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欣赏》

合集下载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原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于“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时所作。

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里所云“沙湖”在黄州东南30里。

那一天苏轼在去沙湖路上遇雨,本来是带着雨具的,但途中以为不需要就让人带走了。

不料后来竟下起雨来,同行的人一下子就被雨给打乱了:我的衣服要湿了,我的鞋子要脏了!心里先紧张起来。

但苏轼觉得,不管紧张还是不紧张,雨始终都要打到身上来,又何必为这件事情而狼狈呢?所以他说:“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就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了——他有一种达观的、超然的思想:狂风骤雨不会久长,紧张和狼狈也于事无补。

“已而遂晴”,果然没多久,就雨过天晴了。

苏轼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非常潇洒。

“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强烈的字眼,雨点儿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使得我们以为它马上就要打到身上来了。

可是苏东坡说不要理会它,这体现了一个词人的哲思。

在这第一句里,“穿”和“打”两个字把打击的力量写得那么强,但是“莫听”两个字把它们全都否定了。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儒家最起码的修养。

当然,陶渊明所说的“而无车马喧”还只是喧哗的声音。

而苏东坡所说的则是马上就要加到你身上来的强烈打击。

这里面有象征含义,象征他一生经过的那么多的迫害。

但你可以不在乎外界的打击,但是麻木迟钝地站在那里挨打就不对了。

所以苏东坡接着就说“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写得多么潇洒!我选择的路我仍然要走下去,而且我过去怎么走现在还怎么走。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
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苏轼最好的十
首诗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通过
对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周瑜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
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遗憾,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豪放不羁、游猎生活的向往。

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5.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6.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故乡和旧日友人的思念之情。

7.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通过对自己被贬谪
的描写,表达了苏轼的孤独和落寞。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亡妻的
追忆,表达了苏轼深深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9.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感慨。

10.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以上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25
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 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 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 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 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 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 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 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 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 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 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3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 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 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 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 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 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 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 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 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 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 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
• 注释: 从教:任凭。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 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 此词作于谪黄第二年的中秋。此词反映了 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 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 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 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 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 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 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 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无穷。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我在此整理了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2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全文如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开篇便展现出一幅极具动态和张力的画面。

天空中那浓密的乌云犹如打翻的墨汁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一个“翻墨”用得极其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那墨汁在天空中肆意流淌、翻滚的情景。

然而,这乌云虽来势汹汹,却还未能完全遮住山峦。

这一句既写出了乌云的浓重和迅猛,又给后面的景色留下了一丝余地。

“白雨跳珠乱入船”,随着乌云的逼近,大雨倾盆而下。

那雨点之大、之急,就像白色的珍珠在跳跃,纷纷乱乱地跳进了船里。

“跳珠”一词将雨点的活泼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场雨的急促和激烈。

“乱入船”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势的凶猛,让人仿佛置身于风雨交加的湖面之上。

“卷地风来忽吹散”,正当人们被这狂风暴雨所震撼时,一阵狂风席卷而来,突然间就把乌云和大雨吹散了。

这里的“卷地风”给人一种强大而突然的感觉,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

“忽吹散”三个字更是将这种变化的迅速和出乎意料表现得十分到位。

“望湖楼下水如天”,风停雨住,望湖楼下的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水天一色,澄澈如镜。

这一句与前面的狂风骤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

整个画面从激烈的动荡瞬间转为宁静的祥和,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从整首诗来看,苏轼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将一场夏日的暴雨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他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更传达出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境。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乌云比作翻墨,将雨点比作跳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前、雨中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

同时,诗人通过对风雨前后景色的对比,如“黑云翻墨未遮山”与“望湖楼下水如天”,更加突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也让读者在情感上经历了从紧张到舒缓的过程,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的诗词欣赏

苏轼的诗词欣赏

苏轼的诗词欣赏1.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二《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3.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三《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

双凫飞去人千里。

4.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四《满庭芳》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五《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六《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7.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七《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

清诗未就冰生砚。

8.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八《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九《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 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 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注释: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 发出声响。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
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
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
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
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
尽而意无穷。
实用文档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 出语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 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 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 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 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 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 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 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 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 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 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 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 生。
• 注释: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 逐名利。
夜阑:夜尽。残,尽,晚。 縠纹:比喻水波微细。縠,实用绉文档纱类丝织品。
•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
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 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 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 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 中了却余生。
实用文档
• 赏析: •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是一首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谁)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xǐng)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
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苏轼诗词欣赏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西江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临江仙·夜归临皋》 《和子由渑池怀古》 《自题金山画像》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春景》 《海棠》
《六月二十七实用日文档望湖楼醉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 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实用文档
•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此词
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 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 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全 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 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 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 “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 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
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
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
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
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
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
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无穷。
实用文档
• 译文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
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
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
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
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
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
色凄然,望向北方。
实用文档
• 赏析
• 此词作于谪黄第二年的中秋。此词反映了 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
实用文档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 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 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 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 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 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 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 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 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实用文档
•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苏轼被贬黄 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 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 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 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 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 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 我交融,含蕴深广,实风用文格档 清奇。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 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用文档
• 注释: 从教:任凭。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
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