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受教育年限2007-2014(衡量人力资本水平)
科技、资本、劳动的贡献率比较——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

科技、资本、劳动的贡献率比较——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王文寅;张叶峰【摘要】With the general C-D production function as the basis and Eviews6.0 software as the main tool,the paper analye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of faotor contribution at different phase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last thirty years(1978-2010).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ases,the paper verifies the hypothesis of exclusion relations between capital,labour and technology,that is:capital pushing out technology,and technology pushing out labour.%以广义C-D生产函数为依据,以Eviews6.0软件为主要工具,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间(1978-2010年)不同时期的要素贡献的数量关系,基于科技贡献在不同时期的量化表征,验证"资本挤出科技,科技挤出劳动"的要素贡献互相消长的关系假说。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5页(P5-8,47)【关键词】广义C-D生产函数;要素贡献;科技贡献率【作者】王文寅;张叶峰【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烟台南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57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2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彰显。
中国省际人力资本的核算:1987—2003

力资本存量 的计算 是基 于以下的教育分布假设 : 15 年 ,2 在 9 1 7%的人 口 是文盲 ,6 1%未完成初级 教育 ,. 8 %完成 了初级教育 ,. 4 2 %未完 成次级 教 7 育 ,. O1 %完成了中学 , 的( 剩下 大约 0 %) . 完成 了某些 高等教育。这些 假 6 定是来源于 B r 和 Le 19 ,O o 印度在 16 年 的教育才能分布。 ao r e( 9 7 2 0 ) 90 本文则 借鉴他们 的方法来 计算我 国各 个省份 18—03 的人力 9720 年 资本存量 。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虽然支持 我们将教育水平分 为 : 小学 、 初 中、 中、 高 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 校。但 因为最 初的 18 97年的人 力 资本存量是基 于 18 99年《 中国人 口统计 年鉴》全 国市 、 、 “ 镇 县分性别 的 文化程度人 口” 的一 个汇总 , 这些统计 中只包括 了小学 、 中、 中、 初 高 大学 肆业或在校 以及 大学 , 所以 , 我们将教育水 平合并 为以下 四种 : 小学 、 初 中、 中( 高 包括 中等职业学 校) 和普通高等学校 。包括在 高中的中等职业 学校不仅包括中等专业学 校而且包括 了职业 中学 。 各教育水平的教育周 期长度在各个国家和各个 时期都是不 同的,本文将其分别假定 为 :、 、 5 8 l 和 l.年 。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大专。 1 4 5 ( 一般总共要花 1 年的时 5 间来完成大学 ,4 的时 间来完成 大专。在中国 , 1年 我们选择平均值 l. 4 5 年作为人们 完成 高等教育 的年 限。根据永续存量法 , ) 我们建立 了被追加 到前一年存 量上的当前成年人 的流量 。 四种教育水平每年的毕业生数据 来源于国家统计 局的综合统计数据 以及 中经 网的相关统计数据。 总人 口中各种教育, 该法避免了学历权重法中权重确定 的主观性 , 而代以客观 的受教育年限 ; 第二 , 受教育年限数据具有可获得性 , 而且比较可靠。这 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 该法在计算 时 , 不管学历层次 的高低 , 为每 认 年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的贡献 是相 同的, 从而 导致 1 年的小 学 教育等同于 1 年的大学教育 , 然是不合理 的。根据 Mne的人力资 这显 ic r
人力资本对宁夏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4
1国内生产 总值 (.。 . Y) 是指一 个 国家或地 区在其全 部范 围内 . 一 定时期 生产和提 供 的最 终产品 和劳务全 部价值 的总和 。在 模型 中 , 该
四 、模型 的检验 与分析 根据 表 1 18 年 ~20 年 的样本 数据 ,分 别取 自然 对数后 , 中 5 9 03 利
处理 。
式 中 .h为从 业人员 的平 均 受教 育年 限 .表示 劳动力具 有 的平 均 人 力资本 水平 .简称人 力 资本 水平 .其余各字 母含义 与 ()式相 同。 1 其回归模 型为 :
(n . Ht = nAt (nKtIHt pI t u t t n ) I ( t . n )+ + nh
济增 长 的贡 献。
4 人力资本 水平 ( )也称 人均 人力 资本存量 或平均 受教 育年 限 . h。 平均受教 育年限 =人 力资本存 量 /总 的劳 动人数 【 表 1。 见 )
二 、 量模型 计 研 究经济 增长最 常用的方 法就是 利用柯 布— —道格 拉斯 (ob C b—
D ul ) og s 生产 函数 . a 估计 各个生 产要素 的弹性 系数 .再利 用各个 因素
表 118 年 ~20 年宁 夏 G P 95 03 D 、物质 资本 及人力 资本状 况
及经济总量的增长率来分别估计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 本文
重点考察 资本 l 质资本 ) 人力资 本对 宁夏经济增 长 的不 同作 用。 物 和 因 此我们将分别选择有效 劳动 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 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间序列数据 为例, 通过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和人 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 济增 长模型 , 分析影响 宁夏经济增 长的人 力资本因素对经
[知识]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教育学
![[知识]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48cb3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d.png)
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教育学、管理学中有重大的影响,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战略发展有积极意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始终是制约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学中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命题.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中存在着贫困的教育与教育的贫困这对逻辑悖论,为了谋求这两者之间的某种合适的度或动态的平衡,本文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方案或措施.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质量教育发展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发展当代教育学投入与产出动态的平衡战略发展贫困逻辑悖论教育事业教育改革核心命题关键因素管理学制约建设措施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浅谈中国的教育人力资源投资问题【摘要】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分别讨论了我国人力资源受教育现状和教育人力资源投资现状,并提出了对中国的教育人力资源投资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兴起,无疑推动了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
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这样定义,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贝克尔在他的《人力资本》一书中这样定义:这一学科研究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指包含在人体中的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且不论人力资本到底该用哪种语言描述,我们只要简单的看一下人力资本的含义以及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相关概念,不难发现,教育人力资源投资是在整个人力资源投资体系中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一、我国人力资源受教育现状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将众多人口转化为能够使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教育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也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其在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但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资料表明,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
大学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PPT课件:第1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1-4或1-6节)

(2)人力资源相对数量
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绝对数量/总人口) *100%,是反映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 要指标。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该国家的经济 具有某种优势。
思考:人力资源率高具有什么优势?中国的情 况如何?
中国:人力资源率有下降趋势。原因:
a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
b 计划生育,少子化
二、人力资源的构成 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同样具有量与质的
规定性。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劳动能 力,和劳动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用劳动者 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人力资源的概念与内容。
人力资源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
1、 人力资源在数量上的构成
(1)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 绝对数量—宏观层面上,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
人力资源质量评价指标
1)健康卫生指标 平均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同
出生人数的比率。 每万人口拥有医务人员数 人均日摄入热量
2)教育状况 人均受教育年限(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2007) 每万人中大学生拥有量 大、中、小学入学比例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 2020 达到
著名管理学家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略):
西奥多·舒尔茨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 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 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 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 度、技术水平、工作能 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 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
加里·贝克尔
主要论著有:《歧视经济 学》、《生育力的经济分 析》、《人力资本》、《人 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家 庭论》。
天才: 超高的智商 杰出的创造力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 和人才资源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人力资本的含义
1、资本 “资本”一词,语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掌握在资本家手 里的生产资料和用来雇佣工人的货币;二是指经营工商业的本 钱;三是指谋取利益的凭借。马克思认为资本是那些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的价值。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年第4期总第324期里龙>惠教蚵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4,2021Serial No. 324 21世纪以耒高等职必教育对经洚增长贡狀率的研堯—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应密,韦瑞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尼森因素分析法,测算了2001 -2018年间我国31个省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结果显示:2001 -2018年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了 2.035年、受高职教育年限增长了0.201年,各省份差异较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60%、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高;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39%,西部地区次之,为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_、弓I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人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取得 了巨大成就,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正是在 这一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才需求而兴起的我 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
从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第一次把高职教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到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强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2019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 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高 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 重要方式,高职教育已逐渐从高等教育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成为我国新时代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主力 军,在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色。
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作者:张希君来源:《西部论丛》2009年第04期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甘肃省劳动者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甘肃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状况分析与评价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本含量偏低人力资本的投入即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
2007年甘肃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为7.04年,比全国的少一年;15岁以上人口的53.66%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17%,接受过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占13.51%。
数据表明,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人力资本含量不高。
再从全省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标来看,甘肃省文盲比例还比较高。
2004年全国统计资料显示,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比率为10.32%,西部地区为13.23%。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文化程度结构不合理 2006年甘肃省所有从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63.23%、14.79%和21.98%。
三次产业的人口素质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配置不够合理,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54年,严重影响了第一产业的人口顺利转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04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实现产品升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仅占21.98%,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22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只适应传统服务业的需要,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制约。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底,城乡劳动力素质二元性明显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人口较多,文化素质偏底的问题尤为突出。
教育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教育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使用我国1997—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教育扩展、教育公平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方差两个中间变量探讨教育对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同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方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时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扩展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文献综述贝克尔和契斯威克(Beeker& Chiswick,1966)的研究表明,美国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正相关,与平均受教育程度负相关。
丁伯根(Tinbergen,1972)利用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的数据所作的研究也发现,教育水平与教育的不均等对收入分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平均受教育程度增加和教育不平等程度的减小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帕克(Park,1996)用59个国家的数据得出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大的结论。
拉姆(Ram,1984,1989)和萨卡罗布罗斯(Psaeharopoulos,1977)在略微不同的设定和数据下的研究发现,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以上研究大多是利用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限于数据难以取得等方面的原因,对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赖德胜(1997)运用49个国家的数据,验证了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变动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的假设。
研究发现,教育扩展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由于教育扩展的扩张效应与抑制效应的共同作用,在教育扩展的初期,收入不平等会扩大,而到教育扩展后期,收入不平等则会逐渐缩小。
于德弘和陆根书(2001)应用1996年的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对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收入分配就越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