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要点—讲义—_养成期日常管理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六月份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天气变暖,水温逐渐上升,这对于水产养殖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六月份,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水质管理:随着天气变暖,水体中的溶解氧会减少,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增加。
因此,养殖户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定期测试水质指标,保持水质的稳定。
如果发现水质不达标,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加水流、增加曝气等。
2.喂养管理:夏季水产的食欲会增加,因此在喂养方面要注意控制。
养殖户应该根据鱼类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饲料消耗量,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避免过度喂养,以免造成水质恶化和饲料浪费。
同时,要注意给饲料添加营养成分,使其更加全面均衡。
3.温度控制:六月份水温逐渐升高,这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水产的温度适应性,合理控制水温。
对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水产来说,可以通过增加水流、增加遮阳设施等方式控制水温的上升。
4.疫病防控:夏季是水产疫病高发季节,养殖户应该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首先要做好饲料和水源的消毒工作,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其次要定期检查水产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另外,养殖户还可以采用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如投放益生菌、采用分孔综合养殖等方式,提高水产的免疫力。
5.氧气供给:随着水温上升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会减少。
因此,养殖户需要加强氧气供给,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以采用增加水流、增加曝气设备等方式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6.水产养殖环境的改善: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发生腐败。
因此,养殖户可以考虑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如增加过滤器、增加植物生长等,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此外,也可以增加遮阳设施,避免太阳直射,减少水质的波动。
7.日常观察和记录:养殖户应该定期观察水产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记录重要的观察数据。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记录日常管理和操作情况,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虾养成管理

对虾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
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
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
②水量及水交换。
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
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①饲料品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
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②饲料投喂量。
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
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
养成初期,对虾活动
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
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
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
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
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
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

成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快,引起上下水层迅速对流,
(2)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进行预测
如江浙地区
4月~5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水质转浓,池水耗氧增大, 鱼类对缺氧环境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天气稍有变化,清 晨鱼类就会集中在水上层游动,可看到水面有阵阵水花, 俗称暗浮头。这是池鱼第一次浮头,由于其体质娇嫩,
对低氧环境的忍耐力弱,此时必须采取增氧措施,否则
下雷阵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因下层水的氧债
小,溶氧就不致急剧下降。
(2)如果天气连绵阴雨,则应根据预测浮头技术,
在鱼类浮头之前开动增氧机,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 类浮头。
(3)如发现水质过浓,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
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4)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
吃食量。鱼类在饱食情况下其基础代谢高、耗氧大, 更容易浮头。如预测是轻浮头,饵料应在傍晚前吃净, 不吃夜食。如天气不正常,预测会发生严重浮头,应 立即停止投饵,已经投下去的草必须捞出,以免鱼类
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 足”。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 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 日变化(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 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 植物数量多,质量好,出现频率高。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cm~40cm),水 中溶氧条件好。
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 造成缺氧浮头。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
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不断地
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 浮头。
水产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渔业领域的养殖方式,对于增加粮食和水产品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鱼类养殖、虾蟹养殖和贝类养殖等方面。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环境保护、营养与管理的重要事项,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正文:水产养殖是一种将水产品养殖于人工控制环境中的农渔业方式。
它包括了鱼类养殖、虾蟹养殖和贝类养殖等多个方向。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类水产养殖方法以及值得注意的事项。
一、鱼类养殖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常使用池塘、鱼池或网箱等容器,使鱼类生活在自然水域模拟的环境中。
首先,鱼类繁殖需要注意水体质量。
对于培养健康的鱼类群体,水体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确保水中的氧气含量充足,同时保持池塘或鱼池的清洁。
其次,鱼类饲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均衡的鱼类饲料可以提供鱼类所需的养分和能量,促使鱼类健康生长。
再次,对于常见的鱼类疾病需要密切关注。
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以减少患病风险。
二、虾蟹养殖虾蟹类养殖也是广受关注和应用的水产养殖方式。
常见的包括对虾、螃蟹等品种。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
根据虾蟹类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水域和水质来进行养殖。
同时,保持水质的清洁,保证虾蟹的生长环境良好。
其次,虾蟹类的饮食要求也需要特别关注。
虾蟹类对饵料的选择较为特殊,适当提供营养丰富的饵料有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再次,虾蟹养殖中的疾病防控也不可忽视。
定期检查虾蟹健康状况,并及时引入、改良养殖方法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三、贝类养殖贝类养殖是一种在水产品市场中备受青睐的养殖方式,常见的贝类包括牡蛎、扇贝等。
首先,贝类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和气候条件。
在贝类的养殖中,水温、水质和海底环境等因素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根据贝类品种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养殖计划。
其次,贝类养殖对于海洋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并防止污染对贝类养殖的危害。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中养殖鱼类是广大农民朋友们经常从事的养殖项目之一。
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合理的养护与健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水质管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一些管理水质的方法: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通过对水质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水环境。
2. 合理投喂量: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影响鱼类的健康。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鱼类摄入过多的氮源。
3. 定期清理池底淤泥:池底淤积的有机物会降低水质,产生有害物质。
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持水质清洁。
二、饲养管理1. 建立健康饲养体系:选择优质的鱼苗和饲料,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和营养均衡。
2. 合理的饲养密度:鱼类的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饲料、氨氮和亚硝酸盐积累,影响鱼类健康。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鱼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3.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对鱼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鱼类疫苗接种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三、疾病防控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潜在的病原体。
2. 防止疾病的传播:限制人员和设备的交叉感染,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3.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四、养殖环境管理1. 应选择适宜的水体和场地进行养殖,避免水源污染和有害气体的侵袭。
2. 养殖场设计合理:充分考虑鱼类生长的环境需求,保证鱼类的空间和水质需求得到满足。
3. 养殖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养护与健康管理对于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水产养殖知识点

水产养殖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中人工养殖各种水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水产养殖的技术和知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贝类养殖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基本知识点。
一、鱼类养殖知识点1. 鱼类品种选择:根据养殖的目的和水域条件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如常见的草鱼、鲤鱼、鳙鱼等。
需考虑鱼类的生长速度、生命力、适应性等因素。
2. 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关键因素,需保持水体清洁、富氧、适温,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 饲料管理: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方式。
4. 疾病防控:鱼类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养殖者要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
如病害防治、疫苗接种等。
5. 养殖环境管理:包括水池或池塘的设计和养殖设施的建设,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进行适时的水质更新和清洗。
二、虾类养殖知识点1. 虾类品种选择:水产养殖市场上常见的虾类有白虾、对虾、基围虾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2. 建池和养殖环境:虾类养殖一般选择养殖池或围海养殖,需保证养殖环境的适温、清洁、富氧,并设有适当的泵排、过滤设备等。
3. 饲料管理:虾类对饲料的需求量和类型有一定的差异,根据虾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投喂量要适中,防止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4. 病害防治:虾类容易患上病害,如白点病、黄体病等,需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采取相应的养殖管理措施。
5. 周期管理:虾类养殖需要控制养殖周期,包括放虾、养殖、成熟、捕捞等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
三、贝类养殖知识点1. 贝类品种选择:常见的贝类有蛤蜊、扇贝、牡蛎等,根据养殖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2. 养殖环境和设施:贝类养殖一般选择河口、浅海等地,需保持水质清洁、适温、富氧,并建设适当的养殖设施。
3. 捕捞和放养:贝类的养殖一般通过捕捞野生种贝或者人工放养种贝的方式进行,需注意捕捞和放养的时机和方法。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繁殖水生生物,以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水产物种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养殖期日常管理的概要。
1.培养基础设施: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包括池塘、网箱、平流池等。
要根据养殖要求选择合适的设施类型和容量,并保持设施的清洁和完好。
2.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要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包括保持水体清洁,除去废水和废料,定期更换新水或增加新水,以维持适宜的水质。
3.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要选择适合养殖物种的饲料类型和营养成分,并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养殖密度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投喂引发水质污染。
4.疫病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疫病。
要定期检查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或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养殖物种的抵抗力,定期进行疫病防治。
5.温度控制:水温对水产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要根据养殖物种的需要,控制水体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可以通过增加加热设备或遮阳措施来提高水温,减少加热设备或增加通风措施来降低水温。
6.养殖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利用率,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生长不良、疫病传播等问题。
要控制养殖密度在适当范围内,根据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和需求进行调整。
7.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养殖场和设备,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
及时清除废料和污物,防止疫病传播和水质恶化。
8.防风防雨:适当的防风和防雨措施可以减少养殖物种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可以在养殖设施上加装遮阳网、遮雨棚等,以减少风雨的影响。
9.监测管理:定期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水质监测、生长观察、饲料投喂记录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养殖管理,以提高养殖效益。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目前水产养殖越来越常见,各种水产种类进入人们的生活。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海湾扇贝的人工育苗,让你掌握好吃的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1)养成方式和养成器材目前海湾扇贝养殖大体分为筏式单养、贝藻轮养和虾贝混养等方式。
所谓筏式单养即有专用养成浮筏,贝藻轮养是利用海带或裙带菜养殖浮筏,在海藻收获后的下半年用来养殖海湾扇贝。
单养和轮养属于海上筏式养殖,养成器材均用多层网笼,常用的网笼塑料盘直径为34厘米,网目边长1厘米,每笼10层,层间距为12-15厘米,60米长的筏身挂90笼。
虾贝混养是将贝苗直接播放到对虾养殖池底,无需专用的养殖器材。
(2)养成海区选择一般养殖海带、贻贝的海区均可养殖海湾扇贝。
海区要求水质肥沃、潮流畅通,水深一般10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无污水排入,虾贝混养要注意虾池底质和海水盐度的选择。
(3)贝苗运输通常采用干运法,即将贝苗网袋堆放船甲板上,注意不要过于积压,上面盖以浸湿的干净草袋,防止风干和日光直射。
为保证成活率,贝苗干露时间不宜超过5小时,途中要勤浇海水。
时,途中要勤浇海水。
(4)贝苗暂养和分苗贝苗运回后应立即下海暂养,暂养几天后要抓紧疏散,疏散最好将贝苗过渡到网目0.5×0.5厘米的三级网笼中暂养,以加快贝苗生长。
待贝苗壳高长至1.5-2厘米时(约7月上旬),便可将贝苗分人养成笼中开始养成。
分苗时将贝苗从暂养笼中倒出后,在水中过筛,筛子网目应比养成笼网目大1-2毫米,筛出的大苗进入养成笼,小苗继续暂养。
(5)放养密度分苗时合理的放养密度非常重要,密度低影响产量;密度过大则不能发挥个体生长潜力,导致个体小,产品等级率下降。
所以,放养密度要因地制宜,一般每层笼装苗35-40粒。
(6)养成期管理海湾扇贝养成期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随着个体长大,特别是中后期筏身负荷加重,要及时增绑浮力,防止浮筏下沉。
大风过后要检查有无绞缠和断筏,发现后要及时抢修,养成笼附泥和附着物多时应及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