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实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3300字》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大部分学者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Panicos (1996)等探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对16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当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系统性地导致金融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1]。
Simon (2004)等以中国为例进行研究金融开放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尽管信息的电子传输会大大减少由于距离而导致的金融信息获取受阻,但地理因素仍然为金融服务主要集中于北京等特定地区的关键性因素[2]。
Arjana (2007)等利用了宏观和行业数据,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发展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可能不会对增长本身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影响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机构的质量[3]。
Matías (2007)等认为国内金融发展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开放的国家的增长影响要小于在两个方面都封闭的国家,在允许资本流动的情况下,非贸易部门的规模对于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4]。
在对金融发展的衡量标准方面,King与Levine(1993)认为金融发展质量的各种衡量标准与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物资本积累速度以及经济体使用实物资本的效率提高密切相关[5]。
Pagano(1993)认为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对“金融发展”概念的重点,要研究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具体的影响是什么,必须要具体说明相关的特定金融市场[6]。
2.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有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分成三方面,学者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的研究、学者对金融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以及学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李伟(2019)提出标准化建设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就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7]。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王雪珂[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T)T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作用机理一、文献回顾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T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UT的效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T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FDI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展早期的研究受传统贸易理论影响,普遍认为FDI与母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放松了H—O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别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的因素,51人这一研究领域,得出了FDI对母国出口具有正面效应的结论.马库森、斯文森、马库森和斯文森认为国际要素流动的增加会促进国际商品贸易增长,从而得出了FDI具有促进母国出口增长的结论。
赫尔普曼、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构建了基于水平差异化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而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产品的成长内生化,证明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FDI和贸易可以是同时扩大的.该模型还表明,随着FDI的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总部服务(如研究与开发等)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导言: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验证、检验研究假设。
在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本文将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多元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结论部分,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分析方法。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报告中,研究者经常使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来研究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回归系数,从而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拓展,用于探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多个自变量的独立和共同的影响。
三、调节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在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调节变量来检验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调节效应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差异性以及调节变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
四、中介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是通过探究一个中介变量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传递作用的过程来解释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中,中介效应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机制和路径,从而更好地解读实证研究的结果。
五、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在报告中常用于分析某个因变量受到哪些自变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者能够了解各个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并提取出对因变量影响最大的自变量。
六、结论部分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应该对所进行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总结和解释。
同时,还应该对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这些概念在塑造国民身份、凝聚国家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着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等挑战,如何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引导民族主义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本文将从国家认同的内涵与形成机制、爱国主义的情感表达与实践路径、民族主义的特征与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关注国外学者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发现。
通过对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的梳理,本文旨在揭示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概念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还将分析国外研究在理论构建、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为深化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在国外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手段。
问卷调查能够覆盖大样本,揭示国家认同的普遍特征和个体差异;深度访谈则可以揭示被访者的内心体验和心理过程;案例研究则能够深入剖析特定情境下的国家认同现象。
在研究内容上,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的构成维度。
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
二是国家认同的形成机制。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引言学习投入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精力和资源,它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的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学习投入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式,通过综合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对学习投入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学习投入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概述学习投入的概念和测量学习投入是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动机等。
早期的学习投入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流畅感和认知技能等。
为了准确测量学习投入,学者们开发了各种量表和问卷,包括学习动机量表、学习策略量表和认知技能测试等。
学习投入与个体特征的关系研究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体特征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性别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男性在学习投入方面表现更积极和主动,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和深入思考。
其次,年龄和学习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年龄较小的学生通常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投入逐渐减弱。
此外,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高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较高,而低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则较低。
学习环境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学习环境对学习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教育资源、家庭的学习氛围等都会对学习投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高质量的教学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背景和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对学习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投入的积极情绪和主动性可以促进知识的习得和转化。
学习投入的高低对学习成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客户满意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
发现国内研究偏重于定量分析,国外研究更注重客户体验和情感因素。
结合两者优势,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服务和情感体验,同时加强跨文化研究,提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深度。
目前研究仍存在样本局限性和方法单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
本文旨在为未来客户满意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国内、国外、研究、综述、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不足、未来研究、总结、客户关系管理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客户满意度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密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外客户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客户满意度的概念、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特点等方面。
通过对比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不同,可以发现各国在对待客户满意度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异,这也为业界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客户满意度,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策略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和评价,以及他们的满意程度。
通过研究客户满意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竞争力。
客户满意度研究还可以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改进客户关系管理和提升品牌形象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进行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探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差异与共性,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促进客户满意度理论的深入发展,为企业提供更科学的营销策略和服务方法。
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

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功能对等理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功能领域中的对等化发展趋势和现象。
本文旨在对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评析,以期加深对此领域的理解。
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功能对等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这些功能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但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核心功能。
例如,网络购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中可能存在着技术平台的不同,但整体上提供的购物功能是相等的。
国外学者还对功能对等的范畴进行了拓展,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金融、教育和医疗等。
其次,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功能对等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
例如,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可能导致功能对等的不平衡现象;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差异也会影响功能对等的实现。
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实施机制和策略。
他们通过对功能对等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一些实施功能对等的有效机制和策略。
比如,技术标准的统一、信息交流的畅通、市场准入的公平等都是实现功能对等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功能对等的发展。
然而,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和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不同学者对其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
其次,功能对等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技术标准的协调、信息交流的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实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王 权
(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310028)
1969年瑞典统计学家J¨oreskog在美国的《心理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实证性极大似然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一文,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实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 naly sis,CFA)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因素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一种综合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新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 odeling,SEM)迅速崛起,并相应地推出了LISREL等计算软件。
CFA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同时出现在这些软件中。
下面就CF 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介绍如下。
1 实证性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数学模型
CFA的数学模型的函数式相同于传统的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即各个观测变量x与k个公共因素ξ1,ξ2,…ξk有如下线性关系:
x i=λi1ξ1+λi2ξ2+…+λikξk+δi,i=1,2…,p
等式右边的前k项是x i的共同性部分,ξ的系数λ即是因素负荷;末项δi是x i的唯一性部分,有时也称误差项,包括x i的唯一性因素和误差因素两部分。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中,式中的公共因素k在分析前并未确定,而是在分析过程中视中间结果而决定;各个公共因素ξj统一地规定为均影响每个观测变量x i,i=1,2,…,p。
但在CFA中,研究者首先要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其它有关信息判定公共因素数k的值,同时还需针对问题的实际情况将模型中的某些参数设定为某一定值。
例如,若第i个观测变量x i不受第j个公共因素ξj影响,则要将因素负荷矩阵Λ中的因素负荷λij设定为0;若x i几乎可全由ξj来解释,则可设定为λij=1。
同理,若公共因素中的ξj与ξk不相关,则可在公共因素相关矩阵Υ中的相应元素设定为0,等等。
所以在CFA中,模型中的参数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指定为某一常数的,称作固定参数;另一类是未知的需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估计的,称作自由参数。
模型一经界定就可根据观测数据的协方差阵估计出各个参数,并进行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性检验。
如模型不能被接受,则需要对设定的模型进行修正。
1.2 模型的修正
CFA的目的是利用变量的实测资料来验证假设模型的有效性。
若经检验,初始假设模型不能接受时,如欲进一步确认问题的真实结构,则可对初始模型作出修正,然后用实测资料再加以验证。
当公共因素数确认后,固定参数的调整就成为修正模型的主要任务。
由此产生了“内套模型”(N ested model)的概念。
在公共因素数不变的条件下,按模型中的固定参数由多到少地排列成一模型序列:
M o,…,M j,…,M k,…,M s
模型M o有最多的固定参数,限制条件最多,称作独立模型。
序列中的各个模型均是前一相邻模型中的某一固定参数“放宽”为自由参数而生成。
故M j比M o、M k比M j等有较少的固定参数,称M j内套M o、M k内套M j等。
序列的尾端M s固定参数最少,待估的自由参数最多,称作“饱和模型”。
2 实证性因素分析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2.1 建模
实施CFA,首先要针对问题选定公共因素数k和设定模型中的固定参数和自由参数,决定一个确定性模型。
应该注意的是因素负荷矩阵Λ的每一列中,至少应设定k-1个因素负荷的值为0。
这是使模型可识别的必要条件。
具体来说,究竟哪些参数应设定为0、或1、或其他数值,这要由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2 估计自由参数
估计自由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大似然估计”(M L)。
根据统计学中的似然比检验原理,可以导出如下的假设模型M k对观测数据的拟合函数:
F k(θ)=Ln∑(θ)-Ln S+tr[S∑(θ)-1]-p
式中的S是样本协方差阵,θ是由Λ和Υ、Θ(唯一性部分δi,i=1,2,…,p的协方差阵,为对角阵)中的全部自由参数排列成的列向量,∑(θ)是由假设模型M k 计算所得的观测变量协方差阵,称作“衍生协方差阵”。
353
心 理 科 学 2000年 第23卷 第3期
F k(θ)的值愈小,表示建构的假设模型对观测数据拟合愈好;值愈大,模型拟合愈差,模型就不能接受。
自由参数向量θ的极大似然估计,就是使函数F k(θ)的值达到极小时的向量θ的取值。
类似原理(只是拟合函数不同),其它估计自由参数的方法有“未加权最小平方法”(U LS)、“一般最小平方法”(
G LS)和“一般加权最小平方法”(WLS)。
2.3 检验模型的拟合度
计算模型的拟合度指数是CFA的重要工作,模型对观测数据拟合良好,表明研究者对问题的结构的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估计的参数才是有效的。
M ulaik和James等人把拟合指数分作两类,一类叫“拟合优指数”(G oodness of fit index),取值区间为[0, 1],接近0表示拟合度差,接近1表示拟合良好。
主要有“拟合优指数”G FI,表示观测变量的总方差中能由公共因素解释的方差比例数;“调整拟合优指数”AGF I,意义与GF I相同,但减弱了自由参数的多少对指数值大小的影响;“省俭拟合优指数”PGF I,意义也与G FI相同,但同时隐含着模型的简化程度。
这三个指数的关系是:GF I最大;AG FI比G FI略小;PG FI总是小于G FI和A GFI。
G FI与PG FI的差愈小,表示模型愈简化。
G FI的值达到0.90或以上时,一般就不拒绝假设模型。
另一种拟合优指数称作“增值拟合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主要包括:①赋范拟合指数(No rmed fit index)N FI,表示当基准模型(通常取独立模型为准)放松限制条件至假设模型时,基准模型的拟合函数值下降的比例数。
由于基准模型的拟合函数值最大,拟合度最差,所以NF I也是表示基准模型的拟合度得到改善的度量数。
与NF I相关的尚有“非赋范拟合指数”NN FI和“省俭赋范拟合指数”P NF I,它们的作用分别与A GF I和PG FI的作用相同。
②“增值拟合指数”IF I,意义与NF I相同,但避免了N FI在样本过小时,出现低估拟合度的问题。
③“可比性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意义也与N FI相同,适用于假设模型的拟合统计量近似于非中心χ2分布时。
另一类拟合指数叫“失拟指数”(Lack o f fit index),取值区间为[0,∞),接近0表示拟合良好,趋于大数值表示拟合度差,主要有:①χ2指数,原是作为检验统计量来使用,由于它受样本容量影响太大,一般都会拒绝“M k为真”的零假设。
现在多将它看作拟合指数。
②均方根残差RM R,实际上是各观测变量间的协方差的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之平方根。
③“交互效度指数”CV I,它是表示拟合于一个样本的假设模型M k对来自同一总体的另一个样本的吻合程度的度量。
CV I的值会随样本而波动,它的数学期望就称作“期望交互效度指数”ECV I。
实际分析时,应该根据各个指数的量值综合考虑而作出判断。
2.4 修正模型
在L ISREL软件的输出中,还报告了改善模型拟合度的统计量“修正指数”M I和“期望改变量”CH。
模型中的每个固定参数或约束参数(指限定在某一区间内的参数)均相应地有一对M I和CH。
一个固定参数的M I是表示将该固定参数“放宽”其限制条件而使其成为待估的自由参数后,模型的拟合指数χ2值下降的期望量数(χ2值愈小,模型的拟合度愈好);CH则是表示该固定参数放宽成自由参数后预期的改变量(差数)。
所以在CF A中,首轮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性检验后,如在输出中出现较大的M I,就可将最大M I对应的固定参数放宽成自由参数(即对模型作出修正),再次对修正模型进行数估计和拟合性检验,以期获得拟合性较优的模型。
每此修正,只能放宽一个固定参数,逐个进行。
3 计算软件
CFA的参数估计和拟合性检验须由计算机完成。
国外使用的计算软件主要有EQS、L ISREL、EzPA TH、LI NCS2.0、L ISCOM P1.0、SIM PL IS和CA LIS七种。
现在国内流行的是LISREL的7.0和8.0两个版本。
LIS REL软件是线性结构方程分析(也称结构方程模式、协方差阵分析等)的计算软件,其中包括了CFA方法的计算程序。
它的特点是:(1)输入简明,能自动产生初始估计值;(2)有多种参数估计方法;(3)提供大量的模型拟合度量数,有利于对假设模型作出科学的鉴定。
354心 理 科 学 第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