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与尼采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规训与惩罚与论道德的

合集下载

由《规训与惩罚》看药家鑫案

由《规训与惩罚》看药家鑫案

08022060 张永猛由《规训与惩罚》看药家鑫案选题意义: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中对惩罚方式和规训方法做了经典阐释,现代社会仍然在进行着规训与惩罚。

药家鑫一案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判罚结果没有出乎大众的意料。

面对人性,惩罚没有留情,为了规训,惩罚仍然不会顾及人性。

药家鑫已经死了,但是为什么会判死刑,却没有更合乎逻辑的答案。

本选题希望能从福柯思想中得到些启示,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法律和道德体系。

研究综述: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把“规训与惩罚”看作是人对人的驯顺、塑造和统治形式,也从中探察出权力的性质及演变历史,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与规训和惩罚相关的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问题。

使人们对“权力压抑”、“生命权力”、“顺从身体”、“隐秘权力”,以及“权力清空”等问题都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

下面从综合研究、权力及权力理论、规训、监狱等几个研究方面简要介绍学者近些年对福柯及其《规训与惩罚》的介绍、解读、评价、运用等方面的论述。

一、综合研究。

对《规训与惩罚》的综合研究一般是对福柯思想的总结概述。

张之沧的《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从酷刑与惩罚、、规训与监狱、权力的微观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福柯的思想,分析较全面。

《“知识—权力”与规训社会——对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析》(《学理论》2009年05期)一文,作者杨岚从“知识——权力”的连带关系、规训社会及规训社会的运作等方面对《规训与惩罚》做了解析。

她认为“福柯在对现代权力的运作进行分析时,始终脱离不了知识这一因素。

”总之,能够结合福柯思想体系宏观综合论述的成果不是很多见。

二、权力及全力理论方面。

对《规训与惩罚》权力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内成果颇丰。

王冬梅的《福柯的微观权力论解读》通过理论和实践溯源、多视角审视下的微观权力论、现代社会的规训权力的解读,认为“福柯的社会权力理论,是对传统的政治学视野中狭义的权力内涵的一种解放,将权力场域拓展到社会结构的每一个角落,将权力关系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简述福柯及其批判思想

简述福柯及其批判思想

简述福柯及其批判思想[摘要] 作为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福柯的著作和生活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福柯及其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福柯思想简述一、福柯及其著述福柯(1926—1984)这位巴黎高师(ENS)毕业的思想巨匠,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世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和生活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4年6月25日福柯逝世时,有人把他的逝世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逝世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事件都标志了一个时代的死亡。

福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采取了批判的态度,认为启蒙运动将理性同解放和进步等同是不恰当的,认为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和统治的形式,主体和真理都是这种统治的造物。

福柯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现代性、人本主义的批评以及对知识、权力、话语的分析。

福柯汲取营养的思想家主要有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德勒兹、巴塔耶,但是尼采关于求真意志与权力意志的论述以及系谱学的方法对福柯的影响最为突出。

福柯希望“对我们的历史时代进行批判,即揭示知识、理性、社会制度和主体性的现代形式,认为这些看似必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而且具有权力和控制的结构”[1]。

在疯癫、医学、犯罪和性议题上,福柯以他的视角进行了卓越的研究。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知识考古学》、《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事物的秩序》、《性史·认知的意志》、《性史·快感的享用》、《性史·关注自我》、《赫克林·巴宾:最近发现的19世纪法国阴阳人自传》、《死亡与迷宫:雷蒙·罗素的世界》等,福柯还编辑了《我,皮埃尔·希维尔,杀害了我的母亲、姐妹和兄弟:一个19世纪的弑亲案例》另外有福柯的访谈录编成的《权力的眼睛》等。

福柯的前期著作,主要关注了知识、权力、话语的问题,并且指出作为知识主体的“人”是历史的,但是在他后期的代表作《性史》第二、三卷和一些访谈中,福柯重新关注到主体,并指出伦理主体的塑造,生活风格的养成和生存艺术是从现代性中获救的希望。

规训: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与策略——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规训: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与策略——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规训: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与策略——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张景兰【摘要】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8)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权力;知识;微观权力【作者】张景兰【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3“规训”(discipline)是米歇尔·福柯对西方现代社会结构进行解剖的著作《规训与惩罚》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是其对权力-知识理论建构的中心词。

福柯通过18世纪到19世纪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

规训即规范化训练,社会组织通过监视、训练、检查等手段按照规范塑造个人。

这其实是现代社会无处不在、人们习焉不察的现象。

然而,福柯以其独特的历史分析与哲学思考,从监狱的产生过程中、从知识话语与社会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发掘了现代社会权力网络中的隐秘策略与技术,揭示出在国家权力、阶级权力之外存在的所谓权力的微观物理学,并指出知识与权力的同构关系;同时也对西方现代主流话语诸如人道、真理、自由等作了强有力的解构。

一、监狱的诞生福柯的研究受尼采的影响,从主流话语之外即文化边界研究入手,对各种被社会或科学视为变态、反常、异己的现象——疯癫、疾病、犯罪、性等作出了全新的考察与分析,揭示出对这些边缘话语认定与实践的内在压迫机制和权力操纵。

福柯思想概说

福柯思想概说

福柯思想概说米歇尔·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他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精神病学、医学上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受到很多学术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的思想又很难归纳到哪个确定的学派。

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既力图发现被传统掩盖的结构本身又有破坏结构的特点。

因此他既是法国60年代的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又是后结构主义的伟大先驱。

准确的说,福柯实际是法国当代思想界一大异类,他的思想无法归类于20世纪法国三大思想思潮(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任何一类。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s)对他有一个经典评论:“……一个非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

”福柯的思想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其中依然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就是借助尼采主义揭示、批判、打破和逃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禁锢。

1983年,福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

借助于尼采著作,我试着尽最大可能在许多方面看看在这个或那个领域能够做些什么。

”当然福柯并不仅仅局限于尼采主义。

他思想的丰富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

他主要吸收了尼采的敢于向传统挑战的造反精神和求索精神,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边界”研究,例如“疯癫”、“性”等领域。

他的主要著作有《疯癫与文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

其中的考古学、系谱学的方法论,他的话语实践分析和权力——知识理论,他对许多领域的开拓性研究等,对西方甚至全世界的学术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疯癫《疯癫与文明》是福柯基于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

他在这部著作中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它的独特性就在于,之前从没有过对于疯癫这种现象的客观性论述,它处在被根本排斥的地位。

福柯本人对《疯癫史》作了一个内容提要:“在蛮荒状态下不可能发现疯癫,疯癫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

现代社会权力的普遍性与技术性——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现代社会权力的普遍性与技术性——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21丘 00
南 昌教 育学 院学报 文学 艺术
第2 卷 5
第4 期
现代社会权力的普遍性 与技术性
— —
读福柯的 《 规 与惩罚》
高 莹
( 南京理 工大 学人文 与社 会科 学 学院 江苏南 京 2 01 ) 10 4
摘 要 : 《 训与惩罚 》标 志着福柯的研 究从知识考古学研 究转向权力 系 学,是一部 比较成熟的作品。他从其他社会 学者很少涉足 规 谱 的惩罚方式角度 着手进行研 究,并对现代社会 的规训技术与权力结构做 了深入的剖析 。本 文首先对福柯介绍的三种惩罚方式进行梳理 .进 而对惩罚方式现代化后 的规训手段做 出分析 并总结福柯的权力观及其影响。 关键词 :福柯 ;处罚形式;规训 ;微观权力 中图分类号:l0 文献标识码 :A 16 文章编号 :1 0 — 7 7f 0 0)0 — 0 0 0 0 8 6 5 1 2 4 0 2 —2
米歇尔 ・ 福柯 是 法 国2 世纪 极 富 挑 战性 和 反 叛性 的思 想 家 , 0
情 ,长期 被 剥夺 权 力 的惩 罚方 式 对 罪 犯 和一 般 民众 都有 很 强 的震
他 对 文 艺复 兴 以来 的 主流 思 想进 行 了犀 利 的批 判 ,对 当代 各种 思 慑 力 ,犯 罪 即恶 论 在 全 社会 推 广 。民 众也 了解 到惩 罚 的意 义 ,统 想 流 派 和人 文社 会科 学 界 各 门学 科 都 产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福柯 的 治 者达 到 了惩 罚 的效 用 。 大 多 数研 究 致力 于 考察 具 体 的历 史 ,他 研 究 的 内容 广 泛 而 新颖 , 第 三种 处罚 形式 是近 代 的监狱 制度 ,监狱 制度是 惩罚艺 术 的转 常 常是 超 越 常规 的 、边 缘化 的 , 比如 对 精 神 治疗 学 的研究 ,对 监 变 。 “ 监狱 是这样 一个 场 所 :它让 被拘禁 其 中的犯罪 者认识 到 ,他 狱 的研 究等等 。 们被全 面制 约于 ‘ 规则 ’之下 ,监狱 应 能让犯 罪者反 省其罪 过 ,更 《 规训与惩罚 》对权力 、权力运行机制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 加 顺应 社会 ,并且 能够 实施 强 制性 的全 面教育 。”在监 狱体 制那 里 系所作 的深刻 分析 ,标 志着福柯 的思想从 知识 考古 学转 向权 力系谱 可 以发 现 ‘ 道 院 、监 狱 、学校 、兵 团 ’。”在 这里 ,被监禁 的少 修 学 ,是 一部 比较成熟 的作 品 ,福柯称 之 为 “ 的第 一部 著作 ” 。这 年被分 配在 等级森 严 的小班 中 ,这些 小班 同时奉 行五种模 式 :家庭 我 本书 “ 旨在论 述关 于 现代 灵魂 与 一种 新 的 审判 权力 之 间 的相互 关 模 式 、军 队模 式 、工厂模 式 、学 校模 式和 司法模 式 。被拘 禁在这 里 系的历 史 ,论 述现行 的科 学—— 法律 综合 体 的系谱 。 ”可 以说 ,这 的人不论 愿意 与否 ,都要 接 受训 练和 教育 ,目的是 “ 了创造 出柔 为

福柯规训思想的批判性思考——读《规训与惩罚》

福柯规训思想的批判性思考——读《规训与惩罚》

摘 要 :本 文从 福柯 的 “ 政 治 肉体 ”和 “ 全景 敞视 主义 ”两个 概 念入 手 , 分 析和 梳理 了福柯 的 规训 和微 观 权 力思 想 。在 此 基础 上 ,对 宏观 权 力和 微观 权 力的关 系进 行 了简 单分 析 。从 马克 思主义 的 角度 对福 柯 的思想 进行 了 简单 的分 析 。在现 实和 理论 的发展 中 ,本文 作者 试 图以 开放 的视 野和 批判 的态 度 继承 和 学 习时代 的伟 大思 想 家思想 的精 髓 。 关键 词 :规 训 ;政治 肉体 ;全 景敝 视 主义 ;微观 权 力;宏 观权 力


政 法 论 坛
… … ~ ~ … … …

# 瓣
福柯规训 思想 的批判性思 考
— —
读 《 规训 与惩罚 》 Nhomakorabea白梅花
( 首 都师 范大 学政 法学 院 ,北京 1 0 0 0 8 9 ) 中 图分类 号 :B 5 6 5 . 5 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2 ~ 0 1 9 7 一 O l
在福 柯这里 ,一方面,规 训把人给物 化了,异化 了。把人 当成 了 立 了这个 形象—— 全 景 敞视建 筑 。全景 敞视 模式 使任 何权 力都 强化 纯客体 的 肉体 ,从 而抹杀 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 。而人变成 了实施权力 的 了,它使权 力在物质 、人员 、时 间上更加经济 。它通过其预 防性、连 政 治 肉体 工 具 ,从 而 没 有 主 体 性 了 , 这 点 上 福 柯 忽 略 了 人 的 社 会 性 、 续性和 自动 性使权力更 为有效 。它 形成 了政治领 域中的 “ 一 通百通 ” 实 践 性 , 只 强 调 了 人 的 对 象 性 。 另 一 方 面 , 福 柯 把 所 有 的 人 和 事 物 都 的例子 ,它可 以纳入 到教育 、医疗 、生产 、惩 罚职能 当中。通过全景 敞 视 机 制 权 力 关 系 能 够 被 精 细 入 微 地 调 整 ,从 而 适 应 了需 要 监 督 的 全 纳入到权 力的话语 中,人也是处在 权力话语 中,从而使人特定 化 了。 过 程中 。总之 ,全景 敞视主义在特 定的制度 中,在非正常人群 中是有 比马克思主义狭隘化 了、细化 了,从而最终把人给片面化 了。 效 的和可能的。 《 规训 与惩 罚 》的 主要 内容 福柯 的整个 著作 资料 翔实 、典型 。对学校 、医院、军 队、工厂等 三 、评 论 组织进行 了实地考察和 详细的历史考 证。福柯从 酷刑、惩 罚、规训 、 ( 一)宏观权 力与微观权 力的对 抗。 我们 的疑 问是 :规训者的规 训权力来 自哪里?谁才 是规训 的最大源 监 狱 四个 方 面 论 述 了 “ 基 于 某 种 有 关 肉体 的权 力 技 术 学 来 研 究 惩 罚 方 头昵 ?对于儿童和老人规 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对政府 管理 当权者谁进 式的变 化,从中读解 出权力关系和对象关系的一部共同历史 。” 1 从酷 刑到 “巴黎少 年犯 监管 所 ”规章 描述 入手 , 公开处 决和 作 行规训 以及对广 大人民群众如何进行规训,谁来规训呢 ?福柯在强调权 息时间表来表达 了惩罚方 式的变迁 。在 众多变化 中福柯考察 了作为公 力 的普遍性的同时忽略了特殊性 ,突出微观权 力的同时忽略 了宏观权力 共 景 观 的 酷 刑 的 消 失 , 公 开 处 决 的 消 失 , 标 志 着 对 肉 体 控 制 的放 松 。 的存 在 。 从 根 本 上 来说 ,福 柯 没 有 看 到 权 力 的本 质 的 、根 本 的 属 性 即 统 阶级性)和级别性 。福柯强调了现代性 的权力而抛弃了传统的权 在福柯 看来 ,与 以前的监禁 、禁闭不 同, “ 现在人 的身体是一个工 具 治性 ( 或媒 介。如果人 们干预它 ,监 禁它或 强它劳动 ,那 是为 了剥夺这个 人 力的最基本的属性 。在福柯看来人与人平 等的权力 的话 ,人的生命 就是 的 自由, 因为这种 自由被 视为他 的权 力和财 产。 ”_ 1 ] 通 过对两 百年 间 这一权力的载体 。人都有一条命 ,生来平等的,福柯从这个意义上进 行 的刑 罚的分析 ,福 柯认为惩 罚对 象发生 了变 化,从 肉体 的惩罚转到 了 的 分 析是 对 的 。从 而 对 这 一 肉体 进 行规 训 ,人 的 肉体 被 归顺 了, 而人 的 灵魂 的和思想 的惩罚上 ,最严 厉的惩罚不 再施加于 肉体 上, 曾经 降临 灵魂、思想和意识昵 ?这些是无法用规训来控制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 在 肉体 的死亡被代 之 以深入灵 魂、思想 、意志和欲求 的惩罚 。福柯认 结合,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结合才能人在社会 中的生存是可能的。规训社 为 ,全 书中研究 了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 ,惩罚视为一个 复杂的社会 功 会存在于一定 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能的 。而超 出这个 范围 能;第 二,惩罚是 一种 政治策 略,是一项技 术活儿 ;第三 ,权力技术 规训就不灵 了。犹如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带动 了经济、文化 的全球化 , 学 就 是 刑 罚 人 道 化 和 对 人 的认 识 二 者 的 共 同 的 原 则 ;第 四 , “ 科学 ” 方面 ,美 国通过各种渠道来渗透 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 。 另一 方面 ,美 国也 以战争和对一些极端分子的杀害来达到 自己霸权和统 知识进入法 律实践 。总之 ,全书 中,福柯分 析了规训与 惩罚的对象 、 方式、场面 并最终找到了规训和惩罚的归宿— — “ 监狱 ”。 治世界、控制世界资源和话语权 的目的 。美国用身体 力行践行 了微观权 力和宏观权力。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对 内规训 ,对外还是要保持 二 、规训 权 力的 主体 和方 法论 分析 ( 一 )政 治 肉体 存 在 的 有 效 性 的批 判 。 独立 、主权 、霸权 ,这些都需要强大 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即实 际的权力 、 政 治 肉体 只有在一定 范围 内存在 ,超过 了一定 范围它就 失去 了意 宏观的、独 一无二 的权力。 义。 “ 古典 时代的人发现 人体是权力 的对象和 目标 。这种人体 是被操 规训 与反抗 的角度考察权 力的话 ,人 只能接受 自上而下 的规 训而 纵 、被塑造 、被规训 的。它服从 ,配合 ,变 得灵巧 、强壮 。”Ⅲ而在 人没 有 自下而上 的反抗 的意识 和能力 吗?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 反抗 。 他们 ( 指 马克 思 、 德 鲁 兹 、 福 柯 )有 实 现 对 当下 文 明 军 队、学校和 医院相关 的、控 制和矫正 人体运作 的、经验 的和计 算的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 的 替 代 性 思 考 ,完 成 的 只 是 对 这种 文 明 的极 端 完 善 境 界 的 描 述 ,在 这 方法构 成的一整 套规定也 构成 了技术—— 政治领域 。肉体是驯顺 的, 可 以被 驾驭 、使用 、改造和 改善 。对人 体的驯顺性 的设计通过纪 律、 个意义上 ,这是一种镜像 中的认 同,一种幻觉式 的认 同。” 奴隶制 、服役 、附庸 、戒律等来表现 出来 。 ( 二 )宏观权力与微观权力 的相互补充 驯顺 的 肉体只是 一种理想 ,这种 肉体在现 实生活 中不堪一击 ,甚 任何 社会 权 力不会 离 开历 史 、社会 、经 济基 础而 单独 存在 。在 至 是 不 存 在 的 。这 些 肉 体 是 离 开 了 他 们 所 受 限 制 的 领 域 之 后 会 原 形 毕 新的条件 下,中 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 否适合这样 的分析 ?后现 代 的影 响 露的 ,也就 是说社会 周围环境 的影响力 比起 这些规训对人 的影响力是 有多大值得 研究 ,随着 全球一体化 的进程 ,新浪潮的到来 ,权力在暴 更直接 、更 持久 。如在 学校里很乖 巧、成绩好 、人缘好 的学生在家里 力 、 财 富 、 知 识 之 间进 行 转 移 。权 力 的 斗 争 不 是 表 现 在 阶 级 斗 争 、 革 不一定是好 孩子 ,在 社会 的工作和人 际交往 中他也不一定 是在 学校里 命 等硬实力 的斗争上 ,而是表现在文 化、价值观 、意识形态等 软实力 这么突 出甚 至更加叛逆 或是某种情况 下他会犯 罪等 。学校 的规 训 的问 的斗争和竞 争上 。简单 、革命 、宏观 的方法可 能适合暴风雨 式的权力 题 还是学生 本人的 问题 ,还可 以说 同一学校环 境、同一制度 下的人和 革 命 ,但是 这种 和风 细雨 式 的、 隐秘 的、软 实力 的较 量则 需要 细致 人也是不 同的。 的、渗透 的权力 机制 ,因此 需要研究 西方 其他思想 家的必要性 ,是对 ( 二 )全 景 敞 视 主 义 的 范 式 的 考 察 。 马克 思主义权 力理论 的重要 补充和 局部发展。 全 景敞视 主义的全面性 以及全面而 普遍 的权力 是不存在 的。敞视 总之,规训社 会是福柯 主体创造 出来 的 ,并不 符合实际 ,其 实际 切 、一切清 晰明了 的状态 ,在监督 的情 况下是可 能的 。但这些 人和 操作性 只有在微观 权力话语下 ,对特定 的政治 肉体有 效的管理和 惩罚 事物一旦离开这样 的境遇 ,离开了全 景则敞视无从可谈 。 方 式 。但 不 可 否 认 的是 他 分 析 权 力 的方 法 给 我 们 很 多 启 示 ��

“知识 权力”与规训社会对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析

“知识 权力”与规训社会对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解析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是一部深度探讨权力与知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 和社会的著名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福柯的理论,解释其主要观点, 并展示它们对我们的理解和评估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到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的基本概念。“规训”是福柯创造 的一个词,用来描述权力如何细致入微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如何塑造 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福柯指出,“规训”是通过控制、训练和规范化来实现的, 其目标是塑造驯服的、符合社会标准的个体。
福柯在书中还探讨了权力机制对人类身体、行为和主体的影响。他认为,人 们的身体、行为和主体也都是权力作用与塑造的结果。权力机制通过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观察、分类和评估,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正常人和非正常人、好 人和坏人等。这种分类和评估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认同,也影响 了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转变并不是简单的由暴力转向温和,而是更深层次的权力运作方式的转 变。在酷刑的社会中,权力的展示是公开的、明显的,通过惩罚来威慑犯罪。而 在规训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是隐蔽的、日常的,通过不断地规训来使人们习以为 常。
福柯进一步指出,这种规训并不仅仅是针对犯人或“不良行为者”,而是针 对所有人。我们都是被规训的对象。无论是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家庭,都是这种 规训得以实施的地方。我们在这些地方被教导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与他人 交往,这些都是规训的结果。
参考内容二
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容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是一部探讨权力、知识和话语如何相互作用并形塑社 会现实的杰出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柯笔下的规训权力与全景 敞视主义,以及它们在管理和监控方面的应用。
规训权力是指通过细致入微的监视、控制和惩罚来实现的权力形式。福柯认 为,规训权力是人类社会近代才出现的,它的出现与现代国家、现代教育和现代 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规训权力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论进行细致的监控、评价和 规范,来达到改造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疯癫与文明_详细读书报告

疯癫与文明_详细读书报告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米歇尔·福柯(Paul-Michel Foucault)著一、福柯简介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是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大师,被誉为“继萨特之后法国最为深刻的思想巨人”[1]。

他194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学校哲学系,后攻读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学位。

曾任教于克莱蒙—菲兰特文学院、巴黎大学文森学院,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History of Systems of Thought)教授,直至逝世。

他涉猎甚广,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发掘被遗忘的边缘领域如疯癫,疾病,犯罪和性等。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1961)、《临床医学的诞生》(The Birth of the Clinic 1963),《词与物》(The Order of Things 1966),《知识考古学》(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1969),《规训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 1975),《性史》三卷(History of Sexuality,3 volumes:Introduction,The Uses of Pleasure,and Care of the Self 1976-1984)。

其中,博士论文《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他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的开山之作。

该书是福柯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批判的开端,对于理解福柯的后现代思想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疯癫与文明》概述福柯的理想是要在“‘伟大的尼采式求索的光辉照耀下’,展开一系列‘文化边界’研究,以被拒斥的历史体验来批判现代西方文明” [2]273-274;在这本书中他将被常人当作自然现象或疾病的疯癫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论述了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Vol.28No.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2011年5月Ma2011y福柯与尼采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规训与惩罚》与《论道德的谱系》的主题分析2张典1,()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1.15009;2.00433摘要:福柯和尼采批判了现代工具理性对人的规训这种异化现象。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可以看做对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的第2章整体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尼采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基督教的良知的心理学,福柯以尼采的分析为基础,将尼采的思考运用到欧洲现代社会的分析,福柯指出:欧洲古典时期的社会是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社会,现代监狱是对全景敞视主义规训机制的深化,规训社会不断生产出受规训的个体。

关键词:福柯;尼采;社会异化现象批判()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476201103008704---表现人的非理性之力的本能,如仇恨欲、征服欲、破坏欲、性欲、嫉妒等,尼采将其艺术化为酒神精神;在尼采看来,本能是人的有限性的一种表征,人不能根除本能,本能是一种超本能可以成为积极的建设性力量,也可以成为善恶的力量,破坏性力量,关键看人怎样去引导本能。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将理性区分为以日神精神为代表的高贵的理性精神以及以物化为导向的工具理性精神。

尼采认为,从现代启蒙精神的科学精神分化出来的技术精神是一种中性力量,技术如果与高贵者道德结合,技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积极解放的技术如果与一种工具理性的物化精神结合,技术自由力量;就会成为禁锢人自由的规训力量。

欧洲近代开始的启蒙运动的主流是工具理性盛行,工具理性代表了一种对自然去魅但在这个过程中自然逐渐成为技术加工的原材的启蒙精神,料,有生命力的自然被人类杀死。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认为,教士道德是现代西方虚——监狱的诞生》规训与惩罚—中面对的问题是福柯在《启蒙现代性中工具理性造成的物化、异化问题,其基本历史论道德的谱系》整体思想的继承和发观可以看做是对尼采《展。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主要分析了道德的不同谱系提出了理性精神与代表非理性精在文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神的本能的对立统一的二元论,文明离不开作为文明赖以生长的土壤的酒神精神。

尼采区分了作为文明尺度的两种不同理性:代表高贵的理性精神的日神精神与代表物化精神的工具理性精神;现代欧洲的虚无主义主要是工具理性成为文明创造的主流形态,教士道德是工具理性盛行的直接原因之一。

尼采分析中有两点对福柯的启发是关键的:不同的道德教士道德对本谱系支配着文明的不同的生产和再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引申出现代工具理性对人能的规训与惩罚的关系,的规训的异化、物化问题。

福柯从尼采的分析中直接转化出《规训与惩罚》的基本历史观:不同的权力谱系生产出不同的工具理性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认为,教士道德个体人格,以及不同的权力谱系对人行使的规训形式。

无主义、社会、是一种最古老的精神,第一个教士道德的典型代表是苏格拉一底—柏拉图主义,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基督教教士道德,这种精神在现代性启蒙运动中以变相的形式存在于人群中。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主义———设定了一个完教士道德—善的彼岸理念世界作为此岸现象世界的统治力量,在教士道体现人的本能的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原罪德的评价尺度下,的毁灭性力量,教士道德对酒神精神就是一种规训与惩罚的关系。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批判教士道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教士道德是造成现代欧洲的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士道德阻止了人的健康的自然观和本能观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提出成熟的谱系学历史观,在西方历史中存在两种贯穿始终的绝然不同其谱系学视野中,的道德观:高贵者道德与教士道德,高贵者道德的代表是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教士道德的代表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主义者。

为了分析高贵者道德和教士道德的区别,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承接了《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样一个具有辩证关系的范畴,将其扩展到更广义的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关系范畴。

本能和文明的二元论是尼采思考道德的谱系的出发点,在尼采哲学中,的建立,尼采批判工具理性精神,倡导健康的日神精神和酒收稿日期:20110226--()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第3批特别资助项目“早期尼采的哲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003252,作者简介:张典(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美学和西方哲学。

1970-)88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会活得自由、轻松、旷达、高贵、尊严、人性等。

2011年神精神。

在尼采看来,只有复活这两种精神,欧洲才能走出目前的虚无主义。

当下西方的工具理性和虚无主义盛行主西方人陷入到物神崇拜,这样的物要是西方人杀死了自然,神是死掉了的自然的产物,体现人的本能的肉身在这种物神崇拜中是一种具有原罪的肉身。

尼采认为,教士道德使西方两千年在文明的创造上走入现代性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中世纪的宗教迷信,启蒙了误区,理性在破除偶像崇拜的过程中,高贵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在启尼采思考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中的两面:以拿破仑和伏尔以歌德对立于康德,前者是高贵者的代表,后泰对立于卢梭,者是一种奴隶道德的代表。

尼采看到,现代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总体形态是卢梭和康德的道德占居了主流形态。

卢梭的绝对平等观念成为极权主义社会的根源,是一种暴力精这种精神是基督教教士道德的现代变种。

康德道德律的神,绝对律令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能的非自然的理解之上的,康德3]55蒙运动中并没有真正复活,在基督教统治的两千年历史中,敌视感官,。

康德也是现代性启蒙运动中教士道德的代表[复活这种高贵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仅仅出现过几次可能性,但都被教士道德的实践者阻止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是走出这种误区的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被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阻止了;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的欧洲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也是一次复活高贵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尝试,但被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教士道德阻止了;在19世纪后半叶的现代主义运动中,欧洲在面对非理性的本能问题时,解决方案基本上是失败的,技术与体现自然和人的物化的工具理性结合,工具理性遏制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复活,使欧洲丧失了走出虚无主义的可能性。

二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对教士道德进行了心理学诊断,在第2章“‘负罪’、‘良心谴责’及同类”中,尼采主要批判基督教教士道德面对本能问题的主要方式。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对教士为什么成为社会的权力阶层进行了心理学诊断,尼采指出,教士行使权力主要利用了人的“负罪”心理,主要由于本能与人的“坏的良知”之一的“负罪”心理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士就利用了人的本能有罪的这种心理[1]216。

尼采在1872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中区分两种“负罪”心理:古希腊是英雄的、男人的、积极的“负罪”;犹太-基督教是闪族的女人的“原罪”,相应地对赎罪的态度就不同[2]38-39。

基督教教士道德界定的“原罪”是人的“坏的良知”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尼采认为“坏的良知”是宗教最肥沃的土壤,尼采批判了西方的基督教,正是基督教将西方的“坏的良知”发展到精美的高度,尼采细细剖析了基督教中“坏的良知”的精神谱系,揭示这其中潜藏着怎样的人格心理学。

“坏的良知”就是原罪、圣灵、惩罚、内疚、良心谴责、罪恶、忏悔、怨恨、报复、末日审判、理念世界,等等,这是一整套令人环式精神错乱的体系,使人们的基本的自然本能内在化为罪感。

古希腊积极的“负罪”是一种积极承担罪行的精神,这是一种英雄伦理,普罗米修斯是积极“负罪”精神的体现者,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的灾祸辩护,既为人类的罪过辩护,也因此而为蒙受的苦难辩护,他亲身经受了那隐匿于事物中的原始冲突,也就是说,他亵渎与受苦了。

尼采的积极的“负罪”也就是使人的自然本能还原到一种自然状态,通过竞赛、友谊、馈赠、节制、尺度、虔敬、挚爱、公义、人性、诚挚、力的充盈,等等,将对人不好的自然本能排解掉,而不是将自然本能放在“原罪”的领域断罪,这样人就不会产生内疚、良心谴责这样的深度记忆,而是不断在外在超越中克服“负罪”心理,人就尼采主要思考了现代性启蒙运动中,酒神精神被杀死了,这种杀死酒神精神的根本动力就是来自基督教的教士道德,功利主义、世俗化、工具理性盛行等,与基督教的教士道德有深厚的关系。

尼采批判了启蒙运动中的这一个方面,但尼采并不是对启蒙运动的所有方面进行批判,尼采认同伏尔泰和歌德的启蒙精神,认为他们是启蒙精神中高贵者道德的代表,但他们并没有成为启蒙现代性精神中的主流力量。

尼采区分了启蒙现代性中文明积累的两种不同走向,教士道德是以对人的非自然的惩戒的基础上,教士需要人有记忆,高贵者道德对人“负罪”心理的克服是建立在外向综合的基础上,高贵者需要人善于遗忘。

尼采认为教士道德是建立在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残忍的心理学之上的,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指出:“也许在人的整个史前时期根本不存在比人的记忆术更为阴森可怖的东西了。

‘人烙刻了某种东西,使之停留在记忆里: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被忘记。

’———这是人类心理学的一个最古老(可惜也是最持久)的原理。

有人还想说,在这个世上,只要哪里还有庄重、严厉、机密,只要哪里的人和民众还生活在暗淡的阴影中,曾经一度被普遍地许诺、担保、赞誉的那种恐怖的残余就会继续起作用:过去,那最漫长、最深沉、最严酷的过去,每当我们变得‘严厉’起来的时候,它就会对我们大喊一声,从我们心底喷涌而出;每当人们认为有必要留下记忆的时候,就会发生流血、酷刑和牺牲;那最恐怖的牺牲和祭品(诸如牺牲头生子),那最可怕的截肢(例如阉割),那些所有宗教礼仪中最残酷的仪式(所有的宗教归根结底都是残酷的体系),———所有这一切都起源于那个本能,它揭示了疼痛是维持记忆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人类的‘记忆力’越差,他们的习俗就越是可怕。

……想想古老的德国刑罚,比如石刑(据说是用石磨盘砸罪人的头)、磔刑(这是惩罚术王国中德国天才的原始发明和专长!)、钉木刺、‘四马分尸’、油煎或酒煮(14世纪和5世纪还在用此刑)、广泛使用的剥皮(‘刀切皮’)、胸前割肉,还有给罪犯涂上蜂蜜,放在太阳下暴晒,让蚊蝇叮咬。

借助这些刑罚人们终于记住了五、六个‘我不要’,人们就此许下诺言,以便能够享受社团生活的好处……确实!借助于这种记忆,人们终于达到了‘理性’!———啊!理性,严厉,控制情感,所有这些意味着深思熟虑的暗淡的东西,所有这些人类的特权和珍品,它们的代价有多高啊!在这些‘好东西’背后有多少血和恐怖啊!”[1]190尼采在这里提出了理性对人的本能的征服的过程,理性史是血迹斑斑的历史,他批判的理性还是指基督教教士道德1第3期张典:福柯与尼采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89的一种变种,指出康德、黑格尔的理性充满强烈的教士气,尼“采对康德的批判:在义务和权利的领域里开始出现了一批、‘、‘,如‘负罪’义务’义务的神圣’等等,它们的萌道德概念,芽就像地球上所有伟大事物的萌芽一样,基本上是长期用血浇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