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大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区群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性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PPT)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它意味着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的到的结果似乎也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体中得到证实,也就是说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
(书本)【中观理论】【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程度。
(PPT)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
效度越高,即表明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器所要测量的特征。
(书本)·【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PPT)【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然后用简单随即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没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书本)又称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PPT)【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他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在同一个因果关系链中,中介变量既是相对于自变量来说的因变量,又是相对于因变量来说的自变量。
原来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中介变量相连接的。
(书本)【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他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
3350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

社会研究措施复习资料一、单选、填空1、社会研究旳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旳概念更为宽泛。
2、在社会研究中并不排除使用第二手旳资料,第二手旳资料最初也应当是通进经验措施而获得旳。
3、社会研究对象是一种总体旳概念,而社会调核对象则可以是单个旳概念。
4、理论性研究指旳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旳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旳旳社会研究。
理论性研究旳关注点重要在于摸索现象之间旳因果关系和增长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旳结识。
5、摸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下研究工作旳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旳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理解旳过程。
目旳是要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核对象地初步印象和感性结识。
6、横向研究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旳一种形式;7、纵向研究指旳是在前后不同旳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8、由于多种变量旳时间顺序清晰,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更容易作出逻辑上旳因果判断。
9、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旳研究。
10、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两者旳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查所用旳都是同一种样本,同期群研究中旳样本没有如此严格旳规定,只要被调查者是来源于同一时期旳人群即可。
11、选题过程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旳过程。
应用性研究旳选题更多地受客观实践需要旳影响。
而理论性研究旳选题则更多地受研究者学术特长和爱好旳引导。
12、研究领域旳新颖性是最高层次旳新颖。
13、纯自主选题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申报研究课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常用旳选题方式。
14、社会研究中旳分析单位分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旳层次。
集合体应当以其整体为分析单位,而不能以其成员个人为分析单位。
15、理论研究者要进一步地通过理论思维或专门旳研究活动,将平常观测中旳一般性旳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
16、从社会研究旳角度看,理论之因此重要,重要是由于可以用它去解释和预测多种社会现象。
17、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旳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旳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考试资料

25.研究课题招标〔多项选择〕★
在研究课题招标的方法中,招标方一般会提出具体的研究题目,要求投标者在其标书中按照要求拟定肯定的研究方案。
与研究课题的申报所不同的是,招标工程一般说来有用性更强。。
招标方一般会事先拟订具体的研究题目,而投标者一般只能按照招标方的题目去设计研究方案。
26.选题过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组成集合体的分子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搜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以偏概全〞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
5.社会研究的内容〔单项选择〕★
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11.应用性研究的含义和主要类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1〕从方法论上来说,定性研究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灵敏性、特别性,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
19.定量方法的优点〔单项选择、简答〕★
〔1〕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开展变化趋势的要求;
〔2〕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的标准化和准确化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纲要重要概念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它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
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最后总复习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1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
2A、社会研究的组织者:这类组织大到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大型的国际组织,,同时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包括政治组织(政府或政党)、学术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一般的公司和经营性调查研究机构)以及一些民间非营利性组织。
B、社会研究的委托者: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各类需要大量信息及其分析结论的组织。
C、社会研究的承担者: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
D、社会研究的资助者:各和企业经常资助社会研究项目。
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和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如老年人,残疾人)(如组织、社区、国家、社会,集合最大的特征是:A B D,、从社会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和定量研究;C、从社会研究的时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可以分为:普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6、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差别?首先,描述性研究在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确具体。
其次,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
描述性研究是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即用样本资料来描述总体面貌。
最后,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如果说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只是某种“提示”、某种“印象”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所得到的则应该是有关这一现象的“整体照片”或者说是一幅缩小了的“总体模型”。
7、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8、解释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的差别?首先,描述性研究既要描述总体的一般状况,也要描述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状况。
而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针对具体问题。
其次,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一、社会研究的概述1、社会研究的含义研究: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指人们认识世界的各种活动。
它既包括对自然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的认识。
同时在认识的深度上来看,也没有程度的要求。
社会研究: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特指:按照科学的方法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社会研究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同时,这种认识是一种科学的认识)。
社会现象:是与自然相对应的现象的总和。
从广义的角度看,除了自然界以外的世界都可以视为社会。
具体而言,社会对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科学的认识:就是发现真实。
也就是发现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
这种科学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
关于社会现象本质的认识就是要发现这种现象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就是要发现影响特定社会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所以,科学的认识就是要回答特定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时候还包括怎么做)2、社会研究的物化成果:社会研究的成果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学术性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是科学的认识等等。
尽管形式不一,但是社会研究的成果都是对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理论。
这种科学知识或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反映了特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以及基本规律。
具体而言,这种认识或者社会理论有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来自实践、并需经过实践的检验;第二,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定,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第三,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3 、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即社会研究要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之上)、理论性、社会性4 、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四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和人员组织扮演的角色有: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研究项目的委托者、研究项目的承担者、研究的资助者;个人扮演的角色有: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不同的层次。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y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第一章 统计基础一、测量1、测量的概念史蒂文斯: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2、测量的分类(按测量水平划分)定类:观测或研究对象的特征从测量的角度只能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而且类与类之间相互排除。
(对称性和传递性)定序:研究对象的特征不仅可以区分为几个不同的类,而且类与类之间有高低顺序之分,当然,类与类之间相互排除。
(传递性)定距:研究对象的特征不仅可以分类排序,而且可以建立物理的量度单位,但“0”点是人为规定的。
定比:研究对象的特征不仅可以分类排序,而且可以建立物理的量度单位,且有自然“0”点。
3、测量的评估标准(1)效度的分类效度的概念: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概念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内容效度:又称取样效度(sampling validity )或逻辑效度(logica1 validity ),是指测量是否能够准确地测到要测量的内容或行为领域准则效度:准则效度又称为实证效度(empirica1 validity ):在统计上,准则效度是指借助于有效的测量标准(效标)对测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准则关联效度又可细分为同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两类,它们都表示了评估结果与外在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评估的目的和外在标准的搜集时间不同建构效度:建构效度又理论效度度(empirica1 validity ):建构效度就是指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否符合由理论所衍生出来的假设,考察建构效度就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 建构效度又包括两个类型:①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②区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此种效度也称之为分歧效度(divergent validity )。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讲)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
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
(需要记住定义)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答:1、选择主题。
2、聚焦问题。
3、文献述评。
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11.集中趋势、离中趋势(PPT没有,课本292和293)12.什么是操作化?操作化的作用?(第四讲)答:所谓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一、考试时间:1月14日下午2点半到4点半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题型:单选(20题,20分)多选(10题,20分)名词解释(5题,20分)简答题(5题,25分)论述(1题,10分)计算(1题,5分)四、成绩组成:平时10%研究设计20%期末70%五、考试重点:名词解释:(5个)1.理论:P2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探索性研究:P58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以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3.描述性研究:P59目的是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的研究。
4.解释性研究:P60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研究类型。
5.区群谬误:P69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6.简化论:P70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7.研究总体: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8.调查总体: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做更进一步规定。
9.抽样框:P105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10.样本:P104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11.参数值:P105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2.大样本:是指样本数量大于30的样本,根据的是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原理。
13.概率抽样:P107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
14.文献: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存贮与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
15.信度:P96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6.效度:P97测量的效度(validity)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7.实地研究:P228也叫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18.无结构访谈:P245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者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问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判断:(可能会有)是同期群研究还是追踪研究?(举例而已)简答:(5个)1.为何要从事社会研究:社会研究除了是一群方法的集合之外,也是一种产生社会世界知识的过程。
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
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研究并不总是会产生正确无误的知识。
然而,较之于其他方法,它确实不太可能出错。
2.获得知识的其他途径:权威、传统、常识、个人经验、媒体神话(可能会歪曲、夸大事实)3.个人经验容易犯的四类错误:过度概化、选择性观察、过早妄下判断、光环效应4.理论的三个层次:P21微观、中观、宏观(各自定义)5.理论的四个构成要素:P23概念、变量、命题、假设6.选题的三个来源:P42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相关文献7.选题的四个标准:P47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8.研究的三种类型:P58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9.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P71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10.分析单位的五种主要类型:P67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11.分析单位的两种常见错误:P69区群谬误、简化论12.测量的四要素:P80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13.测量的四层次:P81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注意区分这四种测量) 14.操作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客观性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统一性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可比性15.抽样的分类:P107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16.概率抽样的分类:P107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17.非概率抽样分类:P107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空间抽样18.量表类型:(可能考名词解释或者设计一份量表)评分量表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Bogardus social distance scale)瑟斯东量表(Thurstone scale)Likert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哥特曼量表(Guttman scale)中心(Stapel)量表(史德培量表)其它量表19.问卷的结构:(考试时可以适当简化回答)(一)封面一般包括编号、问候语和填表说明等内容开头部分应主要说明调查主题、调查目的、调查意义以及向被调查者致谢。
1.标题(简明扼要,点明调查目的,但不要过于笼统或雷同)2.编号(右上角--以便分类统计和归档)3.问候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写好能赢得被调查者积极参与的话语)4.问卷填写说明内容包括填表的要求、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被调查者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问卷返回到调查者手中的方式等。
(二)正文部分(也是问卷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三)附录部分(背景部分,通常放在问卷的背后)一是有关被调查者的个人档案列入;二是对某些问题的附带说明;三是还可以再次向被调查者致意。
20.问卷问题的类型;(一)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指对问题事先设计了各种可能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按要求从中选择。
根据提问项目和内容不同,主要种类有八种:1.两项选择题(是非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选择一种或多种答案)3.顺序选择题4.程度评比题(“极差”、“极好”)5.语意差别题(是在两个意义相反的词之间列上一些尺度)6.事实性问题(是根据需要调查的有关事实设计的,由被调查者答)7.假设性问题(假定某种情况发生,询问被调查者将采取什么行动)(二)开放式问题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的答案,自由回答1.自由回答法2.语句完成法3.文字完成法4.故事完成法提示:关于问卷的部分老师说考到的可能性不大,不会真的要求设计问卷,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所以复习时问卷部分不用花太多时间,稍微浏览即可。
21.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如何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真实存在?引入第三个变量,看原有的相关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因果关系成立的三个条件真实相关自变量发生在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果间具有逻辑机制、作用机制22.检验的6种类型:1、虚假关系的检验:外在变量2、变量关系的具体化:内含变量3、追寻作用机制:中介变量4、前溯原因变量:前导变量5、防止将真关系误判为假:抑制变量6、恢复变量间关系的真貌:歪曲变量23.条件关系帮助解释的6种情况:促进修正原解释或发现新解释支持或强化原解释帮助选择正确的解释帮助发现隐而不彰的事实帮助了解事物发展趋势或过程对关系进行说明、澄清及描述24.联合作用检查的四种类型:相对作用累积作用类型作用25.文献分类:(一)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大众传媒(二)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原始文献:由亲身经历或根据直接见闻所写的资料。
二次文献: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产生的新的文献资料。
26.文献研究类型:P207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27.内容分析的程序:P2131、明确分析单位2、抽样——多段抽样3、编码——对信息分类28.信度与效度的关系:P99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追求信度可能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效度。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有可能很低)效度低,信度有可能很高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29.实地研究的分类: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30.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3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何?32.通过个人经验获得知识容易犯哪些错误?各指什么?论述:(1个)1.定量研究的意义:(没找到,老师说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参考之前的作业)3.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来自课件)研究课题(‘Introduction’, ‘Issues’)理论思路(通常是多个理论的比较理论框架)(’Theory and Hypothesis’) 实证假设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资料(Data)变量测定(Variables)统计模型(Models and Methods)分析步骤(Plan for analysis)研究发现(Results/Findings)讨论与结论(Discussion/Conclusion)评论:基本信息:如果缺少,难以过关.共享标准:定义,解释,未意料结果的讨论解释理论想法、实证假设、研究设计之间的逻辑联系操作化、统计模式是否使用得当计算:(1个)抽样的计算(重点掌握概率抽样中的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设计抽样方案)以上就是老师讲的重点整理,大家根据这个结合书本与课件进行复习,祝大家考试高分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