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环节三、课题延伸课堂小结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

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

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第二篇: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2)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水的组成教学准备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电解水实验的仪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可燃性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能安全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③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H 2O ) (H 2)(O 2)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 .若a 试管气体为5 mL ,则b 试管气体为10mL2、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通电 点燃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材P83 1、2。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的核心素养。

3.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以实验为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氢气燃烧、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解释,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曾被认为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探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今天我们就跟随前人的脚步一步一步来揭开水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下面就让我们先了解氢气及其燃烧。

任务一: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1.阅读教材P93页“科学史话”,了解水的组成发现过程:卡文迪什:纯氧代替空气和“易燃空气”燃烧,确认所得液滴是水。

拉瓦锡:将水蒸气分解,达到“易燃空气”和氧气。

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即氢。

任务二:“合”法探究水的组成:氢气燃烧1.氢气的性质(学生阅读教材P91页,尝试说出氢气具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思考】根据氢气的性质,可选择哪种方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空气法【播放视频】“氢气球爆炸”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思考为何氢气球遇到明火后会发生爆炸?解释原因:氢气具有可燃性,当氢气不纯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

问:该如何验纯?2.氢气的验纯教师收集一试管氢气,演示验纯操作:验纯操作: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根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活力……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根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p 、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p ,进一步得出结论。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欢迎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和证据推理的过程,引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学会一般的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维的教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学情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历史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通过氢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组成,并学会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推断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提升实验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保持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组成一、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1.氢气的性质与验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 : 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准备水电解器、6V 低压直流电源、木
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
齐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
1 :
液)
10的硫酸溶、烝
馏水一瓶。

【提问】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
了无色气体,液面降
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
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
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生:接负极一端玻璃
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
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
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
电解水实验
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
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
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提示】注意观察现象
3
【讲述】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 3
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
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口时火焰渐灭。

这种能使余烬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 互动进行的很好。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

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 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 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教学流程图
课题1水的组成
引入:利悄扎幻认识水的U 减的魁起.弓I 入聊职 可让学主閱诱诬本囲血资札
/ .翩盘養:总緒水
魅朋实糙九L.及检禺團闻艸槪产陀的气休、
电解 啦实
丄口阳I 阿HJrT Wr 〔休体我II :罚为石I
I ⑷槪产'I ■愜烧时火炳岷撲%色
简扑:什么
丨I 】丨槪广‘冷『【休工
W 禹刖機「■、冷皿Q 卄、
氣气、利弋、水在纽駁I:仃忡么车同。

对以1"、刖抑拘啣 托举儿例・
• - 、
物'性
31;IW-* 4的‘血增右的K 棊谯烧更吐、 捋
Aft
此汴物:
4^«r ihH 种兀出纽成的純净物 個《潮由常种元累址成的代削松K 屮神儿索足试尤

i
八、帮助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