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光谱分析中,哪一种技术是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原理?A. 原子发射光谱B. 原子吸收光谱C. 紫外-可见光谱D. 核磁共振光谱答案:B2. 以下哪种物质最适合作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基体改进剂?A. 盐酸B. 硝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是什么?A. 氙灯B. 汞灯C. 激光D. 钨灯答案:B二、填空题1. 光谱分析中,______光谱是研究分子内部电子能级的跃迁。

答案:紫外-可见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是影响检测限的主要因素。

答案:背景吸收3. 在光谱分析中,______是指在特定波长下,样品对光的吸收程度。

答案:吸光度三、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

当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这种吸收,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2.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为什么需要使用单色器?答案: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使用单色器是为了从光源发出的复合光中分离出单一波长的光,以便能够精确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情况。

四、计算题1. 已知某溶液的吸光度为0.5,摩尔吸光系数为5000 L/mol·cm,求该溶液的浓度。

答案: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浓度C = A / (ε * b),其中 A 是吸光度,ε 是摩尔吸光系数,b 是光程长度。

假设光程长度为1cm,则 C = 0.5 / (5000 * 1) = 0.0001 mol/L。

五、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测定水中的微量铜离子含量。

答案:实验方案如下:(1)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于比色皿中。

(2) 加入适当的试剂,如硫酸铜溶液,以形成铜离子的络合物。

(3)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设置铜离子的特征波长。

(4) 测量水样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水中铜离子的含量。

《谱学导论》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谱学导论》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习 题1.127I 35Cl 的转动常数是0.1142 cm -1,计算ICl 的键长。

2. 12C 16O 2的转动常数是0.39021 cm -1。

计算分子的键长。

3. 已知14N 16O 的键长是115 pm 。

计算该分子23←=J 跃迁的纯转动光谱的频率。

4. 计算12C 16O 分子12←=J 纯转动跃迁的频率。

已知分子的键长是112.81 pm 。

5. 已知35Cl 19F 转动常数是1.033 cm -1,计算分子的转动惯量和键长。

6. 下列那些分子有纯转动光谱?H 2、HCl 、CH 4、CH 3Cl 。

7. 下列那些分子有红外吸收光谱?O 2、CCl 3-CCl 3、HF 、CO 2。

8.35Cl 2的振动基频是564.9 cm -1,计算分子化学键的力常数。

9. 79Br 81Br 振动基频是323.2 cm -1。

计算分子化学键的力常数。

10. 拉曼光谱的入射频率是20487 cm -1,计算O 2分子02←=J 的Stokes 线的波数。

11. 拉曼光谱的入射频率是20623 cm -1,计算N 2分子24←=J 的Stokes 线的波数。

12. 实验测定得到H 2和D 2在入射波长为488.0 nm 的激光照射下的大拉曼位移分别是612.1 nm 和571.4 nm 。

计算他们的力常数并说明力常数变化不大的原因。

13. 对下列点群,写出给定直积表示的特征标,并约化成不可约表示的直和:(1) C 2h 点群:g u B A ⊗(2) C 4v 点群:E B A ⊗⊗2214. 求积分⎰ΓΓτψψd F j i ˆ不等于零时,F ˆ应该属于那些不可约表示? (1)D 3点群:2A i =Γ,E j =Γ (2) C 2v 点群:2A i =Γ,2B j =Γ15. 画出乙炔分子所有可能的简正振动方式,并指出哪些是有红外活性的,哪些没有?16. 写出下列分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电子谱项,并根据选律判断,哪些跃迁是允许的,哪些是禁阻的?(1)H 2;(2)LiH ;(3)N 217. HCl 分子的光谱学解离能e D =5.33eV ,7.2989~=νcm -1,νχ~e=52.05 cm -1。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讲解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讲解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 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

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和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б→б*、П→б*、n→б*、n→б*、n→П*、П→П*。

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仪器分析》复习题第⼀章绪论⼀、仪器分析⽅法的分类(四⼤类)(⼀)光学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以物质的光学性质(吸收,发射,散射,衍射)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法。

包括原⼦吸收光谱法、原⼦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电分析(electrical analysis):电流分析,电位分析,电导分析,电重量分析,库仑法,伏安法。

(三)⾊谱分析(chromatography analysis) :⽓相⾊谱法,液相⾊谱法(四)其它仪器分析⽅法(other analysis):1. 质谱法2. 热分析法包括热重法、差热分析法、⽰差扫描量热法等。

3. 电⼦显微镜,超速离⼼机,放射性技术等。

⼆、定量分析⽅法的评价指标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法的灵敏度,⽤S表⽰。

精密度:是指使⽤同⼀⽅法,对同⼀试样进⾏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致程度。

精密度⽤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 s或相对标准偏差(s r )量度。

准确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检出限:某⼀分析⽅法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浓度或最⼩质量,称为该⽅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以浓度表⽰的称为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的称为绝对检出限。

第⼆章光谱分析导论⼀、光谱区中紫外、可见、红外对应的波长范围?紫外:200-380nm 可见:380-780nm 近红外:780-2500nm 中红外:2.5-50µm 远红外:50-300µm ⼆、原⼦光谱和分⼦光谱的⽐较。

原⼦光谱的特征:电⼦能级间的跃迁,属电⼦光谱,线状光谱。

分⼦形成带状光谱的原因能量离散,导致谱线宽度扩展测不准原理、相对论效应导致谱线宽度扩展。

再加上能级之间的能量间距⾮常⼩,导致跃迁所产⽣的谱线⾮常多,间距⾮常⼩,易于重叠。

原⼦光谱:原⼦基态与激发态能量差△E=1-20eV,与紫外-可见光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线状光谱相邻电⼦能级间的能量差△Ee=1-20eV,与紫外-可见光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线状光谱分⼦光谱: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v=0.05-1eV,与中红外区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带状光谱相邻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r<0.05eV, 与远红外区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带状光谱三、 1. 物质吸收光的过程⽆辐射退激共振发射荧光磷光2. 物质散射光的过程瑞利散射斯托克斯散射反斯托克斯散射四、荧光与磷光产⽣的量⼦解释及其区别?荧光:激发分⼦与其它分⼦相碰,⼀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后,下降到第⼀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回到基态的其它振动能级并发射光⼦的发射光称荧光。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光谱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谱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B. 光谱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C. 光谱分析可以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D. 光谱分析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答案:C2. 光谱分析中,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B. 原子核的衰变C. 原子核外电子的碰撞D. 原子核外电子的重组答案:A3. 在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元素的光谱线最简单()。

A. 氢B. 氦C. 锂D. 钠答案:A4. 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仪器用于测量原子吸收光谱()。

A. 原子发射光谱仪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紫外-可见光谱仪D. 红外光谱仪答案:B5. 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元素的光谱线最复杂()。

A. 氢B. 氦C. 锂D. 铁答案:D二、填空题6. 光谱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答案:基于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的辐射吸收。

7. 光谱分析中,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答案:基于被测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激发态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谱。

8. 光谱分析中,分子光谱分析通常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9. 光谱分析中,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答案:基于物质在吸收光能后发射出波长较长的光。

10. 光谱分析中,拉曼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答案:基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散射光,散射光中包含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拉曼散射光。

三、简答题11. 简述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水体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固体废物的监测,如有害金属、有机物等。

12.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主要区别。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的辐射吸收,适用于低浓度元素的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激发态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谱,适用于高浓度元素的分析。

智慧树答案光谱分析(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光谱分析(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下列方法属于光谱分析法的包括()答案:核磁共振波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2.基于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法有()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基于振动-转动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法有()答案: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4.下列分析法属于发射光谱法的有()答案:分子磷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分析法5.下列分析法属于分子光谱法的有()答案: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6.当前光谱分析方法的主要进展体现在()答案:高通量分析;一机多能;联用技术;仪器自动化和微型化7.下列部件属于波长选择器的有()答案:干涉仪;棱镜;光栅;滤光片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合适光源是()答案:氘灯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合适光源是()答案:空心阴极灯10.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合适光源是()答案:改进型硅碳棒第一章1.下列关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末端吸收也可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2.能够快速获得全光光谱信息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答案: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答案:吸收光谱;电子能级跃迁光谱4.下列关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描述正确的有()答案:由分子轨道上的电子能级跃迁产生;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通常具有较大的吸收强度,适用于定量分析。

5.下列关于吸光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与辐射的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是吸收光度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其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光程长度时的吸光度6.导致Beer定律偏离的可能因素包括()答案:溶液的酸碱性;非平行光;溶液的浓度;非单色光7.下列关于透光率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是测量中的随机误差;可通过控制待测体系的吸光度值,有效减免透光率测量误差;来自仪器的噪声8.下列关于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描述正确的有()答案:检测器为阵列二极管;光源发出的是连续光;单色器为全息光栅9.分光光度计校正和检定的主要指标通常有()答案:杂散光检查;吸光度校正10.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进行单组分样品定量测定时,分析条件的选择通常包括()答案:测定浓度选择;参比溶液选择;测定波长选择;溶剂选择第二章1.与火焰原子化相比,GF-AAS测定的突出优点在于()答案:绝对灵敏度高2.下列关于预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试样利用率高3.AAS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以()答案:抑制各种干扰4.下列关于Lorentz变宽效应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导致标准曲线弯向浓度轴5.AAS测定条件选择主要考虑()答案:测量浓度范围;原子化条件;灯电流;分析线6.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相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仪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包括()答案:单色器置于吸收系统与检测器之间;光源采用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空心阴极灯;吸收在原子化器中进行7.原子吸收线的峰值吸收值与原子浓度呈线性关系的前提条件包括()答案:锐线光源产生的发射光谱线的半宽度远小于吸收轮廓线;实验温度保持稳定;待测基态原子浓度低且变化不大;原子共振发射线与吸收轮廓线的峰值频率相同8.影响原子吸收线形状的因素主要有()答案:压力;激发态原子寿命;温度;浓度9.描述原子光谱项的量子数包括()答案: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10.原子吸收光谱属于()答案:电子光谱;线状光谱第三章1.基于分子荧光寿命差异进行混合物分别测定的分析方法是()答案: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2.在分子荧光测定时可能产生干扰的主要是()答案:拉曼光3.发生在S1*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转换过程中的有()答案:荧光发射;外部能量转换4.溶液体系中的分子荧光光谱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答案:斯托克斯位移;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与激发光谱呈镜像对称5.影响溶液中分子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答案:共存荧光熄灭剂分子;散射光;溶剂;温度6.分子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影响因素包括()答案:待测物质的吸光系数;待测物质的荧光效率;光源强度7.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比,分子荧光分析法主要优势在于()答案:专属性强;灵敏度高8.下列关于荧光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光源发射波长范围在UV-Vis光区的连续光;有激发和发射两个单色器;检测器一般采用光电管9.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包括()答案:灵敏度校正;波长校正;激发光谱校正;发射光谱校正10.进行荧光定量分析时,需要()答案:选定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使用标准溶液校正仪器刻度;选定狭缝宽度;使用空白溶液校正仪器零点第四章1.分子中含H基团的倍频吸收出现在()答案:近红外区2.红外吸收光谱常用()表示答案:T-σ曲线3.引起中红外吸收光谱的是()答案:分子轨道上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4.下列关于红外吸收光谱的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起源于电子能级跃迁,光谱简单5.FT-IR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答案:单色器6.下列关于红外光谱测定试样制备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可制成水溶液7.下列关于红外吸收光谱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包括特征区和指纹区;通常利用相关峰进行官能团指认;吸收峰的强度与跃迁概率有关8.影响红外吸收光谱基频峰数目的因素有()答案:红外非活性振动;仪器灵敏度低;简并;仪器分辨率低9.FT-IR所采用的检测器有()答案:光电导型MCT检测器;热电型DTGS检测器10.红外光谱仪的最主要性能指标为()答案:分辨率;波数准确度与重复性第五章1.核磁共振光谱属于()答案:分子光谱2.下列最适于进行有机化学结构分析的光谱方法是()答案:核磁共振光谱3.描述核磁共振光谱图中出峰位置的是()答案:化学位移4.自旋量子数为1/2的核,其在外磁场中的核磁矩取向有()答案:2种5.下列关于PFT-NMR仪器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采用扫场方式进行测定6.下列组内所有核都具有自旋现象的是()答案:14N,15N;1H,2H,3H7.影响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灵敏度的因素有()答案:温度;自旋核的磁旋比;磁场强度;自旋核的自然丰度8.影响自旋核进动频率的因素有()答案:自旋核磁旋比;外磁场强度9.宏观物质体系产生持续可观测的核磁共振现象必须有()答案:有效的弛豫过程;磁性原子;频率为兆赫数量级的电磁辐射;外磁场10.核磁共振氢谱提供的谱图信息包括有()答案:各类质子的相对数量;质子类型;质子周围的化学环境。

武汉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光谱分析导论习题解答1、解:(1)72101067.6101050.111⨯=⨯⨯==-λσ(2)14981047.4107.670/100.3/⨯=⨯⨯==-λνc(3)303010103300/1192=⨯⨯==-σλ(4)80.1)10602.1(1095.6889100.310626.6/1910834=⨯÷⨯⨯⨯⨯===---λνhc h E2、解:由计算公式λν/hc h E ==以及各能级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可得能量范围分别如下: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3nm ~10nm 1.26⨯106~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nm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nm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2.5μm ~50μm 0.5~0.02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50μm ~100cm2⨯10-2~4⨯10-7由上表可以看出分子电子能级跃迁1~20eV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0.05~1eV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0.05eV ,其电子光谱,振动光谱以及转动光谱所对应的波长范围分别在紫外-可见区,红外区和远红外微波区。

3、解: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

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光谱棱镜光谱Sin φ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光栅光谱是一个均匀排列的光谱色散率与波长有关,为非均匀排列的光谱 光的波长越短则衍射角越小,因此其谱线从紫到红排列波长越短,其偏向角越大,因此其谱线从红到紫排列复合光通过光栅后,中央条纹(或零级条纹)为白色条纹,在中央条纹两边,对称排列着一级、二级等光谱,由于谱线间距离随光谱级数的增加而增加,出现谱级重叠现象没有谱级重叠现象光栅适用的波长范围比棱镜宽4、解:v cn r i ==θθsin sin ,式中n 为折射率,i θ为入射角,r θ为折射角,c 为光速,v 为玻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⒋ 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5.2,5.3,5.6,5.7,5.6,5.9,5.6,5.7;10ng ﹒mL -1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10.6,10.8,10.6。

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

解:先求出11个空白信号的平均值:67.5117.56.59.56.57.56.53.52.52.68.56.5=++++++++++=x 再求出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27.0111)(2=--=∑x x Sr i由题意可知灵敏度:07.11036.108.106.10=++=s 测定铁的检出限 )(76.007.127.0331-⋅=⨯==mL ng S S D b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原子光谱是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它不但取决于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也取决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光谱是产生于原子能级的跃迁。

(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是向基态原子提供一定的能量(热能,电能等),可将其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上,使之处于激发态,但是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s 内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特征谱线,产生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是当光辐射通过基态原子蒸汽时,原子蒸汽选择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原子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统计权重:是指原子在(这些状态上)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在对某一状态的原子进行统计时,必须考虑这种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

简并度:是指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外磁场消失,分裂支能级亦消失,此种现象称为能级简并,2J+1为能级的简并度。

(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分子振动光谱:是指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

分子转动光谱:是指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禁戒跃迁——是指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

亚稳态——是指若两光谱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有较长寿命的原子状态。

(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光谱项——是指用来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的n,L,S,J 四个量子数。

光谱支项——是指J 值不同的光谱项,常用n 12 S L J 表示。

(7)分子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分子荧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

分子磷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然后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8)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产生了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

2-2阐明光谱项中各符号的意义和计算技巧。

n 主量子数 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L 总轨道角量子数 (L 1+L 2), (L 1+L 2-1), (L 1+L 2-2),…∣L 1-L 2∣S 总量子数 N 为价电子2N ,2N -1, 2N -2, (2)1,0 J 内量子数 (L+S ), (L+S-1),(L+S-2)……∣L-S ∣2-3计算:(1)670.7nm 锂线的频率解:由普朗克方程的变形式ν=c/λ=98107.670100.3-⨯⨯s 1-=4.471410⨯s 1- (2)3300cm 1-谱线的波长λ=1/σ=133001-cm=0.00030cm=3.0310⨯nm (3)钠588.99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解:E=hc/λ=198341099.588100.31063.6--⨯⨯⨯⨯J=3.41910-⨯J=2.1 eV2-4电子能级间的能级差一般为1—200eV ,计算在1eV ,5eV ,10eV ,和20eV 时相应的波长(nm ).解:由普朗克方程式E=hc/λ的变形式得λ1= hc/E 1=1100.310136.4815⨯⨯⨯-m=1.24610-⨯m λ5= hc/E 5=5100.310136.4815⨯⨯⨯-m=2.48710-⨯m λ10= hc/E 10=10100.310136.4815⨯⨯⨯-m=1.24710-⨯m λ20= hc/E 20=20100.310136.4815⨯⨯⨯-m=6.20810-⨯m 2-5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

解:31s 0,31p 1,33p 2,33p 1,33p 0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3-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和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л*跃迁,试计算л、n 、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 ),焦耳(J )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 =1.38×10-7m则ν=C/λ1=3×108/1.38×10-7=2.17×1015s -1则E=hν=6.62×10-34×2.17×1015=1.44×10-18JE=hν=4.136×10-15×2.17×1015=8.98ev对于n→л*跃迁,λ2=279nm =2.79×10-7m则ν=C/λ1=3×108/2.79×10-7=1.08×1015s -1则E=hν=6.62×10-34×1.08×1015=7.13×10-19JE=hν=4.136×10-15×1.08×1015=4.47ev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 1.44×10-18J ,合8.98ev ;n→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 ,合4.47ev 。

3-2、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

解:含有不饱和键的基团称为生色团,如烯键、羰基、羧基等等。

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但能使生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如羟基、烷氧基、氨基等等。

3-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 3+不具有助色作用,-NH 2却具有助色作用;-DH 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O -。

试说明原因。

答:①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 ,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л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于-NH 2中还有一对非键n 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H 3+基团时,非键n 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

②由于氧负离子O -中的非键n 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为显著。

3-4、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m ax λ=515nm ),在pH =7时为蓝色(m ax λ=615nm ),pH =9.5时与Mg 2+形成的螯合物为紫红色(m ax λ=542nm ),试从吸收光谱产生机理上给予解释。

解: 由于铬黑T 在pH<6、pH =7、pH =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互补色。

由于当pH<6到pH =7到pH =9.5时,最大吸收波长有m ax λ=515nm 到m ax λ=615nm 到m ax λ=542nm ,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pH =7时为蓝色,pH =9.5时为紫红色。

3-5、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 和 ,实验发现一种异构体在235nm 处有一强吸收峰 H 3C C H C HC CH 3O H 2C C CH 3C CH 3O(K =1000L• mol -1• cm -1),另一种异构体在220nm 以后没有强吸收峰,试判断具有前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是哪种异构体。

解:有紫外光谱分析可知,若在210-250nm 有强吸收,则表示含有共轭双键,因此,由于在235nm 处有一强吸收,则表明其结构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这种异构体应为 。

若在220-280nm 范围内无吸收,可推断化合物不含苯环、共轭双键、酮基、醛基、溴和碘,由于另一种异构体在220nm 以后没有强吸收,则此化合物不含共轭双键,因此应为:3-6、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解:(1)、光源不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除了钨灯外。

还有氢灯或氘灯作为紫外区的常用光源,而可见分光光度计只有可见光源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