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答司马谏议.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答司马谏议.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答司马谏议.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3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卤()谤()晤()

2.解释加点字的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辟.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34分)

4.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词。(8分)

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膏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6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________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________。(3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________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1分)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①。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②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

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③,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

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

,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④,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⑤,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

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

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摘自《明清散文精选》)

【注】 ①齑(jī)粉:粉末。②斤斤:仅仅。③九京:即九泉,指墓地。④西铭先生:张浦,

别号西铭。死于崇祯14年(1641),无后。⑤诛殛:惩罚杀戮。顽嚚(yí

n):愚顽不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①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②举.国欢庆 B.????? ①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②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 ①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②素.

善留侯张良 D.?????

①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①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①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②口占一绝,为.

君送行

C.????? ①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

情 D.?????

①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夏完淳“忠孝”的一组是(3分)( )

①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

②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③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④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⑤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

⑥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夏完淳把抗清复明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上苍把所有的灾祸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自己刚建起某一支军队奋勇抵抗就立即被敌人粉碎。

B .夏完淳在抗敌过程中早就预知到自己的牺牲,然而竟侥幸没死,又活了一两年,这才有机会孝养自己的母亲。

C .夏完淳认为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但国家有中兴的机会,自己的家族就可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后人的祭祀、供养。

D .文章后半部分说:“语无伦次,将死言善。”十七岁的夏完淳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所写“言善”之文、其思想深度已经超越了封建纲常的局限,永值后世铭记。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随堂练笔(40分)

12.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请试做猜想,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知能优化演练

1.【解析】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答案】xū lǔ bà

n ɡ wù 2.【解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答案】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3.①本来 顽固 ②名义 说出 ③害处 疲困

4.【解析】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答案】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5.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6.【解析】(1)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3)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答案】(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4)坚决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

洲》

7.【解析】选C。A.①起义,②整个,全;B.①望族,②向远处看,远望;C.副词,均为“平素,向来,一向”;D.①走向,②送回,归还。

8.【解析】选C。A.①目的连词,“来”,②副词,“因为”;B.①动词,“成为”,②介词,“给”;C.助词,均译为“的”;D.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9.【解析】选A。②讲家族力量,⑤说妻子品行,⑥说自己死后的一点要求。

10.【解析】选C。A.集中在大明朝廷而非自己身上,B.未能有机会孝养母亲,D.并没有超越封建纲常。

11.(1)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

(2)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

(3)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

【参考译文】

不孝完淳而今(要)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建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没有死,却死于令天!仅仅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突然先赴九泉,不孝之罪,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留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至极。节义文章,像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绝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两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

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噩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12.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信后,一方面会为王安石雄辩的才能折服,另外一方面也会看到王安石变法态度的坚决,又会很恼火,他可能会纠集更多的保守派公开和王安石作对,使王安石的变法不能顺利进行。(发挥想像,合理即可。)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 率以录庸扬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 罅绍 2、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 1、祭十二郎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 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的确难以明白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就要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也要脱落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神志一天天地衰微,用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死后如果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还有多久呢?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悲伤的日子就没有多久了,而不悲痛的日子就没有尽头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家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未曾把它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竟然是因为这个病而丧命了吗?或者是有别的病而让你到了这个地步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去与留各随所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大夫,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懈怠;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很怪诞,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刚强。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完整版)高中语文阅读经典美文.docx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 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 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 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 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失去的滋味 东方穹 “得到时不珍惜,失去时才努力。”当人们认为一切为理所当然时,人们就不会认为这弥 足珍贵。 失去是不易诉的,那是人心底的暗色。也许惟有其暗,才反衬出人生的明亮来。 不是有句明言这样说云:失去的才知道珍贵。除夕爆竹一响,大步一迈就嘻嘻哈哈不知 愁滋味地跨进了二十的门槛。瞀然回首,才发觉往前去的一道道大门笑口大开迎着你,只有通过的门紧紧关闭着,任你千呼万唤,不予理睬。 记得有位年轻的作家说要学钢琴,惹得他的学生们大惑不解。失去已无可奈何,何必老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原毁》 原.毁探求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比得上他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是足为良人 ..也品性良善的人 是足为艺人 ..也多技能的人 必其人之与.也结交、亲附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少,要求低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不为已甚) 《留侯论》 是故倨傲鲜腆 ..而深折.之少,厚,刺激、挫伤 郑伯肉袒 ..牵羊以逆.袒露着上身;迎接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 ..其民矣屈己尊人;使……信服油然而不怪.者认为奇怪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 不称.其志气相当、符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进学解》 名.一艺者无不庸.拥有;任用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 纂言者必钩.其玄.探索;深奥的旨意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力求;舍弃 恒.兀兀以穷年 ..经常;刻苦用功;终年,一年到头独旁搜而远绍.继承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排斥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止,堵;挽回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效法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完美 头童.齿豁.,竟死 ..何裨.光秃;缺损;一直到死;好处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治国方术冗.不见治闲散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由、顺乎(道统)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消耗、浪费 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跟随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谋算;高低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批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高中语文散文

高中语文散文、小说中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例说 一、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②关注关键词③联系上下文④最终落脚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联系主旨)⑤如果问作用,还必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 【手法突出例题】理解“就像护着累世的家产”这句话的含义《灯火》 (1)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煤油灯比作累世的家产,突出煤油灯的珍贵。(指出手法,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②物质上,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精神上,煤油灯象征着童年生活、对祖母的爱和灯下的温馨和苦读,这些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说煤油灯很珍贵) 【关键词突出例题】“雅舍里流动着暖意。”《雅舍思雅》 ①暖意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意思(指出并解释关键词)②在今天这个靡靡之风盛行的时代还有人来雅舍参观、感受梁先生的高雅情操,让作者感到欣慰和温暖。(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问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雅舍让人感到温暖) 【用上下文解题例题】《白露为霜》中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①“斯人”指苏轼(指出关键词并解释)②作者认为,苏轼“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糜难振的状态时,还能发出如此的浩然之音”,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乐观豁达,潇洒风流,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联系上下文理解) 【疑问反问句例题】作者以“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①没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变成肯定句)②“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解释关键词)③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审题,答出结构作用)④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联系主旨答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二、重点词语的理解 【思路】1、解释本意和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2、是否用到手法,结合内容,顺着手法往下说,看该手法的运用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3,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联系主旨,表现了什么情感) 【例题】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秋祭》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答:①“不卑不亢”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本意修饰人,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②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联系主旨,作者为什么这么说)。(2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答:①“郁郁”写出婆婆失落的心理。(解释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本处是心理描写)②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赏识;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联系主旨内容说说为什 么这么写) 【例题】请说说“青草的声音”有什么含义?《青草的声音》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

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 文言专题 0912 1850 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妒宠而负恃() 2.濯清泉而自洁() 3.美可茹()4.车服不维() 5.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6.吾知其必有合也()7.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8.可以出而仕矣()9.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1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12.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13.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14.士卒仅万人()15.颜色不乱()16.必以其言为信()17.其讲之精也() 18.巡因一见问姓名()19.以此诟远() 20.然尚恨有缺者() 21.授之柄而处其下()22.具食与乐,延霁云坐()23.不能通知二父志() 24.独旁搜而远绍()25.然皆乱亡其国() 26.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7.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王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28.由此观止,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29.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30.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31.月费俸钱,岁靡禀粟。() 3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33.名一艺者无不庸。() 34.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3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36.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而囚禁之,目为党人() 37.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38.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 3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4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5.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 6.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7.而辙也未之见焉 8.起居无时,唯适之安 9.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10.莫之求而自至 11.或莫之见而意之 12.是以终乃大喜也 1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4.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15.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 16.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17.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18.何为久读此? 19.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20.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21.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

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 语言知识点 第1课《祭十二郎文》语言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靠;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克、蒙:而不克蒙其泽矣(克:能,能够。蒙:承受)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三、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表假设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省所怙(依靠,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使……成长,抚养,动词)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终止,尽头,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连词, 表选择)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难道,副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唐宋八大家散文语段阅读(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配套语段阅读练习(一) 进学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 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 ..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 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

(完整版)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7课《秋声赋》练习.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hǒnɡ)淅.沥(xī) 萧飒.(sà) 铮.铮(cōnɡzhēnɡ) B.号.令(hào) 惨.淡(cǎn) 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 C.针砭.(biān) 绿缛.(rù) 黟.然(yī ) 呼号.愤发(háo) 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 ) 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 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 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 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 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 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 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 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 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悚然而.听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惟物之.灵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C.童子莫.对 以为莫.己若 D.念谁为.之戕贼 谁为.大王为此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初”“忽”写出声音的变化,后又连设三喻,以风雨声、波涛声、人马声状摹秋声,生动形象。 B.第二段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秋之为状”,既清爽可爱,又冷峭可畏。第三段“夫秋”以下,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虽属常理,但毕竟令人悲伤,流露出哀怨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 B. 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 C. 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 D. 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 ....,让大家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场面热烈, 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都感到 大快人心 ....。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 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 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 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丞相,是新党的领袖。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