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 可分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意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 前意识 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
人格的临床研究 优点:对人格现象和人的整体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局限: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验证 人格的相关研究 优点:寻找个体差异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局限:信息在真实性和确切性方面存在问题 人格的实验研究 优点:对变量研究而揭示因果关系 局限:难以对变量严格控制
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1. 资料收集 2. 研究验证 (1)实验法(准实验法) (2)现场研究 (3)访谈法 (4)问卷法 (5)测验法
下一页
3
、人格的独特性
不同的遗传、生活与教育环境形 成独特的心理特点 4 、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 化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 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人格结构 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 “类型” “自我” “需要” (二)人格动力 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 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 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四)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 反应。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霍桑实验(效应 霍桑实验 效应) 效应 1927年----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 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E. 年 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 梅奥(George.E.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 在美国 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 梅奥 为首的一批学者 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 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 结论:(1)物质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 结论 物质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 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休息时间、工作日、工作周的长短以及工资 休息时间、 休息时间 工作日、 的支付方式等都不是影响生产的第一要素。 的支付方式等都不是影响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 态度)与人际关系,使人 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 与人际关系, 改善劳动者的士气 态度 与人际关系 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 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 这 才是增加生产、影响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才是增加生产、影响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探讨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揭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特点和变化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多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在冲突的影响;而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沃特森、斯金纳等学者则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要取向:内因和外因。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人格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
目前,人格心理学已经涵盖了多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包括五因素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探讨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长期存续的心理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可能会促使个体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而一个内向、保守的人格特征则可能使个体更趋向于稳定和安逸。
人格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因此,在理解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意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心理咨询、临床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通过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调适情绪;在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效能。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人格”这个词。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会说“他的人格很正直”或者“她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但人格究竟是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稳定模式和特征。
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或行为,而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结构。
它包括了个体的气质、性格、价值观、态度、动机、自我概念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人的气质可能是天生较为急躁,但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我调节,形成了沉稳的性格。
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其人格的一部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格在个体的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
它在儿童时期开始形成,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不断经历各种生活事件和人际交往,这些经历会逐渐塑造和改变他们的人格。
比如,一个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特质;而在一个充满冲突和压力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来研究人格。
其中,最常见的是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
例如,明尼苏达多相性人格量表(MMPI)、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等。
这些工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选项,试图测量个体在不同人格维度上的表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测试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和评估的手段,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定义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的稳定性是其一个重要特点。
一旦形成,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是完全固定的。
在重大的生活事件、心理治疗或者个人的强烈意愿下,人格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一个经历了重大挫折的人,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从而导致人格的某些方面发生转变。
人格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反,不良的人格特质可能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
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人格”这个词。
有人说某人的人格高尚,有人说某人的人格有缺陷。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我们首先要明白人格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结构体。
简单来说,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地发生巨大的变化。
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相对内敛、安静的特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是完全不变的,在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或长期的心理干预后,人格可能会有所调整和改变。
同时,人格具有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双胞胎,在相同的成长环境中,也会发展出各自独特的人格特征。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应对问题的策略、与他人交往的风格等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人格独特性的体现。
从心理层面来看,人格涵盖了个体的认知风格、情绪反应模式、动机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认知风格指的是个体获取、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方式。
比如,有些人善于逻辑推理,能够迅速地分析问题;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直观感受,凭借直觉做出判断。
情绪反应模式则反映了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
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喜怒哀乐都表现得十分明显;而有的人则情绪相对稳定,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动机体系,有些人追求成就和成功,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而有些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喜爱。
价值观则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判断。
它影响着个体的选择和决策,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之一。
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研究表明,某些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例如,气质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
环境因素在人格形成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 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性,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有最有利的部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是指人们潜意识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或洽谈对象身上。
他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师保国Email:*****************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凶杀、战争、弑师)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自杀,做决定)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什么是健康人格?(不健康人格)怎样测量人格?(抽象画?小说?问卷)怎样改变异常行为?(抑郁;焦虑;强迫)等等(飞跃疯人院)归结起来,人格研究的主题:1、人性哲学(Humanistic Philosophy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6、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7、人格测量(personality assessment)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专题讲授、录像、讨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
充分利用学员的主动性实施互动教学,创造积极的讨论、学习氛围。
成绩考核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结合。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讨论发言、期中作业的情况。
期末成绩主要是考试(考查)成绩。
教材及参考书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Richard M.Ryckman著,高峰强等译人格理论(第8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黄希庭主编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1998年Randy J. Larson&David M.Bus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Domains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nature.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的概念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简史第三节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与难点:人格概念;人格理论第一节人格的概念热身活动魔法药水预测你的未来假设你面前有一瓶能预测未来的魔法药水,喝掉一整瓶就会知道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这瓶药水?A、有一点兴趣,但不喝这瓶药。
B、想要知道自己一生的所有事情,所以一口气喝掉整瓶药水。
C、只喝下能知道明天事情的份量就够了。
D、只喝能知道未来一年事情的份量。
E、先保管着,等到有需要时再使用。
A 你对自己的思考和信念相当有自信,即使碰到障碍,也会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你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及宗教热忱,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孜孜不倦,谨守自己的岗位。
你可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B 你具有非凡的勇气及好奇心,拥有冒险犯难的精神。
不过你常常太注重事情的结果,忽略了努力的过程及苦心。
所以你通常对没有胜算及把握的事情,不会花心力去做,因为你不希望自己白费力气。
你常常喜欢算命,希望能够有一些参考指针,来让你知道未来要往哪一个方向。
基本上你虽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却也认为命运及运气是主宰事情成功与否的重大关键。
C 你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对自我相当负责,也让别人能够安心交付任务给你。
你做事情不喜欢好高骛远,一下子就立定非常高远的目标,而是喜欢先立定短程目标,按部就班的前进,直到接近梦想为止。
D 你对未来有莫大的欲望,经常梦想自己够抓住成功的机会,实现愿望。
也会希望能有贵人出现,助你一臂之力。
E 你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都注重合理。
喜欢追根究底,穷究真理,有时候会不知变通。
不过,你做事皆以安全第一为最高原则,所以不会做太过无理的苛求。
你也相当看重自己的知识和思考能力,不轻易受他人的意见左右。
一、人格的定义我国古代汉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中文中“人格” 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日文中“人格” 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 的意译英文中“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人格(personality)=persona=面具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的心理千差万别。
面具指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不同的专家-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人格定义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哲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曾考察过五十个人格定义。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人格定义。
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
(Eysenck,1970)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
(Pervin,1980)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黄希庭,1999)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郑雪,2001)二、人格的特性整体性schizophrenia (精神内部分裂)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共同性社会性自然性三、相关概念个性(individuality)气质(temperament)性格( character)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简史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德)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苏格拉底“认识自己”柏拉图灵魂:理性、意志、欲望亚里斯多德人:肉体;灵魂(理性、非理性)希波克拉底体液说:血液、黄、黑胆汁、粘液康德多血质;忧郁质;胆汁质;粘液质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1937年,奥尔伯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一)心理测量运动使人格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高尔顿;卡特尔;比纳(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开辟了人格的临床研究传统催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第三节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学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任何一种主要的人格理论都可以在这六个流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为什么学习人格心理学掌握理论遗传-环境;意识-无意识;自由意志-决定论应用于心理治疗举例:人格类型与疾病更好评价自己设计研究举例:人格类型与疾病1. A型人格与冠心病“A型行为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两位临床医生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传统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吸烟和高血压)不能完全解释冠心病的发病率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征与正常健康人有很大差异,即冠心病患者大多有进取心强、过分的抱负与雄心壮志、急躁易怒、行动匆忙、过分竞争性与好胜性、充满敌意以及有时间紧迫感等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或A型人格(或A型性格)未发现这些相关行为特征者被称为B型行为模式或B型人格(或B型性格)A型人格的特征赖特(Wright,1988)研究表明:时间紧迫感——做事快、感到时间不够长期亢奋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多面出击——总想同时做一项以上的事B型人格的特征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争强有耐心能容忍2. C型人格与癌症C型人格主要特点:不表现出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等对愤怒的压抑、抑郁与癌症的发生、恶化和预后不良有联系的研究报告则相当的多第四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格心理的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孤独者经常离群而居寄托儿童与老师交往频繁、与父母交流甚少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缺乏社交技能导致孤独:1.孤独者比不孤独者较少主动发起谈话 2.孤独者不能正确了解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3.孤独者在社交场合比不孤独者有较多不恰当的话心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寄托儿童应具有独特的特点。
第三阶段:检验与结论对于问题一,记录并比较孤独者和不孤独者主动发起谈话次数、与陌生人谈话时不恰当的次数对于问题二,调查寄托儿童的实践生活、心理特点二、人格心理研究取向(一)临床取向1.涵义: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取向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缺点: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取向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2.习得性无助实验发现-内外控-与抑郁症的关系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复习题1、概念:人格、人格心理学2、人格理论有哪些?你喜欢哪些理论?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34岁才有了孩子的武薇(化名)是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白领,不过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她居然就有拿牙签扎女儿眼珠的强烈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