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1. 项目概述,报告应该包括对测量项目的概述,包括测量的目的、范围和所涉及的地理区域。

2. 测量方法,报告应该详细描述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包括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测量结果,报告应该给出测量结果的详细描述,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这些结果通常以表格、图表或地图的形式呈现,以便清晰展示测量数据。

4. 数据分析,报告应该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内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结论与建议,报告应该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结论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6. 建议使用范围,报告应该明确指出测量结果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便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测量数据。

总的来说,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是对平面控制测量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的文件,旨在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的测量数据和建议,以支持工程设计、土地规划、地图制作等相关工作的进行。

城市规划测量质量控制要点及技巧

城市规划测量质量控制要点及技巧

城市规划测量质量控制要点及技巧摘要:城市规划测量是城市化发展产生的一种测量技术,根据相关部门在综合了城市发展的相关规划之后提出的各种条件进行一些具体参数的测量。

测量内容包括对于城市内部道路的相关测量、建筑物地址的相关测量以及政府規划的相关测量等。

本文对城市规划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技巧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量;质量控制要点;测量技巧前言城市规划测量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是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工程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城市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的发展,因此,控制城市规划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测量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和参考。

一、城市规划测量分析城市规划测量是城市建设之前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准备工作,它是对城市规划建设各种服务的统称。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测量的范围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监督规划测量等。

城市控制测量:城市规划建设区域内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以及高程测量的工作的总称。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三角测量或者导线测量等方法进行城市平面控制测量,而采用水准测量等方法进行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然而,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测量方法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测量要求,例如:在导线测量时导线的长度、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以及测角中误差等都必须需符合相关的标准。

城市地形图测量绘制:这一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测量绘制一定比例的用于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地形图。

在测量绘制地形图时要根据不同的规划建设要求或者规划种类绘制不同比例的地形图。

城市地形与地貌在多次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测绘机构及时对已经测量好的地形图进行修改更正,而对于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情况则需要重新绘制测量。

另外,城市地形图绘制测量工作中还包括对城市专题地图的测量绘制,例如:在城市地形图绘制测量的基础上测绘制作城市行政图、交通图、水资源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专题地图。

城市市政施工测量:这是城市市政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之一,又被称为放线测量。

城市测量规范(ok)

城市测量规范(ok)

(5)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6)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 1/6基本等高距。
≤3.0
下丝读数
≥0.3
三等 因瓦
双面、单面
≤6.0
三丝能 读数
四等
DS3
DS1
≤80
≤100
≤5.0
因瓦
≤10.0
三丝能 读数
注: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⑦ 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超出下表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
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④ 对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距离,观 测顺序应为后——后——前——前。当水准路线为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采用单程测量;当采用单面标 尺时,应变动仪器高度(大于0.1m) ,并观测两 次。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⑤ 水准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观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 应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 b.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 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和右侧。 c.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d. 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e. 前后视距离尽量相等
② 特殊情况下,距离又较远,单向观测时,内业计 算必须考虑两差改正。
计算公式如下:
h=S· sinα +(1-k) +i-v 2R 或 D2 h=D· tanα +(1-k) 2R +i-v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三角网
2.城市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城市和市政工程建设地区,为了测绘更大比例 尺的1∶2 000~1∶500地形图和城市工程建设的观 测等,需要布设密度更大的平面控制网。在国家控 制网的统一控制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的规定,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网;三、四等和一、 二、三级导线网。
4.图根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上述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建 立直接供测绘地形图使用的测站点而进行的控制测 量称为图根控制测量,由此得到的控制点称为图根 控制点(简称图根点)。图根控制测量可用图根三 角测量技术,也可用导线测量技术,图根导线测量 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2。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 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参考表6-3的规定; 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应根据测 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平面控制测量
1.1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分类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形网测量
导线测量
1.国家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又称基本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的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方案建立控制网,利用精密 仪器采用精密方法测定,并进行严格的数据处理, 最后求出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 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控制,也为空间科学技术和 军事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资料,并为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
1.2 平面坐标计算的公式
如图6-5所示,设A点的已知坐标为(xA, yA),又已知A至B点的边长为DAB,坐标方 位角为αAB。求B点坐标(xB,yB)。 设A至B点的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分别 为ΔxAB 和ΔyAB,由图中关系可知,计算 ΔxAB 和ΔyAB的公式为

浅谈城市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投影带、投影面的选择

浅谈城市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投影带、投影面的选择
大 于 2 5c . m。

投 影 改化 的基 本 公 式 和 变 化 规 律
^ ^ .2 .
1 .高斯正形投影距离改化公式为 :
A S
薏s s …………1 巍 ( )
式中 : s ——高斯投影 面上的平 面边长 ;
S — 椭 球 上 的边 长 ; —
y ——s边两端点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横坐标 的中数 ; A y ) ——5边两端点 高斯正形 投影平 面直 角坐标 横坐 标之 y= 2一 , 1
差;
R ——s边中点的平均 曲率半径 。 由( ) 1 式计算 的每公 里长度 变形可 以看 出, 中央 子午线越 远 , 离 投 影变化越大 。当离中央子午线 4 O公里时 , 每公里投影 变形为 2厘米 , 离
中央子午线 7 公里时 , 0 每公 里投影变形 为 6厘米 , 中央子午 线 9 离 0公 里 时, 每公里投影变形 为 l O厘米 , 中央 子午线 18公里 时 , 离 2 每公 里投

A2
_



( +) … …( y 蠡. … ‘ m + _ … . 3 )
式中 : , ; p, /2 R —— 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 y—— 边两端点高斯正型投影平面直角坐标 Y 的中数。 'y 2 由 ( ) 计算 出 的投 影 角 度 变 形 可 以 看 出 , , ( m)=10时 的角 3式 在 , k 4 度 变形 情 况 如 下 : 长 在 2公 里 时 , 度 变 形 为 O 1 边 长 在 5公 里 时 , 边 角 7 ; 角度变形 为 l 8; 7 边长在 8公 里时 , 角度变形为 2 4; 8 边长在 1 3公里
( 一h H )

城市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1 城市测量1.1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1.3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1.4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主,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2.1.5 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

2.1.6 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1954用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1.8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2.1.10 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2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

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2.2.7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

标志中心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2.2.10 造标、埋石工作结束后,各等级控制点均应绘制点之记。

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觇标和标石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

2.3.1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2.3.0 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9的规定。

2.3.10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10的规定。

2.3.11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3.11的规定。

小地区控制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

角度闭合 差
˝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一级 2.5
250
5 4 2 10 n 1/10000
二级 1.8
180
8 3 1 16 n 1/7000
三级 1.2
120
12 2 1 24 n 1/5000
≤1.5
图根 ≤1.0M 测图最 20 1 ┄ 60 n 1/2000
大视距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85.68
1
438.88 585.68 2 +64.32
486.76 650.00 3
-104.19 563.34 545.81 4
-45.81
500.00 500.00 1
125 30 00
2
2
359 59 10 +50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fy 0.11
f容60 614 7
f fx2fy2 0.22
K 0.22 1
641.44 2900
K容
1 2000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基本相同, 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应为:
理 ( n2 ) 18 0
f 测 理 测 ( n 2 ) 180
12 B 1 180 1 23 12 180 2
终 始 n 1 8 0理
34 23 180 3
理 始 终 n 1 80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4 C 34 180 4 +) CD 4 C 180 C
C DA B 6 18 0 理

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

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

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理论结合实际,对平面控制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量化分析,并介绍GPS 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使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了解误差来源,分析误差大小,有效控制误差,指导实际工作。

标签城市规划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GPS RTK技术一、引言城市规划测量是按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题规划提出的规划条件进行的测绘活动。

基本内容有:城市规划道路定线测量、建设用地界址点和界址线测量、规划监督测量、市政规划测量等。

作为一项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实用性测量工作,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精度要求。

二、控制测量概述(一)常规控制测量首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碎部点的位置,这就将控制测量工作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

具体控制测量的过程是首先在实地选点埋石、外业观测、平差计算中获得数据。

(二)GPS控制网的布设由GPS测量的误差源可以看出:GPS网的设计已免除了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它不需要点间通视,也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图形,更不需要考虑图形强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只要在测区内的适当位置上安置GPS,就可以进行同步观测。

但也应该注意:1)GPS基线长度不要过长;2)应构成封闭式闭合环和子环路;3)应尽量消除多路径影响,防止GPS信号通过其他物体。

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当所选的独立参数x 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t时,可将每个观测值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这种以观测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就是间接平差。

间接平差是通过选定t个独立的参数,将每个观测值分别表示成这t个独立的参数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照最小二乘原理,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2.1.3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1.4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2.1.5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

2.1.6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1.9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9
2.1.10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

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10
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0.1 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140m
短半轴 b=6356755.2882m
扁率α =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8499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 e’2 =0.00673950181947 A.0.2 1954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245m
短半轴 b=6356863.0188m
扁率α =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 e2 =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 e’2 =0.006738525414683 A.0.3 WGS-84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137m
短半轴 b=6356752.3142m
扁率α =1/298.257223563
第一偏心率平方 e2 =0.00669437999013
第二偏心率平方 e’2 =0.00673949674223
2.2.7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

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

标志中心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2.2.10造标、埋石工作结束后,各等级控制点均应绘制点之记。

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觇标和标石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

2.3.1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2.3.9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9的规定。

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表2.3.9
二等≤±1 ≤±3.5
> 9 15 - - 30(28、32)
≤ 9 12 - - 24(25)
三等≤±1.8 ≤±7
> 5 9 12 - -
≤ 5 6 9 - -
四等≤±2.5 ≤±9
> 2 6 9 - -
≤ 2 4 6 - -
一级小三

≤±5 ≤±15 - - 2 6 -
二级小三

≤±10 ≤±30 - - 1 2 - 注:n0为测回数,nd为方向数。

2.3.10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10的规定。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2.3.10
等级测角中误差(")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DJ1 DJ2 DJ6
三等≤±1.5 8 12 - ≤±3四等≤±2.5 4 6 - ≤±5
一级≤±5 - 2 4 ≤±10
二级≤±8 - 1 3 ≤±16
三级≤±12 - 1 2 ≤±24
注:n 为测站数。

2.3.11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2.3.11的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表2.3.11
光学测微器两
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经纬仪型号
次重合读数差
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DJ6 - 18 - 24
注: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C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方法比较在手簿中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