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地质构造读图经典例题及其分析(114)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与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序号内 容 图 形001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002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J-K :水平产状 O-P :SW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Ans:倒转层序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5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6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007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Ans:(1)1-大,2-小(2)东侧008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Ans:A——皱纹B——拉伸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Ans: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1)转折端2)翼3)核4)轴面5)枢纽6)背斜最高点7)脊8)拐点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Ans: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Ans: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

(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Ans:015Quest:根据下列图中的伴生构造,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断层运动学类型。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地质构造类型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地质构造类型含答案

思维导图:地质构造类型【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常见地质构造的比较分析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岩层埋藏深度表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B.①地和①地是同一种构造地貌C.①地两侧的岩层较中间的新D.①地最容易找到地下水2.①地发生的地质作用为()A.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曲凹陷B.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谷地C.向斜作用下形成的沟谷D.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下陷彩色丘陵(简称彩丘),地貌学名词。

以往常将其与丹霞地貌或雅丹地貌混淆,现在多认为是独立的地貌,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彩丘。

研究发现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是在同一类岩层—“红层”上发育而来。

“红层”是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岩层。

下图为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图中丹霞地貌区岩石属同一类型的是()A.流纹岩B.花岗岩C.片麻岩D.石灰岩4.彩色丘陵区没有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固结成岩C.水平挤压D.断裂抬升5.彩色丘陵区()A.岩层中心老两侧新B.岩石破碎易被侵蚀C.地下水易汇聚D.油气资源富集地理实践课中江西某中学学生随地理老师调研一家乡的山地。

该山地地层组成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通过借助仪器和岩石中的化石,画出如下图所示山地剖面图,图中岩层数码越大,岩层越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乙处地貌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断层谷7.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甲处不适宜打井的主要原因是()A.受张力作用,易产生裂隙且不储水B.受挤压力作用,岩石易破碎C.两侧山地陡峭,工程难度大D.不容易储水,岩层漏水严重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3.4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3.4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知识点拨]解读信息[典题示例][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题流程[对点练习][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永冻层上界下降,排除A、C;温度升高,气温春季回升较快,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B错误;温度升高,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选D。

答案:D[2017·北京西城区统测]下图为贺兰山及附近自然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 )A.甲地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乙地比丙地的冬季更加温暖C.丙地会出现典型喀斯特地貌D.冲积层1形成晚于冲积层2答案:D3.图示地区( )A.从干旱区向半干旱区过渡B.平原形成过程仅与外力作用有关C.农业靠冰川融水提供水源D.山地植被丰富,发展木材加工业解析贺兰山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故图示地区为干旱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区,A项正确;其平原形成过程与内外力作用有关,B项错误;农业主要靠黄河提供灌溉水源,C项错误;山地植被丰富,云杉林分布广,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适宜发展木材加工业,D项错误。

考试地质构造图

考试地质构造图

一、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

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答: 1: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1(花岗闪长岩)-----4(花岗细晶岩脉)2:角度不整合:形成于 P 以后,J 以前。

二、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答:1)从早到晚为褶皱--角度不整合--花岗岩体--断层—平行不整合2)花岗岩体:J 后,K2 前角度不整合:P 后,J 前3)褶皱:P 后,J 前断层:岩体形成后(J 后),K2 前三、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4 分)。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 分)。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 分)答:1.从早到晚:⑴褶皱⑵角度不整合⑶花岗岩体⑷断层⑸平行不整合2.花岗岩体:E 角度不整合:J3.褶皱:J 断层:E四、1)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2 分)。

2)判断图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基本类型、构成核部和翼部地层及其形成时代(4 分)。

3)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类型、成因及其形成时代(3 分)。

4)说明图中所反映的不整合接触关系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其反映的地壳运动过程(5 分)。

答:1)逆断层。

形成时代:P 后,K 前2)向斜:核P,翼C2—O;背斜:核O3,翼C2—P,形成于P 后,K 前;3)接触变质作用,与岩浆侵位同期,P 后;4)角度不整合,形成于K 前,P 后。

演化:褶皱——岩浆侵位——不整合形成五、1.如图1所示,是一个实际测得的地质剖面图:从西向东有(1)、(2)、(3)、(4)共四套地层(只划分到系),且4套地层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其中地层(2)和(4)中发育有斜层理,地层(2)和(3)及(3)和(4)的界面上发育有泥裂;地层(3)的时代为D。

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图试题库(网上整理)

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图试题库(网上整理)

四、读图题识读下图,写出此平面图中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判断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若同一构造类型有若干个,那么请在图上用①、②、③、④、⑤标出,然后分别描述)答:地质构造:①1~4号褶曲属于一个褶皱构造,形成于T之后,J之前,1 ~3号褶曲属倾伏倾斜褶曲,4号属倾伏直立褶曲;5号向斜形成于J之后,K之前,是直立褶曲。

②逆断层,逆掩断层,形成于J之后,K之前。

接触关系:整合接触:S~D,D~C,P2~T 平行不整合C~P2 角度不整合T~J,P2~J,C~J,C~K,D~K,S~K,J~K γ与D、C、P2、T为侵入接触;J、K与γ为沉积接触。

答:从左向右轴面分别在“C”、“O”、“C”地层,轴面近似为两翼交角平分线的位置,褶皱从左向右依次为近直立背斜、斜歪向斜、倒转背斜;断层上盘下移、下盘上移,为正断层解:三个图中的粗线是断层,字母是地层代号,箭头是断层的倾向,其数字和断层面的倾角。

(1)图中是横切向斜的逆断层。

地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的特征,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小,是由于该盘上升被剥蚀。

(2)图中是横切向斜的正断层。

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大,为下降盘。

(3)图中是背斜中的纵向逆断层。

地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的特征,断层与地层界线同向为纵断层。

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上升覆盖住了下盘的部分地层(D)。

解:1角度不整合2.平行不整合3.整合接触4.背斜,向斜,斜歪褶皱5.炭纪C,早于震旦纪Z 6.逆断层,晚于。

解:(1)地层:中奥世、晚炭世、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第四纪。

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

(2)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背斜(褶皱隆起成山);向斜(褶皱弯曲成谷)。

解:1、图中自下而上有震旦系、寒武系(上、中、下)、奥系(下、中)、炭系(中)、二叠系、三叠系(下)、侏罗系(下、中)地层、第四系。

震旦系与寒武系(下)之间、第四系与下伏地层之间均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寒武系(上、中、下)之间以及寒武系(下)与奥系(下)之间、二叠系与三叠系(下)之间是整合接触关系,奥系与炭系之间、炭系与二叠系之间、三叠系(下)与侏罗系(下、中)之间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地质读图例题

《构造地质学》地质读图例题

1、褶皱描述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

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

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

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

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

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

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2、断层的描述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如金山镇地区地质图(附图5)西部的纵断层,描述如下:“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NE-SW,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180km。

断层面倾向NW,倾角20°-30。

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寸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向斜。

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掩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

地层断距约800m。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基本上为一纵向断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一、典例引领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地层编号(⑤为花岗岩)。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三处(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呈东南—西北走向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2.⑥可能是(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3.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B.断层作用C.沉积作用D.褶皱隆起解析:第1题,b处位于断层附近,地下水沿断层溢出形成泉;断层附近岩层不稳,裂隙较多,不宜筑坝,C项正确。

a处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处地层年代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应呈东北—西南走向,A项错误。

a处是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项错误。

c 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项错误。

第2题,⑥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接触带,是沉积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第3题,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层发生→外力侵蚀。

答案:4.C 5.B 6.C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5.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解析:第4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5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工程地质读图练习

工程地质读图练习

工程地质配套练习 图11O 图1 1.用"字法则判定岩层倾向。

2.用"三点法"或"走向线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比例尺:1:10000)图例图2 1.回答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2.水平地层分界线、倾斜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有何特点?3.地层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中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中奥陶统 图例C 2C 1O 1O 2O 3上奥陶统 下奥陶统图3 1.根据地层分界线的分布特征与地层的新老关系,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形态。

2.选择一适当位置作出地质剖面图。

三叠系 中侏罗统 J 2J 1T K 1K 2图例下侏罗统 下白垩统 上白垩统图4 1.分析本区地层的接触关系.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断层的性质.石灰岩 页岩图例 泥质灰岩 硅质灰岩 泥灰岩 细砂岩 石灰质页岩粗砂岩 细砂岩 T3T 2T 1P 2C 2C 1D 3D 2D 1图5 1.分析本区地层的接触关系.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3.确定断层的性质.4.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5.简述本区的构造发展史.P 2E 2中石炭统煤系始新统灰岩 古新统页岩 下二叠统细砂岩 图例 上二叠统页岩上石炭统细砂岩E 1P 1C 2C 3附录:利用三点法在平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在初等几何中,我们就已知道,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平面的空间位置.在地质平面图上,在同一岩层面或断层面的地质分界线上,确定出三个点,通过作图的方法,同样可确定出该岩层或断层面的空间位置,即产状要素.具体步骤如下:1.如附图1,Ⅰ-Ⅰ为某一岩层的出露界线,首先在Ⅰ-Ⅰ出露线上找出三个点,其中若能找出两个标高相同的点,如A、B两点均在标高为40m的等高线上.另外,在同一出露线上,再任选一与另一等高线相交的点,如标高为90m的C点.连接A、B两点,直线AB即为该岩层的走向线,所以"三点法"也可称为"走向线法".2.从C点作AB的垂线CD,CD线所截等高线的标高逐渐降低,由此,即可确定岩层的倾向为CD.3.求倾角.在CA线上截取DE线段,DE线段的长度是按附图1的比例尺,使其等于C点与AB线之间的高差(如图中90-40=50m),连接EC两点,即ECD即为岩层的倾角,其大小可用量角器直接量得.若图中的岩层分界线上找不出标高相同的两点,即三个点均在不同的标高线上,如附图2所示的情况.此时,同样也可确定出该岩层的产状要素.作法是首先用直线连接最大和最小标高的两个点A和C,然后按A、C两点之间的高差等分AC线段,并找出与B点标高相同的D点,连接DB,直线DB即为岩层走向线,倾向方位是由C点(或A点)作走向DB线的垂线来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6 页
1、分析构造现象,确定构造形成的大致时间.
2
分析地质图,画出倾斜岩层的产状,说明图中存在的不整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3、分析君山地质图
①说明地质图中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特征。

②说明图中出露的褶曲类型及形成时代。

③说明图中存在的不整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4、分析地质图,判定断层性质。

第 2 页共 6 页
5
、分析下图中的断层性质,形成时代并说明判断依据
分析地质图,判断断层性质,不整合类型,断层及不整合的形成时间
第 3 页共 6 页
第 4 页 共 6 页
7、分析地质图,并在图上画出P 1顶面产状三要素
王村地区地质图
8综合分析地质图,说明各地质构造的产状及类型.
9读图、作图题
1、标出节理的类型;
2、求铅直、水平断距(m)。

第1题图Array第2题图
10分析题
附图为凤凰山地质图,分析并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内褶皱类型和形成时代;
2、分析断层F1、F2的性质,判断其形成时间。

3、分析经历了几次构造运动。

第 5 页共 6 页
第 6 页共 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