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异同
苏州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差异性分析

典园林》中所言: “ 园林 建筑 的色 彩 , 多用 大 片 粉 墙 为 基 调 , 配 以黑 灰 色 的瓦顶 ,栗 壳色 … …组 成 比较 素 净 明快 的色 彩 。 ”
退 隐 的文人 ,身份 的不 同 ,心态 的 改变 ,使 得他 们 在造 园手法 上 表 现各 异 。扬 州 园林 的主 人 多为 徽 州籍 的儒 商 ,他 们 除富 有外 , 扬 州园 林 的整 体色 彩截 然 不 同于 苏 州园 林 ,它 汲取 了南 、北 园林 往 往还 有 一个 空头 官衔 , 以显耀 其 身份 。如 瘦西 湖 是众 多徽 商 所 之长 ,既 具有 皇家 园林 奢 华贵 气 的特 色 ,又 具 有江 南 园林 建筑 的 建 ,个 园主 人 为两 淮 盐总 黄应 泰 。 因此 ,造 园 时在 保 留江 南 园林 造 型 。王 士稹 所言 的扬 州 园林 是 “ 富家 巨室 ,亭馆 鳞 次 ,金碧 辉 淡 泊韵 味 的基 础上 ,还 凭 借其 雄 厚 的经 济条 件 ,借 鉴北 方 皇家 园 煌。”_ 3 如扬 州瘦 西 湖 的五 亭桥 ,造 型秀 丽 ,黄 瓦 朱柱 ,配 以 白 林雄 伟恢 弘 的风格 ,如在 园林 建筑 中多 用 阁楼 等 。
挖 水 塘 ,堆 山石 的园林 手 法 ,这就 被 称 为 “ 旱 园水 作 ” 。扬 州 得 理 画论 , 难 以言 中国 园林 。 ” 苏州 的 “ 吴 门画 派 ”追 求 宁 静 黑 、 白、 名就 因 周边 水 多 ,但扬 州 宅 园却偏 好 “ 早园 水作 ”,可 能是 商 人 致远 、 苍润 秀 雅 的艺术 风格 ,传 统大 于创 新 ,而 强 调 “
不满 足 于文 人雅 士 所追 求 的 “ 雅逸 ”的 艺术 格调 ,所 以模仿 北 方 灰 ”风 格 的苏 州 园林正 如 吴 门画风 一 样 ,讲 究传 统 、温 雅 ,意境 幽远 。而 “ 扬 州画 派 ”的绘 画讲 究创 新 ,突 出个 性 ,表 现 出非传 园林 修建 了大 量富 有趣 味性 的 旱园 。 扬 州 的 旱 园 水 作 有 两种 方 式 。 其 一 是 按 北 方 旱 园 理 水 的 方 统 的一 面 ,深 受新 兴 的工 商阶 层推 崇 。瘦 西湖 就 是 南北 风格 融合 式 , 以假 山水池 为构 架,营造 “ 一 勺则江湖 万里 ”之境 ,如著名 的 的最佳 范 例 。 寄啸 山庄 。另 一种方 式并非挖 池 引水,而是 以地为 水 ,用 石块叠 成 如 同画 风 ,当 时 的学风 对 两地 的造 园艺术 手 法有 着 间接 的却 开放 ” , 苏州 相对 “ 保 守 ” 。学 术 界 峡 谷 、岛屿等 形状 ,类 似于 日本 的枯 山水 园林 ,产 生无水似 有水 的 重要 的 影 响 。扬 州 相对 “ 感 受 ,更 抽象 的诠释 园林理水 ,也可称 其为 “ 旱园水 意 ”。 也 向有吴 学 最专 ,扬州 学最 通 的说 法 。反 映 到两 地造 园 艺术 手法 当然 , 有 些扬 州 园 林水 体较 大 , 水面 构 成 主要 园林 景观 , 上 ,就 是苏 州 的士 人执 着地 固守着 中国文 化 的纯 洁性 , 以一 种趋
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

2018.NO05 0摘 要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长河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城市的情况、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本文将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带领大家领略江南私家园林之美。
关键词 江南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 扬州园林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而《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盛赞扬州园林。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城市的情况、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本文将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带领大家领略江南私家园林之美。
一、城市的情况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苏州文风特盛,登仕途,为官宦的人很多,这些人致仕还乡则购田宅,建园墅以自娱,外地的官僚,地主亦多来此定居颐养天年。
因此,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建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使其成为写意山水的代表。
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隋唐以来即是一座繁华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隋炀帝开运河,三下扬州,是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枢纽。
徽州,江西,两湖商人聚集此地,世代侨寓,尤以徽商的势力最大。
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文化繁荣,推动了私家园林的兴造。
这些大量兴造的“城市山林”,把扬州的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二、造园时间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
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点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同处于江苏省,属于鱼米之乡,其造园艺术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中,以苏州园林为最。
与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相比,无锡、扬州不在对等的平台上。
然而,无锡、扬州不仅与苏州近在咫尺,而且也有着深厚的吴文化背景,有寄畅园、个园这样的古典园林精品,其城市古典园林也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同点:中国的古典园林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然后配合人工的修饰,让自然以人的意志为依托,传达出造园主人的一种情感,或以物言志、或寄情山水,总之,巧借自然的形来表达出心中的意。
苏州、扬州、无锡这三地的古典园林都以掇山理水为胜,结合亭台楼榭,或亲水,或赏月,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则是当时造园主人在闲暇之余给予情感的一种熏陶。
三地的古典园林都表现了古典园林的四大特色: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不仅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诗画的情趣:诗情: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画意: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假石山的堆叠和构图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
植物的配置也表现了绘画的意境。
建筑的外观也表现出生动的线条美,色彩美和质感美。
意境的含蕴:意指主观的理念、感情,境指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的含蕴既深也广,表述的方式也丰富多样。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意境也常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设计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与风情。
那么,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首先,扬州园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与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不同,扬州园林往往更为大气开阔。
其布局注重整体的对称性和中轴线的运用,给人一种庄重、规整的感觉。
例如,个园的四季假山,以石笋、湖石、黄石、宣石分别堆叠出“春、夏、秋、冬”四景,围绕着住宅有序分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园林景观层次分明,而且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
其次,扬州园林善于利用水景。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湖泊与建筑、山石相互映衬,增添了许多灵动之美。
瘦西湖就是扬州园林水景的杰出代表,湖水蜿蜒曲折,两岸垂柳依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乘船游览瘦西湖,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陶醉。
再者,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其建筑融合了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雄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稳重之感。
同时,建筑的装饰也极为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精美绝伦,展现了扬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扬州园林的叠石艺术也是一绝。
叠石是扬州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工匠们通过巧妙的堆叠,营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假山。
个园的四季假山就是叠石艺术的经典之作,春山以石笋为主,仿佛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玲珑剔透;秋山用黄石堆叠,山势雄伟;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
这些假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此外,扬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巧妙。
园林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桂花、柳树等。
这些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探讨园林的若干比较

探讨园林的若干比较引言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美。
晋室南迁后,渡江中原人士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园林的营建创造了条件。
本文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1、江南园林的特点1.1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揚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
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1.2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1.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像是用亿万银两记录下的梦境

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像是用亿万银两记录下的梦境作者:云行笔记扬州的园林,是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
扬州园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贾,有着腰缠万贯的财力,和石王斗富的攀比,使得他们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园,不惜一掷千金。
晚清第一园——何园便是这么一处,游走于何园的西园,仿佛是游走于何园旧有的主人,用万千银两所记录下来的一个梦境之中。
西园是围绕着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排两层的楼阁,其中主楼三间略是突出,因檐角飞翘,状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厅。
楼阁间有廊道,随势高下,起伏相联。
园子四周没有楼阁的地方,也并不只留下突兀的高墙,而由双层的复道廊来补就。
如此,沿着二层的廊庑逶迤而行,便可绕着小园凌空飞渡一般,将满园的风华阅尽,这也确是苏园所不曾有的体验。
二层游廊消失在庭院西侧一隅,那里有湖石堆就的石阶,将你从“不胜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细雨霏霏的人间。
小跑到游廊下,便也就找到了与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对等的高度。
于是,沿着曲岸楼廊徜徉,一处处高低错落着的奇峰怪岩,便有意无意间邂逅到了你的面前。
凭着你一时来的兴致,由心欢喜地叫着,看,快看,那个像不像......你问我像什么?像峰、像壑、像崖、像涧,也像鹰、像虎、像兔、像猴,山石有万千姿态,人便也有了万千想象,只要你肯细细把玩,就不愁缺少能使你意外的惊喜。
就这样玩味着一路走过,似乎也多了些“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悟。
沿游廊走到池东,有石板曲桥相驳,曲桥的另一边,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
水亭四面卧波,飞檐雕栋,最是轻灵。
亭下倚柱而坐,尽可纵览满园风情。
只这个时间里,细雨蒙蒙,碧波涟漪,那涟漪让池中的花鱼欢喜得竞相追逐。
不经意间,会有一条贪玩的鱼儿,“扑咚”一声跃出水面,给寂寞的庭院一个清晰响亮的惊诧,而当你急转头来去寻找它时,所余下的,只有澹澹的烟波了。
烟波上,小锣敲起,旧时的伶人踩着锣鼓点,轻灵地走过这飞梁曲桥,当他们飘逸的身影融入到细雨卷裹着的这方天地里时,便已是另外的一个自己了。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引言苏州古典园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园林类型,它成熟于宋代,全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
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园林历史回顾苏州古典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以山清水秀、园林遍布而闻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从古至今,它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文人辈出,文化璀璨[1]。
苏州城水网密布,盛产太湖石,为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上记载的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辟疆园。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名园众多。
明末清初,苏州已成为私家园林最繁盛的地区,园林分布于苏州城内外。
进入21世纪,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共有十余处,其中包括经典的抽政园、留园、网师园以及环秀山庄等,这些园林大多起源于明代,后属经改建,保存至今。
其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韵味。
扬州古典园林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临黄海,西靠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南北,从古至今都是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地带。
虽位于长江以北,但它一直都属于江南地带其园林风格是南北兼而有之的,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造园特色后又有了创新。
因此可以称之为“北雄南秀”。
“北雄”的风格体现在园林构筑物的大尺度,以及丰富的色彩。
这是由于原主人大多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出于对皇家园林的仰慕而进行了一点程度的模仿。
而“南秀”的风格则为园林中诗情画意,烟雨楼台,山水朦胧的呈现,园林主人的附唐风雅,进而体现了园林的书卷气。
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个园、何园等。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性分析园林特色的差异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大部分是在园林主人渴望退隐,回归自然,修养身心的状态下所设计建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境界、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1造园时间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
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
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后的“争地构园”;著名的个园为清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
这一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
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追求生活享乐。
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
类别园名造园时间苏州园林沧浪亭北宋庆历,1045年网师园南宋,1174——1189年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扬州园林个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何园清光绪年间2造园者身份江苏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式园林。
明清时期,苏州科举入仕者居全国之最,文人为官,不得意的很多,苏州园林就是这些文人官场失意后,回归乡里,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营造园林作为市隐之所,以修身养性。
因此,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全城有大小园林共200余处,现尚保存完好的有十余处,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沧朗亭、狮子林和退思园,就产生或定型于这段时期。
下面以沧浪亭和拙政园为例。
诗人苏舜钦北宋庆历年间丢官,流寓苏州,因喜爱盘门附近景色,购园整修,并筑一亭,借引屈原《渔夫》中“沧浪之水”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足”之意,取名“沧浪亭”。
王献臣曾经任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归隐,花了16年时间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宅旧址上建园,“灌园////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命园名为“拙政园”。
和苏州园林不同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造园时在保留江南园林淡薄、清况韵味的基础上,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借鉴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和高贵富丽的风格,建筑追求高贵富丽,形成雅健的南北过度特色。
”③这些富商多为安徽徽州籍的儒商,他们除富有外,往往还捐一个空头官衔,以显耀其身份。
因此,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设计指导思想大致上是一致的,都带有文人风格。
所不同的是扬州园林的园主除享受“诗情画意”,标榜风雅外,还追求豪华,炫耀富有,并用园林作为招待宾客洽谈商务的交际场所,使扬州园林在总体面貌,建筑尺度,材料规格等方面都带有高级华丽的格调。
如爱在园林建筑中多用楼层;木材喜选用楠木、紫檀、红木等;楼层铺设方砖;墙面做工格外精细等等。
类别园名造园者姓名造园者身份苏州园林沧浪亭苏舜钦北宋诗人拙政园王献臣御使狮子林天如禅师僧人留园徐泰太仆寺少卿环秀山庄蒋楫乾隆刑部员外郎耦园陆锦致雍正保宁知府网师园史正志南宋侍郎扬州园林瘦西湖众多徽商个园黄应泰两淮盐总何园何芷光绪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驻法会使3造园艺术江苏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创作方法以写意为主,十分注意园林的人工因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和谐统一。
苏州古典园林和扬州古典园林都非常注重顺应自然,在叠山、理水、树木花卉的布置以及建筑经营中无不体现这种思想。
造园家们还采用以小托大,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将整个园林布置的极具诗情画意,力图表现文人写意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追求淡薄隐逸的境界,整个园林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注重文化和艺术的统一,因此苏州园林的“书卷气”和“雅逸”的艺术格调极浓。
相比而言,扬州园林则是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园主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从而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的色彩。
因此,扬州园林南北风格兼具,雄伟与秀美并收,构思精巧,讲究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结合,造园艺术独树一帜。
陈从周在《说园(五)》中极好地概括了两者的优点:“余尝谓苏州建筑及园林,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建筑与园林风格则多雅健……”。
3.1叠山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中假山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选材用料和堆叠手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苏州当地盛产太湖石,园林中的假山石料多用太湖石(其中以太湖洞庭西山产者最佳)。
扬州地处冲积平原,缺少石材,园主多利用贩盐船回载造园所需的名贵假山石材,如大理石、太湖石、高资石、斧劈石、灵璧石、宣石等,品种较之苏州园林要齐全的多。
苏州园林由于采运石料较方便,故园中假山所用单体石料较大。
如:留园三峰中的“冠云峰”,高6.5米,重约5吨。
这样巨大的石料在扬州园林中则极为罕见。
因为其石料运自外地,运输十分不便,故扬州园林中石料较小。
苏州园林以石假山为主。
如:狮子林、留园、环秀山庄中的假山都是以全湖石堆叠而成。
扬州园林因缺乏石料,多采用“石包土”的堆叠手法,峰峦多用小石包镶。
叠山时根据石形、石色、石纹、石理、石性等凑合成整体,但时间一长,叠石易脱落,山形易损坏,所以扬州园林中一些极佳的作品,未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3.2理水江苏园林的水型有水池、溪涧、潭、泉、滩等。
其中以水池最为常见。
苏州古典园林面积一般不是很大,常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形状多取自由不规则式,沿其周围设置建筑,籍以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这种格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到开朗而宁静。
稍大一点的园林,像留园使水池稍偏一侧,腾出一块面积堆山叠石,广种花木,以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
苏州园林中的水面虽小,却因水而秀,使园中多了潋滟的水光与粼粼的碧波。
每当“风起时,吹皱一池春水”,荡漾的细波使水面静中生动,别有一番风情。
平静的水面还能到映出天上的云彩与地上的景物。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④虚实相生的天光云影,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拙政园水景堪称一绝,采用了“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方法,在水面上利用挖池泥土堆了两座岛山,作为前后水面的分隔,各式建筑均依水而置。
荷风四面亭前的五典小桥玲珑剔透,使水面向西一直流渗出去,呈现弥漫之势。
水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小沧浪水院,小飞虹廊桥与左右两条贴水游廊,构成了完整而又开敞的流通水院。
静水中略点几块小石,岸边石矶上灌木葱葱,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画面。
整个静水佳景采用了分散手法:让水体向四角延伸,化整为零,从而丰富了水面的形态,扩展了水体的层次,使之更显得纵深很大、层次丰富、景观深远。
扬州古典园林中的水池似少变化,不若苏州古典园林那样尽情发挥水的弥漫之意,具有南方园林向北方园林过度的特征。
相比而言,扬州园林水体较大,一些园林还采用了北方园林中常用的聚集手法:集中用水,使水面成为园林的主要景观。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⑤瘦西湖就是一个典型,整个湖面碧波一片,环望亭台楼阁,出没波间,极富云水情趣,相比苏州园林水面的清秀显现出一种雄秀。
类别园名水面面积苏州园林沧浪亭约1亩拙政园约30亩狮子林约3亩留园约5亩环秀山庄约半亩耦园约半亩网师园不足1亩扬州园林瘦西湖百余亩个园约8亩何园约9亩3.3建筑江苏古典园林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帝王园林不同,绝大多数是南方风格的私家园林。
由于园林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园主的身份不同,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苏州园林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园林布局灵活,朴素典雅,建筑物显示出轻巧纤细、虚幻空灵的风格。
相比扬州园林建筑体形则往往较大,屋角起翘比苏州园林厚重粗挺,屋内陈设也是扬州当地的“雅健”风格,呈现出江南园林向北方园林过度的性质,独具一番风格。
苏州园林中厅堂规模一般小于扬州园林,室内空间也不如后者宽敞,装修,梁架用料等也不如扬州园林复杂、华丽。
苏州园林的园主多为失意文人,追求意境美,园林一般用作园主市隐的居住之所。
扬州园林的园主多为富商,园林不光用做居住,还用做商业会客、洽事、礼仪等活动,加上其为显示富有,不惜用名贵木料,装修亦十分豪华,楼阁比苏州园林高大。
类别园名楼名楼体扬州园林个园壶天自春楼七间二层楼,歇山顶何园蝴蝶厅两层七楹楼,歇山顶,雕刻字画极其精美苏州园林拙政园远香堂四开间,一层歇山顶留园明瑟楼半楼形式,面阔仅一间环秀山庄有谷堂三开间,一层悬山顶以桥为例,苏州园林中桥的尺度一般较小,往往取简洁的造型,桥身矮,让人接近水面,便于观鱼赏荷,产生凌波漫步之感,同时人的视点降低,也可以使水面比实际更为开阔,典型的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
扬州园林的桥显得复杂精致得多。
瘦西湖上的五亭桥就是典型的例子,为扬州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皇帝二次南巡,以邀圣赏,特雇请巧匠设计,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而建。
28根大红圆柱支撑着五个亭子,亭亭相通,大亭端坐中央,小亭对称相围。
亭顶黄瓦青脊,金碧交辉;飞檐下雕梁画栋,彩绘典丽;周围石栏的柱端皆作狮形,雕凿精巧。
桥基为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券形,桥身下有15个券洞,大洞有3个,可供画舫通行。
每当浩月当空之际,各洞衔月,银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可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媲美。
江苏园林建筑的用色,总体上崇尚淡雅朴素忌浓艳绚烂。
但随园林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亦有一定的差异。
苏州园林多柔和淡雅。
扬州园林则显雅健,呈现南向北过度的趋势。
苏州园林中建多采用冷色,屋面时常为灰色或素色,梁枋柱头用栗色,挂落用绿色,配以灰白色粉墙,都是一些冷色调,对比强烈又协调,既与近旁传统民居色调相谐,又与江南多见的灰白天色谐和。
灰白的江南天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形成良好的过度,配合调和,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
这种粉墙黛瓦的景色曾令无数人心醉:“这种素白的院墙延伸开去,为深沉的山石与苍郁的林木铺设下洁净无比的背景,在山石林木所交结的空隙中闪动着点点片片的空白。
特别是在多雨的江南,迷蒙的细雨中,粉墙的白色已经收敛住它的光芒,几乎溶化消失入银灰色的天空。
这时整座园林犹如袒露在浩无边际的大地上,使院墙实体所构筑的空间边界一化而为飘渺的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