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考试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

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哲学、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一、内容: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功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根本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准确把握和理解“哲学”的概念。

(二)掌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作用。

(四)了解哲学的不同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五)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六)领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七)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

(九)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和科学方法。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一、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自然、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的结构和功能,世界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及其局限性,科学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

(二)正确理解运动、时间、空间及其与物质的关系,批判形而上学的时空观、运动观。

(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把握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等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正确理解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意识的结构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五)了解人工智能及其本质、它与意识和区别。

(六)正确理解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批判二元论的错误。

(七)理解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实践与世界

[本章重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内容:

实践的本质、结构,实践活动的运动机制以及实践的地位和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全面理解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二)科学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和根本地位。

(三)正确理解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四)了解实践的运行机制。

(五)了解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以及它们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六)了解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社会的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内容:

社会及其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科学理解社会的实践本质。

(二)正确理解生产力及其特点、基本要素。

(三)正确理解生产关系及其本质。

(四)理解阶级的科学定义、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和重要途径。

(五)科学理解国家的本质、职能及其演变和发展趋势。

(六)科学掌握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及其之间的关系。

(七)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八)理解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联系与区别。

(九)了解社会意识堵形态的多种社会功能。

第四章个人与社会

[本章重点]: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人的本质。

一、内容: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的本质。

二、考核要求:

(一)科学理解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二)正确理解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三) 正确理解人的价值及其与人的本质的关系,区别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不同。(四)了解人的价值实现的内容及其社会条件。

(五) 全面科学理解人的本质,尤其是其社会性。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本章重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一、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

发展的方向性,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正确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三)了解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关系。

(四)正确掌握“联系”这一哲学范畴的含义以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五)区别“运动”、“变化”和“发展”三个不同范畴,以及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六)把握“规律”范畴的含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核心。

(七)了解“决定论”及其几种形态。

第六章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基本内容。

一、内容: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科学把握质、量、度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二)理解质变、量变及其相互关系,量变、质变的复杂性表现。

(三)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四)正确理解“矛盾”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五)科学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

(六)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原理,从多方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七)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的意义。

(八)科学把握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及其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九)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特点。

(十)一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十一)学会联系实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本章重点]: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机制及其应用。

一、内容:

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和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联系和区别。

(二)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及其辩证性统一。

(三)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

(四)科学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相互作用、内在机制。

(五)正确理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六)掌握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七)了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及其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八)劝正确评价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反对英雄史观。

(九)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