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一、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①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对行为退缩、生活懒散和兴奋不合作的患者,应采取协助、督促、指导的方法,做好日常个人卫生及生活的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或去除影响患者睡眠的诱发因素。

训练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②饮食护理: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注意水分的摄入。

对拒食患者要尽量劝说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提供充足的进食时间。

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因兴奋躁动而被保护的患者需协助进食。

有异食的患者要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进食异物。

对于木僵患者,可将饭菜放置于患者床旁,保建环境安静,避开患者视线,观察其进食情况。

2安全护理严密观察、定时巡视,对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的患者要隔离,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

对有严重自杀观念的患者设专人护理,24小时监护。

对不合作的患者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

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病室;对有敌意的患者,防止其伤人、自伤等;对有抑郁的患者,应置于护理人员观察的环境中,避免独处或单独活动。

加强病区环境检查,病区各室随手锁门;在患者入院、外出返院及家属探视后,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物品检查,防止危险品带入病房;尽量避免患者使用危险物品;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位,防止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存放危险物量和藏药。

3症状护理①对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幻觉和妄想的种类及内容,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要引导患者重复病理体验,防止发生意外。

②对以兴奋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要掌握其病情变化,不激惹患者,运用良好的言语有效阻止患者伤人及冲动破坏行为,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帮助患者控制冲动行为。

③对以木僵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要主动关心照顾患者,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躯体合并症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症状,应及时将患者的照体放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

④对意志行为抑制的患者:应为患者制定长期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计划,督促患者按计划训练,以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诉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开放与半开放管理、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干预和家庭干预,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退缩,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社会接触不良,药物治疗对控制精神症状有较满意的效果,但不能重塑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这些方面的恢复,需要主动性的康复措施[2]。

本文就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诉如下。

1.开放与半开放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适应及角色的功能障碍。

丁宁[3]研究证明,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目前国内精神病防治机构的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封闭状态,并限制患者家属进行探视[4]。

随着心理学、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人员已认识到环境治疗和生活质量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要作用。

改善住院环境,使之与家庭、社会趋同,是促进精神病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等地相继提出让精神病患者过正常生活,并开始根据病情废除约束及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

现全国已有精神病医院实行多种开放管理模式。

赵戈辉等[5]报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半开放管理,是让住院恢复期的患者住宿舍化病房,可以出入病区不受约束,参加院内就业,用自己挣来的钱可购买所需要的用品,可以自由打电话,与封闭管理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汤妙瑜等[6]主张实施全开放管理,即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在病室内、院内或院外, 不用穿患者服, 饮食自由支配, 让患者过正常生活。

研究表明,实施全开放管理式精神科病房护理有别于一般病房的工作,能为精神病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创造一个良好氛围[7]。

同时指出,对患者的安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做好沟通,与病人之间产生良好的交流关系,多去了解病人的生活日常和病人对生活的态度,理解病人病因发生的一系列可能原因,对其进行劝导和安慰,让病人能够在心理的改变之下逐渐改变自身的想法。

同时护理人员时刻关注病人情况,避免病人遭到伤害,产生自我伤害想法,造成危险。

要多注意患者的康复情况,了解病人在治疗中获得的效果,并且针对其对自身未来生活的感受作出帮助和指导,减少其心理压力,减少病人对于社会的恐惧,消除他们的不安和顾虑。

同时也要注意检查病人随身物品,避免其拿到危险物品,对自我及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同时关注患者生活作息,判断其是否有自杀倾向,提前做好预防。

3.2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人一些精神病病人受症状支配,病人情绪不稳定时,作出一些不正常行为都或可能导致其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同时自身控制力和自我能力下降,因此应重视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4.3饮食护理家属应督促病人每日适量进食,不要过量进食。

食适量蔬菜、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病人由于疾病原因,可能出现不服药,胡乱饮食,暴食或者绝食的情况发生,对此要给予相应的处理。

当病人拒食时,应耐心劝导或与其共同进食,以消除其顾虑;对暴饮暴食者,注意控制其进食量;老年人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加强营养,促进消化。

不随意补充,不喝浓茶,不喝酒,不吸烟。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软硬度,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吃香蕉和蜂蜜。

5.4睡眠护理精神类病人在治疗之中,好的睡眠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康复:(1)做好病人居住环境卫生安排,加强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入眠。

(2)为病人做好作息安排,做好日常活动、锻炼,增强其睡眠度,加强病人睡眠质量。

(3)不要让病人蒙头睡觉。

3.5安全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的房间,使病房内的陈设尽可能简单,防止患者受到损伤或伤害;活跃和易怒症状和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住在不同的房间,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如何护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如何护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如何护理?(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4-0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十分严重但是病因不明的精神病,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在临床活动中,该病症的症状各异,没有具体固定的症状,往往会涉及到患者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感知觉等等,患者通常情况下自身精神状态较为清醒,并且自身智能正常,但是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损害自身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通常情况下病程较为迁延,呈现出加重、恶化、反复发作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的现象,但是仍旧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活动可以痊愈。

结合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患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表现也有可能会不同。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意志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等。

感知觉障碍指代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听、幻味、幻触等,其中幻听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患者的核心症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为思维内容障碍与思维形式障碍。

其中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思维联想过程障碍,其中包含于思维联想的逻辑性以及联想活动过程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妄想,包括关系妄想、嫉妒妄想、被害妄想、非血统妄想等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超过半分之八十的精神分裂患者都存在有被害妄想,例如会想象自己被谋杀、被监视被排斥等等,在这种妄想行为的影响下,患者有可能会做出具有攻击性或者防御性的行为。

情感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不协调,或者存在有情感淡漠的情况,除此之外,容易焦虑、容易激怒也是该类型患者的常见症状。

意志行为障碍的精神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意志减退现象以及缺乏意志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行为被动、离群独处以及活动减少等等,无论是对学习活动还是对工作都会出现兴趣减退的现象,此类型患者通常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部分患者可能会制定计划但是很少执行。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和支持。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护理的常规措施:
1. 了解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提供安全环境: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危险行为,护理人员应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疗养。

3. 给予定期的药物管理:药物是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定期的药物管理,确保他们按时服药。

4. 提供心理支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挫折和困惑,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

5. 促进社交互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隔离,护理人员应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促进社交互动和人际交往。

6. 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稳定的日常生活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惯。

7. 定期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但请记住,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保证他们得到最佳的关爱和照顾。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护理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护理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人 的 住 院 康 复 护 理 取 得 满 意 的效 果 。 1 临床 资料
2 3 家 庭 职 能 的 康 复 护 理 为 使 住 院 病 人 与 家 人 接 触 , 进 . 促
家 庭 功 能 的 恢 复 , 病 人 创 造 家 居 环 境 , 织病 人 家 属 与 病 人 为 组 进 行 家 庭 生 活 方 面 的 活 动 : 家 人 一 起 进 餐 , 与家 人 商 量 有 与 或 关 家庭 中 的 事 物 , 病 人 感 到 没 脱 离 家 的 感 觉 , 与部 分 家庭 使 参 事 务 的 决 定 权 和 管 理 , 复 其 部 分 家 庭 职 能 。也 可 让 病 人 请 恢 假 回 家 办 理 相 关 的 手 续 后 做 好 病 人 和 家 属 的指 导 。及 注 意 事
生 活 的相 关 知 识及 必 要 性 进 行 指 导 , 促 。指 导 病 人按 时 作 督 息 , 确洗漱 , 时更衣 , 洗衣物 , 扫病室卫生 , 理 床铺 , 正 及 清 打 整
精 神病 药 物 系统 治 疗 后 , 精 神 症 状 大 部 分 或 全 部 缓 解 。对 其
精 神病 人 治 疗 和 护理 的最 终 目标 , 是 单 单 以控 制 症 状 为 主 , 不
还要 考 虑对 病 人 的恢 复 的 影 响 , 缓 病 人 的衰 退 , 病 人 全 病 延 使
程 得 到 改 善 , 日回 归 社 会 ; 建 和恢 复 病 人 的 社 会 功 能 。所 早 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床 头 柜 使 病 室 的物 品摆 放 整 齐 有 序 着 装 整 洁 得 体 。对 病 人 反 复 训 练 直 到 病 人 建 立 良好 的 生 活 行 为 。切 忌 病 人 住 院 期 间 的 生 活 大 部 分 或 全 部 由 医 务 人 员 进 行 料 理 , 样 容 易 使 病 人 失 这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对患者和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1. 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帮助患者按时按量地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支持性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促进康复。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社会工作者、康复人员和志愿者的支持,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和物质上的帮助,减少社会孤立感,更好地融入社会。

4. 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缺乏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例如自我照顾、社交交往、职业技能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 症状减轻: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减轻,例如幻觉、妄想等症状减少,情绪稳定。

2. 生活质量提高:经过康复护理的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康复率提高:通过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率得到了提高,一些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 家庭支持增强:通过康复护理,患者的家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有效的康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情感、认知和行为异常。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患者与康复护理人员紧密配合进行康复护理,有望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讨论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评价。

一、康复护理的方法康复护理是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种综合性精神康复服务。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能够逐步改善其生活状况,实现社会功能再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内容。

1、药物治疗:药物是处置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主要方法,如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目的是控制或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防止复发。

2、心理治疗:细分为认知行为治疗、情感治疗和家庭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妥善处理情绪问题,改善认知和行为,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3、康复技能训练:康复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训练患者实用的生活技能,如厨艺、日常清洁、做家务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

在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游戏、音乐、体育等方式让患者学习新技能,增强其对生活的兴趣。

4、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在康复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社交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

训练内容包括如何表达、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沟通等。

5、康复教育:康复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接受医学知识和康复知识,并有助于患者自我治疗和管理疾病的能力。

二、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症状改善:症状改善是康复护理最直观的体现。

康复护理希望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波动等。

如果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都代表着康复护理达到了一定的目标。

2、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目标。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沟通技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功能,降低精神分裂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

概念: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以良好合适的医患
关系为基础,应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的心理学技术, 解除患者各种心理痛苦或行为障碍,以增强患者适应 环境的心理整合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心身健康的有计 划有步骤的过程。
心理干预

自知力缺乏:急性期97%,慢性期89.3% 原则:
1、着重思维过程而不是思维内容 2、识别与幻觉、妄想、焦虑等精神症状相关的思维和情感 3、评估和认知重建歪曲的思维和信念


开放与半开放管理
半开放管理比封闭管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高度责任心及建立制度 日间医院


社会及独立生活技能训练

研究表明,综合、集中的社会技能训练不仅可 以改善其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 物依从性,减少其复发率,间接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社会及独立生活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 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2、社会技能训练 3、文体娱乐活动训练 4、辅助就业训练 5、回归社会训练
家庭干预
家庭综合护理 排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同时接受教育,签订护理责任书 复查时,1小时会话
家庭干预
研究结果: 提高服药依从性 降低复发率 预防疾病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小结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 展而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 据患者个体需求,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最大限度地恢复社 会精神分裂症的慨念 开放与半开放管理 社会及独立生活技能训练 心理干预 家庭干预 小结
精神分裂症的慨念及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慨念: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
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 征的一类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世界人口中的患 病率约为1%。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1.李艳明,董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05-1406. 2.顾秀华.程式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12. 3.丁宁.行为干预对慢性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当代护士,2012,2:79-80. 4.韩树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中国明康医学,2012,24 (7):867-871. 5.赵戈辉,臧志坤,边新丑. 半开放式管理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河北医药,2012,34(3):429. 6.汤妙瑜 陈春红 吴树跃 吴妙新. 精神病医院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与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杂志,2008,7(1):66-68. 7.汪莹,朱彤. 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中国明康医学,2012,24(11):1384-1387. 8.张倬秋,李水英,赖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探讨.华西医学,2012,27(1):109-111. 9.刘井华,朱金成.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33. 10.章秋萍,练亚芬,朱小英,傅丽娟,宋海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生活技能程式训练中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护理与康复,2011,10:839-841. 11.刑小珍,杜荣荣,陈思思,张景明.综合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护理与康复,2012,11(2):106-108. 12.喻红群,章秋明,刘萍华.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05-108. 13.庞月华.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0-52. 14.陈文琦.精神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中外医疗,2011,10:180-181. 15.陈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上海精神医学,2011,23(1):42-45. 16.魏英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12,5(4):146. 17.黄芳.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疗效观察.中国明康医学,2010,22(11):1442. 18.钱丹红.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294-295. 19. 田红梅,张娜,张劲筠,王丽萍,张东风.认知功能训练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39-6640. 20.焦淑芬.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爱度的初步分析.中国明康学,2012,24(5):603-604. 21.谢少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明康学,2012,24(7):861-862. 22.梁金梅.家庭干预综合护理措施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用的研究.中国明康医学,2012,24(7):863-864. 23.林丽霞.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指导的探讨.中国明康医学,2012,24(6):739-742. 24.黄发妮,黄娅琴,付文霞.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的研究.中国病案,2012,13(2):32-33.
心理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 1、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2、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预防复发,有利于自知 力恢复。 3、认知功能训练能调动患者的活动能力。
家庭干预
内容: 心理教育 家庭支持 危机干预 解决问题
家庭干预
家庭环境特点:





低亲密度 低情感表达 低娱乐性 低知识性 低成功性 高组织性 高控制性

行为退缩 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社会接触不良
开放与半开放管理
研究证明,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促进慢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研究表明,实施全开放管理式精神科病房护理 有别于一般病房的工作,能为精神病患者重新 回归社会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现全国已有精神病医院实行多种开放管理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