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论文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1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三个治疗组并比较疗效。
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双侧入路组患者的出血量比其他两组高,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引流量比其他两组高;膝正中入路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前外侧入路组、双侧入路组都高。
随访后150例患者优良率均>70%,p>005。
结论大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适应以上三种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适应症进行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手术入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89-02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最常见的膝关节创伤关节内骨折病症[1],临床上常见的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处理和预后均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对我院收治的1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20-61岁。
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依据对患者分型:ⅴ型84例,ⅵ型66例;其中有89例为高速车祸伤,31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他情况30例。
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损伤、半月板和关节内韧带,受伤到手术治疗间隔时间在4-10d之内。
依据患者手术入路情况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双侧入路和膝正中入路进行治疗,三组患者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消肿和对症治疗,依据患者的软组织条件、身体状况等性急诊手术。
患者均在全麻或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手术。
前外侧入路:于胫前外侧斜切出10-15cm的切口,将胫前群在胫骨的附着点切开,将胫骨外侧平台剥离显露出来,对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修复。
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
原则
患者体位
如果髋部正常,则置患者仰卧位,外展外旋肢体并摆放呈4字形态。
如果髋部僵硬,则将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下。
皮肤切口
膝关节轻度屈曲位,做一直或轻度弧形切口,起自股骨内上髁走向胫骨后内侧缘。
可沿阴影线将切口向远、近端延伸。
临床中所见的后内侧皮肤切口
进路
胫骨平台内侧缘的进路
向后向远端牵开鹅足和腓肠肌,确认胫骨平台内侧缘。
打开膝关节
辨认半月板并于半月板与胫骨平台边缘之间切开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伤口关闭
缝合关节囊。
如有必要放置引流并按常规关闭各层软组织。
【骨科小技巧】胫骨平台骨折Frosch入路!

【骨科小技巧】胫骨平台骨折Frosch入路!
操作方式:
实施Frosch入路时建议采用侧卧位,一个手术切口下的两个手术窗相互配合,完成后外侧平台的复位和固定:后外侧窗处理后外侧壁并放置支撑钢板。
外侧窗相当于延展的前外侧入路,可以复位关节面骨块并提供排钉固定(rafting),如果同时存在前外侧骨折,也可以在该窗下处理。
两个手术窗可以进行“跨窗”操作,完成后外侧骨块的复位(图22)。
▲图21 Frosch入路的切口沿股二头肌和腓骨方向走行。
一个切口下的两个手术窗互相配合,完成复位与固定(后续有详细介绍),左图1为外侧窗,2为后外侧窗。
▲图22 两个手术窗配合实现后外侧骨块的复位,左图为点式复位钳,右图为Hohmann拉钩的“跨窗”配合
在Frosch入路的基础上,若结合腓骨头颈的截骨,可打通两个窗的术野,进一步扩大后外侧角的显露。
是否附加腓骨头颈截骨,视术中的具体情况而定。
▲图23 腓骨颈截骨可以打通两个窗,但注意腓骨后方不可截得过低,从而避免损伤神经
该入路不是常规的前外侧入路,也并非是一种直接的后外侧入路,却可以结合二者很好地处理:同时涉及后外侧皮质和涉及后外侧区域的较大范围外侧平台的关节面复杂损伤,因此,近年来受关注的程度也是水涨船高。
但它要求医生比较熟悉后外侧角的解剖,并注意规避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
Gavaskar在2016年提出了一个类似Frosch的做法,同样沿腓骨长轴和股二头肌做皮肤切口,结合腓骨颈截骨来显露整个外侧平台。
该入路与Frosch不同点在于:它采用常规截骨且患者采用仰卧位。
▲图24 Gavaskar #2016
来源:医贰叁云学院。
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17-11-07T15:08:05.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季飞左廷政[导读] 探讨和分析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宝应县中医医院骨科江苏扬州225800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甲组16例选择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乙组17例选择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丙组17例选择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治疗,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要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伤后6小时内接受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显著高于伤后7-10天手术的4.54%(P<0.05)。
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把握最佳手术时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手术入路选择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关节内骨折,是由于膝关节受到了直接暴力或者是间接暴力,从而导致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1]。
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在胫骨平台骨折时,常伴有神经损伤、半月板损伤以及膝关节畸形等现象,最终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
本次研究对随机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分甲、乙、丙三组。
甲组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20至65岁,平均(36.2±4.5)岁;高空坠落伤6例,交通伤8例,其他原因2例。
一种有效固定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块的神奇入路

一种有效固定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块的神奇入路背景骨今中外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已发表多年。
它的提出提升了人们对后柱骨折的重视程度。
从历史上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策略一直强调前路手术方法和技术,因为仰卧位手术通常是为了避免损伤后方的神经血管结构而进行的。
Lin等描述了俯卧位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良好。
Luo等最近更新了用于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三柱分型,其首要的任务是复位关键的关节损伤。
在伴有后外侧角损伤的三柱骨折中,仰卧定位对于后外侧位置的观察具有固有的缺点,因此很难进行直接的骨折复位固定操作。
Row等提出了一种分阶段的方法来治疗高能量涉及多柱的胫骨平台骨折。
Meulenkamp等使用断层显像检查关节畸形的发生率。
他们发现这一比率高达32.3%。
其中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复位不良,主要位于外侧平台的后侧象限。
我们面临着后外侧骨折复位不佳的情况,这会导致不佳的预后。
图1所示为后外侧角复位不足导致预后不良的病例情况。
本文介绍了我们通过俯卧和仰卧位联合入路的方法治疗伴后外侧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新策略并报告了使用该策略的经验、手术技术和影像学结果。
图1.一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不良。
1A:一名50岁男性在摩托车碰撞中遭受了闭合的右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AO / OTA 41.C3 / Schatzker IV型损伤。
1B:轴向CT扫描显示后外侧关节损伤(白色箭头)。
3D CT显示右胫骨平台内侧冠状面骨折,显示骨折块较大,明显内翻倾斜(弯曲的箭头)。
1C:术后X射线显示关节面复位不佳,继而导致膝关节持续性半脱位。
病人在行走时遭受痛苦,不能不借助助行器行走。
骨今中外方法所有的患者均通过CT扫描按照AO/OTA分型系统和三柱分型进行分类。
患有后外侧骨折的三柱骨折患者纳入了我们的研究。
2D的CT显示后外侧角损伤,3D的CT显示不稳定的后内侧骨块。
通过CT扫描,我们计划通过俯卧位直接从后路入路复位后外侧骨折。
万卷书之胫骨平台骨折的前正中入路

万卷书之胫骨平台骨折的前正中入路我们写过《Musculoskeletal Key读书笔记之胫骨平台骨折》一期文章,深受读者喜爱,文中最后列出了过伸损伤的前缘压缩骨折,并给出经典图片,以及过伸损伤后没有恢复胫骨平台后倾角,患者不舒服,到巴尔的摩翻修手术的例子。
过伸损伤的经典图片过伸损伤治疗失败的病例,二期矫形。
我的师叔彭阿钦教授(Schatzker的徒弟)说过“过伸损伤有时候比髋臼骨折还难处理”。
我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学习,看到SMITH 教授用前正中切口处理过伸损伤,跟他聊了很久,他说过印度病例多,有几个印度教授前正中切口用的很好。
最近正好听印度教授讲课,把他的课件中的精华跟大家分享一下。
四大适应症,其中第三条就是胫骨平台过伸损伤双切口皮肤坏死完蛋了,做的骨搬移;我做实习医生时,看到一个教授把自己老乡皮肤做坏死了,他老乡每天都骂他,印象十分深刻。
不会微创手术,一味蛮干,250迈的时速,无论西东,都得出问题。
骨盆复位钳螺钉经皮打,钢板开窗进其实平台做宽了,后内复位也不是100分,总体85分吧,但皮肤没有坏死,功能可以,在相对落后的印度已经不错了,至少不会被老乡追着骂。
另一个病例,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不过皮肤没有坏死,功能很好,实现了SCHATZKER说的“直稳和平”,还是很不错的,怎么也打85分吧。
片子85分,功能95分,这个印度教授不简单,现在很少有人做这么长的前正中切口了,这是1982年那一篇JBJS文章的境界。
这一个我认为前正中没有必要这种也用前正中,我们算是开眼了,有点一条路走到黑的感觉病例多到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工业化尚在进行中软组织损伤重,要分期手术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张平台后倾减少了,但是这样复杂的损伤,做成这,没有感染,功能不错,在发展中国家,实属不易了,非心灵手巧不可能又一个筋膜室,但前正中有伤口走惯了前正中,再走内外侧,他显然不明白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顺序,最后弄的很一般,这就是我们在公众号里面介绍的第三类人才,唯手熟的手术匠,脑子里面没有深刻的基础知识,碰到复杂问题,必有瑕疵。
『8分钟创伤』胫腓骨主要手术入路的技巧详解,基础必备!

『8分钟创伤』胫腓骨主要手术入路的技巧详解,基础必备!本文为作者整理胫骨和腓骨长度大致相当,但其结构及功能并不相同。
胫骨较大,承受行走时的大部分应力;腓骨较细,在踝关节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
今天,就来介绍胫骨和腓骨的主要手术入路。
一、胫骨前侧入路前侧入路可很容易地安全到达胫骨内侧(皮下)和外侧(伸肌)面,它用于以下手术:1、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植骨治疗。
3、电刺激仪的植入。
4、骨髓炎患者切除死骨或碟形手术。
5、肿瘤的切除和活检。
6、截骨。
胫骨皮下面置入钢板时,钢板应正确地置于骨的内侧(张力侧),在该位置钢板也更容易塑形。
但一些医生更喜欢在外侧面使用钢板以避免皮下置放钢板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胫骨推荐使用前侧入路,除非皮肤有瘢痕或有引流窦道存在。
患者体位•将患者仰卧置于手术台上,可以使用止血带,但在这一入路应用于开放切口同时还要探查时不应使用止血带。
•如果使用止血带,可抬高患肢3~5min来驱血,然后将止血带充气。
▲ 胫骨前侧入路患者的体位体表标志•胫骨干在横切面上大致呈三角形,它有3个缘--前缘、内侧缘和骨间(后外侧)缘。
•这些边界确定了3个独特的表面:前缘和内侧缘之间的内侧皮下面;前缘和骨间缘之间的外侧(伸肌)面;内侧缘和骨间(后外侧)缘之间的后(屈肌)面。
•前缘和内侧缘及皮下面很容易触摸到。
切口•在小腿前面平行于胫骨前缘并在其外侧1cm作一纵行切口,此处皮肤血运较差,切口的长度取决于所采用技术的要求。
•相对于强力牵开皮缘来说,采用一个长的切口反而更安全。
胫骨可沿其整个长度来显露。
▲在小腿前面作一纵行切口神经间平面•该入路无神经间平面,事实上是在骨膜下分离,并不影响伸肌筋膜室的神经支配。
浅层显露•掀起皮瓣,显露胫骨的皮下面,大隐静脉位于小腿的内侧,在掀起内侧皮瓣时一定要保护好大隐静脉。
▲ 掀起覆盖胫骨前肌内侧部分和胫骨内侧皮下面上的皮瓣,在显露胫骨的外侧面时于胫骨前肌的内侧缘切开深筋膜深层显露•通过这一切口可达胫骨的两个面。
『8分钟创伤』胫骨前、后外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值得一读!

『8分钟创伤』胫骨前、后外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值得一读!本文为作者整理胫骨主要有3种入路,相对前侧入路,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很少应用。
但在面对皮肤破损无法应用前侧入路来进行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病例时,这两种入路可以挽救患肢。
一、胫骨前外侧入路当覆盖胫骨皮下面的皮肤不适宜直接采用前侧入路时、可选用前外侧入路来显露胫骨中2/3,该入路最常用于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其应用包括:1、胫骨的前外侧植骨。
2、胫骨腓骨前植骨(交叉胫腓植骨)。
这一入路技术上比较简单,因为它仅能有限地显露胫骨,对于骨折内固定来说这一入路通常是不够的。
患者体位•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保护下方肢体的骨性突起,以免发生压疮。
•可以通过抬高患肢5 min或使用压力绷带来进行驱血,然后将止血带充气。
体表标志•在肢体的远端1/3触摸到腓骨的皮下面,同时也可触摸到近端的腓骨头。
切口•以胫骨的病变处为中心,沿腓骨干作一纵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取决于所要显露的胫骨的长度。
•注意所显露的胫骨的长度明显短于腓骨切口的长度。
▲以骨折区为中心作一纵行切口神经间平面•在浅层,神经间平面位于腓骨短肌(腓浅神经支配)和趾长伸肌(腓深神经支配)之间。
•在深层,神经间平面位于胫骨后肌(胫神经支配)和踝及足的伸肌(腓深神经支配)之间。
骨间膜将这些肌肉分隔开。
浅层显露•将切口向深层显露,注意不要损伤可能出现在伤口后面的小隐静脉。
•顺皮肤切口方向切开筋膜,找到下面的腓骨肌。
A:找到腓骨肌和小隐静脉B:找到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扩展腓骨短肌前面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进入到腓骨的前外侧面。
A:由远端向近端方向扩展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的平面B:注意腓浅神经位于腓骨短肌表面•保护好腓浅神经,它位于腓骨短肌表面。
深层显露•用钝性器械将伸肌群轻轻地从骨问膜的前面分离开、顺着骨间膜的前面到达胫骨的外侧缘。
▲ 将伸肌群从骨间膜的前面分离开,以显露胫骨的后外侧角•由于该入路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创伤患者,因此这一平面常常难于显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016年11月 1351
胫 骨 平 台骨 折手 术 入路 的选择
张 爱 东
[摘要 ] 目的 研 究对于胫 骨平台骨折患者行 不 同手术入路 进行治疗 ,观察其 临床 治疗疗效及 术后 并发症发 生
情况。方 法 随机 选取 2013年 1月 ~2016年 1月入住胫骨平 台骨折 患者 70例 ,根据 其临床 治疗方法的不 同随
胫 骨 平 台骨 折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是 指 胫 骨 与 股 者分别有 15例 ,11例 和 9例 ,受伤 原 因为高 处跌落 、交 通
骨下端相接触 的平 面发生 骨折 … 。研 究对 于胫 骨平 台骨 事故 、坠物砸伤 、殴 打伤 以及 受伤 原 因不 明的患者 分别 有
[关键词 ] 关节镜 ;胫骨骨折 ;微创 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 R68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5—1434.2016.11.007
Selection of Operative Approach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ZHANG Aidong//(Department of Surger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ene o f Beipiao,Beipiao 122100,China)
ment of clinical effect is rem arkable,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 plication rate is low ,it is worth of clinica l promotion.
[Key words] Arthroscopy;tibial fractures;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clinical eficacy
After 14.29% complication ra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 roups with signif ica nt statistica l sig nif icance (P < 0.05).Conclusions For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 choose double lateral surger y such as road f or surgical treat—
组患者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 ,显著低 于对照组 患者 术后 14.29% 的并发 症发 生率 ,组5)。结论 对 于胫 骨平 台骨折患者选择双 外侧 手术如路 进行手 术治疗 临床 效果显著 、术后
并发 症发 生 率 较低 ,值 得 进 行 临床 推 广 。
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1.43%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 l treatment eff iciency(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5.7 1% patient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 icant 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operation
机 均分为研 究组和对照组 ,35例对照组 患者通过前 外侧入路 手术进 行治 疗,35例研 究组患者通过 双外侧入路 手
术治疗 ,对 比两组 患者术后膝 关节功 能恢 复情 况、术后疼痛情况、关节面塌 陷情 况以及术后 并发 症发 生情 况。结
果 研 究组患者临床 治疗有效率为 88.57% ,显 著高于对 照组 患者 71.43% 的临床 治疗有效 率(P<0.05);研 究
[Abstract] 0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 for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
ture,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ect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M ethods 7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diferent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study group an d the control group in 35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 roup by anterolateral sur- gical treatment,35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 oup by double lateral approach of surgical treatment,the recovery of
kne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postoperative pain,joint sur face subsidence and postop—
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 l treatment research group of patients was 88.57% .signif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