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十一 板块问题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板块类问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1.0J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 (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 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 ,工件P 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 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的长度L =7.5m ,B 距地面的高度h =0.80m. 当v =3.0m/s 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0=4.4s. 求:(1)工件P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 (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 均以v 0=5.0m/s 的初速度从A 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8.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8分)如图12所示,一辆平板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置一物块(可视为质点). 已知小车的质量M =8.0kg ,长度l = 2.0 m ,其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 = 0.80 m. 物块的质量m = 1.0 kg ,它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图13图11现用F = 26 N 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车,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小车分离.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取g = 10 m/s 2,求: (1)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5(8分)如图14所示,质量M = 1.0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 =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水平恒力F = 6.0 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 = 1.0 s 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6.(8分)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M=2.0kg ,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小滑块与长木板一起以v 0=2.0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12所示.某时刻起对长木板施加一个F =12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长木板滑动.若长木板足够长,求:(1)水平恒力F 作用后,小滑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最大距离.7.(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8.(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 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 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 =0.8 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 点时撤去力F ,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 端飞出,图12m图14v0 图12 图15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图159 (8分)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 =2.0 kg,槽的长度L = 2.0 m.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2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 = 10.0 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1)求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面光滑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木板槽与水平面间是有摩擦的,经测定木板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05. 如果使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的速度与第(1)问所求速度相同,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一种方案:即只改变M、m、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实现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图1410.(8分)如图17所示,质量M = 5 kg的平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平板的右端有一竖直挡板,一个质量m = 2 kg的木块静止在平板上,木块与挡板之间的距离L = 0.8 m,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4.(1)若对木块施加F =12 N水平向右的恒力,直到木块与挡板相撞,求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t ;(2)甲同学说,只增大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 乙同学说,只减小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11.(8分)如图14(甲)所示,水平面上A 、B 两点相距6.25m ,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滑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自左向右滑动,先后经过A 、B 两点。
2023高考数学逆袭系列之微专题11 数列中的最值、范围及奇偶项问题

=-24-(3n-12)×2n+1,
故Tn=(3n-12)×2n+1+24(n∈N*).设cn=(3n-12)×2n+1, 显然当n≥4时,cn≥0,Tn≥24且单调递增. 而c1=-36,c2=-48,c3=-48,故Tn的最小值为T2=T3=-24.
///////
核心归纳
此类问题以数列为载体,一般涉及数列的求和,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可 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索引
例 4 (2021·浙江卷)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1=-94,且 4Sn+1=3Sn- 9(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因为4Sn+1=3Sn-9, 所以当n≥2时,4Sn=3Sn-1-9, 两式相减可得 4an+1=3an,即aan+n 1=34. 当 n=1 时,4S2=4-94+a2=-247-9, 解得 a2=-2176,所以aa21=43.
上篇 板块二 数列
微专题11 数列中的最值、范围及奇偶项问题
题型聚焦 分类突破 高分训练 对接高考
1.数列中的最值、范围问题的常见类型有:(1)求数列和式的最值、范围;(2)满 足数列的特定条件的n的最值与范围;(3)求数列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2.数列中的奇、偶项问题的常见题型 (1)数列中连续两项和或积的问题(an+an+1=f(n)或an·an+1=f(n)); (2)含有(-1)n的类型; (3)含有{a2n},{a2n-1}的类型; (4)已知条件明确奇偶项问题.
索引
训练 1 (2022·全国甲卷)记 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和.已知2nSn+n=2an+1. (1)证明:{an}是等差数列; 证明 由2nSn+n=2an+1, 得2Sn+n2=2ann+n,① 所以2Sn+1+(n+1)2=2an+1(n+1)+(n+1),② ②-①,得2an+1+2n+1=2an+1(n+1)-2ann+1, 化简得an+1-an=1, 所以数列{a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珍藏版):04 七大洲、四大洋及七大板块的分布

冲刺2020中考地理·考前20天押题20题押题04 七大洲、四大洋及七大板块的分布(2019年黑龙江大庆市)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初中地理课程中明确要求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因此熟练的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和七大板块的分布是解决我们遇到此类问题的关键。
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如图示意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大洋洲和亚洲B.亚洲和欧洲C.欧洲和北美洲D.北美洲和大洋洲2.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②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③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④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3-4题。
3.按图中③②①的数字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B.大洋①在扩张,大洋②在收缩C.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D.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5.观察地球仪,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D.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6.亚洲和北美洲共同濒临的大洋A.大西洋、北冰洋B.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北冰洋D.大西洋、北冰洋张一同学用绘制简笔画(如图所示)的方法来记忆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据此,完成7-8题。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十一+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类

-3-
考
生
样
卷
阅 评卷员①得分 ( )
卷 评卷员②得分 ( )
最终得分
打 误差>2 分,则三评评卷员③得分
()
分
()
【尝试作答】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3 分)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3 分)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3 分)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8-
消除河道分汊
代
第二 20 世纪 20~80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 ②______ 、 _____________ 、
阶段 年代
河谷滩地等
_____________
第三 20 世纪 90 年代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
阶段 以来
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2-
考
生
样
卷
阅 评卷员①得分 ( )
卷 评卷员②得分 ( )
最终得分
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1920 年开始修建的长达 30 千米的 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 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 300 公顷“开拓地” 被海水淹没。1996 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 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拢以关闭河道。
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2.抓思考方向掌握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1)流域的开发方向。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
不同河段开发重点不同: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2023高考物理专题冲刺训练--板块模型问题

板块模型一、动力学解决板块模型问题的思路二、求解板块模型问题的方法技巧1、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添力或漏力如图,木块的质量为m,木板的质量为M,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水平恒力F作用到木块上,木块和木板分别以加速度a1、a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木板受力分析时,不能含有F;2、列方程时注意合外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对木块受力分析:F-μ1mg=ma1对木板受力分析:μ1mg-μ2(M+m)g=Ma23、抓住关键状态: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4、挖掘临界条件,木块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且达到共同速度是木块是否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5、运动学公式及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为对地位移;计算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时用相对位移,Q=f x相对.三、针对训练1.(多选)如图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2 kg,现在滑块上施加一个F=0.5t(N)的变力作用,从t=0时刻开始计时,滑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B .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 .图乙中t 2=24 s D .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2 m/s 22. 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kg m A 6=.kg m B 2=,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开始时F=10N ,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g 取2/10s m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 .当拉力F<12N 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3.(多选)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二个质量为1m 、2m 的物体(21m m <),用一水平力作用在1m 物体上,二物体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
物理板块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物理板块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以下是常见的物理板块问题的经典题型,包括典型问题、解题方法以及常见错误等。
一、滑块-滑板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以初速度v₀放在光滑斜面底端,滑块和滑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板足够长,滑块在滑板上滑行的时间为t₁,滑块在滑板上滑行的距离为s₁。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滑板对滑块的反向作用力,导致计算错误。
二、斜面-滑块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放在斜面底端,斜面的倾角为θ,滑块受到的重力为G,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为N,滑动摩擦力为f,滑块沿斜面滑行的加速度为a。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作用,导致计算错误。
三、传送带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物体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的速度为v₀,物体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为f,物体在传送带上滑行的距离为s₁。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传送带对物体的反向作用力,导致计算错误。
四、绳-滑块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通过一根轻绳连接在固定点上,轻绳的长度为L,滑块受到的重力为G,滑动摩擦力为f,滑块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绳对滑块的拉力作用,导致计算错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板块问题的经典题型,通过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常见错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板块问题的解题技巧。
板块问题提升训练

板块问题提升训练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无初速度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 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求在上述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多少功?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木板A,其右端挡板上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在靠近木板左端的P处有一大小忽略不计质量m=2kg的滑块B.木板上Q处的左侧粗糙,右侧光滑.且PQ间距离L=2m,如图所示.某时刻木板A以的速度向左滑行,同时滑块B以的速度向右滑行,当滑块B与P处相距L时,二者刚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若在二者共同运动方向的前方有一障碍物,木板A与它碰后以原速率反弹(碰后立即撤去该障碍物).求B与A的粗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滑块B最终停在木板A上的位置.(g取10m/s2)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A=2kg的木板A,其右端挡板上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在木板左端的P处有一个大小忽略不计,质量mB=2kg的滑块B,木板上Q处的左侧粗糙,右侧光滑,且PQ间距离L=2m,如图所示,现给滑块B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4m/s,当滑块相对于木板运动至距P点3/4L时,二者刚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若在二者共同运动方向上有一障碍物,木板A与它发生碰撞,已知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木板速度大小减半且反向运动,并且立刻撤去障碍物,g取10m/s2.求:(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3)滑块B最终停在木板A上的位置.4、、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很长的小车以速度v向右运动,小车的质量为M,前方很远的地方有一与车等高的竖直光滑半径为R的半圆,直径AB在竖直方向上。
现在有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同样的速度为v冲上小车,已知车的质量大于滑块的质量,滑块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十 板块问题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M )gC .当F >μ2(m +M )g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2、木板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m<M ,为了使得m 能从M 上滑落下来,下列情况下力F 的大小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 A 、如(1)拉,F>μ(M+m )g B 、如(1)拉,F>μmg C 、如(2)拉,F>μmgD 、如(2)拉,F>μ(M+m )g3、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 ,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 、B 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 运动的v-t 图象的是 (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光滑,A 、B 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物体质量为2m ,B 和C 物体的质量均为m ,滑轮光滑,砝码盘中可以任意加减砝码,在保持A 、B 、C 三个物体相对静止共同向左运动的情况下,BC 间绳子所能达到的最大拉力 是 ( )A 、μmg/2B 、μmgC 、2μmgD 、3μmg5、(2011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6、(2014·武汉11月调研)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M 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A .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 ,则时间t 增大B .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 ,则时间t 增大C .若仅增大恒力F ,则时间t 增大D .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时间t 增大 7、如下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 ,人的质量为m ,人用恒力F 拉绳,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 、0B 、F M m Mm )(+- 方向向右C 、F M m Mm )(+-,方向向左 D 、F Mm mM )(+-,方向向右 8、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3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 可能是( )A .a=μgB .a =23g μ C. a =13g μ D . a =123F g m -μ 9、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小车上放一个质量m =8 kg 的物体,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 N 。
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 2,随即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B .当小车加速度大小为0.75 m/s 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C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D .小车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 N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1、质量为m 0=20 kg 、长为L =5 m 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
将质量m =10 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 0=4 m/s 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被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B.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C.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D.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二、计算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m 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加在小板上的力F 为多大,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2、一平板车,质量M=100kg,停止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m,一质量m=50kg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距离b=1.00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右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的距离s0=2.0m,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s(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之间的摩擦,g取10m/s2)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500kg的木箱放在质量为2000kg的平板车的后部,木箱到驾驶室的距离L=1.6m,已知木箱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84,平板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是车和箱总重的0.20倍,平板车以v0=22.0m/s的恒定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刹车,使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不让木箱撞击驾驶室,g取10m/s2,试求:(1)从刹车开始到平板车完全停止至少要经过多长时间?(2)驾驶员刹车时的制动力不能超过多大?5、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 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质量为m=2 kg的小滑块放在木板的右端,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
开始时木板与滑块都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的右端与右侧竖直墙壁的距离L=2.7 m。
现给木板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 m/s使木板向右运动,设木板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以原速率弹回,取g=10 m/s2,求:(1)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和滑块的瞬时速度各是多大?(2)木板与墙壁碰撞后,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停在木板上?6、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多大范围的力时,铁块和木板间存在相对运动?(3)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写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与拉力F大小的关系式。
(设木板足够长)7、如图所示,地面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5m,质量均为m2=150kg,现有一小滑块以速度v0=6m/s冲上木板A左端,已知小滑块质量m1=200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1)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2)若μ1=0.4,求滑块运动时间。
(结果用分数表示)。
8、如图所示,质量为M厚度可忽略的薄板静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左端与桌边对齐,在板上距板左端L1处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已知桌面长L,今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板上,将板从小木块下抽出,该过程m还未到达桌子右端,问需多长时间?设各接触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板在抽出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为使板抽出后小木块不至于从桌上掉下,则F至少为多大?9、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
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10、10个相同的扁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每块木块的质量m=0.40kg,长l=0.50m.木块原来都静止,它们与地面间的静、动摩擦因数都为μ1=0.10.左边第一块木块的左端点放一块质量M=1.0kg的小铅块,它与木块间的静、动摩擦因数都为μ2=0.20.现突然给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4.3m /s,使其在木块上滑行,试确定它最后是落在地上还是停在哪一块小块上(设铅块的线度与l相比可忽略).11、(12分)如图所示,长12m、质量为50kg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50kg的人立于木板的左端。
木板与人都静止。
当人以4m/s2的加速度向右奔跑至板的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
取g=10m/s2。
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在奔跑的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3)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的右端时,人和木板对地各运动了多大距离?12、图l 中,质量为m 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 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在0—3s 内F 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 以mg 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 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1)求1s 、1.5s 、2s 、3s 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 、3s 末物块的速度;(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 内木板和物块的t v 图象,据此求0——3s 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13、在足够长粗糙水平木板A 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滑块B. 滑块B 在水平方向除受到摩擦力外,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外力F 作用,其中F =0.3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