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探讨

合集下载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管理策略思考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管理策略思考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管理策略思考摘要:水库是我国城镇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建设活动能够直接影响到城镇生活用水的合理开发与使用,以及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管理策略的具体方法,以期为水库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策略;思考分析引言:水库是合江流域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的一项重要防护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是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库饮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生活垃圾的产生、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以及水库饮用水资源的保护管控不当,这些均会导致水库饮用水的污染问题[1]。

一、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管理现状(一)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保护好水库的饮用水资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对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给予高度的关注。

但是,即使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库灾害的暴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库区水资源的流动性差,从而造成水体中氮、磷等有机物质的不断累积[2]。

在夏季,当水体温度较高时,氮、磷等物质也会随之增多,致使蓝藻的增殖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水体中的蓝藻大量增多,进而对我国国民的生活用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水库饮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库饮用水来源多为南部低山区,其周围区域的径流较为集中,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与此类似,若周围丘陵地区的水体污染向库区内聚集,将使库区水体中的污染物聚集,从而造成库区水体中氮、磷、有机质、营养盐等物质不断增多。

此外,由于库区内的水流趋向比较平稳,相对于江河、河道而言,其流速较慢。

库区水源水质不稳定的问题,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库区水源水质受污染的重要外在原因。

关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关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关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环境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在我国饮水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受到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湖库型饮用水水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湖库水水质恶化、淤泥堆积、湖库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湖库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因此,加强对湖库水的环境管理对维护我国饮水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湖库型饮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环境保护X321 :A :2095-672X(2018)06-0199-02DOI:10.16647/15-1369/X.2018.06.117Abstract: The lake-type drinking water sour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Chinas lake-type drinking water source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Many lake waters have been damage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ccumulation of silt, shrinkage of water areas in the lake, and other issue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ives and production of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nk.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lake reservoir water to maintain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projects in China.Keywords:Lake-type drinking water;Drinking water source;Protection stat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生活飲用水的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十分重视生活饮水工程。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源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立法、完善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保护好我们的饮用水源地。

立法是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基础。

当前我国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水法》和《环境保护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责任主体不明确、保护力度不够等。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责任,加大对侵害水源地环境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从严惩罚的震慑效应,推动各方共同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管理是关键。

当前,因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多头管理和多元利益相关等原因,保护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主体和范围,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标准,完善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水源地环境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和稳定。

推动科技创新也是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水资源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如地下水修复技术、水源地生态修复技术等。

需要加大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饮用水源地的自觉性。

当前,一些地方的居民对于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倾倒垃圾、乱排污水等。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提高广大居民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形成制约污染源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居民主动保护饮用水源地的自觉性。

浅论社阳水库饮用水原水保护与管理

浅论社阳水库饮用水原水保护与管理

浅论社阳水库饮用水原水保护与管理伊小帆龙游县社阳水库管理处【摘要】社阳从1997年7月份供水以来,至今已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超过一万三千万立方米以上的水资源。

龙游县的经济在这几年发展非常快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地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尤其是饮用水资源紧张,因此加重了饮用水原水保护的任务。

本文介绍了社阳水库的工程概况以及社阳水库水资源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社阳水库饮用水原水保护与管理社阳水库是龙游城区饮用水的唯一饮用水来源,自1997年7月1日开始向县第二水厂提供生活用水以来,一直到2010年12月底为止。

已经为龙游城区输送饮用水原水超过13870万立方米,日供水量也已经从最开始的1万吨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吨,受益人口也从最初的4万人扩大到现在的15.5万人,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一直受到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

本文在社阳水库水资源原水保护变得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针对社阳水库保护及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及措施。

一、社阳水库工程概况社阳水库位于龙游县社阳乡山坪头村,属钱塘江流域衢江社阳港。

主流长243km,水库集雨面积84.4km2,原正常库容950万m3,正常蓄水位是90。

91m。

水库设计洪水位是93.10m,设计洪水标准按照10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库容是1337万m3。

校核库容l237万m3,校核洪水位是94.17m,水库校核洪水标准是按照5000年一遇的标准校核的。

社阳水库为龙游城区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自1997年以来,已经为龙游县城区提供生活用水累计达到10000多万吨,并在社阳水库建成以来正常保证下游4.2万亩的农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总的供水规模已经达到5万m3/d,与龙游城区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而更加关注生活用水的质量,因此社阳水库的水资源好坏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饮用水源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确保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和非法污染行为。

政府需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罚款制度,通过执法力度的加大来预防和惩处水污染行为。

公众也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使用化学品和有害物质,降低污染风险。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饮用水资源?饮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禁止破坏性开发和排放活动,保护地下水、湖泊和河流等饮用水源,维护生态平衡。

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能力?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生产和排污的监管,有效减少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和关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预警?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预警是保护饮用水源地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加强对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水源地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应对方案,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和可靠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水质传感器等,提高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提供科学的支持。

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饮用水是人类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水源地的环境状况日渐恶化,饮用水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就成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水源地保护。

由于过度砍伐和滥伐,造成的土地沉降和水土流失,导致水源地的水质下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因此,保护水源地,必须要保护好林地和森林。

其次,林业生态系统是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

森林可以起到天然的过滤作用,从而对水源地的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而通过森林的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不仅能够恢复了失去的森林资源,还能够有利于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然后,种植某些树种还能够起到拦蓄水源,调节水循环,抑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作用。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也尤为重要。

此外,对水源地进行林业经济开发,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保护水源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

因此,在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中,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应大力推行森林保护和植被修复,通过重点保护森林环境及其栖息动植物,促进森林恢复,建立生态网络体系,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他们的生态经济发展。

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健康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中国”,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摘要:我国各类型水库有很多,现在居世界的第一位,我国的水库数量拥有(面积?/数量?还是什么?)位居世界第一的水库。

水库也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资源,也是确保城市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迄今为止,如今,饮用水水源环境仍然受到遭到大面积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健康,这与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以至于很多人想要有更干净的饮用水的时候,发现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威胁到自己以及的健康。

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了高度重视,并且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但现阶段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执行力不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引言目前,饮用水的质量问题受到大家的关注,用水量大大增加剧增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严重的水源环境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造成水源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当前,我国利用水资源正在逐渐步入建设过程,随着城市和乡村的水污染逐渐加重,有必要采取措施以保护饮用水环境,防止水污染的扩大。

文章主要分析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状况,为解决现有的饮用水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简要阐述了我国在饮用水水源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一、水源地的保护范围设置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

长江某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陆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之间的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陆域范围为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之间的陆域范围。

准保护区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1000米的水域范围,准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之间的陆域范围。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饮用水源地保护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水源地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面对各种环境问题,如工业污水、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城市化发展、水资源浪费等,水源地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保护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但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重要使命。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应该加强立法、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追责和监管机制,确保水源地的有效保护。

比如,在水资源管理上应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和利用标准,增强农业水利设施和农业生态保护能力,提升整个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确保水源地的清洁和安全。

其次,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原则,提高自己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

比如,我们应该避免随意排放污水,合理使用洗涤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不乱扔垃圾,不乱倒废弃物。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活动,积极响应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倡议,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最后,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资源知识和保护技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比如,可以增加水资源保护的知识普及的宣传、活动组织和社区的奖励、鼓励等,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总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习惯,才能彻底改善水资源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生态系统特征及胁迫因素分析
3. 1 特征分析
水库是一种介于河流和湖泊间的半人工半自然的 水体,受防洪和调蓄的影响,水位波动较大,生物多样 性远低于 天 然 湖 泊[8]。 水 库 建 成 初 期 通 常 还 具 有 河 流特征,伴随蓄水过程,水位上升、流速下降、水流滞留 时间延长、生物群落由流水性种类向静水性种类演替、 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动力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水库生态 系统的演替主要分为 3 个阶段: 营养物质上涌期、生态 过程协调 稳 定 期 和 水 库 富 营 养 化 及 功 能 丧 失 期[8]。 水库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水库尽可能 长时间维持在生态过程协调稳定期。
水库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 1) 恢复力。表示水库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到原 有系统状态的能力。
( 2) 适应性。是水库生态系统外部驱动因子及内 在过程恢复力基本特征的综合响应。
( 3) 生态系统适应循环与跨尺度影响。即在两个 干扰事件之间,生态系统将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 4 个环节。
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特征分析是制定管理决策 的核心步骤,并可为实施水库生态修理措施提供直接依据。
3. 2 生态胁迫因素分析
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需要对水源地 区域生态系统各要素的驱动因子、限制性条件进行深 入分析。从水源地区域生态特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 出发,可分析得出水源地流域主要生态胁迫因素如下。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框架一般包括: ( 1) 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 2) 制定管理的目的和目标。 ( 3) 建立概念性模型,对主要生态胁迫因子和不 确定因素进行识别。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过程中,由 于生态系统演替方向变化或者系统功能调整的影响, 需要根据水库生态系统的目标实时调整管理目标。因 此,水库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 随生态系统不断调整适应的循环过程。 ( 4) 对不同适应性管理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 模拟计算与分析。 ( 5) 根据优化决策,实施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 6) 建立协同适应性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即使在稳定期,由于水库调度与利用,使库水位高 频率波动,常常导致水生生物缺乏足够的时间完成生 活史,种群数量难以维持。因此水库中生物以 r - 对 策者为主,浮游生物成为最能反映水库生态状况的类 群,在水库生态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分析水库型水源 地生态系统特征应主要关注两个关键问题。
( 1) 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结构与过程是 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在水库中,营养状况和食物网 结构反映了物质在水库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是分 析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水库中存在着多种重要 的生态过程,如: 初级生产( 光合作用) 、生物捕食与被 捕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均会对水库生 态系统的组成和演替产生影响,水库生态系统特征分 析主要是建立在这些过程的分析基础之上。
( 7) 重新对问题、目标、概念性模型、措施和监测 计划进行评价和调整,建立合理的监测网络与评价体 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标准,是决定评估管理 成败的重要环节[7]。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以生态系统各要素或整体恢 复力为调控与管理的目标,使复杂的、难以预测的生态 系统演替与发展有了新的理论与操作手段,通过分步 实施、调整,达到保持水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或新 的演替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态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 3) 监测是判断水库生态系统管理效果的基础, 通常的水环境监测是采取物理、化学手段,而科学准确 地认识水库生态系统还应考虑生态学信息。生态学信
息来自生态监测,包括水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各组分 的变动情况,人为干扰后的生物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 过程等。
图 1 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框架
4. 2 关键技术
第9 期
陈春浩,等: 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探讨
97
生态系统认识的有限性,实施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就 能不断调整现有的管理措施,通过实践和监测来检验 和修正管理模式,从而达到一种非线性的适应性动态 管理。
目前我国对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认 识,对水库型水源地实施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也缺乏 研究,有关理论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 文根据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胁迫背景, 探讨水库型水源地实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可行性 及方案。
第 43 卷 第 9 期 2012 年5 月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12) 09 - 0096 - 04
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 43,No. 9 May, 2012
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探讨
陈 春 浩1 ,赵 先 富2 ,胡 菊 香2 ,金 可 礼1 ,李 良 庚1 ,栾 建 国3
( 2) 监测与评价技术。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可以看 作是一种有待于通过研究和监测来检验和修正的假 设。适应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态系统状态的 监测与评价,在监测项目、评价技术和管理对策的制定 过程中,应开展深入的讨论[7]。监测项目应包括与水 库系统管理决策密切相关的内容。随着生态系统状态 的变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监测内容及评价技术进 行必要的调整,这是适应性管理的特点之一。
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生态胁迫因子,构建了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适应
性管理框架,提出了以饮水安全为目标的水库型水源地生态适应性管理方案。通过对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系统
适应性管理的探索,有助于加强我国水源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对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
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饮水安全; 生态系统; 水动力条件变化; 适应性管理; 水库型水源地
( 3) 水库生态系统演替方向或者系统功能往往受 人类干扰活动影响,如在水库中大量放养鱼类,而放养 鱼类比例和生态类型不合理,会导致水库部分生态位 缺失。
( 4) 水库消落带是水陆之间的过渡性连接带,具 有水陆两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独特的景观 特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 5) 流域人口密度过大,公路、铁路运输繁忙且与 水库之间无隔离防护设施,旅游规模过大,都会产生水 源地安全隐患。
仍面临富营养化趋势加剧,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 制,内源污染日益突出,藻类异常增殖和水华暴发导致 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等。
当前,生 态 系 统 适 应 性 管 理 ( Adaptive ecosystem management)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操作手段,在许多西 方发 达 国 家 的 水 资 源 管 理 中 得 到 运 用 并 取 得 成 功[3 - 7]。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特征、结构 和过程的理解,并从系统性的角度分析和制定管理策 略。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 适应 性管理是从试错角度出发,管理者随环境变化特别是 不确定的影响,不断调整战略来适应管理需要; 而传统 管理模式一般采用行政指令,对不确定问题考虑甚少, 管理滞后 现 象 突 出[3]。 生 态 系 统 适 应 性 管 理 是 一 种 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 有效的政策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 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水库型水源地管理,是水库型水 源地管理理论与实际的迫切需要。由于水库型水源地 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人类对
中图法分类号: X52
文献标志码: A
1 概述
随着水环境污染加剧,为保障供水水质良好,有条 件的城市纷纷转由水库供水。水库型水源地在沿海一 些省份 已 占 县 以 上 城 市 集 中 式 饮 用 水 源 地 数 量 的 70% 以上,其他非水库供水城市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转 由水库供水[1],水库型水源地的数量和供水人口正在 不断增加。因此,做好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 保护,维系水源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实现持续提供安全 饮用水的重要保障。
( 1) 概念模型建立。多数概念模型针对的是未被 干扰的自然水体,少数考虑了人类活动因素。各种概 念模型的尺度不同,采用的非生命变量侧重点也有所 不同,主要包括水文学和水力学两大类参数。对于水 库生态系统而言,现有模型从不同角度理解水库生态 系统的概念框架,各自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针对水库 的具体情况构建概念模型。
( 1) 根据历史资料与现场监测结果分析生态系统 特征,一方面可辨析水库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确定水 库生态系统管理目标; 另一方面可建立生态系统概念 模型。
( 2) 适应性管理则系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结 合概念性模型,简单模拟,探讨管理对策,并对实施效 果进行监测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修正管理目标与概 念性模型,循环往复,不断完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 决定》( 中发[2011]1 号) 提出的到 2020 年“城镇供水 水源地水质全 面 达 标 ”的 要 求,全 国 许 多 重 要 水 库 型 饮用水水源地正在实施水质达标建设工作以保障饮用 水安全,不仅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方案,还积极实施水源 地生态修复、水质监测、藻类监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物监测预警、污染事故防范预警等多项管理和保护 措施,构建 水 源 地 安 全 保 障 体 系[2]。 但 是,许 多 水 库
2 基本特征与理论框架
适应性管理是指围绕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展开的 一系列规划、设计、监测、资源管理等行动,确保系统整 体性和协调性的动态调整过程,目的在于实现系统健 康及资源 管 理 的 可 持 续 性[3]。 水 库 生 态 系 统 适 应 性 管理是以水库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经济、生 态系统综合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在不断探索、认识水 库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干扰过程的基础上,采取的以提 高实践与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系统过程,其核心任务是 对水库生态系统驱动因子的恢复力、适应性及生态系 统适应循环的辨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模式与对 策。
( 2) 关键生态过程驱动因素。水库中的一些理化 及水文因子,如: 水动力扰动、热分层、热混合以及水位 变动等,大多会对水库关键生态过程产生影响。此外, 外部环境,如水源地所在流域经济发展而引起的污染 物输入、沿岸植被带破坏以及由于流域内土地利用格 局调整而引起的水文和土壤侵蚀变化等,也会给水库 生态系统的变化带来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