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 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 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 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三、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选项,找不同。(找四个选项中不同地方,基本可 分为两组,只断不同处)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
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语感断句法) 第三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四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语为“大志”,不能在其前面断开
C 2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窍门5:依总分,定句读
2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 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一---断句

2011-2-16
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
1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 古书无标点 ,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 句 ,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 。 ” 断开 , 叫 “ 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 “、”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 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 标点符号是 “ 句读 ” 的发展 , 所以用标点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2011-2-16 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 6
2011-2-16
子由信中所写的曹操的事情, 子由信中所写的曹操的事情,我看了觉得很奇 认为老虎害怕不怕它的人, 怪.认为老虎害怕不怕它的人,从道理上看好像可 但是世上没有见了老虎而不害怕的. 信,但是世上没有见了老虎而不害怕的.那么这话 的真确与否,最终无从验证. 的真确与否,最终无从验证.然而过去我曾听说过 云安这三个地方多老虎, 忠、万、云安这三个地方多老虎,有个妇女把二个 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 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有只老虎从山 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两个小孩 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 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 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甚至用头去触 碰小孩子, 大概是老虎害怕了吧, 碰小孩子, 大概是老虎害怕了吧,而小孩子懵懂 无知,竟然不以为怪. 无知,竟然不以为怪.我想老虎吃人一定要先用虎 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俗言: 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俗言: 老虎不吃醉人,一定会守着那人, 老虎不吃醉人,一定会守着那人,等那人醒过 这不是等他醒,是等他怕啊.有个人晚上回家, 来.这不是等他醒,是等他怕啊.有个人晚上回家, 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 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 就用棒子打它,它立即跑了. 就用棒子打它,它立即跑了.等跑到山下月明的地 才看清居然是老虎. 方,才看清居然是老虎.这个人不是本事超过了老 而是气势超过了老虎. 虎,而是气势超过了老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内容要符合情理。 错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 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 “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 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 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错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 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 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错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 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感叹句末尾
哉、夫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
、孰与、何如、奈何
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
其前一般断开
、已而、于是、岂、岂非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 复白。
原文: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 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 则余无可浣也。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原文: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 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 得誉于诸侯。
方法2:借动词,定句读 与现代汉语一样, 在古汉语中,承担一个句子的谓语成分的,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 词的其他词性的词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 其中的动词,确定谓语,提纲挈领,然后根 据谓语前后的成分决定停顿。此外,还可借 助一类特殊的动词进行断句,如抓住“曰”“云 ”“言”“谓”“问”等表对话的词,根据语境在其后 停顿,同时要注意对话中的问者、答者省略 的情况。
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 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 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断句技巧

四、高考真题 边练边悟
下面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斜线(/)给其断句。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
杀之。
——《2023年全国乙卷》
君遇之无礼 / 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 / 即恐为曾伤 / 君不如 杀之。
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确定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 2.寻找标志性词,如句首发语词、疑问词、句尾语气词等; 3.明句式,断结构,如判断句、反问句等特殊句式,常出现的动宾 结构及并列结构等语法结构; 4.再次通读全文,检验语意。
物。 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 远指代词 彼、夫、其
人:谁、孰、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代词
事:奚、胡、曷(何)、安、焉
(二)凭借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 要的标志。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一些议论性 语段,借助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更容易。
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矣、因、 于、与、则、者、之
以 下 六
(4)疑问语气词——其后一 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 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
类 虚
(5)复句关联词语——其前 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词
(6)对话标志词——其后一 般断开
姓。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 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中的“哙曰”不 再提姓。
代词类型
常见文言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文言文停顿复习学习要求:1熟读停顿一遍。
2尝试独立完成停顿,订正错误的地方。
3记住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白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凄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局,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db、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停顿复习
学习要求:
1熟读停顿一遍。
2尝试独立完成停顿,订正错误的地方。
3记住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外文言文断句方法
一、依句子结构成分来划分。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
再依据以下规律来划分:
1、主谓间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2、谓宾(动宾或动补)间停顿。
如“攻/大泽乡”、“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状语后停顿。
如“时/先主屯新野”。
4、后置语之前停顿。
如“祭/以尉首”。
二、依修辞手法来划分。
这主要是针对句间停顿的而言,抓住一些修辞的特点来划分。
1、顶真:用顶真修辞的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例如: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排比:利用排比句式结构相同的特点来断句。
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3、对偶:利用对偶句式整齐的特点来断句。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反复:指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故可以利用反复修辞的特点来帮助断句。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依标志性词语来划分。
1、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的有:
①表对话的词。
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
两人对话,一般在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而把主语省略。
2、看实词。
在文言文断句中,有时找出名词与代词也有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①专用名词。
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文体名称等,都应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分开,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会有所帮助。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这里的“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虞山”是地名,“王毅叔远甫”是姓、名、字。
②代词。
代词在文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能找出这些词,也有利于确定我们断句的位置。
它们包括: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相当于今天的“我”。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