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三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三要点
“ 开两 不 开 ” 。 三
方便 。为 了培育池塘水质,可保留 l ~2 厘米厚的淤 0 0 泥。培养好池水 ,为鱼苗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彻底清 塘和严格的鱼体消毒,可降低养殖期鱼病的发生几率,
鱼池 中了。要求池水与运输鱼苗的水温差小于2 ,温 ℃ 差大于2 ℃的要逐级降温 。鱼苗下塘应选择晴天、无风
无雨 。在避 风 处 ,将 盛鱼 苗 的容 器倾斜 于水 体 中,让其 自由游 出。不 能游 出容器 的 、体 质较弱 的鱼 苗应 放在充 气 的水体 中 ,让 其逐 渐恢 复 体力再 下塘 。最 佳 的放养水 温 应 为7  ̄  ̄8 C,此 时拉 网运 输时 鱼种不 易受 伤 。放养密
般 的养殖 技 术来 讲 ,应 当重 点把 握 好 以下 环节 :

提 高 了鱼 苗 的成 活率 ,降低 养殖 成 本 。 鱼 苗放 养前 ,观 察水 中是 否有 水蚤 ,有 则表示 水毒 性 消失 。要选 择 体表光 滑 、无损 伤 、无病 态 、规格 整齐 的鱼 苗 。龟苗 下塘 前要 进行 严格 的鱼 体 消毒 。如鲤鱼 鱼
米深积水,池底周边挖几个小坑 ,每亩使用生石灰6 ~ 0 7干克,化浆后全池遍洒。用量可根据塘 中底泥的多少 5 而有所增减。施用后搅动水体效果更好,消毒时不留周
边死角。
克/ 。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 源经 沉淀 净化 或必 要 的消毒后 再 引入 池 塘 , 以防止 病 原带 入 养殖 池 中 。 3增 氧 . 养殖 户往 往认 为 ,七 、八 、九 月份 池塘 才
2调 水 .
春 季 ,是养 殖 生产 的重要 时期 ,尤 应注意
调 节 好 水 质 , 为 全 年 养殖 工作 的顺 利 进 行 打 下 良好 基 础 。随着 天气 渐 暖 ,温 度 回升 ,为保 证养 殖动 物有足 够 的生存 空间 ,要 不断 加水 ,提 高水位 。养 殖池 塘 的水 源 要 求 水 量 充 足 、清 洁 ,不 带 病 原 生 物 和 有 毒 、污 染 物 质 ,水 的物理 和化 学特 性要 符合 国家 渔业 水质标 准 。水 面 不 得 出现 油膜 或 浮 沫 , 悬浮 物 增加 量不 应 超过 1 毫 O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一、养虾的习性。

青虾广泛地生活在湖泊、沟河之中,最喜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水域,它属杂食性动物,幼体以浮游生物为主,成虾食以水生植物腐败茎叶为主。

青虾一般在7~9 月间交配产卵,每次产卵800~1200粒。

由于受精卵得到母体良好保护,天然孵化率在92%以上。

幼体经过3~4次脱皮,即变成幼虾。

幼虾只需2~3个月时间,即可成熟产卵。

青虾繁殖力较强,雌虾排卵孵化以后,很快就能再度排卵.二、青虾的养殖。

青虾养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放养青虾,每亩放雌虾500~800只,雄虾300~500只,应在4月底5月初放养它。

二是放养人工培育的幼虾:先用一亩左右的池塘作繁殖池,在立夏前,从外河捕捉怀卵亲虾10~12.5公斤,从中选择个体健壮、怀卵量大的放入池内,池中放入水草或杨树根。

待产期间每天上午喂豆浆一小桶(约1公斤黄豆),后投一桶菜饼或糖糟的浆水(约干品5公斤)。

幼虾孵出后20天,可育出幼虾250厅只。

人工饲养青虾,亩产可达15~25公斤,高产的可达 nbsp40~50公斤。

三、饵料供应。

青虾食性较杂在人工饲养时,各种人工饲料都可饲喂,如螺蛳、蚕蛹、蝇蛆、鱼粉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米糠、麦麸酒糟等。

投饵时间以下午5时为宜,可均匀把撒在虾池四周,数量适当,以免青虾因饥饿而互相残杀。

四、人工养殖池塘.人工养殖青虾要建虾池。

养虾池可利用一般的鱼池,面积2~6亩,水深1.2~1.5米,平坦的泥沙底淤泥不宜过多。

虾池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青虾游泳能力较差,所以虾池中应繁殖些虾藻等沉水性植物,供虾栖息,但面积不宜超过水域的25%,也可投放树枝供虾隐身,防止虾苗遭受损失。

放养前通常投放茶粕、巴豆、漂白粉、鱼藤精或其它药物,用来杀灭池内有害的鱼类及大型水生昆虫,避免敌害侵食。

青虾池要加强平时的巡塘管理,防止池埂倒塌、渗漏或水鸟、水老鼠捕食青虾。

一旦发现大批幼虾跳跃,浮在水面游动,或者爬在池边时,就表示池中吕溶氧偏低,代谢产物过高,会造成青虾大批死亡,必须立即换水增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设施建设与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设施建设与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设施建设与管理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饲养和管理,以促进水生动物的繁殖和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对于饲养效果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一、养殖设施建设1. 场地选址在水产养殖中选择合适的场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选取水质清洁、流通良好的水源作为养殖场的基地。

其次,要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畜禽养殖场、化工厂等是否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最后,要考虑土壤条件,选择饲养场地的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2. 养殖池塘建设建设适宜的养殖池塘是水产养殖的核心环节。

池塘的规模和形状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来确定,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或虾类,其适宜的养殖密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

此外,要保证池塘有良好的排水和供水系统,以确保水质的稳定。

3. 养殖设备配置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设备来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设备包括进、排水设施、温度调控设备、投饵器等。

其中,水质净化设备是保持水体清洁的关键,应根据养殖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二、养殖设施管理1. 日常养殖管理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水质指标在适宜范围内,如氨氮、溶解氧、PH值等。

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清除底泥和残渣。

合理投喂,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数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废水和水质恶化。

2. 疾病防治预防和控制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定期进行病害的监测和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饲料污染引起疾病传播。

合理使用兽药,遵循兽药的使用规范,以防止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3. 安全管理水产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

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确保养殖场的安全运营。

此外,应建立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4. 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养殖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活动,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产量,制定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

1. 确定养殖品种,根据当地水质、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养殖的水生动植物品种,如鱼类、虾类等。

2. 场地选择,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保证水源清洁、水质稳定,同时考虑排水方便、环境卫生等因素。

3. 养殖设施建设,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需求,建设合理的养殖设施,包括池塘、网箱、养殖池等,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4. 饲料管理,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投喂,保证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5. 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6. 水质管理,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避免污染和富营养化。

7. 安全生产,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养殖人员的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8. 市场销售,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开发销售渠道,保证养殖产品的销售。

三、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的实施。

1. 养殖品种的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进行种苗购买或自行繁育。

2. 场地准备,清理养殖场地,修建养殖设施,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3. 饲料管理,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投喂,避免浪费和污染。

4. 疾病防控,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加强疫病防控,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

5. 水质管理,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定期清理养殖水体,避免水质污染。

6. 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养殖人员的安全。

7. 市场销售,根据销售计划,开发销售渠道,推广养殖产品,保证养殖产品的销售。

四、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1. 生产效率,通过对养殖产量和成本的统计分析,评估养殖技术实施方案的效果。

春季鱼池管理技术

春季鱼池管理技术

敌害生物 , 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二、 鱼 种放 养
鱼种放养应做到“ 四早一快” , 科学饲养 。第一早 , 早注水。鱼池经过清整消毒后 , 要适 时注水 , 一般注
水6 0 — 8 0 c m , 水浅有利于提高水温 , 促进鱼类和各种水生生物 的生长繁殖。 第二早 , 早放养 。 由于气温低 , 鱼
上、 下层水体对 流, 会形成整个水体缺氧。因此 , 晴天午后 开增氧机搅动水体 , 把上层过多的氧气输送到水
体下层 , 减少夜 间耗氧 , 维持水环境 的良性循环 。 在常规的管理中 , 晴天每 日 午后开启增氧机 1 — 2 h 。 一般晴天傍晚不宜开机 , 主养淡水鱼池塘应根据天 气情况在半夜前开启增氧机到次 日早晨 , 以防黎明前缺氧。阴雨 、 闷热 、 多雾天气 , 以及高产鱼池应延长开 机时间和增加开启增氧机 的数量。 另外 , 鱼池泼洒药物时也要开增氧机 , 有助药物泼物泼洒均匀和防止池
2 0 1 3 年第 3期
原理 : 利用叶轮转动 , 搅动底层水扬起水花与空气充分接触 , 吸附氧气 。它可 以增氧 、 曝气 , 使上下水 层对流。用药后开动增氧机使水体流动促进药物分布均匀 。
使用 方 法 : 三开 三 不 开 。
三开 : 阴天黎明天 , 连 阴天半夜开 , 晴天午后开机 1 至2 h 。 三不开 : 阴天白天不开 , 傍晚不开 , 鱼严重浮头不 开。 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和大气 中的氧气溶入水 中主要在池水 的中上层( 1 m以上 ) 进行 , 晴天光合作用强 , 午后水体上层过饱和氧会形成气体逸散到空气 中去。而池水的中下层( 1 m以下 ) 由于光线弱, 藻类光合作 用产氧能力很差 , 底层往往处 于严重缺氧状态 , 底层的有毒 、 有 害物质不能及时分解 , 当天气 突变或夜间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上)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上)

农技推广·渔政渔业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上)熟措施,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或利用激素诱导产卵。

繁殖季节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鱼卵容易冻死或发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温,或者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鱼苗繁育。

此外,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70~8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

②虾蟹苗繁殖:做好生物藻类、轮虫等虾蟹苗种饵料的保种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三级紫外消毒、四级蓄水等苗种繁殖与培育的水质保障措施,保证使用净化水。

每天至少2次(清晨和傍晚)检测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硫化物等指标,及时调控水质。

③贝苗繁殖:雌雄同体的扇贝(如海湾扇贝)亲贝排放精卵之后要及时洗卵,一方面避免多精入卵,降低受精率,另一方面防止精液过多污染水质。

牡蛎等采取解剖受精的贝类,要注意区分雌雄个体,挤卵时注意排除内脏团,可采用多级滤网过滤。

3.做好苗种、鱼种培育 ①及时规划苗种生产计划:按照苗种需求订单制订生产计划,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减苗种生产数量,保障养殖生产苗种供给。

②精心培育:苗种培育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同时加大换水量,同时可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促进苗种健康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③严格防控疫病发生:做好育苗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工作,进出车间需消毒,不将病原带入育苗系统。

二、养殖生产1.做好水质调控 “水”指的是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适合鱼类正常生活和生长的要求,达到健康养殖。

在开春季节,外界环境相对不稳定,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较大,这个时候水质调控非常关键。

①及时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

长江中游地区高密度屯鱼池塘特别要保持好水位。

春季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随着长度和宽度的不断增加,个体之间相互遮光和阻流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水层。

养殖水产日常管理制度

养殖水产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养殖水产的生产过程,确保养殖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养殖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养殖场管理制度1. 养殖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养殖生产,确保养殖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2. 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养殖生产的全面管理工作。

3. 养殖场应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负责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

三、水质管理1. 水质管理应遵循“大水大肥”原则,保持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5,氨氮总量不得高于0.6毫克/升,透明度在25~30厘米。

2.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由浅到深逐步加入,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

3. 定期调节水质,根据季节、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适时注入新水,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

4. 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即池中浮游动植物较多,品种齐全;水色早晚有变化,具鞭毛藻类占优势;水质肥而不老,即优质优势藻类处于增长期;水质清爽,浮游生物与悬浮有机物以外的悬浮物不多,透明度在25~40厘米。

四、病害防治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病害防治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2.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监控,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 严格执行养殖动物用药规定,不得滥用药物,确保养殖产品质量。

五、安全生产1.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生产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 养殖人员应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环境保护1.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合理处理养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技术在当今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时代,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中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生态养殖技术以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控制为特点,旨在降低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整体规划与环境调控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之一是进行整体规划和环境调控。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科学评估水域环境的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混养种类。

同时,要通过合理设计池塘和网箱等养殖设施的布局,使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二、水质调控与生态过滤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可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生态养殖技术注重通过生态过滤的方式改善和维护水质。

例如,在养殖水域中引入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净化养殖水体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此外,也可以采用生物过滤系统,通过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废物和食物残渣,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三、生态饲料与营养管理生态养殖技术强调利用自然食物链的原理,合理配置生态饲料,提供全面和均衡的营养。

正常的食物链循环可以使养殖生物更好地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减少因饲料配制不当而导致的养殖体系失衡问题。

同时,生态养殖技术也倡导减少或替代传统的人工合成饲料,以减少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

四、疾病防控与生态调节水产养殖中疾病的爆发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疾病防控是生态养殖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可以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补偿系统等方式,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科学使用环境友好型药物和健康调理剂,也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五、投入品管理与资源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强调减少对外部投入品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边资源。

例如,利用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秸秆等农业生产废物,作为农田内水产养殖的源头水和饲料基础,实现农田与水产养殖的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的水 质环 境 。养 殖户 往往 认 为 , 八 九月 份池 塘 七 才 会缺 氧 , 内架 设增 氧 机较 晚 , 塘 这样 有 风 险 , 别 特 是 高产池 塘 。
3 . 防病 2
养殖户在购买苗种时一定不能掉 以轻心 , 最好
选择 有生 产许 可 证 、信誉 度好 的苗种 繁 育单 位 , 争 取选 购到优 质苗种 。苗种质 量要 求是 : 规格一 致 , 体
尽量整齐 , 还要有适宜的密度 , 品种搭配要合理 。 主 养鱼与配养鱼食性不一 , 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 料 资 源 。特 别 是 主养 吃食性 鱼类 , 中一定 要 搭 配 塘
花、 白鲢 鱼 , 以调控水 质 。也 可 以考 虑放 少量 凶猛鱼 类 吃 食 池塘 中野 杂 小 鱼 , 要 记 录数 量 , 后 出塘 但 最
质 健 壮 , 泽鲜 明 , 片鳍 条完 整无 损 , 色 鳞 游泳 活 泼正 常, 无病 害 ; 状优 良, 长快 , 性 生 品质好 。
23 苗种 运输 .

鱼 苗 的异 地 运 输 成 为 淡 水 养殖 生产 的重 要 环 节 。运输 要 安全 、 高效 , 保 证和 提 高运输 成 活率 。 应 运输 苗种 时应 注 意运 输前 制 定周 密 的运输 计 划 , 准 备好装 卸 、 运 、 起 消毒工 具和 药物 。运 输密度 要根 据
磕 朱 与 劈
《 水产养殖) 0 1 ) 1 年第 O 期 2 5
和肥 料 的质量而 定 。总 的原则 是 : 春大 量少次 , 早 晚 春小 量 多次 , 水 色呈 褐绿 色 、 绿色 或 红褐 色 , 使 油 水 体 透 明度 保 持 在 3 m左 右 , 水 质 清淡 , 现 出 0c 若 呈 黄 色或 淡 绿 色 , 体 透 明 度 大 于 4 m 时 , 要 及 水 0c 就 时追 肥 。如过 浓 则 要 冲水 , 始终 保 持 水 质 “ 、 、 肥 活 嫩、 ” 爽 的要求 。
时一 并捕 出 。
3 加 强 管理
31 增氧 .
春季常出现阴雨天气 , 气压较低 , 水体易缺氧 ,
此 时水 质 管 理 的要 点 是 : 强 巡 塘 , 意 鱼 塘有 无 加 注
22 严 把 品种质 量关 .
浮 头现 象 出现 , 出 现浮 头 现 象 , 及 时 开 启增 氧 若 应 机增 氧 , 头 现象严 重 时结 合 添加 增氧 剂 。及 时对 浮 鱼塘更换 、 注新鲜 水 。视 鱼塘底 质恶化 情况 , 加 使用 “ 底净 宁 ” 或施用 微 生物 制剂 改 良水 质 , 持鱼 塘 良 保
( 稿 日期 : 0.— 2 1 收 2 1 0 — 4) 1
供 氧设 备等 综合确 定 。宜选 择气 温较低 的 晴天运输
鱼 种 , 运前 对鱼应 停止 投喂 。 起 24 放 养前准 备工作 .
鱼 苗下 塘前 应先 检 查清 塘 后药 效是 否 已过 , 早 春 水 温低 ,毒 性 消失 慢 ,应 提 前 取水 放实 验 鱼 测
免有擦伤 , 如不及时消毒容易得病。 消毒时要注意 3 点: ①药物要现配现用。 ②药物剂量要准确 , 避免药
量 不 足或用 药 过量 。③ 浸洗 时间要 适 当 , 现 鱼种 发 有 耐受不 住现 象时 , 应立 即加水 或放人 塘 内。 27 及 时开食 , 学投 喂 . 科 当水 温 上升 到 1 0℃以上 时 ,养殖 的水 产动 物
试。
25 注意温差 .
下塘 时 注 意 装 鱼 苗容 器 的水 与 池 塘 水 温差 不 要过大 , 免产 生应 激 反应 , 别是 小规 格 鱼苗 , 避 特 容
的摄食 情况 来 决定 , 般 以 占放 养 动物 种类 重 量 的 一
3%~5 。 %
鱼 种 放养 的个 体 大 小 、 度 及 搭 配 品种 , 密 主要
与 自身管 理 水平 、 养 方式 、 池 时 间及 商 品鱼 的 喂 出 要求 规格 等有 直接 关 系 。掌握 要 点 : 同一 批鱼 要 求
虫 病等 。虾 、 的 常见病 有 黑鳃 病 、 蟹 烂肢 病 、 甲壳 病 和纤毛 虫病 、 奴病 等 。寄 生 虫性疾 病 常用 药物 有 蟹 晶体 敌 百虫 、 硫酸 铜 、 酸亚 铁 、 硫 食盐 等 。细 菌性 疾 病 可用 漂 白粉 、 石 灰等 药 物进 行 预防 和治 疗 。此 生 外 , 锦草 、 叶 、 蒜 、 地 枫 大 五倍 子 等 中 草药 也 是 较 好 的 防病 治病 的药 物 。但是应 注 意的是 , 、 养殖池 虾 蟹 塘应禁 用 晶体敌 百虫之 类 的药 物 。春 季要及 早采 取 预防措 施 , 病控 制在 初始 阶段 。同时 , 要 注 把疾 也要 意 防止 鸟类 、 鼠类 、 蛇 等 自然 敌 害 对 于养 殖 动 物 水 的危 害 。 总 之 只有 全 方 位 地 做 好 春 季水 产 养 殖 技 术 管 理 , 能有效 地保 证全 年水产 养殖 生产 的丰 收。 才
2 春季放养 鱼种注 意事项
21 制订 合理放 养方 案 .
已开始摄食 , 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 大 , 此时应及 早开食 , 投喂新鲜质优 的饲料 , 保障其能提早开食 , 促 进 体质 的恢 复 。饲 料 中添加 水 产用 多维 等 , 可增 强 抗 病力 。投 饵量 应 掌握 由少 到 多 的原 则 , 日投喂 量 应参 照饵 料 推荐 投 喂量 和气 温 、 水温 及养 殖 动物
鱼 的种类 、 格 、 温 、 规 水 水质 、 输 时 问 、 输 方法 和 运 运
掌 握无 病先 防 、 病早 治 、 有 防重 于治 的原则 , 尽
量避免鱼病发生 , 障健康生长。 保 在春季, 鱼类容易 患水 霉 病 、 菌 性烂 鳃 病 、 炎 病 、 细 肠 小瓜 虫 病 、 管 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