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 科 学 中 长 期 作 业 设 计 研 究

小 学 科 学 中 长 期 作 业 设 计 研 究
小 学 科 学 中 长 期 作 业 设 计 研 究

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

洞头县实验小学林素珠

(06市获奖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及《课标》的要求出发

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在积极地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所认识,对从学生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目前,小学科学学习活动开始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概念与结论的学习、记忆,缺少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感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2、从我校学生科学探究的现状及需求点出发

在我校,经过几年的常识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能勇于尝试,独立思考,具有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但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却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与问题:

(1)在活动情境中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的意识,但发现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因此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也非常有限,不善于进行猜想与验证,没有足够的路径使探究坚持并得以持续的发展。

(2)不善于对自己将要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规划自己的探究过程。观察方法不当、观察记录的技能低下、实验设计能力比较差,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工具比感觉更重要;或根据探究获得的事实记录缺乏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构建简易的科学模型存在较大的困难。

(3)为了使探究得以持续,学生需要更多的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支持,包括情感的支持,必要的自我成就感,以及体验探究活动的社会价值。

(4)半数以上学生在做探究性课题研究时,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究其原因:语数考试的压力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学生业余时间的日程表上排满了文化课的补习内容,而无暇去参与探究性课题的实施。

3、从短期作业的弊端及中长期作业的必要性出发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基本还固守着一个模式:教师布置当堂或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审批作业,学生订正并改之。由于这种作业所需时间较短,姑且称之为“短期作业”。短期作业隐藏着很大的忧患:从微观的、局部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切割成为断金碎玉,使学生难以触摸到知识体系的“庐山真面目”,导致了学生探究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削弱。

然而,中长期研究性作业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以作业的形式固定下来,既考虑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及其研究周期,同时也注意学生的闲暇时间和承受力,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1)从学习目标来看,“中长期作业”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在解决问题中或与同伴合作中发展积极的情感。

(2)从学习过程来看,“中长期作业”注重仿照发明与创造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搜集资料—评价、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展开学习与探究。

(3)从学习形式来看,“中长期作业”既有个别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有与同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从思维类型来看,由于“中长期作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发展自身的广阔空间,思维也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思维发散性、独立性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培养与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5)从学习结果来看,学生自我独立钻研的“中长期作业”往往以小论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6)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看,“短期作业”通常采用分数制和等第制,而“中长期作业”采纳了弹性评价,评价者是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和家长,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2、获取一整套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比较成熟的成果。

3、进一步提高师资素质和研究水平。

4、教学评价的改革有所突破。

5、资料包:通过研究能推出一些学生的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指导案例,编订成册,用于推广应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题库的建立

3、课题的指导研究

4、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主要是我2003-2006年所任教1班、2班学生(我校共8个平行班)

三、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已有三年,我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实践──体验──反思──提高”,对课题进行了不断的改善。

(一)简要的研究过程(略)

(二)具体的研究过程

1、课题参考的理论依据

(1)活动教学思想

活动教学有别于接受性的教学,它强调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在思维上的独创性和在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某些主题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布鲁纳、萨其曼等人都提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在“中长期作业”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组织的,而是按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组织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记忆与背诵,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调查”、“实验”、“找资料”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2)“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学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过程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个过程,在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他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是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中,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指出:“最近发展区对智力的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发展水平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教学除了最低教学界限(现有水平)外,还有教育的最高界限(潜在水平),它们之间(“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最佳期”,也就是说在最佳期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的教学。

“中长期作业”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教学。这样,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就不断地进行转换,成为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因此,“中长期作业”是不断着眼和创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它始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确定中长期作业编选的原则

能否建立一套完整的中长期作业题库,既能让学生简便易行,又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除了认识上重视外,选题是关键,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生活性原则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语)。学生通过中长期作业的选题及其研究过程,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不仅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更体会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并指导实践而得到的欢愉,体会到科学应用的广泛性。如《谁是节约用电的高手》、《我为节水出份力》等就是典型的生活性中长期作业。

(2)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作业是为学生而设的,必须让学生看得懂、经过努力完成得了,即我们常说的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的要求均有不同。如个别后进生,哪怕只写几行字,我也会高分给予。

(3)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业余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这将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重实践的原则。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欢乐与艰辛相互交织的过程,开设中长期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欢乐与艰辛。在这里特别要防止学生凭想象写、到网上抄。

(5)开放性原则

3、确定中长期作业的内容来源

(1)来源于课本中要求的课外调查和实验

课本中要求的课外调查和实验,是中长期作业的主要来源。小学科学课本里有较多的课外调查和小实验。如三年级的《养蚕》;四年级的《观察云量》;五年级的《种子发芽》……这些内容如果没有以中长期作业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话,很少有学生能持之以恒的。

(2)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这一方面主要包括,教师为拓展学生视野和为下节课作铺垫而巧设的课外探究课题。

(3)来源于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

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性闪光点,不时地给学生以进一步发现的动力,促进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把这进一步的研究作为中长期作业的内容。

(4)来源于组织参赛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课题要求

4、中长期作业的交流形式

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典型做法列举如下:

(1)黑板报、手抄报、小文集

①可将凤仙花、蚕宝宝的观察日记修改、整理好,而后组织学生设计成黑板报、手抄报、小文集形式,并可在班级中展览。

②可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抄写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讨论。

(2)班级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

①可将拓印的叶片、自制的小纸车、集体拓印的指纹等物件在班级进行展览。

②可将对凤仙花、蚕宝宝的观察写成日记,然后在校园广播站进行宣读

③将小文集、小论文发表在校园网站上。

(3)座谈会、展览会、科技节

①可将学生搜集的岩石标本和矿物资料卡进行展览,并组织开展“岩石百宝箱”的座谈会。

②可开展“一日三餐有学问”的座谈会,谈谈健康生活所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同时可发动学生搜集相关图片、录象资料等。(如《健康生活》单元)

5、中长期作业的评价研究

在构建中长期作业的评价方式时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中长期作业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参与的情况和参与的态度。

(2)过程性原则:在中长期作业开展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即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3)综合性原则:中长期作业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原则:中长期作业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遵循以上原则,我在教学五年级科学时,对中长期作业的评价再进行了改革。我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尊重、信任、爱护、宽容学生,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确立了以“一本、两星、三讲、四评”为评价的具体内容(略)。

6、中长期作业的研究结果

(1)建立一套完整的中长期作业题库

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题库,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课题研究遵循较为严格的科研思路,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到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不断改善研究过程,始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活“探究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为目标,结合一些富有说服力的案例,将这一作业融入科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中,最终,整理和汇编了三——五年级的中长期作业题库。

(2)浓厚了科研气氛,增强了教研组参与和运用中长期作业的意识

2005年12月,在我校五年级探究式小论文比赛中,我所教的两个实验班的学生脱颖而出,引起校领导的注意。教研组长正式将我这一课题立为我组研究的课题,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研究,每学期交一篇心得体会。由于更多教师的投入,使得这项课题在纵向和横向上更深入、更有说明力,也更提升了要求与层次。2006年6月,我教研组被评为校优秀教科研组,这与大家齐心协力搞这一项课题是分不开的。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三年来,《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的开展为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局面。

(一)学生方面的变化

1、促进与发展了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我们学生通过“中长期作业”的训练,逐渐养成了以下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1)坚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进取精神

学生在“中长期作业”的实践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自信心。我校教研组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和对照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情况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上课自主意识强积极思考的实验班达92.1%,而普通班只有78.3%;信息获取,主动质疑的实验班达90.9%,而普通班只有76.1%;善于排时间,做作业不磨蹭的实验班高达92.5%,而普通班只有63.9%。2005年12月,我校举行五年级学生探究式小论文竞赛,实验班的学生几乎囊括了年段的一等奖,二等奖,引起我校领导的注意和其他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另眼相看。

(2)良好的竞争心态和合作意识

在活动初期,有些同学在讨论活动方案时,个别同学把别人的设计方案说得一无是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说得完美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客观地指出双方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要进行分析研究,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尽量少走弯路。经过几次的活动,现在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赞美他人,吸取别人的长处。

(3)科学的求知欲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中长期作业的实践,表现出研究新事物和希望获得更多知识的愿望。

(4)社会主人翁意识

中长期作业还使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到实际行动,注意约束自己、影响他人。

2、促进与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的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的课题都是最贴近生活、最贴近实际的内容,从课题的选择制定、研究策划、实验求证,无不充满着未知的、充满挑战性而却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演绎、推理、逆向、发散等思维方式,分析、总结出新的认识、新的做法,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如在《我为节水出份力》中学生叶煌写道:我经过调查,访问了爸爸、妈妈,知道了我家以前每个月用水量5吨,现在每个月用水量

4吨。我再试着在一天中用各种方法节约用水,尽量不浪费一滴水,得出的结果是:第一天省了半桶水(约3升)

第二天省了一盆水(约1.5升)

第三天省了一桶水(约6升)

第四天省了比半桶多一点水(约4升)

一个星期下来,我努力省了五桶水,约36升水。我省水的妙法就是循环使用水,能不用水的尽量不用。我发现用水量最厉害的是冲马桶,用马桶缸里的水冲小便,要二脸盆的水。如果直接将脸盆举高往下冲,只需半脸盆水即可,只是这样太不方便了。我想:如果把马桶缸设计的小一些,位置装得高一些,这样由于冲力大,就既能冲干净又能省水了。我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长短不同的塑料管和大小纸箱做了这一装置模型,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带着童心的作品虽难免幼稚,还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但却不乏创意。

3、强化与训练了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于中长期作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许多信息、知识都要靠搜集、自学得来,学生不但拓展了知识空间,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搜集、筛选信息,知道怎样去自学、掌握一门新的科学知识。在研究中,其自学、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4、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中长期作业活动中,课题的选取、活动的策划、过程的记录、成果的总结与表达,无不用到文字来描述,而实践课的召开,同学间的自评、互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发布,都需要口头表达。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文字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最直接、最实用、最接近实际的训练,无疑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方面的变化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科研水平

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我首先必须使自己“学会教学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对《课标》的学习领会,我在上课时除关注知识和能力外,开始注意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气氛发生明显变化,学生获取感性事实的方法明显增多,主动性明显增强,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我的教学风格逐渐大气化,在这三年里,多次在校、县、市里开课。

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我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求自己要有成果意识。努力做到带课题上课,将研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如教学随笔、课例分析、相关论文等。在这三年中,相关案例《我为节水出份力》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案例三等奖;《由“孔雀鱼是胎生的吗?”引起的》获得市教育教学案例一等奖;论文《放飞学生探究的翅膀》获得市教育教学案例二等奖。2004年6月,在市小学科学送教下乡中就课题的做法做了专题介绍。这次的专题介绍,获得了省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老师、省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的赞扬,喻老师特别欣赏变“蚕”为“黄粉虫”这一环节。而市科学教研员陈素苹老师笑称我因课题而“痛并快乐着。”

2、促进教师先进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要使课题真正产生实际教育效益,教师是关键,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行为上有了几大转变。

(1)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一向是拿到作业题库,稍有选择就让学生做,很少将作业开发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我针对每单元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了《校园植物知多少》、《我为节水出份力》、《豆芽发芽的奥秘》等一系列中长期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教材的被动执行者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而这正是《课标》对老师的建议。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

通过课题实施,我发现了自身知识的不足与教育资源的缺乏,为此在进行中长期作业时,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答案,不断地“充电”,与他们共同分享探究过程的快乐。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逐步树立教师的人本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本主义精神。

(三)、家长方面的变化

记得三年前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的?”我说:“我教科学“。那人听不懂,经我解释后,才说:“哦,原来就是我们以前读的自然”。那个人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从这也可以看出,社会上很多人是不了解《科学》课的真正内涵的。在实施中长期作业期间,为了获得家长的帮助,我特意在家长会上进行了一次动员大会,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建立了科学课家校联系卡,便于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帮助、督促学生进行探究。五年级时建立了“家庭科学小实验室”支持学生开展实验,并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这些要求都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甚至出现了父女、母子同做家庭小实验的可喜局面。

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一)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中长期作业虽然简单易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贵在坚持。如果要想将它进行到底,没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如此,教师更应如此。教师如果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作业中没有起到督促、帮助、指导的作用,妄想靠学生自身的毅力或家长的帮助取得作业的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经历四年级的减负风波后,我对此的体会更是深刻。

(二)警惕学生作业“失真”

由于中长期作业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教师无法做到全程跟踪辅导,一定要注意学生记录出现失真现象,这些失真现象主要包括:

1、抄袭。到网上、书上抄袭,没有经历实践。

2、无中生有。在观察事物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有或没有,而把想象和真实现象混淆在一起。

3、杜撰。有时学生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但为了完成作业,就自己编了一些现象写下来。

(三)变科学记录单为科学专用本

科学记录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用事实说话的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在科学教学中,记录更被广而用之,几乎每节科学课都有涉及。在三年的课题实施中,我对科学记录的做法是:科学记录单---科学通用本(记录在通用本上)---科学专用本(记录在类似于美术簿的本子上)。究其原因,主要有:

1、科学记录单经常是小组记录,没有明确具体的“主人”,导致学生上完课就随手一抛或丢弃在实验桌上,有走过场的嫌疑;

2、人人建立一本科学通用本,并规定上课时书本与通用本同在,课余时间中长期作业的即时观察也记录在通用本上,不但利于学生对记录的收藏,还方便学生平时查找;

3、将通用本变为白纸式的专用本,让学生能不受通用本上格子的限制,更大限度地发挥记录的自主性。

(四)要做好家长的支持工作

家长的支持是作业完成的有力保障。首先科学老师要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了解科学课程的内容、方法,了解中长期作业的目的和重要作用。通过宣传,促使家长关注和参与学校的科学教育。其次让家长一起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中长期作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既能顺利开展,也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长期作业是探究式学习的好方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但也看到中长期作业的局限性和矛盾处,如不能替代短期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等。研究无止境,这些矛盾将是我第四期实践研究的新起点。

小学科学课“专题性作业”设计及操作的研究

坎山镇小:金国明

一、研究的背景:

现在的科学课作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

B、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

C、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

D、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难以操作。

曾对学生的科学课作业情况进行调查,我校三年级214名学生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对科学课作业较为反感,做科学课作业时完全是因为怕老师批评、家长要求去完成。正是由于教师在布置科学课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要求,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心理。同时因作业占去学生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创造精神,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是本课题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应该解决的。

二、概念界定:

专题性作业:所谓专题性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又被人称为“长期性作业”。

我们搞的专题性作业类似于“研究性学习”,选定一个专题,引导学生自行(或合作)制定计划,准备材料,开展研究,获取整理信息,总结汇报。主要体现在:一次专题性作业是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一次较全面的检阅。重视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不以知识的直接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十分关注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要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地变“学”科学为“做”科学的过程。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构思:

(一)、专题性作业的设计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观察型专题作业的设计:

当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首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儿童的自由观察作业和观察方法,而是尽量地鼓励他们主动、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本身就有一种好奇心和神秘感,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作业、观察方式去发现秘密,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他们观察之前就把观察事物的属性或有关问题提出来,那就破坏了儿童对事物的神秘感,减弱了儿童的观察兴趣,不利于他们独立观察作业的展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他们把观察的对象、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过程、观察方式及发现的秘密,尽量完整真实地描述出来,促使他们认真、细致、全面、反复地观察,达到观察的要求。当儿童完全是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发现了事物的秘密后,就会有一种成功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感,这种喜悦和自豪感会进一步提高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独立的观察作业中,自行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讨论型专题作业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善于说,布置适当说(讨论)的作业是必要的。教师在说的过程中应与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听我说,同学们听我说,同时予以适当的表扬。

3、收集型专题作业的设计:

身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与其是否能够发现、获得、分析、综合信息和知识以及将信息和知识与个人及职业生活结合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师生是一种研究伙伴关系,获取知识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利用课堂提供的方法和线索去检索、阅读、分析、综合信息知识以及将信息和知识与个人及职业生活结合的能力。作业因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就为走向图书室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1)课前布置预习课文时,让学生上图书室查一查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布置时可提供参考文献。

(2)结合课文内容,布置查找专题类信息作业。

4、制作型专题作业的设计:

(1)布置小实验的作业

A.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基本类型

小学实验从目的来分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探索性的实验,其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搜集事实,获取感性的基本材料。另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其作用就是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B、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程序。

实验的一般程序大体上分为:实验题目的选择,实验构思与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数据的记载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步骤,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巧妙地运用思维的艺术和实验技术,才能使实验获得成功。实验题目的选择,就是你要做什么样的实验,达到什么目的,获取什么事实。题目选定之后,实验的构思与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2)布置科学小制作、小发明的作业

小制作、小发明的作业要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小制作、小发明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学科学课课中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是十分必要的。小制作、小发明的基本要求有三点: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必须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二)、引导学生完成专题性作业

1、制定研究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时引导学生考虑以下几方面:

a你想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b你打算怎样研究?

c你需要哪些工具?

d你需要与谁合作?

2、猜想、假设、研究

猜想与假设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中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l、猜想与假设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提出具体的分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从课标的要求来看,猜想的结果同时是制定计划的前提根据,是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的基础。一个自然现象,在其未被揭示出科学本质之前,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很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只能借助于猜想与假设的形式进行研究与探索。当某一猜想与假设被大量事实所证实时,它就发展成一种科学知识。因此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方法与桥梁。

2、猜想与假设对科学现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猜想与假设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猜测性。但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猜测,而是科学的预测,有计划的研究。有了猜想与假设便有了有计划有目的实验和观察。因此猜想与假设对科学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

3、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并不那么重要,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总结、撰写研究小论文

(三)、专题性作业的评价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对学生作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

目前,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还有着相当的市场。中小学教师忙着应付解习题,辅导学生解难题,以应付考试,很少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去改进教学方法,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这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1、专题作业的评价标准

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据此,科学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和标准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1)、科学知识

评价重点是对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过程及应用情况。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科学探究

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内容包括:提问的恰当性;设计的合理性;观察的全面性;测量的准确性;动手能力;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交流的双向性;表达的清晰度;交往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科学学习的态度。内容包括: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意志是否自觉主动和持续;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实事求是);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能否乐于合作和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2、专题作业的评价操作

科学课的学生学习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地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平日评价。根据平时的课堂观察记录进行评价,每项根据标准可分为A、B、C 三等。

(2)、设计实验的评价。针对平时的科学活动,在每一个单元中任选一个实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的记录情况、对实验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先自评,在组评,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给学生评定等级(等级根据标准分为A、B、C三级)。

(3)、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测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操作时,由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标准,自定内容完成自评和组评。评价结果划分为三级。

(4)、自由研究的评价。主要对研究选题、设计的研究步骤和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采用师生共评的办法。

(5)、搜集信息的评价。教师先教给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一些方法。然后在上课前,让学生搜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信息。上课时,让学生以一定的形式相互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搜集情况以及参与信息、交流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评定等级。只要搜集和交流了,就给A等(优秀者AA等或加十分)。学生通过教师营造的浓厚信息交流氛围,初步养成关注信息、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习惯。

(6)、杰出表现记录。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给一个创造奖,每项加十分。

(7)、综合评价结果。在个部分评定的基础上,综合以上各项评价结果,由小组成员共同写出综合评语(不采用等级评定)。评语分优点和不足两部分。

(8)、评价形式。以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教师评价为辅。

学生通过参与评价活动,能客观地自我评价,较公正地给他人评价,并从评价中产生自醒和超越的愿望,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大致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5年4月——2006年7月。

1、准备阶段(2005年4月——2005年6月)

(1)对小学科学课专题性作业的相关理论整理。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选取研究对象。

2、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

(1)修订、调整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案例。平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6年8月)

收集有关研究与实验资料、汇编、撰写研究报告等成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池》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池》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活动准备 古典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启发性谈话: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1)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 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 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2)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833863.html,欢晴天柔和的风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 着的嫩小荷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3)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写诗做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欣赏录音,学习朗诵。 提问: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 诗吗?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 4、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读完这首诗, 你会想怎么画诗中的景色呢?回家之后把它画下来好吗? 古诗: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_教案教学设计

小池 本文是关于小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quányǎnwúshēngxīxīliú 泉眼无声惜细流, shùyīnzhàoshuǐàiqíng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xiǎohécáilòujiānjiānjiǎo 小荷才露尖尖角, zǎoyǒuqīngtínglìshàngtóu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

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小池》诗句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今译: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诵读: ①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②写作特点:将蜻蜓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趣。 ③朗诵指导: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小池》教案

《小池》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凭借。 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荷花的图片和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看完这些图片,有没有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描写夏天荷花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甚是大气、美丽。那我们今天再学习一首他的关于夏天的诗,好吗?板书小池 二、读中想象,体会诗意。 杨万里的这首七言绝句,优美活泼,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现在老师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听清字音。感谢大诗人杨万里把这么美的诗带给我们,我们也来这美丽的小池走一走,自由读课文。 三、那这节课,我们自己学,有信心吗?(先学) (1)出示自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并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 (2)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研学旅行安全须知

研学旅行安全须知 大家参加过研学旅行吗?今天将给大家介绍一下研学旅行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研学旅行相关介绍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的意义 关乎青少年培养的改革方向 我国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小学教育一直习惯于关起门的教学活动,课堂近乎成为学生了解知识的唯一途径。随着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更应是社会化的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已不能单单依靠课堂,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顺应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规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也曾指出,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所谓体验性是指,青少年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中逐渐成长,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更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自然父母和老师是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两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自然更不能被独立开来。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群体出行,是学生与自然之间零距离的观察体验,可谓兼顾了青少年成长的两大规律。 开拓青少年求知的可能领域 一是实现知行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句古语也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这与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也是完全契合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甚至曾提出“路就是书”的观点。研学旅行,就是路和书的融合。在旅行中学习,会实现历史、地理、人文各大学科的融合,实现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用生活教会学生理解语文课本上那些被精挑细选的源自生活的文化。走走长征路,听听老战士口中的长征经历,学生对《七律长征》中所表达的艰难岁月的理解会更加形象,看看农场、工厂的生产活动,学生从《悯农》中所体会出珍惜食物的感受会更加“走心”。 二是摆脱互联网束缚。互联网的触角早就伸向了中小学生,让孩子放下手机、走进自然、多读书的呼吁越来越多。尽管我们不能因此评判互联网危害巨大,但作为“数字原住民”一代的青少年,成长的

研学活动注意事项

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注意事项 为确保本次活动安全、顺利开展。特制定此临行前相关教育事项,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一、用餐注意点 1、不带过多零食,适量饮水。注意食品安全,不食用来源不明或没有安全标识、过期的食品,以防病从口入。 2.、文明用餐、吃好吃饱、注意节约、避免浪费,不乱扔零食袋等垃圾。 二、穿着及个人物品 1、着装要舒适、轻便、得体,最好穿运动鞋或休闲鞋,禁戴首饰,注意学生的良好形象。 2、除必须所用物品外,不得携带相机、手机等贵重物品。尽量携带少量行李,方便出行、活动。 3、随身携带少量现金或者不带现金,原则上活动期间不在景区购买食品。在景点时购物要慎重,以免上当。 三、活动安全 1、每班分成若干小组,设立组长,每次集合出发时,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向班长汇报,再由班长将人数汇报给班主任,确保一个不能少。 2、穿越马路或者交叉路口时,要守秩序,反应要机敏,确保安全。在汽车上不得打闹或将头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伸出窗外。 3、下车行走时,请听从老师的安排,切忌打闹嬉戏,牢记各项具体活动安排的注意事项。每班语文老师在学生队伍前,数学老师在学生队伍后,英语老师在队伍一侧的中间,防止学生脱离队伍等。 4、到达景区、景点时,必须听从带队教师安排,牢记集合时间和地点;做文明游客,不大声喧哗,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文物古迹等公用设施,不乱刻乱画等;有序游览,禁止独立行动,服从集体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如上厕所等,请及时向班主任汇报,最好不私自单独上厕所,两三人结对前往。 5、自由活动期间,注意安全,不玩危险性、刺激性游戏。不随便与陌生人讲话。不脱离集体私自活动。 6、每离开一处景点前检查自己的物品有没有带全。 四、学习 1、最好携带记事本和笔,注意记录下一切有帮助的事情。 3、妥善保管好活动中所得到的材料。 五、所有随行教师要服从素质教育中心的安排,熟悉行程等研学旅行相关要求,既要照看好本班学生,也要兼顾学校总体要求;既要服务好学生,保证学生安全以外,指导学生学有所得,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与学习,确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以上注意点,请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提示不足之处可向学生补充讲解。

《小池》教案

《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与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设计意图]由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 2.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我们一起看看屏幕,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昔”认读那么老师给它加个竖心旁”惜”你还认识它吗?你还能给”昔”加什么偏旁? (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 (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想想诗句的意思,有利于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哪为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12古诗两首《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还有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2、教师板书课题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教师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人教版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

小池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 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奖励、 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引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 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凉凉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读古诗 1、揭题:是的,夏季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2、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字音:池) 3、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的。 3、学生自由读诗(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A、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

《小池》教学设计

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设计 【课程类型】新授加拓展积累 【教材分析】 《小池》是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天的课文。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知识的。这些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 《小池》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对“细流”、“树荫”、“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出一幅初夏风景画。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有些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意识不够,表达能力不强,需加强。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听音乐、音频、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音频、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

研学旅行安全预案

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定研学旅行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一、活动介绍 名称: 参加人数:人(含教师) 活动时间:2018年月日——2018年月日(共计5天4夜) 活动地点: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这次师生外出安全的管理,成立了研学旅行领导组和各职能工作组,成员如下: 1、领导组 组长:罗俊 副组长:吴影 成员:亮剑基地全体教官、导师、工作人员及生活老师 1、在组长的领导下,筹划制定本次活动计划。 2、预测各项活动中的困难,以及各种不利因素,并制定应急措施。 3、联系各个参观访问地,疏通关系,确保活动的顺利。 4、每次活动前,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 三、安全工作小组具体分组情况及职责 1、人员点名组:组长:夏佳志各班带队教官负责汇总人数,确保人员齐整。

2、交通安全组:组长:冉伟组员:亮剑基地教官及带队老师,负责研学途中交通及车辆安全, (1)、每车一名带队负责人一名引导员,引导员负责组织学生有序上下车、提醒同学途中注意事项,保障旅游途中安全。每次上车前要与带队负责人清点人数。跟车负责人:辅助学生上下车周边安全引导及引导周边车辆排除安全隐患,上报本车人数与组长复查核对 3、食品安全组:组长:陈诚组员:陈银华黄燕平 (1)负责食品安全工作,从源头管理食品购买、清洗、烹饪等,从提醒学生不在小摊贩上购买食物,团队就餐前应检查食物、饮料有无异味变质的情况,如有以上情况应及时更换食品,并向”研学游领导小组”活动领导汇报。如发现旅游者食物中毒,应设法催吐并让食物中毒者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缓解毒性;同时迅速联系领导小组,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抢救,请医生开具诊断证明,随即报告” 研学游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并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 4、学生住宿安全组:女生住宿巡视督导组组长:王纯副组长:周纪红督导员:所有带队女教师男生住宿巡视督导组组长:吴何生副组长:江渊督导员:所有带队男教师。教育学生不起哄、不打闹、不乱摸电器、电源插头,沐浴、如厕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每晚由带队教官轮流不间断负责住宿安全 5、学生活动安全组:组长:吴何生副组长:江渊、钱里兵、许中民、夏怀东成员:各组带队教师积极做好预防教育及措施防止学生体验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 6、后勤组:组长:江渊成员:陈小东张会玲负责保管研学旅行途中所需的各种物品,如晕车药、防中暑药品、治疗急性肠胃炎药品、云南白药、气雾剂、邦迪、万精油、塑料袋以及扩音喇叭等。 7、抢救小组:随队医护人员及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做好伤员的救治和转移工作。 8、宣传组:组长:吴影负责摄影、宣传等。 9、活动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组织活动,确保活动有组织地进行。

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小池》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找反义词、复现等多种方式认读“池、惜、阴、睛、柔、露”这6个生字,会写“立、童”两个生字。 2.学习用看图、想象等方法读出诗句描绘的景物,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 3.能借助拼音、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诗句描绘的小池初夏美景。 学情分析: 一下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会背不少古诗,在课本中也学过几首古诗。本课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学情,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识记生字,书写指导时突出“立”和“立”成为偏旁时发生的字形变化,让学生观察比较——观摩范写——自主练习——观察评价,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书写能力。在阅读方面主线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看图找景物,想象说话”的方式来学习古诗),以板块的方式展开教学,分为五大板块:读诗引入——读准读通——读懂诗意——读出画面——小结方法,最后还安排了一个背诵填空积累古诗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学过走向学会,再走向会学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6个生字,会写“立、童”两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用“看、找、听、想”的方法读懂诗句。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古诗。 1.看图说词语、背古诗:分为春、夏两组回忆课本中的知识。 2.出示“小池”图,引入课题。 3.读题,学习生字“池”,交流识字方法,渗透形声字特点。 4.点明作者:南宋大诗人杨万里。 活动2【活动】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对照生字条边读边圈生字,读准生字读音。 2.指名4人分行读,随机正音,预设重点为第二行(阴、晴、柔) 3.集中识字:池晴露惜 (1)结合“池”的学习,自由认读并猜测这些字分别和什么有关。 (2)指名交流。由“晴”带出一组字(清、情、睛、蜻),同桌合作说一说它们分别和什么有关。 (3)由“露”带出识字3中的一组生字(雾、霜、霞、雪)它们都带着“雨字头”,都和“雨水”有关。 (4)小结:形声字特点。 4.再读诗,同桌一人一行读,读正确。 5.同桌展示,随机指导读出停顿、节奏。 自由练读——齐读。 活动3【活动】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物呢? 2.学生边读边动笔找划景物。 3.预设学习第三四行: (1)学生交流:小荷、蜻蜓读词语。 (2)随机理解诗意:露在这里表示露出;立又是怎么样的呢?动作或看图理解。 师:小蜻蜓,小蜻蜓,你立在小荷上干什么呢?随机朗读诗句,读出喜爱、期待。 4.预设学习第一二行(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一: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找找景物。 (2)同桌合作展示交流。 (3)同桌合作二:认读信封里的词语,把词语贴到图上合适的位置。 (4)同桌上台展示,随机理解“泉眼”——泉水的出口,泉水流出来的地方。 (5)同桌合作三:讨论能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6)交流中理解: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

大班古诗《小池》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第二遍,跟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

研学拓展活动注意事项

研学拓展活动注意事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研学旅行团员须知 尊敬的家长: 为了更好的完善本次旅行,东方学社先拟定以下须知特请家长和同学们注意: 1、参团团员要保证身体健康,不得隐瞒重大疾病和病史(如:无心脏病、传染病 史)。 2、团员报名后不得无故退团,团员中途离团不予退款。 3、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团员自己丢失财物,本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4、旅行社为团员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中发生人身意外事 故按保险条款处理。 5、贵重物品尽量少带。 6、团员必须遵守团队纪律,听从辅导员的安排,随时佩带营员卡。 7、团员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有矛盾及时跟导游或辅导员反应。 8、所有团员要有蓬勃向上的朝气,讲文明、懂礼貌,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9、如有身体不适,立刻报告导游老师、辅导员老师。 10、请准时抵达集合地点,不要误车,否则造成的损失有团员承担。 出发前(时): 1、出发前几天,请多吃清淡食物,以免上火;休息好,保持充沛的精力。 2、旅途中: 汽车上: ?上车时请自觉排队,有序行车,不要拥挤。 ?上车后及时系好安全带,靠走道的团员请放下座椅把手。 ?车辆行驶途中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在走道上随意走动,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车上不得大生喧哗,随时保持车上卫生。 3、出发前的物品准备(请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自行准备装备) ?旅行箱包:旅行箱/包,除此之外,应另备一个小巧的双肩包,将钱包、手机、照相机等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以便活动时或外出时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 ?洗漱用具:毛巾、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花露水等简单的日常洗漱用具应按需准备。 ?适量药物:准备一些感冒药、腹泻药、晕车药、清凉油、创可贴、防晒、驱蚊以及根据孩子个人情况必备的药物。 ?出发前给孩子准备一些途上的零食,如:火腿肠、面包和少量水果等方便食品; ?少量零用钱:零用钱若干,不建议学生携带大量现金,家长只需给学生准备少量的零用钱。 游览时: ?不能随便购买零食、冷饮,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遵守景区的设施设备。 ?遵守纪律,安全第一。不要追逐打闹,按秩序行走;认清自己的队伍、队旗、辅导员,服从辅导员安排,跟着领队的路线走,认真听导游的讲解,认清自己乘坐的车号,以免跟错团。 ?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离开团队旅途中,要有集体观念,统一行动,互相帮助,要跟随在老师和导游身边,不要独自离开或者随意更改旅游地点和时间,如确实有要事(如:买水、如厕等),必须向辅导员说明,由辅导员安排陪同。 ?团员/营员在活动期间不得和陌生人来往,提高警惕,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饮料,遇到有人搭讪和纠缠要立刻向老师和导游报告,特殊情况下可求助于警方。

部编一年级下《小池》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呢? 2、今天我们要随一位诗人一起去欣赏一下夏天的美景。 3、揭题“小池”,引导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简介诗人杨 万里) 2、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由读古诗。

(1)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学习生字,说一说识记方法。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指生读 4、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5、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读古诗。 7、范读,生感受节奏。 8、学生练习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 1、指名读,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说一说想象的画面。 3、学习前两句诗。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 (2)师: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3)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4、师: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5、师: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6、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师: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7、引导朗读第一行,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8、师: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9、课件展示“树阴” (1)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师: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10、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你觉得是谁喜欢这样的风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体会意境(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生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3、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你能不能画出这样一幅画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重点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承办企业准入管理办法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与承办企业(机构)准 入管理办法 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 准入管理办法 1研学旅行基地(营地)都有哪些? 基地(营地)就是指红色教育基地、科普场馆、博物馆、艺术馆、非遗馆、素质教育基地、现代工业、现代农林等,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场所、住宿、餐饮的场馆(基地)。 2研学基地(营地)准入标准就是什么? 1、具备法人资质。 2、基地(营地)应避免人口密集、周边娱乐场所密集地区。 3、基地(营地)原则上开办两年以上,无任何安全事故。 4、基地要有单团接待1000人以上学生团队的经验,营地要有单团接待500人以上学生团队的经验。 5、基地(营地)就是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不就是单一的旅游场地,要开发研学课程,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围绕红色革命传统、祖国美好河山、传统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发展、时代社会变迁等内容,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6、基地(营地)须配齐管理人员、活动策划人员、研学导师、讲解员、食宿管理员、安保人员、服务人员等,负责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生活管理与安全保障。 7、基地(营地)要有专业的学生研学活动场地,确保学生活动设施安全,特殊设备需具备主管单位的检测验收报告。 8、营地须能同时容纳200人(含)以上,并具备生活硬件设施,符合安全、卫生与舒适的基本要求。有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配餐,用餐卫生、方便快捷,食堂食品、饮水管理规范、安全;学生宿舍应配有淋浴设施、床铺及床上用品、空调、存储柜等;住宿场所应配有宿舍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安全,安排保安人员昼夜值班巡逻,保障学生的财产与人身安全。 9、基地(营地)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办法。 (1)场所设施科学。 便于集中管理,便于承运汽车安全进出、停靠,有健全的公共信息导向标识,并符合《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的要求,有安全逃生通道,能为学生开展各类型课程的场所提供全程安全监控体系。同时,要避免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的开阔景区。 (2)制度保障完善。 要建立研学旅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包括《研学旅行指导教师安全培训计划》、《研学旅行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研学旅行住宿安全管理办法》、《研学旅行乘车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须知》与《研学旅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3)管理责任落实。

《小池》公开课教学设计

提前板书大课题:12、《古诗二首》。 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继续来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二首古诗《小池》 一、直入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翘舌,标上音节)认识“池”。有小朋友认识小池的“池”吗(你是怎样记住的用的什么方法)指名请同学回到。 2、原来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也”,加在一起就是“小池”的“池”。 3、学生交流方法,认识“池”,跟“水”有关。 你见过的小池有 小朋友,小池,小池里会有什么呢 生:水 课件展示: 师:所以这个字有三点水 2、读了课题,猜一猜,小池里会有些什么出示夏天小池的美景图。 生:青蛙,蝌蚪,荷花...... 陈老师见过的小池里面也有荷花 课件展示荷花 这些漂亮吗美不美 这首诗的作者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写下了这首诗呢

3、出示课文插图问:作者所眼中的小池里有什么(有蜻蜓、树阴、泉水、荷叶等),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色呢 课件展示:图上有什么(板书:池边泉眼树阴 池内小荷蜻蜓) 诗人看到了这些景物,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呢 二、【讲授】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保持最端正的读书姿势,自由读诗句。 请大家又轻又快地打开语文书,保持最棒的姿势,每个人都准字音,读通顺诗句,读完了举手告诉老师。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孩子们自己读完了,和同桌合作一下,试读古诗,你听听的,他听你的,相互纠正,一定要都准字音哦。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好,读完了,哪一对同桌来回报喜爱他们刚才读的。自信的举手。 课件展示诗歌 指名读(师点评) 4、作者介绍。 他写的池塘怎么样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三、【讲授】再读诗句,理解感悟。

《小池》优秀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833863.html,]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833863.html,]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833863.html,]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