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动滑轮与定滑轮课件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 (新版)沪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 (新版)沪科版
❷能省一半力。F = (G+G动)/2
不计动滑轮重力: F = G/2 ❸ 费一倍距离。S=2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h:物体移动距离
滑轮组
探究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①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 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出来。
一、滑轮组
探究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A
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 A,怎样绕线最 省力,画出绕线图。
F A
(1)定滑轮的定义
(2)定滑轮的作用
(3)定滑轮的实质
(1)动滑轮的定义
(2)动滑轮的作用
(3)动滑轮的实质
(1)滑轮组的作用 (2)拉力F与重物G的关系
F=G/n
(3)自由端与动滑轮移动距离的关系 S=nh
(4)绳子股数的确定 n:直接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观察与思考
思考:物体通过什么机械上升的? 这些机械有什么特点?
一、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实验探究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图9-14
图9-15
图9-16
不同滑轮的工作特点
动滑轮理论分析
支点是 A 点还是 O 点?
F
l1= 2R F
OA
l2 = R
O
因为G ·R = 2R ·F
GR F = 2R
=
1 2
G
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
G
G
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
杠杆的支点在 O 点处

八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0.2滑轮及其应用 (共26张PPT)

八年级全册物理课件:10.2滑轮及其应用 (共26张PPT)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想想议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第十章 ·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滑轮及其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小轮
凹槽

这些都是滑轮,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吧。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滑轮的广泛应用
想想议议
滑轮组用力的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 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 即F=G/
n=(G物+G动)/n
s=nh 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1 2 3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拉力方向
拉力F/N
1
竖直向下
2 3
斜向下 水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 | 全一册
交流与评估: 1.定滑轮的特点: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2)拉力大小不随拉力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滑轮及其应用)机械与人教学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滑轮及其应用)机械与人教学课件

滑轮组的受力分析
F F 若不计滑轮与轴
F
间的摩擦及绳重。
G
匀速提升物体时
G
G+G动
2F=G+G动
F FF
F G
G G+G动
3F=G+G动
滑轮组的数量关系
3段绳子承担 2段绳子承担 5段绳子承担 4段绳子承担 结论:
滑轮组的连接方法
F
F
F
F
G

G
G
n=2
n=3
n=4
n=5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观看视频
实验设计
(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线、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2)注意:实验过程中 要匀速直线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要测量几组数据?请设 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滑轮及其应用
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 物体,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 定滑轮沿不同方向提升物体,读取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定滑轮 F1
假如摩擦忽略不计 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F1 G物
理论分析 转轴固定不动,相当于支点 O,拉力相当于动力,物体 对绳子的拉力相当于阻力。
L1 = L2
F1 = F2 F1 = G物
F2 = G物
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因此,不省力也不费力。
定滑轮
l2 l1 O
F2
F1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缺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优点: 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观看视频
思考
如图所示,物体A、B所受重力都为200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 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A和B时,力F1为 100 N,力F2为 200 N;若物体A、 B均上升0.2 m,用时1 s,则F1移动 0.4 m,F2移动 0.2 m;F1移动的 速度为 0.4 m/s,F2移动的速度为 0.2 m/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 2.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PPT精品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 2.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PPT精品课件

F1 甲
F2 乙
F3 丙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 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 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 D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F1 F2
D.三个力一样大
F3
课堂小结
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定 滑 轮 和 动 滑 轮
定滑轮
讲授新课
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旗杆顶端的滑轮
电动机下面的滑轮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讲授新课
使用时,滑轮的轴
使用时,滑轮的轴
固定不动
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
动滑轮
讲授新课
探究动、定滑轮的特点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定滑轮省力吗? 物重 G/N 物体移 物体移动 动方向 距离h/m 拉力 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 距离s/m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动滑轮 省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省力杠杆
随堂训练
1.使用如图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
中( D )
A.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F1F2F3一样大
2. 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200N的水桶,绳子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观察一幅科学漫画
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 你在哪里 见到过吗?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 第2节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课件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 第2节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课件 (新版)沪科版

B
11
定不动
定滑轮
动滑轮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3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研究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通过杠杆的平衡的条件,
判断定滑轮不省力。
拉力F 物重G 大小 方向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定滑轮的实质
l2=l1 F=G
G
F
G
F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5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随堂训练
1.使用如图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 中( D ) A.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F1F2F3一样大
2. 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200N的水桶,绳
子B承受的拉力为 200 N,人拉绳子A的动力 为 100 N(不计滑轮重)。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第十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机械与人
滑轮及其运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情境引入
我们经常在建筑工地见到的“塔吊”,你知道其 利用的核心机械是什么吗?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
合作探究
探究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轴固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l1=l2 l
1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无论
拉力方向怎么样,F=G。
G
F
定滑轮不省力。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研究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通过杠杆的平衡的条件, 判断是否省力。 拉力F 物重G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巩固新知
1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 析
2 【中考·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FF NhomakorabeaF
G G
G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不 计 动 滑 轮 重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F
G
3段绳子承担 F=(1/3)G
F
F
F
G G
G
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
子的段数
实验结论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导引】 该滑轮组是用来水平移动物体的,克服的是物体和地
面间的摩擦力,由图可知拉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是3股,
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可求出摩擦力。所以绳子末 端的拉力F= 1 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nF=
n 3×60 N=180 N。
新知小结
判断滑轮组用来克服物重(或摩擦力)绳子的段数,可 采用隔离法,即将动滑轮与定滑轮隔离开,看与动滑 轮相连的绳子有几段,则n就等于多少。
10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的木棒 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个大力士竟撞 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中小朋友所用的简单机械可 以看成_滑__轮__组___,两个大力士撞在一起说明了 _滑__轮__组__能__够__省__力____。
课后练习
1.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个能绕着固定轴转动的小轮子,站在地 面的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徐徐上升,关于这 个小轮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10.2 滑轮及其应用 第1课时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 第1课时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抽象成杠杆,并标出支点O,分别画出动力 F1、阻力F2的力臂l1和l2。
第15题
第15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2022·汉中勉县一模)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中, 小明用同一个滑轮做了四次实验,前两次分别按图甲、图乙进行,后两 次按图丙进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35N
第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物理学的著作《远西奇器图说》里记载了一种机械装置,如图所 示。小球B拉着小球A匀速移动,若小球B的质量是20g,不考虑摩擦和 绳重,则小球A的质量可能为( A )
A. 30g
B. 20g
C. 16g
D. 10g
2.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如图所示,三个力的大
小关系是( C )
A. F1<F2<F3 C. F1>F2>F3
B. F1=F2=F3 D. F1>F3>F2
第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2022·济南二模)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
第12题
1
2
3
4
5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共23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共23张PPT)

• 实验二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N 拉力/N
结论: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
结论:1.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2.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瘦子在二楼想用动滑轮提起重为700N的一袋米,动滑 轮的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请问:瘦子需用多大的力? 答:350N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13 _f _。G
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或末端)在定滑轮上; 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或末端) 在动滑轮上。
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1_00_N。(不计摩擦)
F B 图(a)
想一想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改_变_用_力_的_方_向_。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省_力__。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 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三 滑轮组
为了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 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F F
滑轮组的作用 (若忽略了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力)
1.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 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1/n)G) 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 (S=nh)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
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 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F 1 f
n
N F
. T
一、定滑轮
定义: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2:58:41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