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戏剧、散文
关于戏曲的名家散文

关于戏曲的名家散文
以下是一些关于戏曲的名家散文:
《乱弹》作者:鲁迅
《听歌》作者:夏丐尊
《平剧的艺术的讨究》作者:老舍
《怀魏握青君》作者:朱自清
《昆曲的欣赏》作者:叶圣陶
《戏如人生》作者:丰子恺
《川剧杂记》作者:李劼人
《观剧偶感》作者:茅盾
《戏曲与小说的历史和现状》作者:郭沫若
《略谈梅兰芳》作者:老舍
《看戏》作者:冰心
《中国戏剧的史地背景》作者:曹禺
《我与川剧》作者:阳友鹤
这些散文中,作家们以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中国戏曲的丰富多彩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20年代的戏剧创作成就教学课件

(四)现代文学早期话剧的变革:
1917 至 1918 年 , 《 新 青 年 》 发 动“旧剧评议”。
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刘 半侬、欧阳予倩等的态度主张。
外国戏剧理论与创作的翻译、 改编,“易卜生专号”。
其他被译介的剧作家等1917-1924
• 本时期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西方剧作: • 剧作家: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
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1、以一个戏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 的戏剧因素,结构成为具有“喜剧趣味” 的剧作。
2、讲究戏剧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 “二元三人”的模式。出其不意的结局 造成极大的喜剧效果。
3、机智俏皮的戏剧语言。
二元三人模式:
即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通常由 三人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 对称对峙格局,第三者则起着结构性的 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 某种契机。
后期剧作在写实中渗透较多的 浪漫色彩:剧情带有传奇性,追求 主观抒情和诗意诗境,戏剧结构散 文化,创造了话剧加唱的形式。实 质上更近于抒情写意剧。
田汉戏剧创作的特点:
思想内容上——感应着时代思想解 放与个性解放的节拍
1.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2.着力表现人们面对现实的苦闷、 思索,以及对光明的追逐。
戏剧内容。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 善恶相报思想。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 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 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 取胜。再现性方式, “一两步万水千山, 三四人千军万马。”
三四十年代的剧作《回春之曲》:
从知识青年恋爱生活的角度,反 映抗日救亡的主题。爱国与爱情两条 线索有机结合。高维汉、梅娘等人物 性格鲜明。剧情构思带传奇性。穿插 歌曲,抒情气氛浓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各章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一)本课程教学目的:①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知识,包括现代文学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经历了多少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每个时期的原因是什么,每个时期之内有哪些主要文学现象,开展了哪些文学运动,进行了哪些文艺论争,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和口号,出现了哪些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产生了哪些作家、哪些重要作品等等。
②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种种历史经验、历史教训,作为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借鉴。
③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评价复杂的文学现象,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重点引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教学内容:①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②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外部条件是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感促使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这变革也影响到文学。
③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内部条件是近代以来各种文学观念的变革(如“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以白话代文言等)和在新的文学观念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各种体裁的作品(如梁启超的“新文体”政论、曾朴等人的谴责小说、林纾等人的翻译小说)。
教学重点:①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变革。
②这一时期散文、小说创作实绩。
思考题:现代文学发生期有哪些文学观念的变革?关键词:现代文学发生期文学观念变革梁启超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内容: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文学革命的宣言,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及其他人的文章开展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
②在众多外来文艺思潮和外来作品影响下,出现众多新文学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③新文学阵营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等守旧文学思想发生论争,批判胡适及现代评论派。
④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①胡适的文学改良“八事”、陈独秀的“三大主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散文特点: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 交织的构思方式,故有人总结为图片连缀 式。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画面连缀 起来。也记叙事件,也描绘场面,但最主 要的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动人姿态,作一 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纸上留下一点当 时的气息,而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冲 击。”
杨朔散文追求诗意,“拿着当诗一样写”是他这 个时期的创作追求。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
●谋篇布局的精巧。
苏州园林式的曲径通幽 “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锤词炼字的用心 ●诗的意境的营造(托物寄情、物我交融)
●其中最主要的,其实是“从一鳞半爪的侧影,烘 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 式。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写作模 式。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十七年散文中主要是四股散文潮:抒情散 文、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杂文 一、报告文学: ●建国初期最激动人心的是以魏巍为代表的 朝鲜通讯。魏巍三次入朝,报告文学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最著名的《谁 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告文学。柳 青的《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穆青 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 个阶级兄弟》等。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十七年散文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 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艺术做出贡 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十七 年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 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山 东蓬莱人。 杨朔的散 文在十七年乃至80年 代的一段时间都有非 常大的影响。他的 《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等 都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属于现代婉约派。
绪论

5、茅盾的小说创作 6、老舍的小说创作 7、巴金的小说创作 8、京派小说和沈从文,“新感觉派”
9、现代戏剧,曹禺的戏剧创作 10、艾青、田间、臧克家、袁水拍 的诗歌创作 11、解放区文学
12、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13、钱钟书的小说创作
学习方法 1、读原著、研究文献
2、参加课堂讨论 3、撰写课程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分期 1、20年代:五四-1927 2、30年代:1927-1937 3、40年代:1937-1949
基本内容 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运动
基本文体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课程内容 1、“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2、鲁迅的小说与散文创作 3、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4、郭沫若、李金发、闻一多、徐志 课程论文 3、期末考试
3:3:4
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论中国现代散文诗剧的文体发源与历史流变

理论新见
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
能互相传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 ,对话的形成使作
79
“散文诗的戏剧化”,而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化的散
文诗”,则为鲁迅的 《过客》。
品由散文诗升华为散文诗剧。戏剧对话呈现出戏剧
自由诗、格律诗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诗的
角色的性格特点、戏剧剧情与戏剧冲突。在 《人力
作同时诞生的,是欧美散文诗人十分钟情的一种文
剧化”则是在诗歌中融入剧的因子,使诗歌升华为诗
体形式。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进
剧。“诗的戏剧化”又可以细化为两种文体形式,一
行阐释与建构,但是丰富巨大的创作实践已然证明
是“纯诗的戏剧化”,二是“散文诗的戏剧化”。“纯
了散文诗剧所具有的独特文体魅力。
虽然对话不是以诗体的形式写成,但只要语言表现
出“诗的题旨”“诗的节奏”“诗的美丽”“诗的意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散文诗是胡适 1918
年 1 月在 《新青年》 第 4 卷第 1 号上刊载的 《人力车
夫》,以白话谱就,体裁形式为典型的分段排列。同
境”也可算作是诗剧。但梅特林克和美士裴儿的作
时被胡适注入戏剧因子——戏剧角色,形成戏剧对
散文诗与散文诗剧此种杂糅性文体区别于散文文体
散文诗最突出的体裁形式即为分段排列,这是经过
的关键之所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二
中外无数学人的大量创作实践所证实的。假若采用
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文附质也……
分行排列,无疑就会倒向纯诗,使散文诗的文体独
质待文也”。具体来说,散文诗与纯诗一样,为诗
“诗体的”“作诗须如作文”。此外,胡适注意到 《诗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山东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师范大学。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2个研究方向:(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0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02新诗研究、小说研究、文学思潮研究考试科目:1.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2.2010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3012文学批评写作二、考试内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1、初试(1)准考证下载:准考考生可于考试前一周登录中央民族大学招生考务管理平台(/zsxt)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2)初试日期:2019年3月30-31日。
(3)初试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具体考场见准考证。
(4)初试内容:外国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业务课。
2、复试(1)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按照一定比例择优参加复试,复试名单和复试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2)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时加试政治理论,复试时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程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各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实行博士学科自主招生,请考生关注研究生院和招生院系公布的招生工作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
鲁迅的《朝花夕拾》 鲁迅的《朝花夕拾》 俞平伯的《燕知草》 杂拌儿》 俞平伯的《燕知草》、《杂拌儿》 冰心的《往事》 寄小读者》 冰心的《往事》、《寄小读者》,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 梁遇春的《春醪集》 泪与笑》 梁遇春的《春醪集》、《泪与笑》, 徐志摩的《落叶》 自剖》 徐志摩的《落叶》、《自剖》、《巴黎的鳞 爪》, 陈西滢的《西滢闲话》 20年代重要的散 陈西滢的《西滢闲话》等,是20年代重要的散 文小品。 文小品。
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 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 1907 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 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 柳社。 柳社。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 爱美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左翼 左翼 爱美剧 戏剧——国防戏剧 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 国统区、 戏剧 国防戏剧 国统区 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剧——新歌剧 新歌剧 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二、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品
语丝》 《 语丝 》 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杂 被称为“ 语丝文体” 文 , 被称为 “ 语丝文体 ” , 在现代散文发展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语丝》 上也还有另一种倾向, 但 《 语丝 》 上也还有另一种倾向 , 即周作人 所提倡的风格冲淡的小品文。 所提倡的风格冲淡的小品文。 周作人的平和冲淡的散文小品, 周作人的平和冲淡的散文小品, 在艺术上达 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 D、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 古代文学边沿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 古代文学边沿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 新戏剧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新戏剧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明 显体现出教化的工具性功能, 长于观赏的愉悦, 显体现出教化的工具性功能 , 长于观赏的愉悦 , 短于理性思考的消遣性艺术。 短于理性思考的消遣性艺术。 传统的戏剧主要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而存在。 传统的戏剧主要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而存在。
以后,在田汉的主持下, 以后,在田汉的主持下,在南国社的基础上创 立了上海艺术大学与南国艺术学院。这样, 立了上海艺术大学与南国艺术学院。这样,爱 美剧的演出中心, 美剧的演出中心,就逐渐转到了这些戏剧专业 学校学生实习性的演出上来。 学校学生实习性的演出上来。 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兴起,反对戏剧商业化。 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兴起,反对戏剧商业化。
泰戈尔、 王尔德、 契可夫、 安特莱夫、 纳 、 泰戈尔 、 王尔德 、 契可夫 、 安特莱夫 、 托 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 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 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 C、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 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和剧本《终生大 陈大悲的《 是人吗》 欧阳予倩的《 事 》 ; 陈大悲的 《 是人吗 》 , 欧阳予倩的 《 泼 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 妇》,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等。 戏剧被视为改良人生的工具, 戏剧被视为改良人生的工具,提倡写实主义的 戏剧。 戏剧。
丁西林的喜剧: 一只马蜂》 压迫》 9、丁西林的喜剧:《一只马蜂》、《压迫》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一、文艺性短论和杂文 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 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 , 是议论时 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 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 特点: 特点: 杂文一般短小精干,易于出手, 杂文一般短小精干,易于出手,多在报刊上 应时而发,适合作社会批评的武器, 应时而发,适合作社会批评的武器,所以被五 四先驱者广泛使用。 四先驱者广泛使用。五四杂文对中国社会文明 各方面所进行的批评,倾注了作者改造旧社会、 各方面所进行的批评,倾注了作者改造旧社会、 探求新的社会理想的激情,因此, 探求新的社会理想的激情,因此,杂文也是最 早显示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早显示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舞台角色: D、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 E、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 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 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 文章又极其恶劣不通” 文章又极其恶劣不通”,“戏子打脸之离 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 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 的陈腐艺术。 钱玄同) 的陈腐艺术。(钱玄同)
(二)“爱美剧” 爱美剧”
在职业剧团摸索前路的同时,这时出现了“ 在职业剧团摸索前路的同时,这时出现了“爱 美剧”也即“业余剧” Amateur) 号召“ 美剧”也即“业余剧”(Amateur),号召“以 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 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 在其背景下,20年代初 年代初, 在其背景下,20年代初,学生业余演话剧出现 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燕京女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燕京女校、 交通大学、民国大学、 交通大学、民国大学、师范大学等纷纷成立业 余剧社,每逢校庆、纪念日、游艺会、 余剧社,每逢校庆、纪念日、游艺会、募捐赈 灾都举行演出,吸引了广大学生和戏剧爱好者。 灾都举行演出,吸引了广大学生和戏剧爱好者。
(三)小剧场运动
理论:宋春舫1919年的《小剧院的意义、 1919年的 1、理论:宋春舫1919年的《小剧院的意义、由来 及现状》 及现状》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2、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演出实绩: 少奶奶的扇子》 3、演出实绩:《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第一次严 格按照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 有立体布景, 格按照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 , 有立体布景 , 有道具,有导演,有舞台监督的一出戏。 有道具,有导演,有舞台监督的一出戏。
四、“国剧运动” 国剧运动”
1925年闻一多,余上沅、 1925年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等在徐志摩的 年闻一多 支持下,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剧刊” 支持下,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剧刊”专 倡导“国剧运动” 刊,倡导“国剧运动”。 基本宗旨是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 基本宗旨是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反对 用戏剧来传播思想,表现人生, 用戏剧来传播思想,表现人生,鼓吹所谓抽象 纯形的艺术” 进而推崇中国的“ 的“纯形的艺术”,进而推崇中国的“国 旧戏, 粹”——旧戏,从纯审美的角度玩味旧戏外在 旧戏 的形式美因素,试图创造一种所谓在“写意的” 的形式美因素,试图创造一种所谓在“写意的” 写实的”两峰之间架起一坐桥梁的“ 和“写实的”两峰之间架起一坐桥梁的“新的 戏剧” 戏剧”。
1927年 鲁迅《 野草》 的出版, 1927 年 , 鲁迅 《 野草 》 的出版 , 标志着中国 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瞿秋白的《 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 瞿秋白的 《 饿乡纪程 》 和 《 赤都心史 》 , 是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艺通讯。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艺通讯。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爱美剧”
( 一 ) 在移植模范西方戏剧中失败引发的戏剧本 土化思考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 上海民众戏剧社” 茅盾、 陈大悲等、 “ 上海民众戏剧社 ” ( 茅盾 、 陈大悲等 、 创刊了《戏剧》月刊) 戏剧协社” 创刊了《 戏剧》月刊)和“ 戏剧协社 ” (应云 欧阳予倩等) 的实践。 卫 、 欧阳予倩等 ) 的实践 。 倡导写实主义的戏 剧观念, 强调戏剧反映时代, 剧观念 , 强调戏剧反映时代 , 担负社会启蒙的 教育任务,形成了社会问题剧的热潮。 教育任务,形成了社会问题剧的热潮。
1921年11月,北京学生业余剧团的联合组织北 年 月 京实验剧社(李健吾等支持)成立。 京实验剧社(李健吾等支持)成立。 1922年冬,在薄伯英、陈大悲主持下,创办了 年冬, 年冬 在薄伯英、陈大悲主持下,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鲁迅、周作人、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鲁迅、周作人、梁启 超等均被聘为校董事, 超等均被聘为校董事,这是现代第一所培养戏 剧专门人才的学校。 剧专门人才的学校。 1925年在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主持下,恢 年在余上沅、 年在余上沅 赵太侔、闻一多主持下, 复了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增设了戏剧系, 复了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增设了戏剧系, 这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机构, 这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机构,戏剧艺术也 由此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之中。 由此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之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他们的杂文大都以随感的形式对现实作敏锐的 反应,文章不见得有多缜密漂亮, 反应,文章不见得有多缜密漂亮,却充分反映 五四”的时代风格。 了“五四”的时代风格。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大都是新文化运动倡导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大都是新文化运动倡导 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 者,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 作人等,其中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作人等,其中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二十年代戏剧、 二十年代戏剧、散文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 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 与诞生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 也称新剧。 也称新剧。 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 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有时 也称“爱美剧” 话剧” 也称“爱美剧”或“话剧”。 一直到1928 1928年 话剧(drama) 一直到1928年,话剧(drama)才正式命名为 话剧” “话剧”。 中国最早出现的话剧运动是1899 1899年上海圣约翰 中国最早出现的话剧运动是1899年上海圣约翰 书院演出的《官场丑史》 书院演出的《官场丑史》。
二、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 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 的建设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 A、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 报思想。 封建文化的外包装) 报思想。(封建文化的外包装) 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 B、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 属于忍耐型悲剧。 彩 , 属于忍耐型悲剧 。 ( 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 型悲剧) 型悲剧) 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 C、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 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 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 。 再现性 方式, 一两步万水千山, 三四人千军万马” 方式 , “ 一两步万水千山 , 三四人千军万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