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产养殖应注意什么(精)
春季池塘管理技术要点

4 春 季常见 病的治疗 . () 1水霉病:病原为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属的一些种
类,繁殖适温为1  ̄1" 3 8C。主要是机械损伤或水生动物
边挖几个小坑,每亩使用生石灰7  ̄8千克,化浆后全 0 0
冻伤后 ,引起机体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 ,病鱼焦躁不 安;随着水霉的生长 ,病鱼体表上有一团棉絮状物质 , 使其负担过重而行动迟缓 、逐渐消瘦 ,如不治疗则慢慢
二 、消毒 池 塘
进行操作 。工 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 作规程进行细致操 作,尽量减少鱼体 的损伤 。
2 鱼种 消毒 鱼苗注射疫苗后 ,应用含盐量3 ~ . %
4 的粗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 (克/ ) % 1 米s浸洗5 0 ~1 分钟,
然 后慢 慢放 入 池塘 中 。
3 药物预 防 每 隔1 天左右可用生石灰或强氯精 . 5 溶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一次,用量为每亩水面水深 1 米时, 用生石灰l千克或强氯精40 5 0克。也可用 中草药,如:桉 树叶 ( 大叶桉) 、马尾松 ( 松树) 、大茶药 ( 断肠草) 、地锦 草、五倍子等沤水 ,都具有较好 的防病治病效果 。
时病 害 发 生 的情 况选 择所 需 注 射 的疫 苗 ,按 其说 明要求
果必然严重 。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养殖户必须先 将所养殖的池塘老水放掉一部分,再逐渐注入清新的河 水,一直加深到原养殖的正常水位 。如没有条件换水的 池塘可使用生物制剂,按用量说明要求全池泼洒一次。 养殖亲鱼 的池塘当水温达到 1 ℃以上时,应每隔 8 1 ~1 天往池塘 中注水一次,每次 1 小时为宜;对 O 5 ~2 提高种苗的产卵率 、孵化率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有 患水 霉 病 的鱼 ,以每 立 方米 水 用4 0 小 苏打 D 4o 0克 No 克
春季鱼塘管理的四个关键技术要点

春季鱼塘管理的四个关键技术要点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抓好春季鱼塘管理,保持鱼塘良好的水质环境,能有效促进鱼类提早摄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对于全年的渔业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
因此,初春鱼塘水位应控制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
对保水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注水,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
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新水,并每667平方米用20-3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
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可施鲜猪、牛粪200-300千克,每15-20天施一次;也可施化肥,如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氢氨、钙镁磷肥各2.5千克,或尿素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加水20-30倍全池泼洒。
及时开食当表层水温上升到10℃时每周投饵一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一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的1/6左右,或以3-5小时吃完为宜。
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5天时间撒入少量细料于食台的池边进行引诱,以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定点投喂于食台上,这样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提早防病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力的有效途径。
口丝虫病:此病主要危害鱼种,由漂浮的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及皮肤引起。
当大量的口丝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时,就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
防治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按5:2配比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克,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斜管虫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部引起。
河蟹养殖春季注意事项

苗种质量是小龙虾养殖成败 的关健 , 本次试验 中, 3 池是收购的外地苗 , 1 、 2 池都为小规模 自繁 苗种 , 后者成活率高 , 产量相对 比较稳定。 如何提高 标准化 、 规模化育苗技术是今后小龙虾养殖发展 的
必 经之 路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1 4)
克爽” 、 “ 杀虫 1 1 0 ” 等 。③ 4月 份左 右 使 用一 个 疗 程
3 适 时把握好投饵关
进入 3 月 中、 下旬 , 水 温一般可达 1 0℃以上 , 7 养 殖体 会 试验结果表明 , 小龙虾养殖周期短 、 不受小水
的内服药物拌饲投喂 , 5 月份最好 每半个月使用一 次。具体药物有根莲解毒散等。
栽 或 种 植 部分 水 草 ,水 草 面 积 以覆 盖 池 塘 面 积 的
接受 阳光曝晒, 以达到杀死病原体的 目的。另外再 用生石灰 6 0 7 5 k g / 6 6 7 m z 化浆后趁热全池均匀泼
洒 ,隔 日再用长耙 翻动池底淤泥和石灰浆 充分搅 拌, 以彻底杀死病原体。同时要加高 、 加 固堤埂 , 以
春季水温逐渐 回升 , 对做好春季河蟹养殖生产 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 的关健一步 , 对特水养殖 的示 范户来讲 当前务必须要做好这样几方面 的工 作。
河蟹开始摄食 ,其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加 , 投饵应掌握 由少到多的原则 。春季一般 以精饲料 ( 如配合饲料 ) 为主, 辅助饲 料在 1 5 %~ 2 0 %, 注意霉 变饲料一律不能投喂 , 在清 明节之前要向池 中投放 适 量 的螺 蛳 , 因为 螺 蛳 在 清 明前 后 繁 殖 , 可 为下 池 后 的蟹种提供优质适 口的动物性饵料 , 螺蛳投放 量 为 3 0 0 ~ 5 0 0 k g / 6 6 7 m 。
从二十四节气看水产养殖管理(精)

从二十四节气看水产养殖管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也对水产养殖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一、2月(立春和雨水):1、立春:每年2月4日或5日,节气特点——立春过后,标志春季的开始,各种鱼苗种开始投放,时间一直延续到阳历3月底;鱼类常见疾病:感冒、冻伤,此时水温较低,鱼类疾病较少,池水化冰之后应该适当消毒调节水质。
2、雨水:每年2月19日或20日,节气特点——表示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气温忽冷忽热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雨水之前鱼类不摄食,还处于冬眠状态,是中原地区陆续投放鱼种的好时节;鱼类常见疾病:感冒、冻伤,此时池塘冰雪消融应注意消毒。
二、3月(惊蛰、春分):1、惊蛰:每年3月4日或7日,节气特点——万物开始复苏,树木开始吐绿,气温开始上升到15度左右,水温10度左右,也是鱼苗种投放的好时节,鲤鱼、鲫鱼池塘可以开始驯化投喂,池塘水位不宜加太深,目的是让池塘水温上升快些;鱼类常见疾病:气泡病、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感冒,放苗时注意不要损伤鱼体,疾病方面主要防止水霉病;2、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节气特点——严寒逐渐退去,日平均气温升到10度以上,鱼种投放基本结束,养成鱼的池塘逐渐开始投喂,投食量逐渐增加,春分之后池塘一定要换水,否则容易死鱼;鱼类常见疾病:烂鳃、肠炎、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锚头鳋,随着温度的增高,鱼类疾病逐渐增多。
三、4月(清明、谷雨):1、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节气特点——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但是天气还有大的变化,一般还有冷空气降临,气温还会大幅度下降;鱼种投放基本结束,气温升高,白鲢不能再长途运输,鳙鱼稍好些,池塘、网箱鱼都已经开始摄食,热带鱼还不能再室外正常放养;鱼类常见疾病:烂鳃、肠炎、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锚头鳋,随着温度的增高,鱼类疾病逐渐增多。
2、谷雨:每年4月19日或21日,节气特点——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鱼类生长加快;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热带养殖鱼类可以开始室外投放了;其它各鱼类摄食开始旺盛;鱼类常见疾病:烂鳃、肠炎、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锚头鳋,嗜酸性卵甲藻病、车轮虫,鲤鱼容易患烂鳃、肠炎、出血性败血症,鮰鱼套肠病开始发生,水霉病开始减少,草鱼车轮虫病发生严重。
水产养殖安全知识

水产养殖安全知识
水产养殖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生产的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然而,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1.养殖环境及配套设施要求
(1)养殖水源:水源应当确保经过水质检测达到相关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
(2)养殖场的通风透光:为养殖场提供新鲜的空气和光线。
(3)防护网及锚链的设置:为了防止水草阻塞、病毒感染或风浪袭击,需要在养殖场的四周和底部都要设置防护网及锚链。
2.养殖鱼种的安全性
在选择养殖鱼种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病虫害抗性等相关特征。
对于有毒鱼种,需要对养殖过程加强管理,同时要遵守相关国家规定,不得非法生产,以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3.养殖管理要求
(1)选用优质饲料:要选用经过检测的优质饲料,同时也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成分的搭配,以保证养殖鱼的生长和健康。
(2)饲养密度:要根据鱼种、鱼体大小、水体冷热程度等因素,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以保证每条鱼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3)疾病防治:要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发现鱼类的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养殖产品收获要求
定期检测养殖产品的残留农药、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物,确保收获的养殖产品安全无害。
同时也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为下次养殖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和管理的技术活动。
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水质、
养殖环境的监测,提高水产种植生产管理的水平,以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
提高金鱼存活率的饲养方法,春季金鱼的防病原则

提高金鱼存活率的饲养方法,春季金鱼的防病原则春季金鱼的防病原则一、饲养管理1、饲料,这个季节的饲料很重要,首先不建议喂食水蚯蚓等活饵,因为这个时候的活饵,可能带有大量的细菌,即使经过我们处理,也很难保证饲料的清洁。
当水温高于15摄氏度时,可以喂食一些蛋白含量较高的颗粒饲料,或是喂食冻红虫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饲料。
2、水质的保持。
在春季,自来水厂有可能投放比冬季更多的消毒药物,因此,有可能这个时期的自来水中含有较高的氯,要做好晒水工作,在晒水的同时,可以添加大苏打,鱼乐宝、鱼福宝等水质处理药品。
充足的阳光,我们更容易得到绿水,这个时期绿水饲养时非常好的,但也要注意绿水的水质管理。
换水时注意温差的变化。
3、尽量不要购进新鱼。
原因不说了。
4、定期投放药物,达到预防的目的。
可以定期向水中投放土霉素+盐、或呋喃西林+盐等一些药物,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在饲养中要注意观察,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鱼病如果在早期能够得到对症治疗的话,治愈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二、防病要点1、做好准备工作。
把金鱼放到室外之前,应把室外的鱼缸和其他的一些工具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消毒。
消完毒,将其洗干净,然后灌满新水,再添加些许老绿水,放到阳光下晒几天,尽量使室内和室外的水温一样,就可以在一个晴朗和煦的日子把金鱼放进室外的缸内。
2、做好防病工作。
一般在阳春三月,金鱼的抗病力不强、体质又比较弱,所以很容易患烂鳃病、白点病、水霉病。
为此将金鱼移出盆的时候要小心地操作,千万不要擦伤鱼体,并防止寄生虫和细菌侵入鱼体,防止金鱼患病。
3、做好管理工作。
由于金鱼刚刚结束冬眠,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恢复,如果在这个时候将金鱼移出盆,改变了其环境,在48小时之内,金鱼不能完全适应,因此要将金鱼喂食量减少或者不喂。
金鱼被移出盆后,要经常在阳光下晒一晒,入夜时要用东西将鱼缸盖住,防止晚间的气温突然下降,将金鱼冻死。
在金鱼快要产卵的时候,换水不要换得太勤,而且要适当地调节换水量,不能换得太多。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上)

农技推广·渔政渔业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上)熟措施,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或利用激素诱导产卵。
繁殖季节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鱼卵容易冻死或发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温,或者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鱼苗繁育。
此外,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70~8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
②虾蟹苗繁殖:做好生物藻类、轮虫等虾蟹苗种饵料的保种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三级紫外消毒、四级蓄水等苗种繁殖与培育的水质保障措施,保证使用净化水。
每天至少2次(清晨和傍晚)检测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硫化物等指标,及时调控水质。
③贝苗繁殖:雌雄同体的扇贝(如海湾扇贝)亲贝排放精卵之后要及时洗卵,一方面避免多精入卵,降低受精率,另一方面防止精液过多污染水质。
牡蛎等采取解剖受精的贝类,要注意区分雌雄个体,挤卵时注意排除内脏团,可采用多级滤网过滤。
3.做好苗种、鱼种培育 ①及时规划苗种生产计划:按照苗种需求订单制订生产计划,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减苗种生产数量,保障养殖生产苗种供给。
②精心培育:苗种培育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同时加大换水量,同时可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促进苗种健康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③严格防控疫病发生:做好育苗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工作,进出车间需消毒,不将病原带入育苗系统。
二、养殖生产1.做好水质调控 “水”指的是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适合鱼类正常生活和生长的要求,达到健康养殖。
在开春季节,外界环境相对不稳定,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较大,这个时候水质调控非常关键。
①及时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
长江中游地区高密度屯鱼池塘特别要保持好水位。
春季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随着长度和宽度的不断增加,个体之间相互遮光和阻流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水层。
春季鱼塘日常管理措施

春季鱼塘日常管理措施引言春季是鱼塘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
为了保证鱼塘内鱼类的健康生长,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产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日常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春季鱼塘日常管理的几项重要措施。
鱼塘水质管理鱼塘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管理对于鱼塘的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换水春季是鱼塘养殖的适宜季节,水温升高,鱼体代谢增加,因此需要增加换水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要换水一次,可以帮助鱼类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保持鱼塘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水质。
控制鱼塘水位春季降雨较多,容易导致鱼塘水位上升。
高水位会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对鱼类生存不利。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鱼塘水位,防止鱼塘内水体过深。
氧气增氧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增加鱼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氧气供应量,促进鱼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
增氧设备包括曝气管、增氧车轮、增氧机等,需要根据鱼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鱼类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鱼类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分时段投喂春季鱼类的饵食量一般较大,需要分时段进行投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
一般情况下,鱼类的最佳投喂时间为早晨和傍晚,避免中午阳光强烈时投喂,以免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
注意饲料品质选择优质的饲料,要求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均衡,不含有害物质。
饲料的粒径应适合鱼类的口径大小,避免饲料过细或过大导致浪费或溢出。
定期检查饲料的保存情况,防止受潮或发霉。
控制饵料量根据鱼塘内鱼类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控制饵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多过少。
过多的饵料会导致饵料残留在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过少的饵料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对于鱼类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经常巡视鱼塘,注意观察鱼类的行为和身体状况。
一旦发现鱼类异常,如悬浮头、浮游状等,应及时检查,确定是否感染病虫害,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选用合适的药物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鱼类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水产养殖应注意什么
春季水产养殖应注意什么。做好水产养殖工作,使渔业生产有一
个良好开端,是每年水产养殖首先考虑的大事。就一般养殖技术来讲,应着重
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抓好池塘消毒工作 开春后应及时对池塘进行
彻底消毒。生产中常采用生石灰消毒,主要优越性表现在:1.能消灭多种病原
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
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
虫、病原菌等,效果特别好。2.改良水环境。生石灰能中和有机物分解的酸离
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使水体呈现鱼类比较适宜的微碱性环境。绝大多数情
况下,鱼生病时水体常呈偏酸性。所以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以保持水体碱性环境,也可减少鱼病的发生。3.有利于鱼类生长。生石灰中的
钙离子对鱼类骨骼生长有利,同时还能置换淤泥中的氮、磷、钾元素,是浮游
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使用生石灰消毒的具体方法:池塘
修整结束后,在放鱼两个星期前后的晴天进行消毒。池中留有5~10厘米深积
水,池底周边挖几个小坑,每亩使用生石灰60~75千克,化浆后全池遍撒。用
量可根据塘中底泥的多少而有所增减。施用后搅动水体效果更好,消毒时不留
周边死角。 制订合理放养方案 鱼种放养的个体大小、密度及搭配品
种,主要与自身管理水平、喂养方式、出池时间及商品鱼的要求规格等有直接
关系。应把握好以下要点:同一批鱼要求尽量整齐(轮捕轮放除外),还要有
适宜的密度,品种搭配要合理。主养鱼与配养鱼食性不一,以充分利用水体空
间和饵料资源为标准。特别是主养吃食性鱼类,塘中一定要搭配花、白鲢鱼,
以调控水质。也可以考虑放少量凶猛鱼类吃食池塘中野杂小鱼,但要记录数
量,最后出塘时一并捕出。 严把品种质量关 一是要求选择全国良种
评委会推荐的养殖鱼类,其经济性状优良、生长快、品质好;二是要求鱼苗体
质健壮、无病害、体表无损、游动能力强。 放养鱼种注意事项 1.苗
种运输 运输苗种时注意运输前制定周密的运输计划,准备好装卸、起运、消毒
工具和药物。运输密度要根据鱼的种类、规格、水温、水质、运输时间、运输
方法和供氧设备等综合确定。宜选择气温较低的晴天运输鱼种,起运前对鱼应
停喂。 2.放养前准备工作 鱼苗下塘前应先检查清塘后药效是否已过,早
春水温低、毒性消失慢,应提前取水放实验鱼测试。 3.注意温差 下塘时
注意装鱼苗容器的水与池塘水温差不要过大,避免产生应激反应,特别是小规
格鱼苗,容易造成死亡。 4.消毒 实践证明,对外购鱼苗实施及时消毒,
可有效防止鱼病发生。早春温度低,鱼苗在起运、装卸中难免有创伤,如不及
时消毒容易得霉病。 消毒时要注意3点:①药物要现配现用;②药物剂量
要准确,避免药量不足或用药过量;③浸洗时间要适当,发现鱼种有忍耐不住
现象时,应立即加水或放入塘内。 加强管理 1.喂养。开春后天气变化无
常,温度时高时低,应注意适时调整饲料投喂量。2.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
度回升,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3.增氧。人们往往认为,七八九月份池塘才
会缺氧,塘内架增氧机较晚。多数情况下,渔农在五六月份池塘有明显缺氧迹
象时才架设,这样有风险,特别是高产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