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骨盆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健康宣教

手术方式:根据病 情选择不同的手术 方式,如病灶清除 术、骨移植术、关 节置换术等
手术时机:根据病 情和患者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 机
术后护理:注意伤 口护理,预防感染, 定期复查,遵医嘱 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
1
2
3
4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 摩、牵引等,帮助缓解
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 康复锻炼:如康复训练、 手术治疗:如清创、植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性低热,伴有寒 战、出汗等症状
局部疼痛:骨盆区疼痛,活 动受限
皮肤改变:红肿、热痛、皮 下结节等
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 限,关节僵硬等
骨骼破坏:骨质疏松、骨密 度降低等
脓肿形成:骨盆区出现脓肿, 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
骨盆区慢性化脓性骨髓 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 理解、关心
和帮助
朋友支持: 与朋友分享 感受,寻求 安慰和支持
专业支持: 寻求心理医 生或心理咨 询师的帮助
社会组织支 持:参加相 关病友组织, 获取信息和
支持
谢谢
03
治疗过程中 的经济压力 和心理负担
心理调适方法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会放松:பைடு நூலகம்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 瑜伽等,帮助缓解压力。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医生等分享自己的 感受和担忧,寻求支持和理解。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 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物
合理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3、瘘管口周围皮肤颜色,引流的颜色、性质。
4、牵引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5、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卧硬板床休息,患肢石膏固定的患者,用软枕抬高患肢 20 ㎝,保持患肢功能位,以防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执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常规及评价标准。
(3)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若体温高于39℃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在 30 分钟内监测体温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在抗生素应用之前,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警惕双重感染发生。
(5)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水量达 2500-3000 毫升为宜,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6)确保切口灌注引流的通畅,术后 24 小时内滴入速度要快,冲洗量每日可达 15 升;3 天后滴注速度减慢,每日灌注量为 5 升,7 日后每日灌注量为 3升。
(7)观察冲洗引流的量、颜色。
及时更换冲洗液,防止流空;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引流液逆流。
(8)卧床休息,患肢皮肤牵引制动,避免早期下床负重,预防病理性骨折。
(9)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健康教育:加强营养,观察体温变化。
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运动,包括踝泵运作和踝旋转动作,做收缩臀肌、下肢外展和直腿抬高运动,每日 3-5 次,每次 10-15 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宜采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2、加强功能锻炼,指导进行踝关节运动。
3、监测体温变化。
4、灌洗引流的观察。
四、注意事项1、体温高热引起惊厥、寒战。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骨髓炎多因急性期引流不畅,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而在缺血坏死局部仍存留有致病菌,使得炎症虽然表现为暂时静止,但仍可再发生急性发作。
此外,因不愈合的窦道常常引起混合感染而不易控制,也是形成慢性骨髓炎的一个原因。
1.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开窗引流术,病灶清除术,死骨摘除术等。
个别患者伤口终年不愈,尤其在小腿远端的慢性骨髓炎,有癌变者需行截肢。
局部伤口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手术部位备皮时要彻底。
患者由于长期消耗(有时拖延十几年不愈),使得体质较弱,血红蛋白低。
行手术前需增加营养,以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
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如糖、牛奶、鸡蛋等,必要时给予输血。
行开窗引流术者,放置引流条,术后石膏托外固定。
应观察局部渗出情况,并保持引流通畅。
如渗出多,要及时更换外敷料。
近年有些病例,清除死骨后闭合伤口,术后进行点滴冲洗。
方法是:伤口内放置两根塑料管,一根滴人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500 ml加入8一16万u),另一管连接吸引器以吸出冲洗液,渗出减少后可停止冲洗。
2.健康教育
(1)避免患肢负重直至骨愈合,并防止跌倒后出现病理性骨折。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 2 7 1 0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一 般 资 料 2 0 1 0年 1 月 ~ 2 0 1 2年 l 2月我 院 外 科 共 收 治 胆结石病人 8 0例 , 其 中男 3 4例 , 女4 6例 , 患者年龄 2 O~ 7 0 岁, 将8 0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 各4 0例 , 两 组 患者在年龄 、 性别 、 病 程 等 比较 , 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第 3期
当代 临 床 医 刊
・1 4 2 1・
利完成手术 , 手 术成 功 率 均 为 1 0 0 . 0 0 %; 但 观 察 组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术 中 出血 量 、 术后 止痛 药物应 用率、 肛 门排 气 时间、 住 院 时 间及 并发 症 发 生 率 等 方 面均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结 论 与 开 腹 胆 囊 切 除 术相 比 ,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治 疗 胆 结 石 具 有 切 口, J 、 、 创伤, J ’ 、 术 中 出血 少 、 疼 痛 少、 并发症 少、 术 后 恢 复 快 等
2 结 果
1 . 2纳 入 及 排 除标 准 两组患者手术 均顺 利完 成 , 成功 率达 1 0 0 . 0 0 %, 差 异 1 . 2 . 1纳 入 标 准 均 符 合 胆 结 石 的 相 关 诊 断 标 准 ; 结 石 直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观察组 较对 照组手 术时 间、 肛 径> 0 . 5 c m或经保守治疗 无效 ; 经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知 情 同 意 门排气时间 、 住 院 时 间短 , 术 中出血 量 少 , 止 痛 药 物 应 用 的。 率、 并发症率低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围 手 术 期 临 床 数 据 的 比较 ( X± s )
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

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通过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康复阶段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针对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的特点和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临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对于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准确掌握病情,并在手术期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药物管理和功能锻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指导,提高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临床护理、临床特点、准备工作、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康复阶段护理、手术成功率、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髓炎症,多见于长期骨折、手术或植入物置入后的患者。
随着人们对骨髓炎认识的不断加深,手术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需求也在增加。
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严重,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当前,针对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的护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以提高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临床护理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对临床护理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患者的健康和康复保驾护航。
通过研究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手术期临床护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浅谈慢性骨髓炎及护理

浅谈慢性骨髓炎及护理慢性骨髓炎大多数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不彻底的而使病情反复发作,最终遗留下死骨、死腔及窦道的结果;如急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毒力较低,或患者抵抗力较强,也可起病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并无明显急性期症状。
1 护理1.1 术前护理1.1.1 心理护理患者因慢性骨髓炎长期不愈,使其对手术效果抱有顾虑,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担忧。
护士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以增强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和信心。
1.1.2 特殊准备(1)手术前应先取窦道溢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常在手术前2周即开始应用抗生素,使手术部位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
(2)手术前皮肤准备,做好切口周围的皮肤清洁、消毒,加强对伤口换药,控制创面炎症。
如果要进行自体髂骨植骨、皮瓣移植,要求供区无疤痕、无皮肤病。
(3)加强饮食营养慢性骨髓炎为长期消耗性疾病,体质虚弱,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输入,输新鲜血、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1.2 术后护理1.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按硬膜外麻醉后护理,予去枕平卧6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
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床边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变化,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并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做好记录。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镇痛剂,缓解疼痛解除其痛苦。
1.2.2 体位护理患肢下垫一软枕,抬高患肢30°~45°略高于心脏水平,预防和减轻水肿。
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患肢受压。
皮瓣修复后需抬高患肢制动;桥式交叉皮瓣术后,双下肢严格制动6周,密切注意皮瓣蒂部,避免牵拉受压及扭曲。
搬动时动作易轻、稳,减少刺激。
1.2.3 植皮区皮瓣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皮瓣色泽、温度、肿胀、毛细血管充盈度的反应。
皮瓣苍白、局部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度时间延长。
应考虑动脉供血不足;发绀、水泡、肿胀,考虑静脉回流障碍,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总结慢性骨髓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方法

112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健康管理·作者简介:蒋媛媛(1986.03—),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中西医护理。
总结慢性骨髓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方法蒋媛媛 范东英 陈延(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中医系结合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1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 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7-00112-03慢性骨髓炎多是由于开放性骨折或其他骨关节手术后出现的骨感染,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认为导致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血源性传播,当患者机体其他部位发生感染后诱发菌血症,血液将细菌带到骨骼部位,继续生长,繁殖,从而诱发骨骼感染;第二、创伤后感染,当患者骨骼存在开放性外伤时,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如果术中消毒不彻底,就可能导致骨髓炎的发生;第三、感染病灶蔓延,通过临近软组织感染蔓延至骨,从而导致骨髓炎[1]。
患者患病后出现脓肿,窦道等症状,特别是下肢骨髓炎,治疗难度更大。
为了减轻患者疼痛,临床认为应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讲究对症施护,通过中医方法护理,提高了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探析

•2250•光明中医2020 年7 月第34 卷第14 期CJGMCM July 2020. Vol 34. 14表3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例,%)组别例数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率试验组39173138(97.44)对照组396132033(84.62)尤2值 户值3. 9235 0. 04763讨论育龄期女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可引发霉菌性阴道炎,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均与免疫功能存在严重关系。
正常情况下,T h l与T h2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调节,这种 平衡一旦被打破,可导致细胞毒性反应激增,从而引发阴道炎症。
女性阴道本身存在自我防护作用,可抵御入侵的多种病菌,若防御系统受到破坏,即可发生炎症性疾病[3]。
有关研究提示,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出现只增不减趋势,本研究重点对于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护理情况做了分析。
本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 05 ;2组护理前的心理情况未发现差异,〇.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及抑郁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
西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感染白色念珠菌有关,可口服消炎药或者阴道纳入消炎药进行治疗,本研究选择达克宁栓剂治疗,用药后可杀灭病菌,降低 疾病复发率。
依据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体征,传统医学将其归为“阴痒”“带下”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是脏腑虚弱与肝肾功能失常,内因为情志伤肝、肝气 郁结,治疗原则主要为清热利湿及杀虫止痒W。
本研 究取我院自配的方剂(苦参、防风、百部、黄柏、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实施治疗,其中,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与祛风止痒的效果,百部、蛇床子及黄柏可祛风燥湿与清热解毒,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诸药合用后通过熏蒸、冲洗等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杀灭病菌,且药效吸收完全,安全性高。
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病情实施护理,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性,难以解决实际需求,因而无法实现满意疗效[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16T16:09:30.7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作者:高蕾牛志霞
[导读] 本文以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二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发生在骨髓的病变,通常康复护理的过程较长,需要为病患制定从饮食到锻炼的全面性康复计划,同时也需要病患和家属在心理上做好长期护理的准备。
这些都需要在专业医疗护理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及其家属要严格遵循医嘱,才能达到尽快恢复的效果。
本文以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加强对患者护理指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加快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健康指导;慢性疾病;慢性骨髓炎;日常护理;心理干预
概况
骨髓炎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部分的炎症病变,通常根据其病情发展原因和速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骨髓炎,另一种是慢性骨髓炎,本文中主要围绕慢性骨髓炎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
慢性骨髓炎常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病史或因感染失治、误治所致[1]。
近年来在有关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中西医从不同的角度为慢性骨髓炎研究出多种治疗方法,有利用抗生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也有切除病灶的手术疗法,同时还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病患及其家属拥有长期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心理准备。
慢性骨髓炎在康复过程中的常见性问题
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专业医疗护理出身的患者家属会犯一些常规性的错误,有时是专业知识上的,有时是在心理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者疏忽,都有可能让慢性骨髓炎复发,让病患的康复时间推后。
2.1缺少系统性的康复指导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里,我们生病了,去医院治疗,病好了,就从医院返回家中。
这种观念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是仔细一想,却是存在不小的误区。
医院是帮助我们治疗疾病,但是却不是我们康复的全部方法。
对于疾病而言,更重要的是康复过程,这才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筑身体基本的关键。
对于慢性骨髓炎病患来说,这个康复过程尤为重要。
但是现实情况中,确实有很多病患及其家属忽视了康复指导方案的作用,也许在出院的时候,医生就病人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康复计划,但是病患返回家中之后,并没有重视康复工作,在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因素下,康复方案被简化,最终搁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2.2漫长康复期对病患及家属造成心理压力
慢性骨髓炎康复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过程漫长,有句俗语叫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放在慢性骨髓炎的康复中是非常恰当,慢性骨髓炎非常容易复发,这种全身性的病症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也是其他一些局部性病症无法比拟的。
因为无论是哪种康复护理方案,其效果都是非常缓慢的,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有很多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耐心,并没有坚持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护理和训练,导致病情反复,同时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了自信心缺乏的情况。
这种心理压力不仅仅会出现在病患的身上,同样也会出现在病患家属的身上。
当病患出现这种心理的压力和烦躁情绪后,就更不易坚持进行康复方案,当病患家属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后,会在无形中给病患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本身病患在患病后就要承受着身体病痛和心理恐惧的双重压力下,在术后护理中,其家属又带给病患压力,对病患的康复没有任何的帮助。
3.对慢性骨髓炎护理健康指导的有效建议
3.1设计全方位的康复指导方案
有关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康复指导是多方面的,从治疗阶段可以分为手术前和手术后。
在手术前,需要帮助病患建立起对病情的基本认识,帮助家属建立起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慢性骨髓炎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一般较虚弱,因此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能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性食物[2]。
在手术后,这些康复护理工作可能更多的会是患者在家中进行,需要家属的配合和监督。
在手术后到出院这段时间内,医院的专业护理人员会实时对病患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监察。
在病患身体体征趋于稳定后,护理人员会帮助病患做一些简单的肌肉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出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在生活方面和饮食方面帮助病患设计一个长期的恢复计划,这个计划需要被严格的执行。
在生活方面,避免心情的过度起伏,保持一个常态的平常心态,每日尽量固定作息时间,保证良好的休息时长。
户外的有氧运动应当避免晨时,应当等到太阳升起后,温度升高,绿色植物经过阳光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新鲜氧气后,再进入林中锻炼,每天最佳的锻炼时间,应当是下午,而非早上。
在饮食方面,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可以适当的饮用红酒。
避免过度的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每日的饮食应当多食用蔬菜和水果,适当的食用一些高纤维的粗粮。
3.2加强对病患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对患者恢复的进度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正确的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对骨髓炎手术患者身体恢复有着相当十分的意义[3]。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一种说法,某个得了绝症的患者不是因病去世,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还有某个得了绝症的人在开朗心情和药物控制的作用下,愉快的活了十多年。
同样是患了目前医疗条件难以治愈的绝症,两者之间产生的结果性差别来源于病患的心理情况。
同样的病理反应在相同治疗方案的作用下,不同的心理情况都会使得病情发展进度的不同。
慢性骨髓炎病患群体中,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在治疗康复的道路上显得十分的缓慢。
而且很多病患及其家属在专业护理知识方面不足,因此,患常会由于一些错误的信息造成对自身病情的错误估计,认为以及的病情严重到不治之症的程度,这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抵抗的、消极的情绪,不易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这不仅是能够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治愈,同时也能够在传染病的集中护理区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充满希望的、充满积极情绪的治疗环境,这种积极的环境也能够同时感染到其他患者的情绪。
病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多听一听舒缓的音乐,做一做户外的运动,参加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将心态放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对身体健康有着莫大的好处,这种好处有时会比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好。
总结
人类不断的在跟疾病进行抗争,或许今天的我们会觉得当代社会中的病症种类繁多,有的人认为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有的人认为是现代人不良生活作息习惯造成的,其实这些原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个人认为现代病症种类多于古代,更多的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高,让我们能够更多的识别一些病症,同样中西医也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病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慢性骨髓炎为例,其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方法都只是能够快速减缓并且发展,更多的还是需要病患能够执行康复方案,减缓病情发展,迅速把身体素质提高,避免病情的反复。
由于这个病的特殊性,康复过程十分的漫长且枯燥,需要病患及其家属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否则病情的反复无论在财力、心理还是病患的身体方面都是不小的打击和伤害。
【参考文献】
[1]倪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1:121-122.
[2]刘顺利. 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15,03:1421-1422.
[3]谭美兰.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髓炎手术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探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2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