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配合物的应用

合集下载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13
Example 2
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羟基· 水· 草酸根· 乙二胺合铬(Ⅲ)
(2) 氯· 硝基· 四氨合钴配阳离子(Ⅲ)
Solution
(1) [Cr(OH)(H2O)(C2O4)(en)]; (2) [Co(NH3)4(NO2)Cl]+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图6-3 [Cu(en)2]2+的结构
如果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体是中性原子,配位体是CO分 子,这类配合物称为羰合物。如Ni(CO) 4, Fe(CO)5 。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7
3. 价键理论 基本要点
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有空的价电子轨道可接受由配位 体的配原子提供的孤对电子而形成配位键。
Cu2+
H3N NH3
图6-2 [Cu(NH3)4]2+离子的结构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6
2. 特殊配合物(螯合物和羰合物)
每一个配位体只能提供一 个配位 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齿配体,而含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 为多齿配体。能提供多齿配体的物质 称为螯合剂。由多齿配体形成的环状 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如 [Cu(en)2]2+。
{c(Cu 2+ ) / cQ }{c(NH 3 ) / cQ }4 - 14 K 解离 = = 4.78 ? 10 c{Cu(NH 3 )4 }2+ / cQ
当忽略浓度量纲时,可简化为:
c(Cu 2+ ){c(NH 3 )}4 - 14 K 解离 = = 4.78 ? 10 + c{Cu(NH 3 )2 4 }

无机化学-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无机化学-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正四面体构型
同样是四配位,但对配合物[Ni(CN)4]2–就成了另一回事 3d 4s 4p
中心离子Ni2+的结构
3d [Ni(CN)4]2–的结构 CN CN dsp2杂化
平面正方形构型
CN CN

[FeF6]3–的结构?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
[Fe(CN)6]3-的结构?
d2sp3杂化
八面体构型
↑↓ ↑↓ ↑↓ ↑ ↑ 3d
↑↓ ↑↓ ↑↓ ↑↓ _ 3d
_
_
_ _ _ 4s 4p
_ _ _ 4s 4p dsp2杂化,四方形
同一中心原子的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3)内外轨型取决于 ♦ 配体的强弱
配体 (主要因素) 中心离子(次要因素)
(1)电负性小的配位原子易给出孤对电子,如:CN-, CO, NO2-(配位原子:C,N) 。对中心离子(n-1)d轨道影响较 大,内轨型,配体的配位能力强; (2) 电负性大的配位原子(如卤素X-和氧O),不易给出孤 对电子,对中心离子影响不大。外轨型,配体的配位能
力弱 。
配体的强弱——光谱化学系列: I- <Br-<S2-<SCN-≈Cl-<NO3-<F-<OH-<C2O42-<H2O<NCS<NH3<en≈SO32-<o- phen<NO2-<CO(羰基),CNH2O以前:弱场; H2O ~ NH3:中间场;NH3以后:强场
♦ 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数
(1) d10型,无空(n-1)d轨道, 易形成外轨型 (2) d4 ~d8型, 需根据配体强弱判断内外轨型 (3) d0~d3型,有空的(n-1)d轨道,形成内轨型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学习目标】●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熟悉配位平衡常数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知道螯合物的形成条件,能分辨出螯合物● 了解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交流研讨1799年塔萨厄尔(Tassaert)往CoCl2溶液中加入氨水,先有粉红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氨水则沉淀消失,放置一天后析出橙色晶体。

经分析知粉红色沉淀是Co(OH)2,橙色晶体是CoCl3·6NH3,Co(OH)2在过量的氨水的存在下被氧化成3价。

起初,人们把这种橙色的晶体看成是稳定性较差的CoCl3和6个NH3分子加成物;但将这种橙色晶体加热至150℃时,却无法释放出氨;用稀硫酸溶解后,回流数小时也不生成硫酸铵。

那么这种橙色晶体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化合物,化合物结构式是什么样的呢?这种橙色的晶体属于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组成复杂、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重要化合物,过去称为络合物,其原意是指复杂的化合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配位化学。

配合物不仅在化学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和医学关系极为密切。

例如与呼吸有密切关系的血红素就是含有亚铁的配位物,人体内大多数酶(生物催化剂)分子含有配合状态存在的金属元素,有些药物本身就是配合物或通过在体内形成配合物才能发生药效。

利用金属配合物的形成进行金属中毒治疗,体内某些金属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都涉及到配位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学习有关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对学习医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论一、配合物的定义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Ba 2+离子,会有白色BaSO 4沉淀生成,加入稀NaOH 溶液则有浅蓝色Cu(OH)2沉淀生成,这说明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Cu 2+离子和SO 42-离子。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得一深蓝色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稀NaOH 溶液后得不到浅蓝色Cu(OH)2沉淀,但加入Ba 2+则有白色BaSO 4沉淀生成。

第6章-成键

第6章-成键
M CO M
红外(cm-1) 2150-1950 1900-1750
依次增加 1800-1700 依次减小
面桥
M
1.19-1.22
2.四核配合物
多数呈四面体形。羰合物中CO有端,边桥,面桥形态三种键合状 态。由IR谱的羰基伸缩频率来鉴别它反映三种不同状态的C-O键强度 的变化 Ir4(CO)12 端
双重键的双核配合物, 如
Fe
O N N O
ph C ph
Rh C
ph ph
Fe
Rh
(N :sp2 ) 共平面 (η5-C5H5)2Fe2(μ2-NO)2
(C: sp3) 不共平面 (η5-C5H5)2Rh2(μ2-Cph2)2
2 . 稳定趋势
a. M2Cl93- (M=Cr, Mo, W) 键长Cr-Cr 3.12 Å (很弱) Mo-Mo 2.67 Å W-W 2.41 Å (较强) M6X12 (M=Nb, Ta, V不存在) M6Cl12: 1, M6Cl12(全配) (六面12棱) 2, [M6Cl8]Cl4 (六面8顶) Tc2Cl93-, Re2Cl82- , Mn无类似双核簇
Cl
Re
Cl
Cl
Cl
Cl
Cl
Cl Re
Cl
Re Cl
Cl
Cl
Cl
Re−Re键能根据振动光谱数据估计为114−130 Kcal/mol, 此
值除了C≡C三键和N≡N三键外比其它双原子键能都高.
如[ReCl8]2−、[MoCl8]4−, 它们有两个结构特点:
(1) M−M距离极短, Re−Re为2.24 Å ,相应的金属键本身的 平均值为2.74 Å;Mo−Mo为2.14 Å ,对应的金属键本身的 平均值为2.75 Å 。 (2) 有两种可能的构型: 即两个MCl4重叠取向与交错取向。

配合物的应用

配合物的应用
Cl
H3N H3N
Cl Pt Cl
H3N Pt H3N Cl
Cl Cl
(1) Cisplatin
(2)
随后,Rosenberg及其合作者对患有肉瘤180和 白血病L1210的小鼠做实验,得出铂类配合物可以用 于癌症治疗的结论。最终导致顺-二氯二氨合铂(即 顺铂)于1971年进入Ⅰ期临床试验。1978年批准顺 铂为睾丸肿瘤和卵巢癌的治疗药物。 现在,顺铂是全球三大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之 一,每年的销售额为5亿美元。除对睾丸肿瘤和卵巢 癌有特效外,也对口咽癌、支气管源性癌、子宫颈 癌、淋巴瘤、骨肉瘤、黑素瘤、膀胱癌、成神经母 细胞瘤等有治疗作用。
硅胶及Cr(η -C6H5)2结合成固载型催化剂的过程
§8.2 医疗中的应用
抗癌药物
癌症和微量金属离子有密切关系,癌组织中Ca2+浓 度低,K+浓度比正常组织高二倍,某些癌症的高发区在 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
例如:低碘地区易患甲状腺肿瘤; 土壤中含锌和铬高的地区与肠胃癌的发病率有关;
钼、铜、铁的缺乏引起食道癌。
在已形成[Pd(C2H4)X3]-中,由于三各卤阴离子的变
形性顺序为I-> Br-> Cl-,Pd(Ⅱ)与I-、Br-之间较强 的相互极化作用,使Pd(Ⅱ)与I-、Br-之间的电子云 重叠较多,而不利于Pd(Ⅱ)反馈电子,从而使乙烯
的活化不够,不利于后面的反应。因此,Wacker
法最合适的催化剂是三种[PdX4]2-配离子中的 [PdCl4]2-。
由(b)到(c)的反应中,是已结合在Rh上的CO活 化转化为酰基。
⑥(c)是一个5配位的配离子,再与一个CO分子 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6配位配离子(d)。
⑦(d)进行还原消去反应,得(a)和乙酰碘 CH3COI,后者水解而生成产品乙酸,同时生成HI。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效应 效应 配位效应
EDTA 副反应
混合配 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利于主反应进行
提出问题: 用什么来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呢?
为了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定量
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副反应系数α
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式:
=未参加主反 该应 组组 分分 的的 平各 衡型 浓体 度的总浓度=XX
6.3.1副反应系数(α)
[Y ] [N1Y ] [N2Y ] [NnY ] [Y ]
Y Y (H ) Y (N1) Y (N2 ) Y (Nn ) n
当n=1时:
Y Y (H ) Y (N) 1 (二)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αM
1.辅助配位效应 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
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αM(L)
i
[MLi ] cM
[M]
i [M ] [ L]i (1 i[L]i )
i [ L]i
(1 i[L]i )
铜氨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
1.0
0.8
Cu2+
Cu(NH3)42+
分布系数
分 布 0.6
Cu(NH3)22+
分 数
0.4 Cu(NH3)2+
Cu(NH3)32+
0.2
0.0
654321 lgK1-4 4.1 3.5 2.9 2.1
4.金属离子M的总的副反应系数
A若存在n种配位副反应: αM
M
M M
M(L1
)
M(L2
)
M(Ln
)
(n
1)
B若存在2种配位副反应:
练习:
M
M M
M(L1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新)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新)

三、配合物的命名
1. 配合物的特征部分内界的命名方法
[Cu(NH3)4]2+ 四 氨 合 铜 (II) 离子
配体数(以汉字数码表示) 配体名称(不同配体之间有时以圆点(·)分开) 合(表示配位结合) 中心原子名称 中心原子氧化数(加括号,以罗马数字表示)。
注意
• 配阴离子和配阳离子的命名:
CN-、CO中,哪些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哪些可以作 为配位体?
中心原子:Fe3+、Cu2+、Zn2+、Ag+ 配位体:H2O、NH3、F-、CN-、CO
练习2: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
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两可配体,异性双基配体:配体虽有两个配位原子,
由于两个配位原子靠得太近,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与中心
原子成键,故仍属单齿配体,如:
-SCN- 硫氰根 以S配位
-NCS- 异硫氰根 以N配位
-ONO- 亚硝酸根 以O原子配位
-NO2- 硝基
以N原子配位
(四)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总数
配位个体 [Cu(NH3)4]2+ [CoCl3(NH3)3]
配位键:共价键的一种。构成配位键的两原子依旧共享一 对电子,但这对电子由一方单独提供,另一方只提供空轨 道来容纳这对电子。
带正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阳离子:
[Cu(NH3)4]2+、[Ag(NH3)2]+ 带负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阴离子:
[HgI4]2-、[Fe(NCS)4]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和配位分子统称为配合物。
硫酸五氨·一水合钴(III)、

医用化学-第6章-配位化合物

医用化学-第6章-配位化合物

书写规则:[M 无机负离子 无机分子 有机物]
书写含多种配体配合物的化学式时,一般按照配体
命名先后顺序来写 :
(1)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如[Ag(NH3)2]Cl、H2[SiF6], [Ag(NH3)2]Cl
(2)配位个体先形成体,后配体,有多个配体时,阴离子 在前,中性分子在后;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同类 配体,以配位原子英文字母次序为准。
即:由一简单正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阴离子 或中性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复杂结 构单元。如: [Ag(NH3)2]Cl 、[Cu(NH3)4]SO4、 [Ni(CO)4] 四 羰合镍 [Pt(NH3)2Cl2]、 K4[Fe(CN)6] 、 [Co(NH3)6]Cl3、 K2[HgI4]
3)配位数
与中心离子(或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
配位数 配位体i 的数目 齿数
例如:
单齿配体 多齿配体
Cu(NH3
)
42+
4
PtCl3 (NH3 )-
CoCl2 (en)2 2
Al(C 2O4 )3 3-
Ca(EDT A) 2-
4 31 4 2 22 6 32 6 1 6 6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实验已知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后溶解是因为生成了 [Cu(NH3) 4]2+ ,其结构简式为:
NH3
2+
H3N Cu NH3
NH3 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 2+ +2NH3 .H2O
Cu(OH)2 + 2 NH4 +
Cu(OH)2 + 4NH3 . H2O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
N
N
Ag
N
N
Ag
金属离子
(a)
(b)
(c )
纯 4,4'-联吡啶(a)、纯吡嗪(b)及 4,4'-联吡啶及吡嗪混合配体(c) 与金属离子组装成正方形二维网格的结构单元
配位聚合物之所以受到重视与广泛研究,是由于其展现出的性 质独特、结构多样化以及不寻常的光、电和磁学效应,在非线性光 学材料、传感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以及催化、储气等诸多方 面都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芳环堆积作用有利于配合物形成超分子网络,提高配合物的 维数和稳定性。 例:Cu(I) 与 1-氨基芘(apyr)反应形成的单核阳离子 [Cu(apyr)3]+,Cu(I) 的配位数为 3,有分子内和分子间的 π-π 堆 积作用,最后形成二维的超分子网络。
3.40 Å
NH2 Cu NH2 NH2
3.46 Å 3.43 Å
例: 近几年,一些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因具有较 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其作为新型的储氢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普 遍的关注以及探索。
一些新型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示意图
按照配合物在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分类,可以将配合物分 为如下几种类型:①导电功能配合物;②发光功能配合物;③单 分子磁性功能配合物;④超分子功能配合物。
M-M 型导电配合物
通过相邻中心金属离 子的 dz2 轨道的相互重叠 构筑的类似金属的一维导 电通道。如KCP 盐 (K2Pt(CN)4Br0.3· 2.3H2O), 相邻 Pt-Pt间通过 d 轨道 的重叠形成金属 - 金属键 一维导电分子。
π-π 型导电配合物
配体为具有 18π 电 子的共轭平面大环时, 配合物通过配体分子 间 π 轨道的重叠形成 的一维导电通道。如: TCNE、TCNQ 等共轭 分子,通过分子间的 π-π 堆积作用聚合成一 维导电通道。
石墨的晶体构型
氢键导向的配合物
氢键在化学、催化、生物化学过程以及超分子化学和化学工程 等领域其重要作用。 氢键的存在,往往使配合物单分子之间相互连结,形成具有一 维、二维或三维网络结构的分子聚集体,从而降低分子体系能量, 稳定了体系结构,其结果可能赋予这些化合物某些新的性质(如光、 电、磁、生物活性等)和功能,开阔了应用前景。
6.1.1 导电性功能配合物
导电功能低维配位聚合物
具有导电功能的低维配位聚合物是基于分子间近距离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一维或准二维结构的分子导体等。其导电性的特点是具有很 强的各向异性,并且低温时会出现Peierls 畸变(和电荷密度波相关 的周期性晶格遭受破坏并导致一维导体转变为绝缘体的现象)。
低维配位聚合物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 M-M 型导电配合物; • π-π 型导电配合物; • M-π 型导电配合物。
[Pt(CNtBu)2(CN)2]一维 MMF 纳米线
6.1.2 磁性功能配合物
物质磁性的类型 当物质由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组成时,由于分子磁矩的 存在而导致物质的磁性。可以将每个原子或分子自旋引起的磁 矩看成一个小磁铁(常称为磁子)。通常由于这些磁子的无序 取向而使物质不呈现宏观的磁性。
根据磁性物质中自旋的不同取向,可以将磁性物质分为以 下几大类型:
Cl Cl Re Cl Cl Cl Cl Re Cl Cl
2+ 2-
1996年, Dunbar 等人利用金属 - 金 属成键技术成功合成 [Rh6(CH3CN)24]9+ 分子导线,该一维混合价态的分子导线 由双核 Rh 单元通过分子间的金属-金 属键作用连接形成金属链状配合物。
[Re2Cl8]2– 的结构
1D 螺旋型
1D 梯子型
1D 铁轨型
2D 方格型
2D 蜂窝型
2D 砖墙型
3D 金刚石型
3D 立方体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配位聚合物网络结构示意图 ~
构筑配位聚合物的 常见桥连有机配体的结 构如右图所示,利用这 些配体与特定金属离子 进行组装,就能形成各 种网络结构。
例:选择具有两端均为 单齿配位的直线型配体, 例如 4,4'-联吡啶(4,4'bpy ), 可以很容易与 直线型 2 配位的 Ag(I) 离子组装出直线链结构 的配位聚合物 [Ag(4,4'bpy)]NO2。
配位化学
6
Chapter 6
配合物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配合物的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
6.1 6.2 6.3
配合物在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配位化学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6.1
配合物在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6.1.1 导电性功能配合物 6.1.2 磁性功能配合物 6.1.3 发光功能配合物 6.1.4 功能配合物多孔材料
C Cl S H N
芳香堆积导向的配合物
芳香堆积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
1 2 3
3.3~3.6 Å
面对面完全叠合
滑斜,平行位移
点到面,边到面,T形
C–H〃〃〃π 相互作用
π 堆积,π-π 相互作用
一般认为,有堆积作用的面对面的距离在 3.3 ~ 3.6 Å (强的堆积作用)。芳环的堆积对于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 的性质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配合物合成中,配体的类型 对于芳环堆积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M-π 型导电配合物
当金属的 dxz 和 dyz 轨 道 和大 环配 体的 π 轨道发生重叠时,而 表现出导电性的大环 金属配位聚合物。
TCNQ 自堆积示意图
F〃A〃科顿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现 [Re2Cl8]2- 中的金属金属多重键,由此有机金属一维含金属 - 金属键分子导线的研究 也变得丰富起来。
J.M.莱恩教授
“超分子化学之父”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补充内容 1 ♦
超分子配合物
在配合物化学领域,超分子是一个广泛讨论的概念。超分子 概念最早是由 Wolf 在 1937 年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与术语在 1978 年引入。
超分子化学定义
Lehn 定义为:正如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基于分子 有序体和分子间价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 通俗地说: 超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 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更高复杂性的有组织实体。
抗磁性:
顺磁性: 铁磁性:
χd < 0,且很小,-10-5 量级。
χp > 0,也很小,10-6 ~ 10-3 量级。 χf > 0,且在 10 ~106 量级。
亚铁磁性:
反铁磁性:
χ > 0,100 ~ 103 量级。
χ 在某一温度取得最大值。
磁化率 ( χ ):表征磁性的强弱的磁学量。
磁性物质的机制
Dunbar 合成的分子导线
2006 年,Chi-Ming Che 等 人合成了 [Pt(CNtBu)2(CN)2]一维 MMF 纳米线,该化合物具有较 强的发光性能,在 550 nm 左右 发绿色荧光。特别是混合价态一 维链状导电配合物(Metal to Metal Framework, MMF)有着 很好的导电性能,在光、电、磁 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支志明教 授获颁国 家自然科 学奖一等 奖证书后 摄于人民 大会堂前。 支志明: 无机化学家, 1957 年出生, 199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 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 ,原 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无 机化学基础研究,在无机和有机金属合 成,高价金属配体多重键配合物,发光 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光诱导电子和 原子转移反应,不对称烯烃环氧化反应, 生物系统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分子装臵和 DNA 辨认中的发光材料等方面取得一 系列成果。
从小磁针的指向理解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
顺磁性
铁磁性
反铁磁性
亚铁磁性
弱铁磁性
准铁磁性
螺旋铁磁性
磁性功能配合物材料
磁性功能配合物以多金属中心的配合物为主。要使分子具 有磁性,金属离子必须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并通过桥联 配体使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适当的调节。 目前配合物磁性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 电荷转移配合物
• 金属骨架一维结构功能配合物磁体 • 自旋交叉配合物也是分子磁体
• 配合物单分子磁体
6.1.3 发光功能配合物
无机发光物质大多集中在稀土,外层电排布子为 d10 和 d8 等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配合物上,其发光机理大致 有两种,其中一类是金属离子本身可以发光的配合物, 如稀土,低价 d10 和 d8 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它们与电 子接受体配体作用形成了发光强度大,寿命长的荧光物 质,这些配合物具有大环结构和共轭体系,同时 d10 和 d8 高价大体积金属离子 (Pb4+,Pt2+, Au+)等可以形成 M-M 键,电子通过 d-d 跃迁产生MC电荷转移跃迁而表 现出较好的光学性能。
+
Host/guest systems
典型的 超分子体系
Liquid crystals
Micelles
Monolayers
Multilayers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Function via organization
Materials science
Order and mobility
反磁体 (ferrimagnet)
磁性 物质
反铁磁体 (antiferromagnet)
亚铁磁体 (canted ferromagnet)
人类对物质磁性的认识
古代磁学
有磁性 无磁性
近代磁学
抗磁性 顺磁性 铁磁性
现代磁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