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检验
寄生虫检验及临床应用实例

寄生虫检验及临床应用实例寄生虫检验是通过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组织、体液或排泄物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寄生虫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在我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寄生虫检验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 肠道寄生虫感染检验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类型之一,常常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进行粪便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寄生虫卵或虫体,从而确定感染的寄生虫种类。
例如,常见的疟原虫(Plasmodium)感染可以通过血液检测(血涂片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确诊,而蛔虫感染则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样本中的蛔虫卵来诊断。
2. 血液寄生虫感染检验一些寄生虫感染会通过血液传播,例如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
血液检验可以通过观察血涂片中的寄生虫体或分析血清中的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例如,黑热病可通过血片镜检或分子生物学方法(例如PCR)检测感染,并可通过血清抗体检测进行补充诊断。
3. 包虫病检验包虫病是一种由于摄入含包虫幼虫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包虫病最常见的病征是囊肿形成,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肝脏和肺部。
包虫病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
此外,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出包虫病特异性抗体,辅助确诊。
寄生虫检验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多,例如对于病毒和纤毛虫感染的检测、对于寄生虫耐药性的评估等。
该领域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如PCR、ELISA等的应用不断增加,能够更快速、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因此,寄生虫检验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确定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且有助于研究寄生虫流行病学和传播途径,为控制和预防寄生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寄生虫检验的应用在促进人们健康和防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学检验

寄生虫学检验: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不断繁衍和生存,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感染期:寄生虫具有感染力的发育时期。
蠕虫:一类体软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可借助皮肤肌肉囊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寄生虫:是指那些部分或全部地丧失了自生生活能力,暂时或长久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并摄取养料引起损害的一类低等动物。
宿主:为寄生虫提供寄居场所和养料并遭到损害的人体或其他生物体。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感染期:寄生虫具有感染力的发育时期。
非消除性疾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部分保护性免疫力,但不足以清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却有一定的抵御再感染的能力。
滞虫免疫:疟疾患者体内低密度的原虫血症与机体特异的保护性免疫力同时并存,但当这些原虫被彻底清除后,这种保护性免疫力即随之消失。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原体腔:线虫体壁与内部管道之间是充满液体的体腔,因无体腔膜故称~迁延移形现象:人经皮肤感染十二直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虫的白天滞留在肺部毛细血管,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虫幼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原虫: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石灰小体:钙和镁的碳酸盐颗粒外被胞膜。
自净作用:在乳酸杆菌作用下,糖原被酵解,使阴道PA在3.8~4.4之间称阴道的~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
复发:指疟原虫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又出现疟疾发作。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一、病原检查1.粪便检查(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寄生虫常见诊断方法

寄生虫常见诊断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视微孢子虫、毛滴虫、钩虫、蛔虫等。
为了有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常见的寄生虫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患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并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如皮肤和黏膜的检查。
2.实验室检查a.马尔凡培养:通过将病患的血液或组织培养在营养物质富集的培养基上,观察寄生虫是否能够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从而确定感染情况。
b.试管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寄生虫的卵、囊、幼虫或成虫等。
c.血液检测:寄生虫感染常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因此血液检测可通过检测抗体或病原体DNA来确认感染情况。
d.组织活检:对于深层组织感染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活组织检验,通过取得组织标本和显微镜检查,以确认寄生虫的存在。
3.影像学检查a.X光和CT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用来观察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器官损伤情况。
例如,蛔虫感染可以导致肺部阻塞,从而在X光片上显示肺部阴影。
b.超声和MRI检查: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脏器损伤的评估,可以进行超声或MRI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4.蛔虫试验:蛔虫感染的一种简单诊断方法是进行蛔虫试验。
医生会让患者吃含有碘酒的食物,然后观察患者排出的粪便中是否有蛔虫。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蛔虫感染的诊断,并且在其他寄生虫感染中并不常见。
5.病理学检查:如果病患经过其他检查方法无法确定寄生虫感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组织活检,将组织标本送至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寄生虫的存在。
病理学检查比较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解读。
总结而言,寄生虫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并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寄生虫检验技术知识点

寄生虫检验技术知识点
寄生虫检验技术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寄生虫的分类和特点:寄生虫分为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其中内部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外部寄生虫包括节肢动物、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
2.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化学性、营养性和免疫损伤等。
3.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集卵法、培养法、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4.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检查方法:对于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如饱和盐水浮聚法、粪便直接涂片法、透明胶纸法等。
5.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积极治疗患者和带虫者等。
以上是寄生虫检验技术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寄生虫学检验》

寄生虫病的控制策略
监测与调查
建立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定期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
并控制疫情。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寄生虫病,选用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病 情。
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寄生虫病的 传播途径,如消灭媒介动物、 改善水源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寄生虫病问题。
注意事项
采集粪便标本时需注意防止污染,血液检查 需注意采血量及采血时间。
疟原虫的检验与诊断
检验方法
血液检查、骨髓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注意事项
采集血液标本时需注意采血量及采血时间,骨髓检查需注意采集部 位。
血吸虫的检验与诊断
检验方法
01
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皮内试验等。
浅谈《寄生虫学检验》
目 录
• 寄生虫学检验概述 • 寄生虫学检验的方法与技术 •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检验与诊断 •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 寄生虫学检验的未来展望
01 寄生虫学检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研究寄生虫及其 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涉及寄生虫 的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防治 等方面。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寄生虫学检验将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寄生虫进行更精确的鉴 定和分类。
免疫学与生物标志物检测
开发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以及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 诊断和疗效评估。
03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检验与 诊断
最新寄生虫病检测检验技术

寄生虫病检测检验技术1一般检查法1.1粪便的检查粪便检查是确定肠道寄生虫病诊断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属于临床化验室常规检查的方法之一。
1.1.1直接涂片法此法用于检查虫卵、滋养体和包囊。
为了避免遗漏,一般需连续检查三张涂片。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
缺点是阳性率较低,视野中杂质较多,虫卵或原虫少时不易查到。
1.1.1.1生理盐水涂片法:操作方法(1)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
(2)用便签挑取约火柴头大小的一块粪便(约0.1g),置盐水中涂抹均匀,成半透明的混悬液,其厚薄以透过书上的铅字为宜,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必要时加盖玻片)。
(3)先用低倍镜观察,从边缘开始来回顺序推动移动器,仔细寻找虫卵。
(4)找到虫卵后,应将虫卵移至视野中央,辨认是何虫卵(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注意事项:(1)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时,要挑取带有脓血的粪便。
(2)检查原虫包囊时,所取的粪便应再少一些,粪膜涂的再薄一些,否则包囊不易找到。
(3)检查原虫滋养体时,要注意保温,避免化学药品和尿的污染,影响滋养体伪足的运动。
(4)防止涂片变干,可随时滴加生理盐水。
一般不用油镜观察。
(5)某些植物细胞很像虫卵,是要加以鉴别,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不象虫卵那样规则,外形多扁平,用嘴轻吹时,植物细胞往往易翻动或变形。
(6)要注意虫卵与人类酵母菌的区别,很易与包囊混淆,酵母菌为无色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大小不一,内含一个较大的透明体,其四周有狭窄的细胞浆,浆内含有少数折光形小体和核,有时透明体偏于一边。
如用蒸馏水稀释粪便涂片,酵母菌即被裂解消失,而原虫包囊仍存在。
(7)只有雄性寄生虫也无虫卵,切勿随意报告阴性结果。
(8)采集的标本要新鲜,一般不宜超过一昼夜,否则原虫或某些虫卵易变形或者死亡,引起误诊;采集标本的容器要清洁,避免与化学药物或尿混合,否则原虫滋养体很快死亡,影响检出率。
1.1.1.2碘液涂片法:用碘液代替生理盐水,适用于肠道原虫的检查。
寄生虫检验报告

寄生虫检验报告一、引言寄生虫是一类依附于宿主生物体上,从而获得养分而损害宿主的生物。
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寄生虫检验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1. 样本收集我们从不同地区的XX医院收集了200个患者的粪便样本。
这些患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背景,旨在全面了解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2. 寄生虫检测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寄生虫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首先,我们对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虫体。
对于未能通过显微镜检查明确寄生虫感染的样本,我们进一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 数据分析我们统计了每个样本中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段和背景的寄生虫感染率,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三、研究结果1. 寄生虫感染情况经过检测,我们发现其中80个样本(40%)存在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和蛲虫等。
蛔虫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样本的60%。
2. 地区差异我们对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了比较,发现南方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北方地区。
这可能与南方地区气候温暖、环境湿润有关。
在南方地区,蛔虫感染是最常见的情况。
3. 年龄差异我们将样本按照年龄段进行了分类,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的寄生虫感染率较高。
这可能与儿童和老年人的卫生习惯、免疫力较弱有关。
4. 背景差异我们还将样本按照患者的背景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四、建议鉴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1.加强卫生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2.改善卫生条件:农村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寄生虫传播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页
寄生虫学及检验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以空肠最多。 (3)致病:幼虫致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超敏反应。 成虫致病:是致病的主要阶段,可引起营养不良、变态 反应、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和肠梗阻等并发症。 (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查见虫卵和成虫是确诊 的依据,常用标本为粪便,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浓 集法。免疫诊断可作猪蛔虫原体腔液或感染期卵抗原血 凝试验(IH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流行: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 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 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 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 60%~90%。 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蛔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 卵。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 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中或蔬菜上,一般可活数月至一 年。 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解便 是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 犬、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对蛔虫卵的散播起一定作用。 人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 染期卵;或者食用被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和瓜果等而 受到感染。人群感染蛔虫的季节与当地气候、生产活动 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主要在春、夏季节。 (6)防治原则: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 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 防感染几个方面。
(6)防治原则: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加强卫生 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形态:①成虫:细长,略弯曲,体长约 1cm 左 右;②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卵内含 4~ 8 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③幼虫: 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通称钩蚴。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上段,雌虫于肠 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杆状蚴和丝状蚴, 主要经皮肤感染人体。 (3)致病:幼虫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 状。成虫致病作用:消化道症状;贫血(慢性失血为主 要特征);婴儿钩虫病。 (4)实验诊断:病原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 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免疫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 (ID,敏感性高、特异性低)、ELISA 法(敏感性和特异 性均高)、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有相当广泛的分布。 (6)防治原则:普查,药物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
有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 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为世代交替。
(2)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别:按照寄生虫与宿主的关 系分为:
1)依寄生部位,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2)依寄生性质,分为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 3)依寄生时间久暂,分为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 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 子菌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 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 宿主类别: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 的宿主。例如人为蛔虫的终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 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 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例如淡水螺为华支睾吸虫的第 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 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传染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 能发育为成虫,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 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的宿主,称为转 续宿主。 (3)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包括: 夺取营养:如蛔虫引起营养不良,钩虫引起贫血, 阔节裂头绦虫引起维生素 B12 的缺乏,导致宿主产生巨 细胞性贫血。 机械性损害:如蛔虫性肠梗阻,布氏姜片虫引起肠 梗阻。棘球蚴压迫肝脏,蛔虫蚴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 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毒性及免疫损害: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黏膜和肝 脏时,分泌溶组酶,溶解组织,引起肠壁损伤和溃疡及 肝脓肿。血吸虫虫卵毛蚴分泌物可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 疫病理变化,形成血吸虫肉芽肿。 变应原作用:棘球蚴囊壁破裂,棘球液引起宿主超 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 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非消除性免疫: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
无色透明,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由 一层脂层、两层壳质层组成,蛋白质膜光滑。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阑尾、结肠、 直肠和回肠下段。人睡眠后,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 量产卵。可异位寄生于阴道、尿道等部位。
(3)致病:主要症状是雌虫在肛周爬行产卵引起肛 门及会阴部皮肤奇痒。异位寄生可导致明显损害,如阴 道炎等。
(3)任务:本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任务是:①能够运用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揭示 人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应用医学检验技术和调 查方法等,准确地对人体寄生虫进行检测和鉴定;③协 助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以达到防治和消灭寄生虫 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类别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实验诊断:根据蛲虫在肛周产卵的特性,检查 虫卵应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取材。方法有:肛门拭子法(透 明胶纸法比棉拭子法效果好)、夜间肛周查雌虫、粪便 中查虫体。
(5)流行:世界性感染,我国感染率高达 30%,仅 次于蛔虫。蛲虫病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国内各 地人体感染较为普遍。一般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 于成人、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生活的儿童感染率 更高的特点。儿童感染率在 40%以上,但近年由于广泛开 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的感染率均普遍下降。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 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如肠道寄生 的蛔虫。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如丝虫、血吸 虫。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 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生活史中仅有无性生殖,如 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原虫,利什曼原虫等。有些寄生虫 仅有有性生殖,如蛔虫,钩虫、丝虫等。有些寄生虫兼
寄生虫学及检验
总论
基本概念 1.寄生虫学及检验概念、范畴和任务 (1)概念: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是研究人体寄生虫
及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 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科 学。
(2)范畴:人体的寄生虫主要属于无脊椎动物的线 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生动物门及节 肢动物门。在寄生虫学中,又将以上各门中的寄生虫分 别归纳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检验技 术包括病原检查和免疫检查两大部分,但常以病原检查 为主。
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医学蠕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二、吸虫 三、绦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 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 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 有 10 余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 线虫概述 (1)形态 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 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体不分节。寄生人体的线虫, 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除极少数虫种外, 均为雌雄异体。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 卷曲或膨大。 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呈黄色、棕 黄色或无色。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 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 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 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 子宫内即发育成熟,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线虫的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 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 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 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 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 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 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 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 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 现损伤、出血、炎症和细胞增生等病变。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 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1)形态:①成虫:虫体为圆柱状,头、尾端略细, 形似蚯蚓;②虫卵:有受精卵(宽椭圆形)和未受精卵 (长椭圆形)两种。
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 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 3 周左右。因此, 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内和玩具、衣被上均可查到蛲虫 卵。此外,在儿童的指甲垢中亦可查见虫卵,这是造成 相互感染和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复感染的原因。
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 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 生物因素: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 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 件,如血吸虫病流行与钉螺的分布;丝虫病与蚊媒的地 理分布与活动季节。 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①控制传染源;②截断传播
毛首鞭形线虫 (1)形态:①成虫:形似马鞭;②虫卵:为纺锤形, 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盖塞,刚排出 的虫卵,卵内细胞尚未分裂。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内,也可见于阑 尾、回肠下段、结肠和直肠等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3)致病:成虫以细长的前端钻入宿主的肠黏膜, 甚至黏膜下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轻度感染一般无 症状,严重感染可引起腹痛、慢性腹泻和贫血等。 (4)实验诊断:粪便中查到虫卵即可确诊。方法有 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 (5)流行:与蛔虫的分布和流行因素相同,常与蛔 虫感染并存。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6)防治原则:与蛔虫相同。 蛲虫 (1)形态:①成虫:虫体细小,乳白色;②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