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藏 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埃及罗塞塔碑
大英博物馆介绍

大英博物馆介绍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创建于175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有从全球各地搜集而来的众多文物和艺术品。
博物馆的馆藏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文物和艺
术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埃及古物馆。
这里有一件非常有名的藏品——罗塞塔石碑,它是20世纪最具有启示性的考古学发现之一,成为破
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大英博物馆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展览和活动,为游客提供
了更深入了解世界文明的机会。
博物馆还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图书馆,收藏了一系列世界级的历史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等学科的著作。
如果您是首次参观大英博物馆,馆内会有免费的导览服务,您还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预订不同类型的讲解服务。
总之,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世界级的博物馆,是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绝佳场所,是伦敦旅游景点之一,值得游客们前去参观。
著名碑刻作品

著名碑刻作品伟大的碑刻作品: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碑刻作品之一,它起源于古埃及,被公认为是解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
这块碑刻于196BC年在埃及罗塞塔镇发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长114厘米、宽72厘米的黑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三种不同的文字:上部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部是埃及草书,下部是希腊文。
罗塞塔石碑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线索。
在19世纪初,由于古埃及象形文字已经失传,人们无法阅读古埃及的文献和碑刻。
然而,通过对罗塞塔石碑上的三种文字的比较研究,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尚普隆最终在1822年成功解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从而开启了古埃及文化的研究之门。
罗塞塔石碑的解读对于古埃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与希腊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通过解读罗塞塔石碑,人们得以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对于重建古埃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罗塞塔石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精品。
它的刻工精细,文字清晰可辨,展现了古埃及和希腊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石碑上的象形文字和草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解读对于人类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古埃及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推动了各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如今,罗塞塔石碑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罗塞塔石碑是一件伟大的碑刻作品,它的发现和解读对于古埃及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揭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奥秘,也展示了古埃及和希腊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罗塞塔石碑的价值在于它带给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推动了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它是一件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视。
大英博物馆冷知识

大英博物馆冷知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除了众所周知的文物,大英博物馆还隐藏着一些冷知识,让人惊叹不已。
1. 莫埃贝乌斯圆盘莫埃贝乌斯圆盘是大英博物馆的一件珍宝,它是古埃及时期的一块木质圆盘,上面刻有一系列神秘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古埃及人用来记录时间和天文观测的,它们代表了埃及文化和科学的高度发展。
2. 伊丽莎白一世的人造手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一只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人造手,这是一件十分罕见的文物。
据说这只手是为了纪念伊丽莎白一世在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而制作的,手上的戒指上刻有“心怀信念,永不退缩”的字样。
3. 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一块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碑石,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实物证据之一。
这块碑石刻有明代著名学者方望之的作品,证明了中国在印刷术方面的先进技术。
4. 埃及王后的红发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中展出了一缕埃及王后的红发,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文物。
据说这缕红发属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王后,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人类头发之一。
5. 雅典娜神庙的大理石雕像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座雅典娜神庙的大理石雕像,这是古希腊艺术的杰作之一。
这座雕像高达2.5米,展示了雅典娜女神的威严和智慧。
6. 中国古代的“半鸭子石棺”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一件中国古代的“半鸭子石棺”,这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半身石棺。
这个石棺形状独特,造型像一只半个鸭子,是古代中国葬礼文化的珍贵遗物。
7. 古希腊的“魔法帽子”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一顶古希腊的“魔法帽子”,据说佩戴这顶帽子可以获得神奇的力量。
这个帽子刻有神秘的符号和咒语,是古希腊人追求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产物。
8. 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大英博物馆展示了一具埃及法老的木乃伊,这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法老木乃伊之一。
这具木乃伊保存完好,展示了古埃及人的葬礼习俗和信仰。
大英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世界文明的殿堂,更是一个充满了冷知识和惊喜的地方。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简介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简介
大英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采用了古典风格和希腊复兴风格的元素。博物馆的内部 分为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展品,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此 外,大英博物馆还有图书馆、教育中心和临时展览馆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参观 体验。
大英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是伦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博 物馆的入场是免费的,但部分特别展览可能需要购买门票。大英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世 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简介
国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 各地的众多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古代中东等各个 时期和地区的文物。
伦敦大英帝国的文化瑰宝

伦敦大英帝国的文化瑰宝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位于英国伦敦的剑桥街,它是伦敦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作为一座庞大而精美的建筑,大英帝国博物馆汇集了世界上各个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瑰宝,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辉煌。
以下将介绍几个在大英帝国博物馆中展出的文化瑰宝。
首先,大英帝国博物馆内收藏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埃及艺术品。
这个收藏品包括了埃及的壁画、雕塑、陶器等各种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被认为是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谜团的关键,它上面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不同版本,分别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草书和希腊文。
通过对比这三种版本的文字内容,研究人员成功解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为古埃及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其次,大英帝国博物馆还收藏了众多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埃尔金马像,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雕刻品之一”。
这件雕塑描绘了战车与马匹,展现了古希腊人巧妙的雕刻技巧和精湛的生动表现力。
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大量的古希腊陶器和雕塑,这些艺术品对于研究古希腊文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古埃及和古希腊之外,大英帝国博物馆还有丰富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
在这些展览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宗教和世俗艺术作品,包括中世纪的教堂雕塑和壁画,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
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观念。
此外,大英帝国博物馆还展示了来自亚洲、非洲和美洲的重要文化遗产。
亚洲部分包括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品,如中国古代的陶器和瓷器,以及日本的传统艺术品如浮世绘等。
非洲和美洲部分则展出了非洲部落艺术品和美洲土著民族的文化遗迹,如雕塑和绘画作品。
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各个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机构,通过其丰富多样的收藏和展览,为观众提供了研究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机会。
美术 大英博物馆 PPT

大英博物馆及
古希腊文明
大英博物馆古希腊文明
3.埃及馆
8.东方艺术馆、
埃及馆•埃及馆展馆外观以黑白两
色为主色调,现代感十足。
馆内展示空间以开放式的
半弧形隔开,以丰富的实
物展品、影片、图片等呈
现埃及悠久的历史和璀璨
的文明,探讨如何通过借
鉴历史应对当今和未来的
挑战,凸显其首都——
“世界之母”开罗亘古以
来作为埃及及其周边地区
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拉美西斯二世也许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
他对庞大土木工程的热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他在阿比多斯和拉美姆新建许多庙宇;为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增添新结构;兴建了以宏伟著称的阿布辛拜勒神庙。
许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筑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
拉美西斯二世拥有一个同样庞大的家庭。
拉美西斯二世无疑是埃及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法老之一。
然而他统治的时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国家巨大的开销加快了国力的下降。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就开始走下坡。
当他以90岁高龄过世时,已成了埃及的代表人物。
大大英博物馆
英
目录
迈锡尼狮子门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
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柱式的定型
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赫尔墨斯宙斯阿波罗维纳斯
雅典娜
赫拉狄安娜
谢谢。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图文赏鉴(建议收藏,附底足)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图文赏鉴(建议收藏,附底足)大英博物馆是与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高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元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大英博物馆藏品中有14件元青花瓷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1、【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高33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接近口沿处绘卷草纹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花卉,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
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花纹。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
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
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2、【元青花花卉纹盘】元青花花卉纹盘直径16.1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花卉纹盘此盘发色浓艳,蓝中带紫,胎色莹润洁白,盘上绘以青花缠枝宝相花装饰,十分精美。
元青花花卉纹盘3、【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直径45.8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
大本钟

大本钟(Big Ben)英国伦敦著名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 的大报时钟的昵称。
建于1858年。
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
大钟由当年负责工务的专员本杰明爵士监制,故名“大本”。
钟重14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发出深沉而又铿锵的报时声。
1923年起,通过广播,钟声远及世界各地。
大本钟(Big Ben,坐标:51°30′02.2〃N, 00°07′28.6〃W),或称大笨钟,即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钟塔,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 (Clock Tower) 的大报时钟的昵称。
位于威斯敏斯特桥的南面桥头,与英国议会大厦相连,英国议会大厦的北角,钟楼高79米,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
坐地铁可以在威斯敏斯特桥站下车。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
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报时声深沉浑厚,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其钟声的回响.大本钟装有麦克风,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相连,因此每当大钟报时,人们都能从BBC的广播中听到其铿锵有力的声音.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
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自从1859年投入使用后,英国政府每隔五年就要对大本钟实施维护,包括清洗钟体、替换大本钟的报时轮系和运转轮系等。
这个钟铸造好以后,给它取什么名字的问题难倒了英国君臣,有一个大臣悄悄地说“就叫…大本‟算了。
”——原来铸钟大臣姓“本”,后来大家都把这口钟叫“大本”了,也就是“大笨”了。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大英博物馆藏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抢来的。
)雅典帕一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目前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是割地赔款时拿的)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大英博物馆入场免费。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希腊罗马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
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
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
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
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文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
商朝钢模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楼盖,造型非常美观、精巧。
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
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British Museum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in the same building. The museum is a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and as with all other national museum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t charges no admission fee. Since 2002 the director of the museum has been Neil MacGregor. History Sir Hans Sloane, founder of the British Museum Although principally a museum of cultural art objects and antiquities today, the British Museum was founded as a "universal museum". Its foundations lie in the will of the physician and naturalist Sir Hans Sloane (1660–1753). During the course of his lifetime Sloane gathered an enviable collection of curiosities and, not wishing to see his collection broken up after death, he bequeathed it to King George II, for the nation, for the princely sum of £20,000. At that time, Sloane’s collection consisted of around 71,000 objects of all kinds[8] including some 40,000 printed books, 7,000 manuscripts, extensive natural history specimens including 337 volumes of dried plants, prints and drawings including those by Albrecht Dürer and antiquities from Egypt, Greece, Rome, the Ancient Near and Far East and the Americas. Foundation (1753)On 7 June 1753, King George IIgave his formal assent to the Act of Parliament which established the British Museum.The Foundation Act, added two other libraries to the Sloane collection. The Cottonian Library, assembled by Sir Robert Cotton, dated back to Elizabethan times and the Harleian library, the collection of the Earls of Oxford. They were joined in 1757 by the Royal Library, assembled by various British monarchs. Together these four "foundation collections" included many of the most treasured books now in the British Library including the Lindisfarne Gospels and the sole surviving copy of Beowulf. The British Museum was the first of a new kind of museum – national, belonging to neither church nor king, freely open to the public and aiming to collect everything. Sloane's collection, whilst including a vast miscellany of objects, tended to reflect his scientific interests. The addition of the Cotton and Harley manuscripts introduced a literary and antiquarian element and meant that the British Museum now became both national museum and library.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一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