后:区域规划工作基本中断
1980年:13号文件指出:“为了搞好工业合理布局,落实 国民经济长远规划,使城市规划有充分的依据必须积极开展区 域规划” 1981年10月:设置国土局 1985年:编制全国和各省市区的国土总体规划。
第一章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尺度问题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划分
一、区域(region)的概念
二、区域的划分
三、区域规划概念
一、区域(region)治学: 社会学:
• 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 • 更新区域资源概念: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区域文化
背景、信息资源、科学技术、资金支持及高素质人才
• 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城市间、区域间国家间;比较
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
• 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 确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三、区域科学
1、发展历程及定义(区域科学之父沃尔特.艾萨德)
区与湿润区、水稻区与甘蔗区、法语区、英语区等
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 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如城市区。 2、依区域的特性划分 整体性:某一区域某种资源的发现和生产会影响整个区域经 济结构的变化。大庆油田、近代上海崛起 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如城乡 结构、城镇结构 动态性:区域实体随时间不断变化。环境的变化影响区域不 断发展变化。
区域发展规划
主讲人:叶明琴
联系方式:Tel--13117710892; 780064502@
序言
INTRODUCTION
问题1:课程和我们的关系? 农学专业?园林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知识体系 社会分工 个人理想
序言
知识体系
INTRODUCTION
生态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 I 资源环境基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 I 经济社会背景--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 I 区域发展技术支持 I 区域总体评价-- 区域优势与分工--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 将包括以下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 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 中部和西部。
北部湾
环 渤 海
中部和西部
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
1、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向法制轨道;
2、重视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因素的研究; 3、编制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促进区域经济、人口、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完善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5、加强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增强区域规划的可操作 性。
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 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区域规划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4、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但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管理体制的差别,各国区域 规划的要求、规划的侧重点、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如……
中国的区域规划
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是伴随着解放后大规模基 本建设而开展的。
• 日本:迁移分散首都功能 —“展都”和首都功能迁移 • 法国:削弱中心城区功能 —巴黎周围五座新型卫星城和九个副中心 • 美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区域政策和与之配套
的区域规划
• 英国:建设大伦敦都市圈—紧凑型城市的方向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
水、能源、交通等资源
• 德国:调整规划行政管理体制—从国家到地方有着成千上万部与空间
规划有关的规划方案 ,不同规划之间不发生相互冲突
• 奥地利:建立规划协调平台— 9个州规划之间的矛盾,则由奥地利的
空间规划联合会来协调。
国外的区域规划
共性:
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2、规划目标主要在于使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更好 地、更稳定地向前发展,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跨行政区的区 域规划目标,则十分注重如何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 发展更加趋于均衡。
2、区域的特征和基本属性
• (1)特征 • 区域的可度量性; • • • • • • 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类型、区域层次、区域内部要素。 区域的不重复性。 (2)基本属性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二、区域的划分
1、依区域的概念划分 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如山区与平原区、干旱
•2、新趋势 •区域分工全球化; •区域间竞争合作并行不悖; •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二、区域研究
1、区域研究的意义 2、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 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
2、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
• • • • • • • 区域系统 经济区划 资源开发利用 区域产业结构 城乡或工农业生产模式 人口分布、移动和预测等 信息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