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

合集下载

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及心理机制摘要: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或群体形成的一种固定、片面、偏见的认知模式。

本文探讨了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

通过分析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和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刻板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1. 引言刻板印象是人类认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可以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刻板印象的形成和传播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还会对群体间的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及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刻板印象的形成源于个体对他人的认知简化和归类的需求。

人类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往往倾向于使用简化的认知模式来理解他人。

这种认知简化的需求导致了刻板印象的形成,使个体对他人的特征进行过度概括和刻板化。

3. 刻板印象的影响范围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产生的影响范围广泛。

首先,刻板印象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当个体对他人形成刻板印象后,会倾向于对其进行偏见和歧视。

其次,刻板印象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

个体在面对刻板印象时,可能会内化这些刻板印象,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符的特征。

最后,刻板印象还会对群体间的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刻板印象的传播和强化可能导致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刻板印象的形成和维持涉及多个心理机制。

首先,认知的便捷性和效率性是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个体倾向于使用简化的认知模式来处理信息,以节省认知资源。

其次,社会认知中的归因偏差也是刻板印象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个体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内在特征,而忽视外在情境的影响。

此外,社会化过程和群体认同也会影响刻板印象的形成和传播。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到的信息和价值观会影响其对他人的刻板化认知。

5. 干预措施为了减少刻板印象对社会互动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 自我控制中介作用摘要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群际威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1考察在现实威胁情境下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现实威胁感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现实威胁感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考察在象征威胁情境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象征威胁感与攻击行为和自我控制间均无显著关系,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象征威胁感和攻击行为间无中介作用关键词现实威胁象征威胁自我控制攻击分类号B849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5.0031引言群际威胁是指一个群体的行为、信念和各种特征受到另一个群体的目标、发展及生存的威胁(Riek,Mania,Gaertner,McDonald,& Lamoreaux,2010)。

整合群际威胁理论(integrated threat theory,ITT)将群际威胁划分为四类:现实威胁、象征威胁、群际焦虑和消极刻板印象(Stephan & Renfro,2002)。

感知到的群际威胁会使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情感(Stephan & Stephan,2000),如生气、焦虑、害怕(Renfro,Duran,Stephan,& Clason,2006;Stephan & Renfro,2002),在引发消极情绪的同时也能激活多种消极行为,如歧视、对立、敌对、冲突和暴力行为(Stephan,Ybarra,& Morrison,2009),其中对立、敌对、冲突和暴力行为都属于攻击行为。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攻击性特质水平、群体认同程度及个体感受到的群际威胁都是攻击行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王沛,刘峰,2007;Ann,Tally,& Valentine,2006;Bushman & Anderson,2001)。

元刻板印象及其作用

元刻板印象及其作用

元刻板印象及其作用【摘要】:元刻板印象的概念是由V orauer等人在1998年明确地提出(V orauer,Main,O’Connell,1998),它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刻板印象的加工机制及其刻板印象对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

然而近几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于元刻板印象(meta-stereotype),虽然到目前为止,有关元刻板印象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但它已成为继刻板印象研究后的一个新动向。

元刻板印象的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不同民族、种族群体之间,少数研究涉及到了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元刻板研究。

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在社会上有着地位的高低。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更加重要的变量。

与刻板印象相比,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元刻板印象及其对群际关系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研究将社会阶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和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陆学艺,2002)。

因此,揭示不同社会阶层的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和群际关系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该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增进了解,改善群际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主要对元刻板印象的界定、元刻板印象与元知觉的关系、元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及其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概括。

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主要以不同社会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元刻板印象的特性及其作用进行了探索。

研究一检验了社会较高阶层和社会较低阶层的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内容,并对元刻板印象和自我刻板印象以及外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的关系做出分析。

结果发现,自我刻板印象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元刻板印象也比较积极,相比之下,他人刻板印象则较消极;元刻板印象与自我刻板印象的一致性比较高。

医学院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

医学院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

医学院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旨在探究医学院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

通过对医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他们的自尊、社交焦虑和评价恐惧信息。

然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医学院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同时,自尊水平与评价恐惧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这意味着,医学院学生的自尊水平越低,评价恐惧就越强,这会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从而减少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发生。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高承海【摘要】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7页(P186-192)【关键词】刻板印象;外群体态度;群际焦虑;群际交往【作者】高承海【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81 问题提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即为什么在具备跨群体互动和交往的社会条件时,群际互动和交往仍然很难,或者至少是不够理想的?比如很容易观察到,在多民族混合学校,各民族学生日常交往的对象基本都是本民族成员,出现相互“自我隔离”的现象,避免跨群体的互动。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列举出很多,比如文化差异、宗教、历史、信念和价值观不同等等,但这些都是群体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要阻碍群际互动,必须通过群际互动情景中的个体的心理因素发挥作用,其中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可以帮助理解为什么跨群体互动比群体内的互动更难,这对于促进跨群体互动和交往有重要实践意义。

刻板印象则是人们对社会群体(比如性别、民族、宗教、国家、地域)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种概括化、固定化的看法与观点((Whitley & Kite,2009),是偏见产生的重要认知因素。

而群际焦虑是一种发生在群际互动情景中的社会焦虑(情绪因素),即当个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由于担心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结果,或者担心被内、外群体成员消极评价而感受到的害怕、紧张、焦虑甚至敌对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阻碍着跨群体互动(Stephan,2014;管健,2017)。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结果文科立项结果+公示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结果文科立项结果+公示

吴沛铷 等 14级编辑出版学 居霄辰 等 14级公共关系学 王昕 等 13级汉语言文学 (师范)
杨春燕 等 13级社会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影视作品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影响机理研究——以麦兜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列动画电影为例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中国高离婚率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上海市中心养老院服务质量和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差异调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查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大学生关于建设生态校园的建议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针对经济型酒店APP的分析研究及建议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弹力带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教学、创作与文化服务——美术学院提供社区文化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的路径探索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变化视域下的上海高中体育课专项教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研究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上海市中小学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研究——以闵行区为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例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不同力量训练形式对男性大学生上肢体成分的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大学生自制创新APP的需求调研及分析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探究书籍微信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上海新华传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媒集团微信公众号为例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竞争压力下媒体新闻伦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对上海传统民间灶花艺术的分析研究——以崇明县灶花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艺术为例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大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优势与困境---基于社会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小组实践的实证研究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从微商与传统企业的多视角对比,看商业发展趋势

刻板印象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启示

刻板印象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启示

【 摘要】 章通 过对刻板印象的概念及特点 、 文 测量方法和研究 内容进行综述 , 探讨 了医患角色认 知刻板印象对 医患关系 的启示 , 并对 医患角色认
知刻板 印象 的研 究方 向进行展望。
【 关键词 】 刻板印象 ; 医患关 系; 角色认知
中 图 分 类 号 :4 R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3 5 2 1 )4— 2 4—0 17 1X( 0 2 0 0 6 3
【 e o d 】t et e p y c n pt n r ao si; l p r p o K yw r s s r y ;hs i — aet e t nh r e e et n eo p ia i li p o c i
个 人 在 认 知他 人 及 形 成 有 关 他 人 印 象 的 过 程 中 , 容 易 发 很
Ree rh p o rs f t etp n sel h eme t np yiin— a e t e t nhp QU Xa pn , U Jn , n—cu / J u n l sac r geso e oy ea di ni tn n h sc sr t g o a p t n li si/ io— ig W ig YE X i rao h n / o r a f o Nusn d ns ain, 2 1 1 ( :6 . rigA miit t r o 一 0 2,2 4)2 4
者对社会群体 的固定看法和感觉 , 但可 能得不 到刻 板 印象 的重 要 内容 。@K t —Ba a z rl : y法 是刻 板 印象最 早 的实证 研究 , 主
要研 究大 学 生对 不 同人群 的刻板 印象 ( 例如 : 国人 、 大利 德 意
的产生 J 。Haw o y od等 认 为 , 患关 系是 一 种社 会 建构 , 医 其

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钱国英;郭琪;李钰;于悦;蒋索【摘要】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情绪劳动;情绪智力;医患关系;医护人员;中介效应【作者】钱国英;郭琪;李钰;于悦;蒋索【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浙江温州 325035;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浙江温州 32503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浙江温州 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近年来,各种医患纠纷、医患矛盾频频发生。

究其根源,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不只体现在医疗技术上,更多的是反映在与患者的沟通上。

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关注他们的情绪问题、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有助于促进医患沟通。

而与医护人员情绪密切相关的则是他们的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已被大家熟知,而情绪劳动是指根据组织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分为表层表现行为和深层表现行为[1]。

表层表现行为是指个体努力调节和控制自己表情行为以表现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内在深层次的感受没有发生改变,而深层表现行为是指个体通过主动思索、想象、记忆等尽力来主动管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状态,使内部感受与组织所要求表达的情绪相符合[2]。

前人发现,情绪智力是影响情绪劳动的原因,能预测情绪劳动,情绪智力越高则深层表现行为越多,个体情绪智力越低则表层表现行为越多[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第74 ~84页©SSAP, 2018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贺雯朱佳丽孙亚文王晓兰柏涌海M摘要:社会认知理论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 重要变量,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具有破坏作用,且群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群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将47名医生和58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元刻板印象威胁组和无元刻板印象威胁组。

结果表明: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医患关系评价显著低于无威胁组;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低于患者;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医患关系元刻板印象威胁群际焦虑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医患关系是指整个医疗服务过 程中以医生为主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主的群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丘祥兴, 2003)。

这是一种普遍又特殊的群际关系,普遍性在于任何人无一例外都 可能扮演患者角色,特殊性则在于无正式契约形成的医患关系,来得快,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17BSH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261),国家 重大招标项目(HZDA327)和上海哲社规划课题(2015BSH004)的资助。

贺雯,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朱佳丽,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 生;孙亚文,女,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讲师;王晓兰,女,上海师范大学教 育学皖硕士研究生;柏涌海,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75去得也快(阳欣哲,2012)。

医患关系本该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 良好关系,但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医患关系日益呈现不和谐现象。

大量研 究发现,医患关系不仅受医患双方年龄、性别、文化、种族等人口学变量 影响(叶红梅,2014; Springer&Mouzon, 2011),而且与医患双方的心理 因素,诸如归因偏差(张珊莉,2009)、消极的刻板印象(王瑜,2014)、医患双方污名化(王雄伟、武承淑,2014)等密切相关。

但实证研究多集 中在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方面,且多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缺乏。

社会认知理论表明,元刻 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重要变量(Vorauer,Main,&0’Comiell,1998; Macinnis&Hodson,2012)。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具有破坏作用,且 群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群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Wohl, Gigufere,Branscombe,&McVicar,2011)。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元刻板印象(meta-stereotype)是 Vorauer,M ain 和O’Connell 于 1998 年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 刻板印象的信念。

Gtaiez和Huici(2008)认为,与刻板印象相比,元刻板 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元刻板印象 信息与自我直接相关,尽管个体非常关心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但由于信息 渠道十分有限,且羞于向外群体询问对自身所属群体的评价和刻板印象, 因此,这类信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并且元刻板印象信息一旦形成不易改 变(Lisa,Katherine,&Eden,2013; Vorauer et al. ,1998)。

消极兀刻板 印象激活导致群体成员处于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诱发群 体成员的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群体成员的行为,这一现象被称为元 刻板印象威胁(孙亚文、贺雯、罗俊龙,2015)。

研究表明,当激活消极元刻板印象后,个体的群际焦虑水平提高,反 过来这种负性情绪导致他们避免与外群体的接触,且产生对外群体的敌意 行为,进而导致群际关系下降(Frey &Tropp,2006; Plant &Devine, 2008; Finchilescu,2010)。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消极元刻板印象的激活 会导致个体自尊水平降低(Owuamalam&Zagefka,2011),进而影响群际 关系。

因为个体知觉到自己被外群体消极看待,可能会形成拒绝敏感性 (rejection sensitivity),产生更多的交往排斥预期,在群际接触中表现为易76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于感知和过度反应(Mendoza-Denton et al.,2002; Shelton,Richeson,& Salvatore, 2005)。

还有研究发现,同时激活积极和消极元刻板印象后,后者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前者,且与较低的幸福感和较高消极情绪呈正相 关(Owuamalam&Zagefka,2013)。

借助生理反馈仪发现,消极元刻板印 象激活组个体的血压和皮电均提高、心率加快、腹侧前扣带回皮层变得活 跃(Kamans,Otten,&Gordijn,2011)。

群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群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已得到 大量研究证实(Smith,Hogg,Martin,&Terry,2007; Wohl et al. ,2011)。

但关于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的研究十分缺乏,目前关于刻板印象与医患 关系的研究也较少。

已有研究发现,消极刻板印象会阻碍患者的求医行 为,对医生不信任,幸福感水平也降低,最终致使医患关系紧张(Chrisler,Barney,APalatino, 2016)。

原因在于刻板印象激活后的患者怀 疑医生不喜欢自己,感知到就诊过程中医生缺乏耐心,自己得不到尊重,进而选择拒绝接受医生的建议,医患关系较为紧张(Taylor, 2012)。

对于医患关系,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深入的分析与建议,除了体 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医患之间的心理因素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

然而,医生或患者的消极元刻板印象是否会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及其影响机 制仍是一片空白。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将以元刻板印象操控为自变量,以群际焦虑和医患关系为因变量,考察消极元刻板印象的激活对医生和患 者群际关系的影响,以及群际焦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下:假设1:元刻板印象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 组,医患关系显著低于无威胁组;假设2: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二数据来源、变量操作与研究设计(―)数据介绍与样本描述在上海一所医院选取47名医生,58名患者参加实验。

被试被随机分 成威胁组和无威胁组。

其中,威胁组医生24人,平均年龄为42.25岁(35~54岁,SZJ=5.43),患者30人,平均年龄为37. 32岁(27 ~65岁,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77S/)= 6.30);无威胁组医生23人,平均年龄为43.91岁(33 ~ 52岁,S Z)=5. 10),患者 28 人,平均年龄为 37. 10 岁(29 ~ 63 岁,S Z)= 6.21)。

所有被试语言理解能力正常,均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结束后给予小 礼物作为报酬。

(二) 变量的操作化1.群际焦虑量表采用Stephan和Stephan(1985)编制的群际焦虑量表,量表由10个 项目组成。

题目形式如:比起你与同是医生(患者)的个体交往,你与患 者(医生)交往时感受如何?被试根据真实情况对“别扭的、局促不安 的、恼怒的、焦躁的”等词语进行7级评定。

其中3个项目(5、6、7) 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群际焦虑水平越高。

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78。

2.医患关系量表该量表由对外群体的喜欢程度、对外群体的认知、与外群体的接触意 愿三个维度构成(Tropp&Pettigrew,2005),量表由8个项目组成。

题目 形式如:你对医生(患者)的信赖度如何?所有题项均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被试的群际关系水平越高。

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 为0.81。

(三)研究设计和程序本研究采用2 (元刻板印象操控:元刻板印象威胁与无元刻板印象威 胁)x2 (群体:医生与患者)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元刻板印象操控和群 体为被试间变量,群际焦虑和医患关系为因变量。

实验实行一对一单独施测,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威胁组和无威胁组 中,并参照Owuamalam等人(2013)的研究,向被试呈现不同的指导 语。

医生威胁组的指导语是:作为医生,您认为患者可能对您的消极 印象有哪些(社会地位、教养、性格等方面)?请尽量用一些形容词描 述出来。

患者威胁组的指导语是:作为患者,您认为医生可能对您的 消极印象有哪些(社会地位、教养、性格等方面)?请尽量用一些形容 词描述出来。

医患两者无威胁组的指导语都是:简单谈谈您对环保的 看法,请尽量用一些形容词描述出来。

随后让被试完成群际焦虑量表 和医患关系量表。

78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三数据统计与分析(―)不同组别被试任务表现差异对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分析发现,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 试群际焦虑水平的平均数分别为33. 89±11. 24,24. 63 ±8.56。

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群际焦虑的组别效应显著,F(1,103)=22.53,P <0.001,炉=0.18。

这一结果说明,消极元刻板印象的激活引起了被试群际焦虑水 平的提高,元刻板印象威胁情境的启动是有效的。

医生和患者群际焦虑的 平均数分别为28. 53 ±12.53,30. 12 ±9.68。

群际焦虑的群体效应不显著,f (1,103)=0.60,p>0.05;群体与元刻板印象操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01)=0.09,p>0.05。

对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试的医患关系分析发现,威胁组和无威胁组被 试医患关系的平均数分别为27. 28±5.02,30. 75±3.78。

方差分析结果发 现,医患关系的组别效应显著,f(1,103)= 15.84,p<0.001,r?2=0.13。

医生和患者医患关系的平均数分别为27.47±3.76,30. 17 ±5.17。

群际关系的群体效应显著,F(1,103)=10.60,p<0.05,772=0.09;群 体与元刻板印象操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101)=2.11,P >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