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0年代的戏剧

合集下载

智慧树知到《艺术中国》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艺术中国》2020章节测试答案
5、”心学’是属于道教的学说。
答案:X
第六章测试
1、清末民初,中国话剧的萌芽是
A、西方侨民演剧
B、外国留学生演剧
C、舞蹈
D、上海的学生演剧
答案:D
2、1918年,《新青年》杂志专门为一位欧洲戏剧家出了专号,这位戏剧家是
A、萧伯纳
B、莎士比亚
C、契诃夫
D、易卜生
答案:D
3、20年代的爱美戏剧是
A、由爱美的戏剧人创作的戏剧
答案:D
3、中国文化艺术本身也承担着历史的责任,它要:
A、理念流行
B、思想领先
C、全球交流
D、提出新文化要求
答案:ACD
4、陈道明说:”艺术的表达,一定要把自己放进去。’就是说:
A、艺术不完全是模仿出来的
B、艺术是通过你的理解,然后你变他,他变你
C、其中最核心的是形象的塑造和塑造的形象
D、其中最核心的是思想的表达和表达的思想
智慧树知到《艺术中国》2020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下面不属于关于美的学科的是( )。
A、戏剧
B、绘画
C、音乐
D、数学
答案:D
2、爱因斯坦说:”死亡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这说明爱因斯坦并不看重他所从事的物理学工作。
答案:X
3、艺术家最高的追求就是将大善与大美结合起来。
答案:
4、欧洲文艺复兴改变世界的三位形象艺术家是( )。
B、业余的人从事的戏剧活动
C、非营利的戏剧
D、由学生演出的戏剧
答案:ACD
4、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话剧史上名家辈出、杰作频现的黄金时代。
答案:
5、世界上存在着斯坦尼、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三种戏剧观是焦菊隐提出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国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讲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代表作家、作品,而其中又以叙事性的作品为这,突出名家名作和有特色的作家作品,突出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现代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现代文学史上纷呈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众多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名家名作,学会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鲁迅的作品分析。

2、沈从文作品分析。

3、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和创作。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联系紧密。

(五)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为72学时,每周4学时。

(六)本课程为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通常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看原文、多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以及创作实绩。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学时)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20年代文学论争的内容。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4学时) 1、鲁迅生平及创作道路。

2、《呐喊》与《彷徨》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09第六章 第三节 综合艺术 一、戏剧艺术 二、戏曲艺术 三、电影艺术

09第六章 第三节 综合艺术 一、戏剧艺术 二、戏曲艺术 三、电影艺术

第三节综合艺术学习目的1.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2.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它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将时间艺术和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

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

戏剧的分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戏剧的特征戏剧除了具有综合艺术共同的审美特征外,还有自身独具的特征。

戏剧性,在戏剧的所有特征中,戏剧性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

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的话剧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的话剧创作

田汉的戏剧创作 1920年发表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 主要作品有:《梵峨嶙与蔷薇》、 《苏州夜话》、《咖啡店的一夜》、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湖 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南 归》、《顾正红之死》等。

早期剧作:

《咖啡店之一夜》(1922)
《获虎之夜》(1924) 《湖上的悲剧》 (1928) 《名优之死》(1929) 《南归》(1929)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成立,最早
的社员有应云卫、谷剑尘等。接着 欧阳予倩参加了该社,1923年洪 深也参加了该社,这是我国第一个 “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 剧团体,建立了严格的导演制度和 排演制度。主张“戏剧更是明显地 充分地描写人生的艺术”、“一切 有价值的戏剧”,都是富于时代性 的。
六、名家戏剧创作简介
(一)郭沫若的戏剧创作(已
介绍)

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
(1)、《卓文君》(1923年2月)——反抗封建礼教、 冲破封建束缚 (2)、《王昭君》(1923年7月)——反抗封建王权、 维护人格尊严 (3)、《聂嫈》(1925年6月)——反对强权政治、 忘我牺牲精神
(二)田汉
辛酉剧社
南国社
(均为田汉领导)
二、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 芽与诞生创作实践
(一)话剧的传入; (二)文明新戏(话剧)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三 、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 剧”的建设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二)新剧建设 1、时代的需要; 2、西方戏剧的译介; 3、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 出现 ; 4、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

中国现代戏剧.ppt

中国现代戏剧.ppt
双元中心的网状 式结构。
2.主题结构 A.表层结构: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 利益冲突 B.深层结构: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生之谜”的索解 ――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3.主要人物
A.周朴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积攒原 始资本的残酷——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人性的挣扎 和复归
派 新剧”。
早期剧作
早期话剧文学的最初成果是“社会问题剧”。 1.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 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 代话剧创作的序幕。 2.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 3.欧阳予倩在自己的剧作中,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
没有喝。 朴 为什么? (停,向四凤)药呢?
蘩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 ―― (向四凤)药 还有么?
四 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 (低而缓慢)倒了来。 蘩 (反抗的)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
中国现代戏剧
(1917~1949)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一、中国现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剧的萌芽与诞生 1.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 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 李叔同 ,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的翻 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2.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 优秀戏剧人才,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演出所谓“天知
7.丁西林的喜剧

第六章20年代戏剧

第六章20年代戏剧

第二节 田汉
• 《 名优之死 》 名优之死》 是中国话剧第 一部现实主义 成功之作. 成功之作
《名优之死》剧照 名优之死》
20年代剧作思想与艺术的特点 年代剧作思想与艺术的特点
• 一方面 , 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 一方面, 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 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 , 并 随着创作历程的前进, 随着创作历程的前进 , 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 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 ; 另一方面 , 则 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 思索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闷 、 思索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 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 交相辉映, 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 、 交相辉映 , 是田 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汉20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
• 一、中国话剧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 时称“文明戏” 社,时称“文明戏”。其内容紧密结合 时代要求,富有政治宣传色彩。 时代要求,富有政治宣传色彩。 • 二、话剧运动的兴起是适应“五四”新 话剧运动的兴起是适应“五四” 文化思潮的要求, 新青年》 文化思潮的要求,以《新青年》和“五 四”先驱对传统旧剧的批判为先导的 。 • 三 、 易卜生的影响和 “ 社会写实剧 ” 创 易卜生的影响和“ 社会写实剧” 作潮流。 作潮流。
丁西林对现代喜剧的贡献
“优雅的喜剧”特色:不追求主题思 优雅的喜剧”特色: 想的明确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想的明确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侧重 于发掘人物性格、 于发掘人物性格、生活情态矛盾中 内在的喜剧趣味;结构巧妙、 内在的喜剧趣味;结构巧妙、语言 简洁,富有幽默感; 简洁,富有幽默感;创造了话剧史 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 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

第八章 二十年代戏剧

第八章 二十年代戏剧

第八章20年代的戏剧二十年代戏剧概况20世纪初,梁启超(1873-1929)首先倡导戏剧的改革,他从伏尔泰戏剧对法国社会的影响,认为戏剧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率先提出了以戏剧改造社会的观点。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族进步思想的文化人(无涯生、陈独秀等),也对传统戏曲的腐败表示强烈不满,斥之为“红粉佳人,风流才子,伤风之事,亡国之音”,要求舞台剧“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以体现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

陈独秀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教师也。

”现代戏剧的改革势在必然。

但是中国古典戏剧本身并不具备改革的因素,推动中国戏剧改革的形式是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产物——话剧。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样式,最早(19世纪末)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第一个正规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

中国人的演出话剧,首先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而后才从校园逐步走向社会。

早期上演的剧目有《官场丑史》《六君子》《张文祥刺马》等。

可以说,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现代性和新发展,话剧的崛起是重要的标志和代表之一。

1、文明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文明戏:又称“文明新戏”或“新剧”,中国话剧初创时期的名称。

“文明戏”是辛亥革命前在西方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新样式。

“文明新戏”的发端:“春柳社”1906年在日本演出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第三幕。

1907年6月,借东京本乡座剧院演出林纾、魏易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这是国人首次创作并演出的话剧,作为最早的文明戏,它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文明戏”1910年盛行于上海、汉口等地,后扩展到北京、天津一带。

它的表演,起初依据剧本演出,后来大多仅凭幕表,由演员即兴发挥。

辛亥革命以后(1914年前后),文明戏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日趋衰落。

主要剧团有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

2、早期戏剧团体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1)“春柳社”1906年底成立于日本东京。

20年代话剧PPT课件

20年代话剧PPT课件

人物:男客人、女客人、房东太太、老妈子、巡警
洪深加入该社被推为该社的排演主任。戏剧协社注重舞台实
践,在中国话剧排演的正规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1933年被查封为止,共举行公演16次,先后排演过谷剑尘 的《孤军》、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欧阳予倩的《泼妇》 和《回家以后》、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
所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而成)、易卜生的《傀儡家庭》、莎
话剧《抗争》,正面描写了热血青年与企图侮辱中国妇女的 外国士兵的英勇搏斗。
反帝爱国的戏剧。创造社作家郑伯奇1928年创作的现实题材的
反映进步青年苦闷、彷徨和新的追求。田汉 表现下层人民的苦难、觉醒和反抗。 《瓦匠之家》(胡也频)、《车夫之家》(欧阳予倩) 暴露社会的黑暗、腐朽及其虚伪的道德。 《好儿子》(汪仲贤)
‚焦母‛在精神上一味依恋 儿子而排拒儿媳的变态心理。
袁昌英在巴黎(1926—1928年)
左图是1927年欧阳予倩改编与周信芳在上海 艺术大学的小剧场里公演的六幕话剧《潘金 莲》。下图是郭沫若剧作《棠棣之花》剧照

(3)新月社及其戏剧活动 1924年,应梁启超、蔡元培邀
林 徽 因 扮 演 的 齐 德 拉
戏的批判揭开。

1918年10月,‚戏剧改良专号‛出版。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 周作人、傅斯年、欧阳予倩等发表文章,造成很大的声势。对促进新剧
观念的确立和新兴话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批判了没落中中的旧剧作为‚玩物‛和‚把戏‛的弊病,强调了 戏剧严肃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二,促进了戏剧观念的更新,确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戏剧观念在中国新
1922年冬,蒲伯英出资并与陈大悲合作,在北平创办‚人艺 戏剧专门学校‛。学校以造就‚职业的但高尚的剧人‛为宗 旨。李健吾、余上沅,鲁迅、周作人、梁启超等被聘为校董。 因经济拮据和内部纠纷,于1924年冬停办。是现代中国第一 所培养‚专门的戏剧人才‛的学校;自建剧场供学生实习, 这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也属首创。 后来活跃于舞台上的王伯生、吴瑞燕、万籁天等名演员 都在此受过基本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洪深 是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创作了 话剧《赵阎王》,左联时期,洪深写了戏剧“农村三部曲”: 《五 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5、熊佛西 受陈大悲的影响,提倡戏剧的趣味性。《醉了》《洋 状元》。现实主义多幕剧《一片爱国心》。 6、余上沅 的独幕剧《兵变》和《洋状元》相似,追求情节热闹,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社会问题。
7、丁西林的喜剧
一、丁西林在20世纪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出色的剧作家。杰出 的物理学家。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相反相成。 二、丁西林喜剧的特点: 1、创作出发点不是社会、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也不以惩恶扬善的伦 理 道德家的眼光,而是以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 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他的喜剧特征在“机智”二字。“欺骗”是他的喜 剧观 念和艺术上的一个关键词。处女作《一只马蜂》。另一个主要代表作《压迫》 在抗日期间创作独幕剧《三块钱国币》。 2、丁西林剧中产生冲突的往往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 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朋友、夫妻、母子等亲密的关系。 3、戏剧结构上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将剧中人压缩到最大限度,通常 由 三人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衬或对峙,第三者起着结构的作用, 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契机。 4、丁西林的喜剧艺术以语言著称,他的剧本里常有充满机智幽默的警句。
早期剧作
早期话剧文学的最初成果是“社会问题剧” 1、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 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 代话剧创作的序幕。 2、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 3、欧阳予倩在自己的剧作中,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
“语丝”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一、“语丝”派 其主要特色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 作 家,还有林语堂。他们创造了“语丝文体”,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 其 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除了议论性的杂感之外,也有 抒情的小品佳作。 二、林语堂 《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这一时期的散文集《剪拂集》 。1932年9月创 办《论语》半月刊,不久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都以发表小品文 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三、“现代评论”派 20年代中期出现的“现代评论”派,多是欧美留学归 来的自由知识分子,其政治倾向与鲁迅相对立,他 们的散文创作思想取向也不一样。现代评论派的散 文作家主要有陈西滢、徐志摩、吴稚晖。
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1、革新散文内容,表现个性。这是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 的 发现,在散文上的影响。 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 谈”。 3、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4、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5、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1、在中国新文பைடு நூலகம்史上,周作人最早是作为翻译家出 现的。著名的《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平民的 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论文,形成了自己的完整 的理论体系。 2、1924年后写作的重点转向散文,并一发不可收,相继出版《雨 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 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的散文家。 3、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体。他最擅 长的 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
田汉的戏剧
一、田汉的早期剧作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剧作家、诗人 。仅在20年代就创作了20 多部话剧。1921年,与郭沬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文学。与郭沫若、 宗白华一起出版三人的通信集《草叶集》。南国戏剧运动的领导者。 二、田汉戏剧的主要内容: 1、对“真艺术”与“真爱情”的追求。提倡“用真艺术来改造人生”的主题。 受西 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将现实的关怀与“人性之真”的关怀融为一体 《梵 峨嶙 与蔷薇》《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 2、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更具社会批判性且越来 越强烈。《咖啡店之一夜》是激越的控诉。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早期最 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 。
周作人的散文
1、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地”,是抒我之情 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他的“苦 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言志作文, 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 《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2、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了 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3、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 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 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
三、田汉早期戏剧的特色
1、注重语言的艺术。剧中人物常有长篇的独白,或叙事,或 抒情,而且这些语言的风格又是华丽的,无论是排比还是比 喻与联想,都写得绚丽多姿。 2、具有一种唯美主义的倾向,对现代戏剧语言的创立具有独 特的贡献
第七章 20年代丰富绚烂的散文
散文概述
一 、“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 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俞平伯20年代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初 期散文朦胧空灵,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晦涩。其中《浆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是 散文中的名篇。 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 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 其他作家如 许地山《空山灵雨》,叶圣陶《剑鞘》。 三、瞿秋白散文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郁达夫散文 真正显示其散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20年代的散文以 《还乡记》和《还乡后记》为代表。 30年代是《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五、郭沫若散文 六、梁遇春 七、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一、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1、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 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 李叔同 ,他们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的翻 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2、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 优秀戏剧人才,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演出所谓“天知 派 新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