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手段在乒乓球男子青少年步法训练中的负荷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中的步法训练研究

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中的步法训练研究
( 或搓 中 ) 侧身攻 ( 拉 )接正 手攻 ( 拉 )。
灵活运用 ,并能与手法相结合 ,基本做到了击球前步伐 移动到位 ,击球失误率较低 的情况。 3 . 1 培养大学生的乒乓球步法意识
2 0 1 3 年9 月 第9 期 体育 世界
大学生乒乓球选项课中的步法训练研究
张朝法
摘要 : 乒乓球选项课是 高校体育选项课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 能使 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 目的,更重要的 在 于使 学生掌握乒乓球 的基本技术与技 能,为终身体育做准备。然而, 目 前任课教师 “ 重手法,轻步法”的现象普遍 存在 ,这不仅影响学生掌握正确的乒乓球技 术,而且在练 习中常导致步伐不到位 ,失误过 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本文在分析乒乓球 步法训练重要性的基础上 ,针对 目前高校乒乓球选项课 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
术 的学 习 ,甚 至有 的学 生 没 接触 过 乒 乓 球 。 因此 ,在 短
2 . 1 教师对步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因为乒乓球的手法相 比步法更易被学生掌握 ,加之 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
对教学 质量 的重视 程度不够 。因此 ,在乒 乓球教学 中 教师往往会 “ 重手法 ,轻步法 ”,从而经常导致学生在 练习时出现身体姿势不合理 的情况 ,如要么两腿站得过
理 特 点 ,给 出 了提 高大 学生 乒乓球 选 项课 步 法训 练效 果的 途径 。 关键词 :乒乓球 ;步法训练 ;大学生
乒 乓 球 是 我 国 的 国球 ,也 是世 界 流 行 的球 类 项 目, 她 以优 美 的弧 线 、令 人 振 奋 的场 面 吸 引着 越 来 越 多 的人
直 ,要 么两 脚 间距 不 准 确 ( 与 肩 同宽 或 比肩 稍 宽 )。 间 距 过 宽 ,则 重 心偏 低 ,会 影 响 到 步法 的移 动速 度 ;而 间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组合技战术中的应用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组合技战术中的应用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组合技战术中的应用体育教育1011 学号:2010112118 姓名:林志伟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改革是目前形势的迫切需求。

随着国际乒联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世界乒乓球水平的不多提升,对乒乓球训练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更加注重了相持球,更多的是上旋球的对抗,这就更加加重了运动员对组合技术的考验。

而多球训练作为乒乓球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训练方法,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训练,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使运动员更加投入训练,更大程度的提高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的结合技术能力、提高相持球能力、提高运动员技战术的能力,从而顺应目前乒乓球的发展趋势。

通过多球的训练,不仅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还对建立正确的基本动作、巩固基本技术以及发展专项素质、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等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够不定期的改善身体状况,使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结合在一起,对提高人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和器官的生理水平,全面提高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多球训练可以弥补单球训练中来回少、间隙大等不足,提高了训练效率,为教练员设计各种高难度技战术的训练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多年的实践证明, 多球训练是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一种重要训练手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本人多年系统的乒乓球训练,翻阅各种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并了解到,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是来源于大松博文训练日本女排时,使用多球扣球的方法移植过来的。

开始时舍不得用新球或是好球,而是使用打破了的球,用胶布或香蕉水粘合后使用,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多姿多彩的训练方法之一。

李莉在《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探讨》中全面阐述了乒乓球多球训练的类型方法及手段,多球训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对人多球训练,一类是人对机多球训练,肯定了多球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建议我们要在多球训练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资料和数据, 不断总结多球训练的实际效果,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多球训练的认识,更好的把握多球训练的方法和规律,使多球训练在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多球训练是现代乒乓球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你知道多球训练的方法是什么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关于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如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法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根据乒乓球运动比赛及训练的实践创造的一种训练方法,后广泛地为其他运动项目所借鉴。

多球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球一用或一球多用的反复供球,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击球次数,从而提高练习的强度、密度和数量,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形成。

如今乒乓球多球训练已是乒乓球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如何用好多球训练,谈谈自己的观点。

1、什么叫多球训练,它是为练什么而设计的顾名思义就是训练时使用多个乒乓球进行了练习,减少捡球时间,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从而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训练方法。

多球训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技战术的形成,强调的是帮助学会。

在单个技术的学习掌握过程到组合技术(如左推右攻)或组合技战术(如推、侧、扑)的强化掌握过程都可以使用多球训练。

由于多球训练的供球线路、旋转、速度、密度以及回球的技术方法和线路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多球训练对技战术的运用、运动员临场的反应和对对方来球的判断、适应没有太大的帮助。

换句话说,多球训练并不适合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水平,过多的多球训练反而会对运动员产生不良影响。

2、多球训练的种类与方法2.1多球单练训练方法(即一球一击)指由教练员或发球机提供固定线路、性质的球,运动员采用规定的技术动作进行回击,同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可以对回球的线路和落点进行要求。

多球单练可以克服单球训练时因过多的失误导致训练中断以及捡球使得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太少的情况,采用多球单练的方法练习者对每个球都只回击一板,通过连续的供球来达到持续练习的目的。

2.1.1 适用阶段多球单练特别适用于技战术学习的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前期,帮助运动员快速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形成一定的球感。

在这个阶段,多球单练所占的比重可以适当提高,可以达到总训练时间的50%。

多球训练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

多球训练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

多球训练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作者:刁博勇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8期乒乓球多球训练法在各中训练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通过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俱乐部中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研究,总结出多球训练法具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一、多球训练在技术动力定型中的作用少儿乒乓球运动员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机体的各组织器官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个时期进行多球训练,有利于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多球训练的密度高、强度大,单位时间内击球次数多,能很快的提高并改进动作质量,形成动力定型。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快速提高运动水平。

如果完全掌握一项技术就要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练习,没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就没有质的提高。

在一定范围内,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多球训练比单球训练强度大,密度大,在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多,比单球训练更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这是多球训练对形成技术动力定型的积极方面,相反地,有人提出人为供球进行多球训练,形成的动力定型会与比赛所需的动力定型脱节。

由此可知,多球训练法在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这两种观点即有它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它的片面性,单纯的采用多球单练的多球训练法确实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失真”现象,但是如果改进训练方法,把多球单练和多球多练结合起来,就能够使多球训练的效果大大提高,在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同时,使多球训练更加接近于实战,从而使技、战术得到提高。

多球训练对初学者和低水平者,通过反复多次的定线、定点的训练,对建立正确的基本动作动力定型或不断纠正错误的基本动作动力定型等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正确运用多球训练法有益于动力定型的形成。

二、多球训练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战术,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析高校乒乓球课多球训练法的论文[优秀范文5篇]

浅析高校乒乓球课多球训练法的论文[优秀范文5篇]

浅析高校乒乓球课多球训练法的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析高校乒乓球课多球训练法的论文【摘要】乒乓球多球训练是通过连续送不同落点、旋转和力量的球,来加大训练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提高训练效果,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形成动力定型的一种练习方法,是现代乒乓球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高校乒乓球课堂教学如何采用多球练习,提高技术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乒乓球;多球训练多球训练是现代乒乓球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运用可以帮助练习者快速掌握各种新的技战术,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并纠正错误动作,有助于增大运动负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球训练法的好处(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定型采用多球练习时,击球的密度要高于单球、强度也大于单球练习,在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多球练习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较快地使动作定型。

(二)有利于学生步法的练习乒乓球的多球训练可以连续不断的供球,学生可以连续跑动。

例如:通过调整连续供球时的落点距离。

可将步法移动和手法练习结合起来练习。

(三)提高乒乓球综合技术高校乒乓球课由于课时有限、人数多、球台少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能力十分困难,而教师利用多球对学生进行左右转换、攻防转换、发球接发球等在单球练习中很少出现的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能力。

通过供球的不同落点、速度、旋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二、多球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多球训练时将学生合理分组可采取单人多球、两人多球、三人多球等练习方式(一)单人多球练习单人多球练习需借助发球机辅助教学,运用发球机发球可以将教师从供求中解放出来,专注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指导的效果。

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利用多球进行单项技术练习,然后将学生合理分组,进行多球练习。

乒乓球专项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乒乓球专项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乒乓球专项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为了了解乒乓球专项班训练和通级的现状,使乒乓球专项学生的专项训练得到更好的发展。

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06~2008级乒乓球专项学生参加专项训练的动机、专项训练的出勤、通级的时间、平时自己加练的次数、单球或多球训练以及对乒乓球专项课设置的意见等等进行调查。

关键词乒乓球动机专项训练课程设置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教育学院2006-2008级乒乓球专项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针对相关的内容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于2009年9月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06-2008级乒乓球专项学生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的问卷68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处理,为撰写论文提供论据。

二、选择乒乓球的原因分析兴趣是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而学生们在选择乒乓球这一运动时也大都从这点出发考虑的。

如何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告诉学生乒乓球运动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主要是由于乒乓球运动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2)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表扬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表扬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3)有效地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进行表扬,明确学生的行为值得表扬。

教练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避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4)训练中,经常进行一些测验,比赛。

在比赛标准上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5)教练应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引导学生客观地归原因,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正原因。

辽宁省体校乒乓球队员步法实战中的分析研究

辽宁省体校乒乓球队员步法实战中的分析研究

2 . 2 . 3技 巧 型 的步 法 技巧型特点 。 在 国 家队 中 , 马 琳 打球 聪 明 , 具 有提 前 意 识 , 技 战 术 的套 路 清 楚 , 可 以根 据 不 同 的 来球 及 时 调 整 出 合理 步 法 , 场 上 控
制节 奏 能 力强 , 省力 。
查阅相关 专著 , 阅览文献资料 , 浏 览相 关 网 页 及 比 赛 录 像 。
1 . 2 . 2归纳 分 析 法
2. 3 乒乓 球运 动 员 步法 的 影响 因素
2 . 3 . 1步 法 好 坏 与身 体 素 质之 间 不 存在 正 相 关
运用归纳分析 法将收集的文献资料进 行研究分析 。 1 . 2 . 3实地 观 察 法
运 用 摄 像 机 等 设 备 进 行 实地 观 察 。 1 . 2 . 4数 据 统 计 法
是左 右横动 与前后移动 相结合 。 左 右横动步法 主要包括单 步 、 换 步法 较 好 的 1 5 人中, 身体 素 质 一般 的 占到5 3 . 3 3 %, 也说 明步 法 好坏 步、 跨步 、 交叉步 、 结合步五种步法 , 前后移动的步法包括单步 、 垫 与 身 体 素 质 之 间不 存 在 等 身 体 素 质 , 在生 理 基 础 上 影 响着 步 法
的快慢。 迅速 反 应 、 快 速起 动 无 疑是 严密 防 守 、 掌 握 主 动 的 关键 。 但
大量的比赛、 训练实践证明 , 乒 乓 球 选手 步 法 的 快 慢 与全 面 身 体 素 质不 成 正 比 , 而 与 专 项 素 质成 正 比 。 如 乒 乓球 运 动 对运 动 员的 身 高
步法是 乒乓球运动 的灵魂 , 是 一 名 优 秀 运 动 员 必须 具 备 的 重

浅析多球训练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球训练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度和强度,从而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i ) i I 练
和 教 学 方法 。 多球 训 练 的用 途 是 帮 助 技 术 的 形 成 , 强 调练 习 的 负荷 强 度 和 练 习 密度
球训练对 组合 技术 的练 习是非常有效的教
学训 练方 法 。 2 . 4 、控 制 负荷 强度和 密度
4 、结论
有一 些 组 合 的步 法 ,还 可 以 根 据每 个 学 生 步法 上 的缺 点进 行针 对性 的练 习 。 2 . 3 、熟 练组 合球 的技术 乒 乓 球 技 术在 实战 中的 应 用 最 终是 将 单个 技术 结合 实 际 的组 合 应 用 ,现 代 乒 乓 球技 术 的发 展 理 念 是 技 术 全 面 ,特 点突 出 相 持 能力 强 ,变 化 多 ,因 此 组 合 球 的练 习
点采用不同的技术击球 。一般的组合技战
术 练 习 有 半 台 两 点 、全 台两 点 、 三 点 、 左 推 右 攻 、 推挡 侧 身 、推 测 扑 、搓 拉 等 , 多
对球的控制和相持 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在 教 学 训 练 中合 理安 排 组 合 技 术 的 多 球 训 练 是提 高学生 乒乓 球技 术 的主要 途径 。
作 也在 进 一 步 由定 性 分 析 阶 段 向 定量 研 究
阶段 推 进 ,并 向系 统 化 、 专 业 化 、科 学化
也 是提 高乒 乓 球 技 战 术 的 重 点 ,运 用 多球
训 练 的方 法 练 习组 合 技 术 可 以提 高 组合 球
3 . 2 、组 合技 术 的训练
乒 乓 球 教 学 中组 合 技 术 一 般 分 为 半 台
运动训练学 l T H E O R I E S O F S P O R T T R A I N I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球手段在乒乓球男子青少年步法训练中的负荷研究【摘要】通过对多球手段在乒乓球男子青少年“正手两大角、推侧扑、正反手前后”步法训练中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来研究步法训练中不同训练条件下的机体所承受的负荷强度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供能特点,为广大教练员在实际训练中的适宜负荷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多球青少年乒乓球步法训练负荷心率血乳酸【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23-03
一前言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原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李仁苏从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排球训练法中移植过来的一种训练方法,几十年来乒乓球多球训练对我国乒乓球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及专项身体素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日益被各级教练员所重视和大量应用。

在日常的训练和应用过程中,广大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使多球训练这种手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从无到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而且研究工作也在进一步由定性分析阶段向定量研究阶段推进,并向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乒乓球的核心技术之一的步法训练中,多球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检验证明:运用多球进行步法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在实践训练活动中我们怎样来科学地运用多球训
练手段进行步法训练,用多大的量和强度,什么样的练习密度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二研究对象
乒乓球男子青少年多球“正手两大角、推侧扑、正反手前后”三种步法训练运动生理负荷。

其中负荷强度监测包括训练负荷强度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强度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多本有关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乒乓球等专著,搜索查阅期刊文献资料300多篇,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研究。

2.测试法
选取湖南省乒乓球队15名青少年男子选手为测试对象,实验阶段各选手身体状态良好,且都曾在参加全国各级别比赛中取得过前三名的成绩。

主要测试仪器为遥测心率仪和血乳酸自动分析仪各两块;测试的指标有:心率(hr)、血乳酸(bla)。

早晨6:30左右测试选手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同时取当前安静状态下血乳酸值。

测试正手两大角冲球的极限状态下,20回合55±5秒内完成×2组、30回合85±5秒内完成×2组、多球单练10分钟四种负荷方式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测试推挡侧身扑正手的极限状态下,15回合50±5秒内完成×2
组、25回合90±5秒完成×2组,多球单练10分钟训练方式负荷方式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测试正反手前后的极限状态,20回合80±5秒内完成×2组(简称20回合)、30回合120±5秒内完成×2组(简称30回合)及多球单练10分钟四种训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其中所有测试都单独进行,测试地点、喂球教练固定,测试前进行充分准备活动,测试者要全力完成测试内容,同一测试两组测试间的间歇时间以心率恢复到120bpm以下开始下一组测试为准。

测试时利用遥测心率仪测试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同时取选手每组测试完成后1分钟、3分钟、5分钟三个时相的指血测定血乳酸值。

3.统计分析法
本测试共采集了465个心率数据和225个血乳酸数据,所有的试验指标均表示为(±sd),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三种步法不同训练条件下的心率和血乳酸数据,除极限条件外,三种步法在其他不同回合条件训练时的完成球数量和时间不对等,横向比较的价值不大,此文主要对三种步法在相同的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训练时的负荷进行一个充分的比较、分析。

1.三种步法极限负荷条件下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对比分析
实验数据显示,在均达到极限负荷的情况下,三种不同步法训练机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正手两大角完成的球数n=72±8、时间t=96±7.5s,推侧扑球数n=90.4±5.6,时间t=110±5s,正反手前后t=221±31s,球数n=236±30个,这充分反映了三者的负荷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种步法极限负荷条件下的负荷强度分布特征见表1,在3种步法训练中,心率值在160bpm以下所占比例最大为正反手前后,达37.3%;心率值在160~169bpm之间所占比例均较小,也就是说3种步法训练中心率的这个过程上升是很迅速的;心率值在170~179bpm之间所占比例最大为推侧扑,达22%;心率值在180bpm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正反手前后,达41.4%。

同时,通过将3种步法训练在极限负荷条件下的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及血乳酸三个指标所有选手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他们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结合表4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在同样达到极限的负荷条件下,机体在三种不同的步法训练中负荷强度从大到小排列为:正手两大角→推侧扑→正反手前后,且参照运动强度等级表可知这种条件下三种步法训练都是大强度训练。

2.三种步法极限负荷条件下心率曲线变化规律对比分析
通过观察三种步法在极限负荷条件下的心率曲线图(样图见下图),发现都经历了一个心率急速上升期和一个心率平缓上升(保持)期两个阶段,但不同的负荷条件下两个上升期转折点所在的心
率区间各有不同,也有部分运动员在这两个阶段之前还有个短暂的缓慢上升期,通过比较运动前心率发现,运动前准备活动充分起始心率高的就没有这一过程,相反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起始心率较低的话就有这一过程出现;表2三种步法极限负荷条件下两转折点分布区间,由表中可看出,强度越大,转折点心率值就越高。

3.三种步法极限负荷条件下的供能特点分析
从表3、表4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步法在极限负荷条件下训练时,血乳酸值在训练后3分钟达到最大值,血乳酸值在训练前后变化都很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正手两大角,训练后达到11.5±3.7mmol/l,其次为推侧扑,正反手前后最小,训练时间最小的正手两大角都达到97.5±7.5秒,远远大于磷酸盐供能系统所能供应的10秒以内的时间,而三种步法在极限负荷条件下训练后的血乳酸值最小的正手反手前后也达到了8.6±2.0mmol/l,远远超过4mmol/l血乳酸的无氧阈值,从这两点可以说明在极限负荷条件下这三种步法训练的能量供给均以糖酵解供能为主要供能方式;另外,三种步法训练中的最大心率均超过180bpm,依据运动后即刻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可知,在这种条件下三种步法训练的负荷强度等级都为大强度;综上所述,在极限负荷条件下进行的这三种步法训练为以糖酵解供能为主要供能方式的无氧大强度训练。

从表中的数据我们还可看出:运动员在进行这三种步法训练时,同样达到生理极限的情况下,完成的球数和持续训练的时间呈升序排列,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值正手反手前后要明显高于前两种,
而血乳酸则刚好相反呈降序排列,正手两大角最大,正反手前后最小,这说明在极限负荷条件下进行这三种步法训练时正手两大角机体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负荷强度最大,推侧扑次之,而正反手前后最小,所以后者能完成比前者更大的负荷量即更多的球数和更长的运动时间。

五结论
第一,三种步法都以极限负荷训练时,单位时间内机体承受的负荷强度正手两大角最大,推侧扑次之,正反手前后最小;训练的时间和完成球数正手两大角最小,推侧扑次之,正反手前后最小。

第二,三种步法极限训练条件下,正手两大角最大心率为186.8±6.8bpm,平均心率为163.1±4.7bpm;推侧扑最大心率为184.1±7.9bpm,平均心率为161.6±5.6bpm;正反手前后最大心率为190.1±5.9bpm,平均心率为172.6±16.6bpm,该条件下3种步法训练都是大强度训练。

第三,三种步法极限训练条件下,训练完成后血乳酸最大值正手两大角为11.5±3.7mmol/l,推侧扑9.18±2.02mmol/l,正反手前后8.6±2mmol/l,前两种训练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正反手前后为糖酵解和有氧混合供能方式。

第四,运动员在训练中,心率曲线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同时心率曲线变化基本都经历了两个上升阶段,在运动开始时有一快速上升期,之后随着训练的进行出现心率缓慢上升期,一般在训练最后心率达到最大值;个别准备活动不充分的运动员在刚
开始运动时还会出现10秒左右的缓慢上升期然后才进入快速上升期,在最大心率处有个别运动员会出现5秒左右的短暂平台期。

六建议
第一,三步法训练极限负荷条件下由于其强度大,最大心率都达到190bpm,平均心率也达到170bpm以上,可以作为发展专项体能的训练手段,但作为发展步法这种技术的手段则强度太大。

第二,由于三步法训练多属于无氧的大强度训练,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应加强无氧大强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为训练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平.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研究现状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李宇星.48届世乒赛男子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6)
[4]王补竞.对改善乒乓球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7(1)
[5]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