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简介

合集下载

南宋“施黔路”军防地理试析——兼析咸丰县大寨坪城寨的修建背景

南宋“施黔路”军防地理试析——兼析咸丰县大寨坪城寨的修建背景

收稿日期:2020-09-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北宋西北地区的寨堡与军事地理研究 (15YJA770017)ꎮ作者简介:尚平ꎬ男ꎬ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ꎮ吴尚谦ꎬ女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文博馆员ꎮ2021年3月第43卷㊀第2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Mar 2021Vol 43㊀No.2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1.02.001南宋 施黔路 军防地理试析㊀㊀㊀㊀ 兼析咸丰县大寨坪城寨的修建背景尚平1ꎬ吴尚谦2(1.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ꎬ湖北黄石㊀435000ꎻ2.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ꎬ湖北恩施㊀445600)摘㊀要:湖北省咸丰县大寨坪遗址被初步判定为宋元时期军事城寨遗存ꎬ因文字性史料缺少ꎬ该城寨修建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ꎮ本文对大寨坪寨址及其附近区域在宋蒙(元)战争时期的交通路线和军事地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ꎬ认为自嘉熙至开庆年间ꎬ川东地区的军防地理发生了三次变动ꎮ在此期间ꎬ施州的军事地位不断上升ꎬ大寨坪城寨的修建极有可能与这一背景有关ꎮ关键词:施黔路ꎻ㊀宋蒙(元)战争ꎻ㊀大寨坪城址中图分类号:K901.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6219(2021)02-0001-06㊀㊀2018年5月ꎬ湖北省咸丰县文物部门对该县清平镇马家坪村的大寨坪遗址进行了清理调查ꎬ初步判断其为宋元军事设施遗存[1]ꎮ该城寨遗址合围超过5500米ꎬ巨石砌筑墙体ꎬ位于300米以上的孤峰上ꎬ为恩施地区古代重要的军事设施ꎮ目前ꎬ大寨坪遗址已被湖北省政府列入大遗址保护规划中[2]ꎮ因该城寨在建造样式上与南宋抗蒙战争期间所修筑的山城寨堡具有诸多相似性ꎬ故有专家认为该城址极有可能是南宋川东及峡江地区整体山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3]ꎮ迄今ꎬ学术界有关南宋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ꎬ施州附近区域的山城历史仍缺乏更多文献资料的支持ꎬ关于大寨坪城寨的兴建的历史背景有待进一步考证ꎮ本文认为施州及宋人所称的 施黔路 在南宋川东长江以南地区的军事防御地理中具有重要地位ꎬ自嘉熙三年(1239)以后ꎬ施州附近区域的军事地位不断上升ꎬ大寨坪城寨的修建极有可能与此背景相关ꎮ一㊁孟珙京湖地区防御战略中的 施黔路北宋时ꎬ施州东南部有高州㊁顺州㊁富州等羁縻州ꎬ是 夔路徼外熟夷 施州蛮生活的区域[4]14243ꎬ范围包括今恩施市宣恩㊁来凤㊁咸丰县ꎮ宋朝为了加强对溪洞蛮部的统治ꎬ在施州境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寨堡ꎬ这些寨堡被记载在«武经总要»中ꎬ由于当时施州一带的军事地位尚不凸显[5]1012ꎬ这些寨堡的规模不会很大ꎮ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5)蒙古军队向四川地区发动攻击ꎮ此后ꎬ宋蒙双方长期㊁频繁在长江沿线和川东地区激战ꎬ夔州㊁施州㊁黔州三地控扼巴蜀与南宋长江中下游的腹心地带之间的交通咽喉ꎬ 施黔路 成为南宋军事防御的重点ꎬ山城㊁寨堡的数量㊁规模明显增多ꎮ1 夔州㊁施州被纳入京湖防区宋理宗端平三年(1235)秋ꎬ蒙古西路军大举进攻四川ꎬ突破蜀口ꎬ于十月占领眉州ꎮ第二年八月ꎬ蒙古骑兵进攻川东至夔州(今奉节县)外围ꎮ这一时期负责四川军事防务的四川制置使和制置副使设立在靠近蜀口的川西地区ꎬ在蒙军的冲击下ꎬ川东防守缺乏有力的组织ꎬ京湖地区的侧后方受到严重威胁ꎬ局势危急ꎮ嘉熙二年(1238)正月ꎬ宋廷任命史嵩之为督视京西㊁湖南㊁北军马ꎮ嘉熙三年(1239)ꎬ京湖安抚制置使孟珙被授权负责夔州的防务ꎬ施州及其所隶属的夔州路的防务亦被划入京湖安抚司负责ꎮ孟珙得到蒙军即将入川的情报后ꎬ对蒙元军队的进攻方向进行了预判ꎬ认为蒙军 必道施黔ꎬ以透湖湘 ꎬ即取道 施黔路 向湖湘内地渗透ꎮ于是ꎬ京湖地1区的宋军围绕峡江地区进行了布防: 二千人屯峡州(治今宜昌市)ꎬ千人屯归州(治今秭归县) ꎻ 精兵五千驻松滋(治今松滋市西北)ꎬ为夔声援 ꎻ 遣伍思智以千人屯施州 [4]12376ꎮ秋冬ꎬ蒙古军队进至开州(治今开县)ꎬ并在万州(治今万县市)附近渡过长江ꎬ一支蒙军向施州方向进攻ꎬ施州守臣鲜于渭被杀ꎮ孟珙命其弟孟璋 选精兵二千驻澧州(治今灃县)ꎬ防施黔路 [4]12376ꎮ«孟珙传»等文献记载:上流备御ꎬ宜为籓篱三层ꎻ乞并制副司及移关外都统一军于夔ꎬ任涪南以下江面之责ꎬ为第一层ꎻ备鼎(治今常德市)㊁澧ꎬ为第二层ꎻ备辰(治今沅陵县)㊁沅(治今芷江县)㊁靖(治今靖州县渠河东岸)㊁桂(治今桂阳县)ꎬ为第三层ꎮ峡州㊁松滋须各屯万人舟师隶焉ꎬ归州屯三千人ꎬ鼎㊁澧㊁辰㊁沅㊁靖各五千人ꎬ郴㊁桂各千人ꎬ如是则江西可保ꎮ[4]12377可以看出孟珙在京湖路西部的防御重点区域有两个:首先是长江通道的江面防御ꎬ即涪州(今涪州市)以下的江面ꎬ夔州和驻防在峡州㊁松滋的舟师两万ꎬ即用以应对江面的防守ꎻ第二个区域是从长江南岸延伸到广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ꎮ宋朝的荆湖南路㊁荆湖北路西部与夔州路相接ꎮ由于受川东多山地形的限制ꎬ从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㊁洞庭湖平原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通道为长江航线ꎬ自长江两岸南北延伸至广西㊁汉江上游也多为高山峻岭ꎬ陆路交通被山地所限制ꎬ往来道路有限ꎮ因而ꎬ对于南宋而言ꎬ与擅长以骑兵作战的蒙古军队作战ꎬ充分利用地理上的天然阻碍ꎬ并控制交通要道显然是防御战略的重中之重ꎮ孟珙选择驻兵的州㊁府城镇多位于川江以南㊁包括今天云贵地区进入湖湘地区的主要交通路线上ꎮ这些交通路线从北向南分为四列:长江干流为第一列ꎬ鼎州㊁灃州是第二列ꎬ辰州㊁沅州㊁靖州为第三列ꎬ桂阳㊁郴州为第四列ꎮ孟珙布防的地域范围比较广阔ꎬ其中灃州㊁鼎州㊁辰州㊁沅州一方面靠近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ꎬ同时也是通往羁縻州㊁县的前沿ꎬ 灃㊁鼎㊁辰三州ꎬ皆旁通溪洞ꎬ置兵戍守 [4]2201ꎮ这条防线以西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ꎬ宋朝直接管辖的范围有限ꎬ孟珙 又遣杨鼎㊁张谦往辰㊁沅㊁靖三州 ꎬ 同守倅晓谕熟蛮ꎬ讲求思(治今务川县)㊁播(治今桐梓县西南)㊁施㊁黔(治今彭水县)支径ꎬ以图来上 [4]12377ꎮ思州㊁播州㊁施州㊁黔州位于涪州以南㊁沅州以西ꎬ是第一层防御区与第二和第三层防御区的衔接地带ꎮ孟珙对于第二㊁第三层防线以西地区ꎬ在防御策略上ꎬ仍将重点放在控扼交通要道上ꎬ 讲求思㊁播㊁施㊁黔支径 ꎮ显然ꎬ施州㊁黔州等地的军防地位与其交通地理的重要性有着紧密关联ꎮ因为除了在长江干流布防(孟珙 三层防御 说中的第一层)外ꎬ孟珙非常担心蒙元军队利用长江以南地区的其它陆路进入两湖地带ꎮ嘉熙三年元尚未攻击夔州㊁施州时ꎬ他就曾预判蒙元军队通过 施黔路 向湖湘地区进行渗透ꎬ蒙军退去后ꎬ孟珙所提出的防御方案与战前部署在思路上仍保持一致ꎮ可见ꎬ孟珙所称的 施黔路 在南宋川东㊁京湖西部的防御中具有重要地位ꎮ2 施黔路 与宋代施州至灃州的道路施州与黔州地理联系紧密ꎬ所以宋人常常以 黔施 并称ꎬ甚至为体现其交通上的重要性ꎬ又有 施黔路 的提法ꎮ 施黔路 从字面意义理解是以连接施州黔州两地的重要交通线路ꎮ据严耕望考订ꎬ唐宋时期由内地进入黔州的主要道路是由峡州(或归州)登岸经施州南下ꎬ由黔江县进入黔州的路线ꎮ在严氏«唐代交通图考»中ꎬ黔州与施州之间的交通线被标识为重要道路ꎬ地位仅次于唐代驿道所取道的长江航路[6]1300ꎮ严耕望还指出:黔州北上经黔江县后转东北ꎬ不经峡州入江ꎬ而由施州以南的酉溪至溪州(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而东ꎬ可至灃州[6]1297ꎮ所以ꎬ孟珙在嘉熙三年命其弟孟璋 选精兵二千驻澧州(治今灃县)ꎬ防施黔路 ꎬ所说的施黔路ꎬ不仅包括黔州至施州的道路ꎬ也指黔州㊁施州进入灃州㊁辰州及湖湘地区的道路ꎮ唐时ꎬ行人若不取道长江东行而由黔州进入湖湘ꎬ则存在着南北两条主要的交通路线:一为北经黔江㊁循酉水过溪州至灃州ꎬ一为南经思州循沅水出辰州至鼎州㊁灃州ꎮ其中黔州至灃州虽然有山路相接ꎬ但曲折难行ꎮ«元和郡县志» 溪州 条下记录了灃州㊁溪州㊁黔江县㊁黔州之间的里程信息: (溪州)东北至灃州水陆相兼一千三百里ꎬ山路险阻ꎬ若遇霖潦ꎬ则不通行ꎮ本管三亭县ꎬ自县西水陆路相兼五百里至黔江县ꎬ又西三百里至黔州ꎬ其三亭县与施州接界ꎬ山路峻不通行ꎮ [7]751从这一里程信息来看ꎬ黔州与灃州之间的道路经过溪州境内ꎬ里程约有2100里ꎬ而且路况较差ꎬ灃州至黔州尚无通行便利的道路ꎮ但是进入宋代后ꎬ有关黔州经施州至灃州的交通信息ꎬ如包括里程都已记录地较多ꎬ而且清晰ꎮ北宋的地理总志中指明黔州与灃州存在交通线:«太平寰宇记»记涪州至黔州550里ꎬ黔州至灃州1564里ꎬ黔州至施州740里[8]2395ꎻ«元丰九域志»中记涪州至黔州为282里ꎬ黔州东至灃州为1564里ꎬ黔州北至施州为411里[9]364ꎻ两书关于黔灃之间的里程一致ꎮ施州至灃州之间的地区虽为高州㊁下溪洲等羁縻州地2区ꎬ但北宋在这一带的军事据点已经明显增多ꎬ所设置的重要城寨㊁治所有:永顺州(今永顺县东南二十里)㊁下溪洲(古丈县会溪镇)㊁武口寨(今张家界市安定区后坪镇)[10]223㊁安福寨(今桑植县)㊁索口寨(今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㊁慈利县寨(今慈利县)㊁石门县ꎮ此外ꎬ«武经总要»中还记录了黔州㊁施州㊁灃州之间县城和寨堡的里程ꎬ灃州ꎬ 州境置十寨 西至蛮界溪州水陆一千里ꎮ [5]1027下溪洲ꎬ 西至黔南五百里 [5]1031ꎮ慈利县(寨)(今慈利县)在灃州西境ꎬ所辖武口寨㊁安福寨与施州㊁黔州接境ꎮ«武经总要»云: 慈利县寨ꎬ天禧中置ꎬ东至州水行二百四十六里ꎬ西至武口寨ꎬ接黔州界十余里ꎮ [5]1028武口寨ꎬ 东至州十日程ꎬ西南下溪洲二百三十里ꎬ西接高州茨洞界ꎮ寨城三面控武溪口ꎮ [5]1029安福寨 东北 接 施州罗大寨 [5]1029ꎮ罗大寨ꎬ 在建始县界ꎬ北至县四百七十三里[5]1014ꎮ可见ꎬ武口寨同时连接施州㊁灃州和下溪洲ꎬ而且 三面控武溪口 ꎬ交通位置更重要ꎮ高州为施州下属的羁縻州ꎬ州治所在今宣恩县南ꎮ虽然高州 茨洞 具体位置不详ꎬ但根据武溪口(即今湖南张家界市大溶溪镇)和高州两地之间的地形和永顺州㊁武口寨所在的位置ꎬ大致可以推断宣恩县至灃州北宋中期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经今来凤县城㊁龙山县城㊁永顺县城至武口寨㊁慈利县寨ꎬ再可沿水至灃州ꎻ另外是施州东南行经罗大寨至安福寨(即今桑植县)ꎬ再去武口寨并与前路汇合东向ꎮ宋代黔州至灃州的道路不仅可以取道施州方向ꎬ而且路程缩短不少ꎬ通行情况与唐代相比已大有改善ꎮ宋代恩施地区的地方志没有存世ꎬ但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书»中留下了关于宋代施州与黔州㊁施州至明巫山县的递铺和里程ꎬ能够进一步反映出当时以施州为中心点的交通路线的走向和大致位置ꎮ该书记录的施南府铺舍分别分布于 往夔州府路 ㊁ 南通黔州路 ㊁ 南通散毛路 和 通巫山路 四个方向的道路上ꎻ其中 俱南通黔州路 的驴瘦岭马铺㊁施家铺㊁木盆铺㊁Ѳ池铺㊁箬子铺㊁大歇堂铺㊁安乐铺为 宋置ꎬ今废 ꎻ 通巫山路 的三座铺舍也是 宋置ꎬ今废 [11]1610ꎮ虽然这些自黔州(今彭水县)东北行至施州ꎬ再至夔州或巫山县的宋代道路上的递铺位置今天已经无法确考ꎬ但施州至黔州以东黔江县之间的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ꎬ道路被约束在两山之间狭长地带ꎬ施州至黔州的古代道路应该变化不大ꎮ由于清代施南府通往黔州递铺的位置大多能够确定ꎬ因而由清代递铺位置和路线可以大致推断出宋代以施州为中心的道路情况ꎮ据«同治施南府志»记载ꎬ施州往南经下营坝铺(今恩施市盛家坝乡南下营坝村)㊁唐崖司铺等铺可去黔江县ꎬ再至彭水县ꎮ咸丰县发现的大寨坪城址就位于这条交通线的唐崖司铺和龙潭司铺之间ꎬ更重要的是ꎬ在大寨坪附近另有道路往东与咸丰㊁来凤相接ꎮ从今咸丰县向西翻越高山㊁越阿蓬江进入大寨坪寨址附近的元明唐崖司(今咸丰县尖山乡)的主要通道有两条:一是经梅子坪铺(今咸丰县高乐山镇梅子坪村)西北经两河口铺(今尖山乡双河口村)前往唐崖司铺ꎬ然后南下黔江ꎬ或者西北行经活龙坪铺(今咸丰县活龙坪乡)㊁沙溪铺(利川市沙溪乡)至利川ꎬ一是经梅子坪铺西北ꎬ经老里坝附近过河至龙潭司(今咸丰县龙潭乡)ꎬ然后北上经下营坝铺去往施州[12]126-127ꎮ清坪乡城址位于阿蓬江西岸的孤峰上ꎬ正好位于两河口和老里坝两地之间ꎬ同时控制着这几条相近的要道ꎮ因由今咸丰㊁来凤东南行可至宋永顺州㊁武口寨㊁下溪洲ꎬ再至辰州或灃州ꎬ这条道路已经在«武经总要»中记载得较为清晰ꎬ而且自宋代以来变化不大ꎮ既然大寨坪城址的位置正好位于彭水县城至恩施市之间ꎬ清代的方志中所记两地之间各个递铺所连结的交通线正好经过大寨坪ꎬ而且由湖南永顺县城经龙山县城㊁咸丰县城后向西ꎬ清代也有道路与彭水㊁恩施之间的驿路相接ꎬ所以大寨坪正好位于宋代黔州㊁施州㊁下溪洲㊁灃州之间彼此联通的道路的交汇处ꎬ这一位置显然扼守着黔州㊁施州㊁下溪洲之间的交通孔道ꎬ也可以说ꎬ大寨坪城寨的位置正好控制着孟珙所言的 施黔路 ꎮ淳祐十二年(1251)冬季ꎬ蒙军再次大举入侵四川ꎬ宋朝依然将施州及其以南的交通线作为防御的重点ꎮ京湖路安抚置制大使㊁兼知江陵府的李曾伯为防范蒙军由夔州进入京湖ꎬ从 蜀安则东南可安 的认识高度ꎬ 豫为图全之谋ꎬ以备应急之着 ꎬ调兵四千分别往归州㊁峡州㊁松滋驻防ꎻ同时因 又有澧州麻寮一路ꎬ近通施南 ꎬ另派周公明率领一军前往灃州 诸关点视㊁把守 [13]484-485ꎮ元代灃州境内有麻寮寨[14]340ꎬ明初设麻寮所ꎬ在 慈利县北三百里 [15]311ꎮ北宋所设的索口寨正好位于麻寮所至慈利县寨之间的大路上ꎮ在«武经总要»中提到一条经过今鹤峰县境后ꎬ经索口寨到达慈利县或者石门县ꎬ再东至灃州的道路ꎮ所以从麻寮路的位置判断ꎬ宋代灃州与施州之间的麻寮路被元明所沿用ꎬ其仍可视为孟珙所言施黔路的一部分ꎬ是灃州至施州的另一条重要交通线ꎮ南宋时自黔州东南行至沅州㊁辰州的交通线也比较重要ꎮ据«舆地纪胜»记载ꎬ当时在黔州内属羁縻州中的思州所属的三县中ꎬ安夷县(治今镇远县)㊁邛水县(治今三穗县西南)已经靠近沅州ꎬ故而有道路联通3黔州和沅州[16]4613ꎮ所以ꎬ当蒙军抵达长江上游的叙州㊁泸州㊁重庆府附近时ꎬ不仅仅会攻击沿江的城镇ꎬ而且很有可能转向东南进入播州㊁思州等地ꎬ进而利用黔施路和通往沅州㊁靖州的道路进入湖湘腹地ꎬ这样南宋在大巴山至淮河一线的北面的防线就将全部失去作用ꎮ在这种交通背景下ꎬ南宋在夔州路㊁荆湖北路的防御必然会同时考虑对黔州东北和东南两条交通线的控扼ꎮ孟珙所提出的防御川东和京湖地区西侧的 三层 设计ꎬ其用意就是充分利用南宋夔州路与荆湖北路之间的交通路线的分布特点ꎮ宋理宗在军防上非常倚重孟珙ꎬ对孟珙提出的 三层之说 非常重视ꎬ早在淳祐元年(1240)御札中特意说明: 三层之说 ꎬ是见规摹素定ꎬ凡有边机利害ꎬ可奏来 [18]442ꎮ随后ꎬ理宗任命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ꎬ兼节度归㊁峡㊁鼎㊁灃见戍军马ꎬ并兼京湖安抚制置使ꎬ同时负责京湖和四川的防务ꎮ稍后ꎬ朝廷根据蒙军以四川为进攻重点的形势ꎬ对四川和京湖地区的防御管理体制也进行了调整ꎬ四川宣抚司撤销ꎬ夔州路从四川制置司划出ꎬ归入京湖安抚制置司辖区范围[18]131ꎮ施州及川东的防御被纳入京湖地区后ꎬ孟珙为加强夔州路的防御ꎬ积极在这一区域建立山城堡寨ꎬ安辑流民耕种ꎮ他认为 不择险要立寨栅ꎬ则难责兵以卫民ꎻ不集流离安耕种ꎬ则难责民以养兵ꎮ 于是ꎬ 乃立赏罚以课殿最ꎬ俾诸司奉行之 [4]12378ꎮ当时在施州权知建始县的李庭芝 训农治兵ꎬ选壮士杂官军教之 ꎮ很快ꎬ当地民众 皆知战守ꎬ善驰逐ꎬ无事则植戈而耕ꎬ兵至则悉出而战 ꎮ这些做法被孟珙在夔州路推广[4]12599ꎮ可见ꎬ在嘉熙三年孟珙主持夔州防务时ꎬ施州境内增修了不少寨堡ꎬ用以控制险要ꎬ屯垦戍守ꎮ二㊁山城防御体系的构建与渝㊁夔之间的施州城寨淳祐元年(1240)秋ꎬ蒙军攻陷四川西部城堡二十余座ꎮ二年(1241)四㊁六月间ꎬ宋理宗与臣僚经过多次商讨后ꎬ决定在夔门与泸州之间的重庆设置四川制置司ꎮ此后ꎬ重庆一直是南宋在四川的指挥中心ꎮ三年ꎬ余玠入蜀主政ꎬ结合四川抗蒙作战的经验ꎬ吸取了播州冉琎㊁冉璞兄弟和播州部族将领杨文的建议ꎬ利用四川多山的自然环境ꎬ避开蒙军的骑兵优势ꎬ修造山城ꎬ长期屯守ꎮ施州境内自北宋以来就已有多处寨堡ꎬ余玠入川途中ꎬ在松滋孟珙对余玠 一见如旧 [17]443ꎬ孟珙的三层防御思想以及重视山城营建的做法应当对余玠有所影响ꎮ在余玠的主持下ꎬ青居㊁大获㊁钓鱼㊁云顶㊁天生等一系列山城得以建成ꎮ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基本是以重庆城为中心构建ꎬ这与四川的交通依赖于航运和多山的地理环境有关[18]148ꎮ重庆位于嘉陵江㊁涪江㊁渠江的交汇之处ꎬ是川东的交通枢纽ꎬ此外重庆还是夔州的屏障ꎮ重庆位于夔州上游ꎬ两城沿江相隔万州㊁忠州㊁涪州ꎬ水路往来1200里ꎬ通畅便利[8]2889ꎬ夔州是保障着重庆及四川与南宋长江中游腹地的联系ꎬ所以彼此相互支援㊁互为依存ꎮ孟珙负责川东防务时ꎬ就将靠近京湖的夔州作为军防部署的重点ꎬ至余玠入蜀后ꎬ重庆和夔州一并成为山城防御体系的两大支点ꎮ随着四川防御重心逐渐转移至沿江和川东ꎬ蒙军在四川进攻的重点目标集中在了重庆城和夔州ꎬ长江沿线和两城附近的泸州㊁合州㊁涪州㊁忠州㊁万州㊁云安军自然也成为激烈的战事频发地带ꎬ同时ꎬ与涪州㊁万州㊁夔州紧密相连的长江南侧地区也被更深地卷入到川东的战争中来ꎮ黔州㊁施州的军防地位随之上升ꎮ川东各个山城之间交通网络是由长江的干线航道和南北的多条支流航道为主线组成ꎬ重庆城上游的泸州和合州是最近的外围屏障ꎬ涪州㊁黔州是重庆城内侧防御的依托ꎮ涪州不仅沿江ꎬ且在重庆与夔州之间ꎬ位置非常关键ꎮ另外ꎬ通过乌江和唐崖河所形成的航道以及附近的交通线ꎬ涪州㊁黔州㊁施州又可连为一线ꎮ如果蒙军攻下涪州ꎬ不仅会切断重庆通过长江航道与夔州和京湖地区的联络ꎬ还可经黔州㊁施州ꎬ沿着施黔路进攻夔州ꎬ这样以重庆㊁夔州为轴心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就会遭受巨大威胁ꎮ所以ꎬ在整个川东地区的山城防御体系构建中ꎬ施州和施州与黔州之间的区域的安全也显得十分重要ꎮ随着川东战事的紧迫ꎬ涪州地位上升ꎬ黔州和施州在军防上重要性也日益凸显ꎮ淳祐三年五月ꎬ宋朝在施州 创筑郡城及关隘六十余所 [4]826ꎮ施州城不仅被重建ꎬ而且境内所建关隘(寨堡)多达六十余所ꎮ从记录上来看ꎬ施州城和境内关隘是在很短时间里就完成的ꎮ虽然ꎬ余玠是当年年初才到达重庆ꎬ但早在淳祐二年十月至十二月蒙军已先后攻陷遂宁㊁泸州㊁叙州ꎬ逼近川东ꎬ川东和京湖军防局势趋紧ꎮ因此继嘉熙三年之后ꎬ淳祐年间成为施州军防建设的第二个活跃期ꎮ胡昭曦先生在«宋元关系史»中对余玠主持事务时期修建的山城形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ꎬ他认为这些山城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ꎮ 恃险凭夷ꎬ控扼要冲ꎻ交通较便ꎬ利于攻守ꎻ水源不竭ꎬ粮秣有继ꎻ就地取材ꎬ修筑较便ꎮ因山为垒ꎬ利用天生峭壁悬崖ꎬ只于短缺处4和山坡平缓处稍加城筑ꎬ能在短期内筑成ꎮ山顶平旷ꎬ可容大量人员屯守㊁耕种ꎮ [19]151今天咸丰大寨坪宋代城址在形制上与这些特征都是吻合的ꎮ大寨坪遗址一方面位于黔州㊁施州㊁辰州㊁灃州重要城镇之间交通道路的汇合点ꎬ而寨址规模又超过一般县级治所的城池ꎬ比较明显地具有宋蒙战争时期四川山城的共性ꎬ显然是战争形势严峻时期所建造的聚落遗址ꎮ三、宝祐四年后长江以南地区防御的进一步加强因川东宋军顽强抵抗ꎬ蒙军希望由四川进入长江中游腹地的计划受阻ꎮ宋宝祐元年(1253)九月ꎬ忽必烈㊁兀良合台由今甘南地区出发向大理进攻ꎬ开始施行更大范围的迂回作战ꎬ以图绕开四川改由云贵地区进入湖南ꎮ宝祐元年十二月ꎬ蒙军攻占大理城ꎮ宝祐三年ꎬ兀良合台自云南进攻四川ꎬ十一月出叙州马湖江南岸ꎬ沿江东下并与合州外围的蒙军会和ꎮ这是自余玠入蜀以来蒙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ꎬ蒙军虽然没有攻下合州ꎬ但宋朝暴露出了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及云南方向军事防御上存在的漏洞ꎮ一般由大理东入南宋荆湖路的交通线都经过播州ꎮ宋境与播州在经济㊁交通上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是其北部的南平军㊁珍州㊁黔州(宋代播州由黔州管辖)ꎬ其中黔州是经播州东北行进入内地的必经之地ꎮ早在嘉熙三年孟珙制定长江上游的防御计划时ꎬ他的三层防御区中的后两层即是针对于川江以外区域进行设计ꎬ黔州的驻防已经在考虑中ꎮ忽必烈转攻大理ꎬ取道云南和广西对宋朝实施包围ꎬ也印证了孟珙的远见卓识ꎮ宝祐四年(1256)五月ꎬ四川制置使浦泽之向朝廷报告播州㊁思州所获的情报ꎬ称蒙古军队在大理 招养蛮人为向导 ꎮ宋理宗意识到 彼(指播州㊁思州地区部族)不能支ꎬ则骎骎及我矣! [19]773ꎮ为应对 蜀境与沅靖交急 的局面ꎬ朝廷 欲择重臣出镇上流 [4]12522ꎮ浦泽之建议 措置泸㊁溆之上ꎬ盐井设险以待之ꎬ仍以鬼国为虑ꎮ 并强调 此事不可吝费ꎬ使之大作规模ꎬ或趱调以助其力ꎮ [20]773此后ꎬ宋朝在重庆(四川制置司驻地)基础上ꎬ在泸州设潼川路安抚司ꎬ调京湖路湖北安抚使前往靖州㊁播州驻扎ꎬ并以绍庆府(即黔州)为湖北安抚副使驻地ꎮ可见ꎬ蒙古军队进攻路线的改变也导致了宋朝在湖湘和长江以南地区防御地理的调整ꎬ继夔州㊁重庆㊁钓鱼城之后ꎬ黔州㊁播州进而也成为川东军防的中心城市ꎮ宝祐四年六月ꎬ宋廷命泸州知州兼潼川路安抚 任责措置泸㊁叙㊁长宁边面 [20]773ꎮ七月ꎬ京湖安抚置制大使吴渊请求增兵万人 以备泸㊁叙㊁思㊁播 ꎬ朝廷于是自京湖路选兵五千调往夔州ꎮ当时夔州驻防军队的防守任务是 泸㊁叙有急ꎬ则援泸㊁叙ꎻ思㊁播有急ꎬ则援思㊁播ꎮ [20]774在这种局势下ꎬ施州由于位于思州㊁播州与夔州之间ꎬ自然成为兵力转输的必经之地ꎮ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程元凤随后建议 置吕文徳于沅㊁靖ꎬ置向士璧于归㊁峡ꎬ城筑之费ꎬ甲兵之需ꎬ无不应之ꎬ正所以为此备也ꎮ又闻黄平一路可通靖州ꎬ已屡行下荆阃ꎬ严作防捍更当趋之 [20]775ꎮ这一建议被基本采纳ꎮ宝祐五年ꎬ湖北安抚使兼常德㊁灃㊁辰㊁沅㊁靖镇抚使㊁兼知常德府吕文德改知靖州驻防ꎬ防止蒙军自播州㊁思州渗透荆湖ꎮ不久ꎬ吕文德又带兵自靖州进入播州布防ꎮ考虑到播州军防事态严重ꎬ宝祐六年正月ꎬ枢密院编修官吕逢年前往四川督办 关隘㊁屯栅㊁粮饷 ꎬ修筑山城ꎬ仍 相度黄平㊁思㊁播诸处险要缓急事宜ꎬ具工役以闻 [4]861ꎮ自宝祐四年至宝祐六年(1258)ꎬ长江以南三座重要山城修建完工:南平马脑山山城(龙崖城)㊁长宁凌霄城(今四川兴文县同心乡)㊁黄平城(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旧州)[19]219ꎮ这其中龙崖城㊁黄平城即位于黔州至播州㊁沅州㊁靖州的要道附近ꎮ宝祐六年年底ꎬ元兵渡过马湖再度入蜀ꎬ宋理宗诏荆湖制置使马光祖将制置司自江陵府西移至峡州ꎬ同时ꎬ六郡镇抚使向士璧移司绍庆府(即黔州)以便策应[4]863-864ꎮ开庆元年(1259)年初ꎬ元兵克利州㊁隆庆㊁顺庆㊁阆㊁蓬㊁广安ꎬ抵达涪州城下ꎬ 造浮梁于涪州之蔺市 [4]864-865ꎮ涪州是施黔路长江的重要入口ꎬ黔州㊁施州也将受到威胁ꎮ于是ꎬ四月ꎬ在黔州置司的向士璧被任命为 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㊁兼归㊁峡㊁施㊁珍㊁南平军㊁绍庆府镇抚使 [4]865ꎮ南宋提高黔州的防御级别ꎬ将湖北安抚副使原来治所峡州改于绍庆府ꎬ并将原来附属于夔州路的施州ꎬ与归州㊁峡州㊁黔州㊁珍州㊁南平军划归为一个新的防御区ꎮ这个区域正好是由原泸州所属羁縻州区域进入辰州㊁沅州必经的地带ꎮ在这里设置安抚副使ꎬ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夔州南侧的安全ꎬ同时防止蒙元军队由施黔路或者思州㊁播州路进入湖北腹心区域ꎮ从军事指挥机构的驻地的变动中ꎬ可见宝祐四年之后ꎬ宋朝京湖㊁四川防御重点明显由沿江向黔州㊁播州方向倾斜ꎮ宝祐年间ꎬ宋朝在川东南地区形成了以重庆㊁播州㊁黔州㊁峡州㊁夔州为多个支点的防御网络ꎮ这一时期的施州恰恰位于夔州㊁重庆㊁绍庆府㊁播州之间ꎬ施州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据点在整个四川㊁荆湖地区的支援㊁联络㊁策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至此ꎬ在经历了嘉熙三年㊁淳祐三年军防形势的变化后ꎬ自宝祐四年开始ꎬ恩施地5。

湖北恩施咸丰方言音系记略

湖北恩施咸丰方言音系记略

湖北恩施咸丰方言音系记略2012年1月第32卷第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raoasurlvriyunlfTinhiNomaUniest湖北恩施咸丰方言音系记略(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1)Jan.,2012Vol32 N0.1摘要:描写湖北恩施成丰方言的语音系统,-纳其音韵特点。

9j关键词:咸丰方言;音系;音韵特点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咸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东经108。

37 8”~..109。

20 8”.. ,北纬29。

19 28”.. ~30。

2 5 4,,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东连宣恩,西界重庆市黔江、酉阳二县,南临来凤,北连恩施、利川,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离省城最偏远的县。

Nl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呈南部高、中部低、东部向西部倾斜的地势。

境内海拔最高点1911.5米,..最低点445米,相对高差为1466.5米,以两高山地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8%... 唐崖河流经中部。

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个区工委,26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

咸丰是一3 69个多民族杂居县。

全县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624%,少数民族中,土.%,汉族占3...家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577其余依次是.%...苗族占8... .%;朝鲜族占03%;回5%;侗族占05 .8族占0.19%;东乡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羌族、瑶族、高山族、壮族、傣族等11 .3%.个少数民族共占03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咸丰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成渝片。

笔者自2010年以来,利用外出学习之便,对湖北恩施咸丰方言多次反复调查,记音记词。

其问主要发音合作人为:周安现,男,1985年出生,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人,曾在恩施州住过四年,大学文化,会说地道的咸丰话。

一、声母咸丰方言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一共有20个。

湖北咸丰——精选推荐

湖北咸丰——精选推荐

湖北咸丰湖北咸丰咸丰县,是中国唯⼀⼀个与皇帝同名的县。

咸丰县始建于公元1735年(清雍正⼗三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到沿海的⼤通道。

咸丰国⼟⾯积2550平⽅公⾥,林地⾯积占77.3%。

⼈⼝36.4万。

咸丰是⼀个多民族杂居县,全县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的67.6%,汉族占32.4%。

少数民族中,⼟家族⼈⼝最多,占总⼈⼝的57.7%,其他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朝鲜族、回族、东乡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羌族、瑶族、⾼⼭族、壮族、傣族。

咸丰,苍⼭如海,千⼭竞秀,百溪争流,⼈杰地灵,⽣态⽂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咸丰属喀斯特地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洞,汇⼭、⽔、洞于⼀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

咸丰坪坝营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和重庆市的交汇处,东临湖北来凤,南连重庆⾣阳,西接重庆黔江,“⼀⼭跨两省,⼀⽔连四县”。

由于地处世界神秘的北纬30度地带,景区内群⼭逶迤,沟壑纵横,洞⽳繁杂。

坪坝营旅游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浓郁的原始⽓息,是中西部地区保护最好的原始森林,总⾯积154平⽅公⾥。

景区内,⼈迹罕⾄,群⼭逶迤,浩瀚苍茫。

有12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原始次⽣林,6万亩⼈⼯林。

有树⼲直径达80厘⽶的千年杜鹃王,有万亩古杜鹃林,有红⾖杉、珙桐、鹅掌楸、秤锤树等国家⼆级以上保护植物,⽣活着华南虎、⾦钱豹、锦鸡、⾹獐、⼤灵猫等珍禽异兽。

景区内,洞⽳幽深,峡⾕险峻,飞瀑流泉,⾼⼭⽓候,⼟苗风情。

堪称树的王国、花的海洋、动物的乐园、⼈间的仙境、原始风情博览园。

第⼀洞景区内有著名的“四洞峡”,四洞峡,因⼀条弯弯曲曲峡⾕,从四座⼤⼭的⼭体中穿过⽽得名。

⼀洞到四洞全长3公⾥,海拔从1350⽶降⾄860⽶,落差500是⼀处世界极为少见的天坑穿洞群,实属罕见的地质奇观。

第⼆洞“万顷林海⼀奇观,四⼤绝洞紧相连,⼀洞⾹深通世外,⼆洞明镜照宇寰,三洞天窗相思梦,四洞峡⾕瑶池潭,⼀把丘⽐穿⼼剑,置⾝仙境不思还”。

咸丰名词解释

咸丰名词解释

咸丰名词解释咸丰(1851年-1861年),是清朝最后一个帝王咸丰帝在位的年号,历时10年。

咸丰年间是清朝衰落的阶段,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十年之一。

咸丰帝,姓氏奕,名秀,字遐阅,是清道光帝的第九子,是一个相对较为虚弱的皇帝。

咸丰在位期间,面临着国内外多重困难与挑战,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起义的反抗、英法联军的侵略、内外叛乱的蔓延等等。

尽管咸丰帝做出一些努力来改革清朝,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往往未能得到落实,未能真正改变清朝的衰落命运。

咸丰时期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

这个起义由洪秀全所领导,在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

起义军在初期以“拜上帝会”为名发动起义,后改称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起义军控制了南方的大片土地,直逼北京。

咸丰朝廷多次出动军队进行剿灭,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剿灭行动更加削弱了清朝的实力。

咸丰时期还面临着英法联军的侵略。

这是由于英国和法国的对华贸易不满,他们希望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咸丰帝在面对这些侵略时曾经做出努力,可惜由于清廷内部的腐败与内讧,结果只是导致了部分外国军队进入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咸丰年间,中国的国内叛乱也连绵不断。

在南方的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农民们生活贫困,受到无法忍受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这些叛乱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咸丰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咸丰帝在位期间,他努力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削减冗官、改革税收制度、加强军事力量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往往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未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同时,由于咸丰帝健康状况的不佳,他在处理朝政方面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咸丰时期是清朝衰落的阶段,中国面临着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和国内叛乱等多重困难与挑战。

尽管咸丰帝曾努力进行一些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改革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未能改变清朝的衰落命运。

湖北省咸丰县简介

湖北省咸丰县简介

湖北省咸丰县简介
咸丰县始建于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是中国唯一与皇帝帝号同名的县,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通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的将鄂、湘、黔、渝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全县国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 4万公顷占17.2%;林地面积19.7万公顷,占77.3%。

平均海拔800米左右。

辖10个乡镇一个区,288个村,总人口36.4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

是革命老根据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项英等174位将帅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不朽战绩。

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较大洞穴333个,主要高山有星斗山、人头山、二仙岩、坪坝营等,共7900多个山头。

地形地貌复杂,呈南部高、中部低、东部向西部倾斜。

沿龙潭河河床东北高、西南低,形成河水倒流,境内海拔最高点1911.5米,最低点445米,相对高差为1466.5米,以二高。

咸丰的风俗作文

咸丰的风俗作文

咸丰的风俗作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三峡西麓、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恩施土家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一个是恩施市,另一个是咸丰。

咸丰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因为这里是土家族、苗族、汉族和侗族的杂居地,所以有很多土家和汉族的习俗。

比如说土家的结婚风俗:结婚这天是要让新娘坐在轿子里,新郎则坐在轿子里,由新郎的弟弟抬着。

还有我们恩施人吃“三碗饭”:一碗饭由鸡、鱼、肉组成;一碗饭由豆腐、白菜、萝卜组成;一碗饭由米饭和青菜组成。

所以我们恩施人吃得最多的就是三碗饭了。

恩施土家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是以农业为主。

在这里生活着以李家为主的一万多人。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风民俗。

土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咸丰土家族民族传统节日——“六月六”。

—— 1 —1 —。

(完整版)咸丰县简介

(完整版)咸丰县简介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一、基本情况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湖北西大门。

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

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

县政府驻高乐山镇。

咸丰县国土总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公顷。

平均海拔800米左右。

辖10个乡镇一个区,263个村,总人口36.4万人(2013年数据),有土家族、苗族、朝鲜族、东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2010年,咸丰县咸丰森林覆盖率高达77.2%,是鄂西林海的主干。

优良的生态,适宜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

现已发现草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种,拥有珙桐、古杜鹃、红豆杉等10多种世界级珍品树种群落。

“金丝桐油”驰名全球,优质坝漆远销海外,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已发现药用植物178科1172种,以鸡爪黄连、鸡爪白术、党参、甜味绞股蓝、半年烂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等为主的名贵中药材,有“华中药材库”之誉。

咸丰是中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这里盛产的烤烟,以其品质饮誉。

咸丰素有“湖北仔猪第一乡”之美称,这里生产的“湖川山地猪”享誉湘、鄂、黔四省市,其加工制作的“富硒乳猪”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畅销东南亚。

动物野生动物多达21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果子狸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20种境内的忠建河是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1]矿藏截止2012年,咸丰县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已发现矿产40多种,有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硒资源矿床约1.67万公顷,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铜矿、高岭土等13种矿为D级储量。

其中含煤地层面积534.81平方公里,储量1644万吨,保有储量1500万吨。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蕴藏量达到22万千瓦。

二、规划依据:1、区位优势。

丁寨乡位于咸丰县城西南,距咸丰县城15公里,党政机关驻丁寨集镇,东北与高乐山镇相接,西北与尖山隔河(唐崖河)相望,西南与甲马池镇相邻,东南与来凤接壤,全乡国土总面积196平方公里。

北纬三十度 神秘坪坝营

北纬三十度   神秘坪坝营

北纬三十度神秘坪坝营——咸丰县坪坝营镇镇情简介坪坝营镇原名为甲马池镇,2012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坪坝营镇,地处湖北省咸丰县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3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万亩,辖41个行政村,420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会员会,总人口5.7万人,是咸丰县农业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广的乡镇。

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全镇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二高山占总面积的90%,森林覆盖率达到81%,呈现出群山逶迤、浩瀚苍茫的壮丽景观,是湖北省西南部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矿产资源丰富,全镇煤炭储量达2885万吨,大理石储量达706万立方米,水能资源达30.8兆瓦,是咸丰县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文化底蕴厚重,唢呐、舞狮等土苗民间文化艺术极具特色,是恩施州著名的唢呐之乡,有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后家河、博云寺、蒋家花园、王母洞土家民居群落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

坪坝营是湖北生态旅游名镇。

镇域内的坪坝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有12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原始次生林和7万亩人工林,总面积达到15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二大国有林场。

为武陵山区最大的原始森林生态群落,森林覆盖率达到96%,是鄂西南的天然氧吧,素有“中国南方大兴安岭”的美称。

景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浓郁的原始气息为显著特征,堪称树的王国、花的海洋、动物的乐园、人间的仙境和天然的原始风情博览园。

基于良好的生态自然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该镇自2000年起着手景区开发,全力以赴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现已建成四洞峡、鄂西南首条森林观光索道、万亩杜鹃林三大区域景观,旅游接待中心等七大旅游配套工程日臻完善。

2009年12月,坪坝营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坪坝营景区旅游接待量达到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当前,该镇正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强力推进二期配套设施和体育休闲主题公园(包括白家河温泉、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建设等)两大类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一、基本情况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湖北西大门。

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

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

县政府驻高乐山镇。

咸丰县国土总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公顷。

平均海拔800米左右。

辖10个乡镇一个区,263个村,总人口36.4万人(2013年数据),有土家族、苗族、朝鲜族、东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2010年,咸丰县咸丰森林覆盖率高达77.2%,是鄂西林海的主干。

优良的生态,适宜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

现已发现草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种,拥有珙桐、古杜鹃、红豆杉等10多种世界级珍品树种群落。

“金丝桐油”驰名全球,优质坝漆远销海外,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已发现药用植物178科1172种,以鸡爪黄连、鸡爪白术、党参、甜味绞股蓝、半年烂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等为主的名贵中药材,有“华中药材库”之誉。

咸丰是中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这里盛产的烤烟,以其品质饮誉。

咸丰素有“湖北仔猪第一乡”之美称,这里生产的“湖川山地猪”享誉湘、鄂、黔四省市,其加工制作的“富硒乳猪”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畅销东南亚。

动物野生动物多达21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果子狸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20种境内的忠建河是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1]矿藏截止2012年,咸丰县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已发现矿产40多种,有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硒资源矿床约1.67万公顷,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铜矿、高岭土等13种矿为D级储量。

其中含煤地层面积534.81平方公里,储量1644万吨,保有储量1500万吨。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蕴藏量达到22万千瓦。

二、规划依据:1、区位优势。

丁寨乡位于咸丰县城西南,距咸丰县城15公里,党政机关驻丁寨集镇,东北与高乐山镇相接,西北与尖山隔河(唐崖河)相望,西南与甲马池镇相邻,东南与来凤接壤,全乡国土总面积196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7.6%。

丁寨乡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天上坪山羊坨,海拔1680米;最低点在黄泥塘青龙嘴下唐崖河畔,海拔510米,丁寨乡有省道椒石线贯穿全境,东联咸丰县城,西接朝阳镇,至重庆黔江,堪称湖北西大门,是通往蜀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地理概貌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7℃,极高气温37.6℃,极低气温-12℃;多年平均降雨量132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时数1300小时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

地势东南高、西南低。

高山、二高山占总面积70%以上,平地分布在曲江和野猫河流域两岸,占20%左右。

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有东南部的天上坪,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4公里,是咸、来两县界山。

二高山主要是土地坪、大茅坡、马家楼、高山羊,山顶平秃,土地呈斜坡、槽状,略高于低山。

平坝主要有湾田、杨家寨、万家坝、黄泥塘等,除湾田外,严重缺水。

最高点天上坪山羊坨,海拔1680米;最低点在黄泥塘青龙嘴下唐崖河畔,海拔510米。

大小溪流26条,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

高滩河源于十字路与来凤县交界处东岭坳山脚下,经唐家沟、十字路流入野猫河与曲江汇合,长13公里,常年流量2m3/s;支流有小河、土乐坪河、向家边沟、春沟。

曲江源于甲马池镇羊蹄界侯家河,全长31.5公里,经筒车坝入境,流经湾田、渔塘坪、曲江村,在野猫河与高滩河汇合,汆人川洞,流量4 m3/s ;支流有向家沟、老黄沟、温泉口、小河沟等。

野猫河属曲江支流。

源于高滩龙洞湾,在天星孔上游1公里处汇入曲江,辰1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m3/s。

资源物产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水稻土、黄壤,其次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土类。

据2005年统计年报,常用耕地面积32530亩,其中水田11921亩、旱地18568亩,园地2041亩。

曲江河、野猫河从西南、东南汇于西北,汆人天心孔。

经断明峡复出,流入唐崖河,可开发水能8万千瓦。

建有丁寨、断明峡2座水电站,装机7800千瓦。

林业用地17.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7%,活立木蓄积38万立方米。

其中:有林地面积11.5万亩,灌木林地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l.9万亩。

2000~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26973亩,其中坡耕地还林14774亩,宜林荒山造林12311亩。

森林覆盖率66%。

有木本植物100多科、300多属、近2000种。

珍稀木本植物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银杏、水杉等8种,同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鹅掌楸、水青树、香果树、榉木、峨眉含笑等30种。

省级以上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5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28种,两栖爬行类15种。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黄豆、高粱等。

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蔬菜、魔芋、干鲜果、油菜为主。

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向日葵。

药材主要有白术、党参、贝母、银杏、白柏、厚朴等。

水果主要有黄金梨、板栗、李子、柑橘、猕猴桃、核桃等。

矿产主要有煤、重晶石、石灰石、铁矿、硅矿和铜矿等。

其中煤矿资源量大质优,远销重庆、武汉等地。

风光秀丽,人文特色突出。

有"内八景"、"外八景"等自然风光和省级文物"十字路风雨凉桥"等多处人文景观。

"春日曲江最堪游,夹岸青青柳色柔",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赋予丁寨"文化老区"美誉。

3、开发优势:未来五年将是该乡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经济转型期、实力扩张期。

全乡上下将紧紧围绕县委"六大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城乡建设为主体,绿色繁荣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开放互动"三大战略,着力将丁寨打造成"绿色蔬菜供应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县城经济文化副中心",全面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该乡境内将实施火车站工业园、火车站新区、仓储物流市场及恩黔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丁寨段建设等重点项目,境内静态投资将超过50亿元,这将为该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会不断促进城建、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迈向求富图强的路上,全乡上下将科学谋划,真抓实干。

一是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大发展,将以大棚蔬菜为重点,建蔬菜基地2万亩,建大棚500栋,力争培植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2个特色农业品牌,建设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逐步突破发展新型工业,高起点、高标准在火车站附近建成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工业园;三是快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建成集运输、中转、仓储、商贸、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

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

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

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

鄂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

咸丰县和来凤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1、种植园区建设。

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长豆角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植园;达到生产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

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

围绕现有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

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3、养殖园区建设。

围绕25亩人工水库工程,可以投放鱼、鸭、鹅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山地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4、生态系统配套。

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

25亩的水库一座,建造200亩的栽植园,在栽植园建设景观林带;改造300亩山的经济林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5、休闲设施配套。

在生态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

土特产批零门店;小吃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7、3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风景区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修建休息亭,架桥等安全设施连成自然山水园。

管理房、清理河道、简易码头,设置攀岩、速降、溜索、蹦极、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帐篷野营、模拟探险等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