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类癌5例诊治分析
5月9日病例讨论(B1型胸腺瘤)

• • • • 住院号201420387 CT号 C21510 男性患者,37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B1型)
正常胸腺的CT表现
• 胸腺位于前纵隔内的甲状腺心包间隙内,在升主动脉近端 和上腔静脉远端的前面,可向下延伸至心底部。异位胸腺 少见。从出生到青春期胸腺充满前纵隔。需要明确的是, 胸腺的形态随年龄而异,年轻人(特别是25岁以下者)的 “正常”胸腺的大小和 重量有较大的差异。 6岁以后的正 常胸腺很少能在胸片上见到, 但任何年龄儿童的胸腺在 CT片上都可见到 。胸腺为双叶结构,在靠近甲状腺的胸 腺尖部互相融合,边缘光滑;出生时胸腺的重量为 (22+13)g, 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时约为34g。这种增 大主要发生在胸腺的头尾径,其前后径和横径的改变不大。 在青春期后的4-15a中胸腺发生快速的萎缩,脂肪取代了 萎缩的胸腺滤泡,60岁后,仅13%还能在组织学上见到残 存的胸腺组织。 • 正常胸腺呈方形,三角形。形态、密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改 变。
B1型胸腺瘤
• 罕见,占所有胸腺瘤的6-7%。 • 被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 组织学与正常胸腺组织难以区分,主要由类似胸腺上皮细 胞组成。 • 与正常非退化胸腺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上的不同。 • 肿瘤上皮细胞少而小,以分散的卵圆细胞出现 • 淋巴细胞样成分为密集排列的小淋巴细胞团,起染色质呈 块状。
胸内甲状腺肿
纵隔淋巴瘤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
男性,30岁。无明显原因胸闷不适3月
胸腺瘤的病理分型
• 胸腺组织在青春期后会经历正常的退化过程。 • 胸腺有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内胚层来源的上皮细胞和骨髓 来源的淋巴细胞。 • 分类原则:主要根据肿瘤上皮细胞和胞核是否为梭形或卵 圆形(A型);或肿瘤细胞是否以圆形或多边形为主(B 型)。 • B型胸腺瘤根据淋巴细胞侵润的多少和肿瘤上皮细胞非典 性程度分为3个亚型:B1型(富于淋巴细胞型)、B2和B3 (富于上皮细胞型) BI型恶性潜能非常低。 • 组织学分型: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 良恶性:(1)非侵袭性,包膜光整。(2)侵袭性,包膜 不完整,向邻近侵犯 • 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A型,AB型,B型,C型 • 目前采用的2004年WHO 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 AB型,B型(B1、B2,B3型) 。
《临床案例讲解课件:胸腺恶性肿瘤的诊治》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胸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全 面的知识和实用的临床案例。
胸腺介绍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扮演着维持身体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角色。
胸腺恶性肿瘤简介
胸腺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恶性肿瘤细胞可在胸腺组织内部 或外部生长和扩散。
放疗
放疗常与手术和化疗联合使用,通 过利用高能射线杀死和控制肿瘤细 胞的生长和扩散。
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
生物治疗是一种利用生物制剂干预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对症支持治疗
除了治疗肿瘤本身外,对症支持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如抗疼痛、抗感染和调节体液平衡 等。
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是评估胸腺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问题及解答
回答一些医学专业人员常见的关于胸腺恶性肿瘤的问题,提供实用的建议和 解决方案。
学术讨论
开展学术讨论,探讨胸腺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治疗新技术和难点等,促进 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结与建议
总结胸腺恶性肿瘤的诊治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MRI对胸腺恶性肿瘤的定位和评估具有重要价 值。
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查
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胸腺恶性肿瘤的关键,包括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等。
治疗方法及治疗方案
1
化疗
2
化疗适用于胸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
疗和晚期疾病,通过使用化学药物
来杀死癌细胞。
3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胸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 疗方法,可根据肿瘤性质和分期决 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胸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知识点——黄勇

胸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知识点——黄勇精彩内容来自呼吸影像群
看下面这例,男,68岁
看倪玉华老师提供一例,女性 70岁,因胸闷入院
病理——胸腺鳞癌
黄勇——
再复习一例简单的,男性,65岁,
查体发现胸骨后肿物6个月。
患者于6个月前在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行颈部胸部CT检查示:发现胸骨后肿物。
患者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心慌、气短,无失眠,无怕热、多汗,无双手颤动,无食欲亢进等不适。
未予处理。
后在泰安市肿瘤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检查,考虑为胸骨后肿物。
未予治疗。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胸骨后肿物性质待查”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病理是典型的成簇的鳞癌
黄勇教授——
形状不规则,坏死,胸腔积液,左侧膈肌升高,不是癌就怪了。
黄勇——
B1总体与心包之间间隙还可以
看看与心包之间的间隙,是否不一样?
手术病理:胸腺肿瘤:灰白灰黄色组织2块,V9x6x2cm,切面见肿物,V4x3.5x1cm,切面灰白灰红灰黄色,质韧,质稍粗。
(胸腺肿瘤)B2、B3混合型胸腺瘤,侵出被膜,侵犯周围脂肪组织。
免疫组化:CKpan ,CK19 ,TdT ,CD5-,CD117-。
“心包前脂肪”未见瘤组织,查见淋巴结1枚呈慢性炎症。
“肿瘤周围”淋巴结2枚呈慢性炎症。
没有成簇的鳞癌细胞典型的,一般有规律。
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档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胸腺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手术 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医生需仔 细止血,必要时输血或使用止血
药。
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 、气胸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如使用抗生素、吸氧、引流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
部分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 ,术后可能出现肌无力危象,需 及时使用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位 于胸骨后,在纵隔内。胸腺瘤是 一种常见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任 何年龄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
胸腺瘤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胸腺瘤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
详细描述
良性胸腺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会扩散或转移。交界性胸腺瘤则介于 良性和恶性之间,具有潜在的恶性行为。恶性胸腺瘤则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的能力。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明确胸腺瘤 的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
手术切除活检
对于较小的胸腺瘤,可以考虑手术切 除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03
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
开放手术
通过胸部切口,直接暴露肿瘤并 进行切除。该方法创伤较大,但 操作直观,适用于较大肿瘤或粘
连严重的病例。
胸腔镜手术
利用胸腔镜技术,在胸壁上打孔, 通过电视屏幕观察并切除肿瘤。该 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较小 的肿瘤或早期胸腺瘤。
对较差。
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
长期观察
建议患者在术后定期进行胸部CT、MRI等 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 移。
胸腺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观察,特别 是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患者,应加强随访 频率。
注意症状变化
心理支持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胸 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 查。
胸腺类癌如何鉴别诊断?

胸腺类癌如何鉴别诊断?胸腺类癌在病理学上还要与其他一些病种相鉴别。
1.上皮性胸腺瘤胸腺瘤的核内染色质不像胸腺类癌那样均质分布,而且常被内部的纤维条索分隔成小叶状。
胸腺类癌嗜铬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瘤为阴性。
2.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此瘤患者临床常有高钙血症,这与内分泌性病理损害的特点正相反,但有些病例可无激素引起的症状,这样就易与胸腺类瘤相混淆。
光镜下二者有以下几点明显不同: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没有典型胸腺类癌所具有的坏死性呈脉管样生长及成菊形团等特点,而且PAS染色呈强阳性。
电镜下,甲状旁腺腺瘤的神经分泌颗粒比胸腺类癌要少得多。
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甲状旁腺腺瘤的甲状旁腺激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类癌为阴性。
3.纵隔副神经节瘤在形态学上也与胸腺类癌相似,但是它并不一定出现在胸腺,而常发生于大血管;因其多起源于主动脉、肺动脉内的或是血管内的副神经节,同胸腺类癌的较大的腺管样生长方式不同,副神经节瘤的瘤细胞呈紧密群集状生长。
另外,副神经节瘤核分裂象少见,而胸腺类癌核分裂象多见。
嗜银染色在副神经瘤为阳性,而胸腺类癌呈阴性。
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染色二者均可呈阳性,但在副神经节瘤更多见。
4.胸腺转移癌其中有些病例很像胸腺类癌,难以确诊。
相反,呈筛网状生长的胸腺类癌常为继发性肿瘤,而非胸腺原发性病变。
肺和肠的类癌一般很少转移至纵隔而原发灶无明显病变。
尽管如此,我们在确诊胸腺类癌之前必须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及消化镜等检查。
不论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SE、嗜铬粒蛋白、神经肽激素均呈阳性,因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此作用不大。
5.有少数病例胸腺类癌还须与恶性淋巴瘤及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相鉴别可以利用免疫组织学的方法来辅助诊断。
淋巴瘤显示有白细胞抗原,而生殖细胞肿瘤有胎盘碱性磷酸酶,但胸腺类癌不含这2种物质。
胸腺瘤的诊治分析

胸腺瘤的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7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胸腺瘤是原发于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源于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发病仅为0.17/10万,亚裔人种略高于白种人,约0.3-0.4/10万[1]。
其中95%的胸腺瘤发生在前纵隔,少数在纵隔以外的部位,如颈部、肺门和肺实质内或纵隔内心隔角处。
良性胸腺瘤占40%-70%,非浸润型的良性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2-3]。
浸润性生长的胸腺瘤即恶性胸腺瘤。
胸腺瘤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但约20%的胸腺瘤侵犯周围组织并可远处转移,无法手术或术后出现复发与转移,预后差[4]。
1.临床特征胸腺瘤生长较慢的生物学行为,被称为“惰性肿瘤”,临床上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临床上多无特异性表现,以体检发现居多[5]。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多样,大约有1/3为仅有胸部影像异常的无症状胸腺占位,另有1/3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吞咽困难、声嘶、上腔静脉综合征及隔神经麻痹等局部症状;其余1/3胸腺瘤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自身免疫耐受的丢失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现,故胸腺瘤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为重症肌无力、其他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恶性贫血、天疱疮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称为副瘤症状[6-7]。
侵袭性胸腺瘤则因肿瘤压迫侵入周围组织器官可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如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致颜面部浮肿等,部分病例因合并重症肌无力而被发现[8]。
2 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分期在1999年WHO达成了系统性的对于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于2004年得到修改将胸腺瘤分为A、B、C三型,其主要标准是:A型肿瘤上皮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B型肿瘤细胞呈树突状或上皮样;具有上述两者特征的称为AB型。
其中根据逐渐增加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肿瘤上皮出现异型性的情况将B型又分为B1、B2和B3三个亚型。
13例胸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2 0 年3 0 0 资料 , 就其 临 床表 现 、 治疗 和预后 作 一分 析 , 以进
一
步探讨 合理 可行 的治疗 方 案 。
1 I 资 料 临床
1例 中男性 l例 , 3 l 女性2 ; 例 平均年龄4 - 4 ~ 9 ( 1 3
5 ) 。临床 症 状表 现 为胸 痛 , 闷气 短 5 , 痛 , 8岁 胸 例 背 声 音斯 哑 , 肢麻 木 各 3 , 射性 肩 痛 3 , 症 状 上 例 放 例 无 3 。伴 有上 腔静 脉综 合症 l , 例 例 锁骨上 淋 巴结 肿 大 1 例 。合 并重 症 肌无 力 3 , 蛋 白升 高 8 , 血压 5 例 球 例 高
4 4
维普资讯
总第 4 6期
赵光敏 , 史录廉 , 牵
虹, 等
l例 胸腺癌l 床 诊治分析 3
第 6卷
化 , 本 上 可 以 明确 肿 瘤 大 小 及 周 围血 管 、 包 的 基 心
织, 要彻 底切 除病 变组 织 , 包括 所有 的胸 腺组织 。术
外 侵情 况 。 如病 人 现 上腔静 脉综 合 征 , 用 MR检 可 I 查 了解 肿 瘤 对 上 腔 静 脉 的外 侵 及 腔 静 脉 梗 阻 的范
围 , 可 用腔 静 脉 造 影 明确 梗 阻 的部 位 , 要 时C 也 必 T
后严密监护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本组3 例
术 治疗 , 中根 治性 切 除 l 例 , 息切 除 3 。术 前 其 0 姑 例
细胞 癌 、 巴上 皮样 癌 、 瘤 样癌 ( 肉瘤 )透 明 细 淋 赦 癌 、 胞 癌 、 底细 胞 样 癌 、 液 表 皮 样 癌 、 细 胞 癌 、 基 粘 小 鳞 状 小 细胞癌 、 腺癌 、 鳞癌 和类癌 等 。胸腺 癌来 源 于 腺
黄勇、南边联袂点评——胸腺区肿块

黄勇、南边联袂点评——胸腺区肿块NO.1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加油!1.患者男,67岁。
患者于3月前劳作后出现前胸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疼痛,无明显有效缓解方式,无放射痛,无胸闷、气促,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咯血,无发热。
2.横断面大小约37mm*33mm。
病例提供者长沙市中医院放射科陈婷婷老师远方:今晚(12-19)八点,本群照常病例讨论,由鱼汀老师主持致远:有膨胀性生长,还是猜胸腺瘤鱼儿游泳去:老规矩,分析征象,然后鉴别诊断sun dt:定位胸腺区肿块,持续强化了。
胸腺瘤,肉芽肿性炎一切∮随缘:前纵隔处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位置居中,增强后可见渐近性强化,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密度较实,考虑1.胸腺瘤2,淋巴瘤(位置居中,符合淋巴瘤生长特点)3,神经源性肿瘤4,血管源性肿瘤宇宙星空:常规支持胸腺瘤。
延迟不均强化,边界不整、尚清晰,偏恶性小鱼:前纵隔边缘浅分叶,不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分隔,考虑胸腺瘤,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李婷婷:定位胸腺,脂肪间隙模糊,强化幅度不高,侵袭性胸腺瘤?鉴别淋巴瘤南边:目前大家都考虑胸腺瘤其次: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待排食客:前纵隔类圆形肿块,边缘清,可见强化,考虑胸腺瘤崔刚:年龄较大,轻度强化,规则,胸腺区占位,首先考虑胸腺瘤错过:前纵隔病灶,增强延迟强化,有脂肪密度,胸腺瘤宇宙星空:右肺及纵膈可见结节影,全红:有侵袭性有更小结节王兆宇:位于前上纵隔,胸腺区,考虑胸腺肿瘤。
外有分叶,内有分隔,倾向侵袭性胸腺瘤或鳞癌。
肿块比较整体,虽然没有钙化,有胸膜播散灶,考虑B3胸腺瘤。
小桥流水:前上纵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首先考虑胸腺瘤。
弯弓射大雕:前纵隔类圆形占位,边缘不规整,延迟强化,胸腺瘤考虑方威:前纵隔胸腺区,边缘浅分叶,不均匀强化,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考虑胸腺瘤南边:我们先捋一捋征象定位前纵隔没问题吧鱼儿游泳去:定位应该没问题在路上:定位胸腺区,有分叶,中度强化考虑胸腺瘤南边:请问为啥就不考虑胸膜来源的?依据是啥?如果我说从右侧胸膜来源的,大家如何鉴别开?有依据吗?脂肪推压方向不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津 市 蓟 县 人 民 医 院 ( 0 9 0 赵 军 310)
天 津 医科 大 学 附属 肿 瘤 医院 胸 腺 类 癌是 发 生 在 纵 隔 部 位 比较 罕 见 的恶 性 肿 瘤 , 文 献 报 道 的病 例很 少 , 院结 合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肿 瘤 学诊 断
2 4 病 理 学 分 型 [ : 梭 形 细 胞 性 型 : 囊 的 纺 锤 形 细 胞 . 1 ① ] 呈 交 错 排 列 , 型 与 梭 形 细 胞 胸 腺 瘤 鉴 别 较难 , 此 电镜 有 助 于 鉴
在 x 线 、 T、 共 振 成 像 ( I、 电 子 发 射 断 层 扫 描 C 磁 MR ) 正
22 根据文献[3 本病分 为三级 : . z将 I级 : 胞 多 形 性 少 , 细 少 核 , 分 裂 少 , / 比例 中 等 ;I : 胞 多 形 性 低 一 中 核 核 质 1级 细
等 , 分 裂 中等 , / 比例 中 等 ;l : 胞 多 形 性 高 , 分 核 核 质 I级 细 l 核
粒 ( 经 内分 泌 颗 粒 )1。 神 [ 3
促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TH) 引 起 C sig综 合 征 , 外 AC 而 uhn 此
有胸痛 、 嗽、 痰 、 喘、 压迫感 、 力 、 热 、 汗 、 咳 咯 气 胸 乏 发 盗 气 促 、 吸 困难 、 律 不 齐 , 可 有 上 腔静 脉综 合 征 , 伴 有 低 呼 心 也 或 血 钾 。胸 腺 类 癌 恶 性 程 度 高 , o 就 诊 时 已 有 转 移 。孙 旭 5 东 复 习文 献 胸 腺 类 癌 特 点 : 无 论 是 否 典 型 类 癌 统 计 学 ① 意义差异不大 ; ②男 性 多 于 女 性 ; 术 前 难 确 定 ; 转 移 率 ③ ④
表 1 肿 瘤 的特 征 与 治 疗
2 病 理 诊 断 2 1 形 态 : 腺 类 癌 往 往 呈 圆 形 , 叶状 肿 物 , 膜 有 完 整 . 胸 分 包
院 5例 患 者 中 , 1 S10 一 ) NS + )C A( ) 例 2 例 :-0 ( , E( , g ± ; :
NS + ) C A( ), E( , g + CCK( ) 例 4: E( + ; NS +), A( ) Cg + ,
较 一 致 , 空 泡 状 , 仁 难 辨 , 苍 白 嗜 酸 细 胞 浆 , 分 裂 呈 核 有 核 多 , 巴细 胞 少 , 细 胞 形 成 小 巢 , 淋 瘤 小梁 、 实性 片块 状 或 假 腺
管 , 体 巢 中有 梭 形 细 胞 ; 数 有 黑 色 素 颗 粒 , 有 嗜 银 颗 实 少 也
唐 鹏 郑金 山 张 熙 曾
影 , 伴有咳嗽 、 急 、 闷, 3例 气 胸 1例 同时 伴 有 右 上 肢 活 动 受 限 、 木 , 例 同时 伴 有 乏 力 。出 现 症 状 到 治 疗 时 间 为 1 麻 1 ~
自 20 0 6年 6月 至 20 0 9年 1 共 收 治 5例 , 病 理 证 实 , 2月 均
裂多 。
23 细胞分级 : . I级 : 合 典 型 支 气 管类 癌 ( 化 良好 性 ) 符 分 ;
Ⅱ级 : 合 典 型 类 癌 ( 符 中等 分 化 型) Ⅲ级 : 麦 细 胞 癌 ( 化 ; 燕 分
不 良性 ) 。
高 ; 类 癌 综 合 征 发 生 率 低 ; C sig综 合 征 发 生 率 高 ; ⑤ ⑥ uhn
与不 完 整 者 , 小 不 等 , 径 3 2c 可 囊 性 变 , 面 灰 白 大 直 ~ 0m, 切 色 , 有出血 , 死局部包膜可有钙化斑点 , 可 坏 中等 硬 , 观 像 外
胸 腺瘤 。细 胞 小 , 态 一 致 , 胞 排 列 成 条 索 状 或 菊 心 团 形 细 样 , 纤维小梁分离 , 质淡嗜酸 , 粒 , 有 胞 颗 边界 不 清 , 核 园 , 胞
・
14 ・ 18
山西 医药 杂 志 2 1 0 0年 1 2月第 3 9卷 第 1 期 上 半 月 S a x Me , e e e 0 0 V 13 , . 2t eF r t 2 h n i dJ D cmb r2 1 , o. 9 No 1 h i s
胸 腺类 癌 5 例诊 治 分析
C —( ) 突触 素 ( ) 对胸 腺 类 癌 诊 断 有 帮 助 。 K f+ , + ;
3 临床 表 现
本病男性 多 于女性 , 龄多在 2 ~6 年 3 9岁 , 均 4 平 3岁 ( 组平均 5 本 2岁 ) 因病 例 较 少 , 易 确 定 , 腺 类 癌 症 状 。 不 胸 多 不 显 著 , 占 1 3 1 2 往 往 查 体 时 发 现 。胸 腺 类 癌 症 约 / ~ /, 状 多 与 肿 物 发 生 部 位 与 大 小 有 关 , 状 表 现 中 1 3可 产 生 症 /
现 报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5 患 者 中男 性 4例 , 性 1 , 龄 3 ~ 6 例 女 例 年 7 6岁 , 平 均 5。 2 2岁 , 中 2例无 症 状 , 检 时 C 发 现 纵 隔 肿块 5例 体 T
1 8个 月 , 均 5 5个 月 。全 部 病 例 均 经 病 理 学 光 镜 检 查 平 .
( E 一 T 及 B超 检查 下 多 发 现 前 上 纵 隔 肿 块 , 物 多 为 P T)C 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