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浅谈议论文立意、分析的辩证思维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写作示例
请以“逆境与成才”话题为文,运用辩证分析 ,根 据你的思考所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 字。
简析 这篇议论文阐述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分析辩证。首段分别从顺境 与逆境之于人才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 伟人”。本论部分分两层展开具体分析。第一层用典型的历史事实证明“厄 运能磨练人的斗志”这一分论点。第二层用引证法和正反对比举例的方法论 证“逆境能够出人才,绝不意味着逆境一定出人才”这一分论点,并指出:成 才与否关键在于自身主观上是否努力。结论部分提出遭遇逆境的应对态度: “不要动摇,不必气馁,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全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分 总式结构,分述部分,采用转折递进式的层次布局,条理清晰。中间两自然段也 都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段首表明分论点,段中举例论证,段尾扼要小结,叙例 简洁,析理精当,井然有序。文章不作片面的议论,作者既肯定顺境之于成才的 利处,也不否定逆境能够出人才;既指出逆境能催人奋进,又强调人的主观因 素:面对逆境,不可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这样辩证地分析说理,比较中肯、 缜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凡略通棋术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 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由是可见,外国历来不“重 男轻女”,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 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 辛登上了皇帝的金銮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死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 “大逆不道” 唯其如此,中国象棋上就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浅谈议论文中的辩证思维

浅谈议论文中的辩证思维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一个人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同样,只有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
在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认识事物,严密地分析问题,从而增强论述的严谨性。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一些哲理,“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说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告诉我们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那么,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如何对事物作出辩证性的思考呢?我们可以尝试用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一、运用联系的方法,拓展论述的广度很多同学在初学议论文写作时,不会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经常使用过于绝对的词语,说一些“过头话”。
例如,在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中,有学生这樣写道:“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
”在这句话中,“必然”一词过于肯定,容易被人反驳,因为摩擦在生活中只是偶然现象,如果改为“有时”,文章的观点就更加客观,也更能让读者接受了。
我们在讲道理,作分析时,千万不可为了体现自己的观点,就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而应联系地看问题,不能让说理脱离了实际。
联系的观点更应当运用于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的联系,从而增加认识的广度,也使文章更有深度。
《“象棋”折射中西文化》一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
由此可见,外国历来不“重男轻女”,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
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
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议论文如何进行辩证分析[五篇范例]
![议论文如何进行辩证分析[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eb3b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8.png)
议论文如何进行辩证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议论文如何进行辩证分析全面地思考分析让议论深刻起来——议论文如何进行辩证分析浙江安吉高级中学郭吉成【考情分析】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
所谓辩证分析,就是要求写作者在分析某一观点或事物时,用两分法的思维方式或一分为二地认识,或比较异同思索,或思考整体与个别、侧面与正面的关系。
辩证思维可以避免作者认识上的片面、孤立、和绝对化,有利于对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也有利于明确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高考作文中带有议论的文章(如议论文、议论散文)所占比例不小,既然有议论,那么就离不了分析。
因此,在作文中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对提高作文的得分率显得十分重要。
但从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考生作文在议论这个层面上往往缺乏辩证的思维,致使议论(观点、主张或论证)也往往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现象,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影响了文章的得分。
【理论指导】辩证分析常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某一问题,在分析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在;二是运用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三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在比较分析中思考问题,深化观点。
本文侧重谈谈第三种分析法。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是辩证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的基础,就是作者思考问题事对事物或观点所具有的全面的认识观。
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看到事物的这一面,也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事物的反面(通俗一点说,就是正说说,反说说)。
将这两者放在表现同一中心或观点的文章中作对比式的比较,在比较中,向读者交待孰是孰非,明确观点正确在哪里,错误在哪里;该提倡什么,该反对什么。
这种分析法,在作文中的议论中使用的最为普遍。
因为,它简单易把握,运用的好,确实能起到深入说理的作用。
本文后面所选用的毕淑敏的《附耳细说》一文,就是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批评与表扬”这个问题的,作者在分析中既肯定了生活中运用“批评与表扬”的意义,也指出了生活中滥用“批评与表扬”的问题,在比较分析中,辩证而深刻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批评与表扬要做到适时适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专题07:议论文: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第十章作文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一)何为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逻辑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二)作文中体现辩证思维的重要性高考阅卷评价等次1.“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
2.“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下。
3.“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三)如何进行辩证(一般存在于文章“议”部分或“联”部分的AB段)1.思辨点一一分为二,凸显两面性事物都有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优点与缺点、光明与黑暗等两面性。
如果分析问题只抓住一面,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终导致片面化。
因此,议论文说理不能完全依靠主观判断,要整体把握事物的两面性,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两面兼顾,同时又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做到全面说理,这样说理的思辨色彩才能够呈现出来。
(1)一分为二,二元并重示例:[片段1]创新很重要,并不意味我们就可以抛弃继承。
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
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
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基本步骤:(议部分)第一步:概念阐释(有时可以不写)第二步:两者关系第三步:归纳总结第四步:青少年该怎么办[片段2]“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欲成大事,除立大志之外,亦须落实于点滴小事之积累。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反思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反思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反思在现代社会中,思辨能力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教育界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辩证分析作为一种思考方法,也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辩证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和深入的分析。
通过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做出更准确、更有深度的判断。
在进行辩证分析时,我们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更要追求问题的本质,以及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教学中,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要。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教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翻阅了相关的教材和研究论文,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明确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我希望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求他们给出充分的论据支持。
同时,我也会指导学生学会听取他人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驳。
通过这样的课堂交流,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并思考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
二是进行案例分析。
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并引导他们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辩证思考。
例如,我会选取一些社会问题或者人物故事,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增强思辨能力。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辩证分析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逻辑推理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辩证分析。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我发现学生们的思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再对问题有单一的解释;能够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全面思考,超越表面现象,通过辩证思考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学习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个体能够进行思辨学习至关重要。
辩证思维是一种通过比较、思考和推理,从各种不同观点中获取最合理结论的思维方式。
通过辩证思维,个体能够从一个或更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有助于我们抛弃狭隘的观点和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辩证思维去分析科学原理的适用性、局限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其次,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还需要个体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判断其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接触到的知识、观点和理论进行分析和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辨别真假信息,避免被误导和误解。
在实践层面,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和提升。
首先,个体需要通过多角度思考和比较,充分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影响因素。
其次,个体需要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参与辩论、写作和研究等活动,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应用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个体能够更全面、深入地处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培养这种能力需要个体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
只有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的个体,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优秀教学设计

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分析——议论文“讲道理”之正反对比法教学目标:1、了解以论文中的“讲道理”之正反对比法2、学会在议论文中运用“讲道理”之正反对比法的方法进行中心论证。
教学重难点:运用“讲道理”之正反对比法的方法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课程中我们共同学习了议论文“摆事实”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摆事实”要围绕中心,同时注意所写内容要包含“对象+事件+结果”三个要素,可以肯定的说“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能够让议论文有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但,有的时候,我们的议论文只“摆事实”,恐怕不能令人信服,那我们就需要“讲道理”。
那么你在平时的写作中是怎样“讲道理”的呢?提问学生,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讲道理”之正反对比法二、新授(自主探究)(一)展示两段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材料的写作特点。
材料1:《给他人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
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
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材料2:《道德与学问》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歪思想也装进去了。
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作者:张学真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年第02期【目标定位】1. 了解辩证分析的内涵(包括分析要全面、要避免静止地看问题和要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2. 学会在议论文写作中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养成善于思辨的良好思维品质。
【要点阐释】分析,是指对物质与精神、现象与本质、实践与理论、现实与历史、局部与整体等这些“关系”的认识与解说。
辩证分析是指在认识问题时,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运用矛盾思维,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待事物,而不片面化、表面化;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待事物,而不绝对化、静止化;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而不孤立化、简单化。
【学习内容】学会在写作中辩证分析,提高论证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课前活动】1.阅读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辩证分析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写作中的辩证分析写作实践表明,一个对辩证法一无所知的人,是无法透过事物表象或命题者所给的文字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挖掘出蕴涵的深刻哲理的,当然也无法正确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因此,能否在写作时发挥好辩证分析的作用常常决定着一篇议论文的成败和优劣。
一般来说,在论述类文章写作中运用辩证分析可从下面六个方面入手:(1)进行多向求异分析,使文章立意新颖多项求异分析又称全面分析或矛盾性分析,即能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地去看待事物,既能从正面想到反面,也能从反面想到正面;既能看到矛盾中的统一,又能看到统一中的矛盾;既看到主次矛盾的差异,又看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面对命题或材料所提供的社会生活现象,不单一思考,可从正向、反向、横向、纵向、假想等多方考虑,比如关于“选择”,一般一谈“选择”都会想到人是选择的主体,由人去选择事物;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人同时也可能是被选择的客体,人在其一生中又常常被选择着,被他人、被机遇、被命运选择着。
变换角度思考,就会提炼出更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浅谈议论文立意、分析的辩证思维从化二中罗文娟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一、学习辩证分析要具备的几种能力1、认识事物关系的能力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必须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
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
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
(2)主次关系。
(3)取舍关系。
(4)条件关系。
2、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辩证分析的核心,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则故事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情节简单,主要是写薛谭接受教育继续深造的故事。
具体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考),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容易写出新意。
这则故事材料的立意举例如下:(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立论为:学无止境,不可浅尝辄止;(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3)“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索。
可立论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广投名师博采众长”;(4)“未空青之技”,急于辞别回家,会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5)“抚节高歌,声振林木”这种教育方法很独特,可立论为:春风化雨,高歌感人;(6)薛谭“不敢言归”,秦青就让其一直在自己门下。
可立论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3、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
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因此,我们必须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
请看郭沫若先生《科学的春天》中的一段论述:科学是讲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反幻想让诗人独占了。
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的特有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分析】作者认为科学必须“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同时,“需要创造,需要幻想”,并以神话变现实的事实和哥白尼的名言为论据,充分论证幻想可能变为现实的道理。
在此基础上,再把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说明科学工作者既要有热情的幻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
二、辩证思维常用的几种观点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作文题,既要让学生读懂文题,人人有话可写,又要有一定的说理深度去辩证地论证观点,从而拉开得分“档次”,这就取决于考生能否运用高中哲学课所学的基本哲学观点,对文题与材料作辩证地分析说理。
然而由于许多学生的哲学常识没有学好,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势必不会辩证的论证说理,又加命题的隐藏性(命题一般回避了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截说理,而是往往通过寓言、童话、漫画、图表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等材料渗透暗示),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因而造成了许多考生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化甚至跑题的现象。
说理不透,片面偏激,绝对化,正是许多考生作文的通病。
如果考生审题时能做到某种哲理性的思考,进行辩证地阐发,就不难切中题旨中说理的内核,进行准确全面精密地说理,自然就会提高文章的档次。
为此,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作文试题与平时作文训练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具体文题加以辩证阐释。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鹊桥仙》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和永恒的辩证法。
至此,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很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
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从全文来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的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的全盘否定。
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
因此全文充满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而言,鲁迅谈到“拿来主义”的两个基本目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一句话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好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例如材料: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
狼是鹿的天敌,狼的存在,鹿就有被狼吃掉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牧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把狼斩尽杀绝。
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
无狼之后,小岛成了鹿群的天堂。
一度,驯鹿头数增加。
它们再也用不着竖起耳朵吃草,用不着狂奔逃生了。
它们懒洋洋地吃草,晒太阳。
但是,好景不长。
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由于驯鹿太多,牧草有限,加上驯鹿种群退化,体质下降,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的数量大减。
从这里牧民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驯鹿,但他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
它是选种机,捕杀弱鹿、病鹿,起着择优汰劣的作用;它是控制机,限制着驯鹿的数量,防止“鹿口爆炸”;它是强壮机,驱赶着鹿群奔跑跳跃,保持生机。
失去了狼,弱鹿、病鹿群安逸懒散,体质下降。
一遇严寒,食物缺乏,便纷纷倒毙。
没办法,牧民们只得引狼入岛。
不久,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哲学提示: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而共同推动的。
提示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它准确地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与途径。
2.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如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
雨果在这里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
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例如:材料:有一群鸟雀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待着,结果网到了不少鸟雀。
有一个人在旁边仔细观看,发现每一只被网的鸟的头只钻进一个网眼。
他心里想,捕鸟何必那么麻烦地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于是那个人便制做了一些单个网眼挂在各个树枝上,结果一只鸟也没有捕到。
阅读上则寓言,确立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哲理提示:系统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在系统整体中,要素局部受控于系统整体,同时又反作用于系统整体。
一个一个的网眼,只有组合起来,形成“网”,才能发挥网眼的个体作用。
网眼一旦离开了组合的网,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与意义。
正如一滴水若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便很快会蒸发消失,若与无数的水滴汇聚起来,才能奔腾咆哮,汇入大海,便会掀起狂澜巨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运用联系的观点。
善于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分析这种联系的科学性,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
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例如材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溢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根据上面文言语段,提炼观点,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哲理提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处理问题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采用相应的方法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切不可循规蹈矩。
4.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材料: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
至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
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
猪身我虱,搔之甚感惬意。
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耳,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