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教案

劳动竞赛教案比赛

参赛课题:铸铁的焊接工艺及操作

参赛项目:一体化教学组

系部:机械工程系

§4-5铸铁的焊接工艺及操作

一、教学目标、课时及授课方法

1、教学目标:

理论掌握内容:铸铁的焊接工艺

实习掌握内容:铸铁的焊接操作

2、课时分配:40H

①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前准备,现场操作提出问题,基础知识讲解。8H

②冷焊法操作示范,现场讲解,分组练习,分组互评,集中讲解。8H

③分组练习,分组指导,分组互评,集中讲解结束指导。8H

④热焊法操作示范,现场讲解,分组练习,分组互评,集中讲解。8H

⑤分组练习,分组指导,分组互评,工艺编制,集中讲解结束指导。8H

3、授课方法:

本节授课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中及时掌握学习进度,随时调整工艺课讲授时间和讲授内容。

二、课题背景

《铸铁的焊接技术》是高级焊工职业标准中的必修内容,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为实习操作可行的动手能力是本节教学重点。同时结合现场操作加深理解铸铁的焊接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目的要求

1、教学重点:

理论与实习操作相结合掌握铸铁的焊接工艺。

2、教学难点:

铸铁的焊接性

3、目的要求:

通过铸铁焊接技术使学生不仅掌握铸铁的焊接工艺,同时掌握铸铁的焊补技术。

四、教学设想

铸铁焊接很容易产生裂纹,通过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的方法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并逐步引入。

五、课前教学准备

1、工件及焊接材料准备:

①灰铸铁工件数件

②Z208、Z248、Z308、Z408φ3.2铸铁焊条数根 2、设备准备: ①手工电弧焊机

②焊条烘干箱或气焊设备(预热工件和焊后缓慢冷却用) 3、辅助工具准备:

角向磨光机、钢丝刷、活动扳手、清渣锤、扁铲等

六、授课内容

(一)、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课前调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当讲解) 1、铸铁的分类

分类:铸铁按碳存在的状态和形式不同主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 2、牌号及特性:

白口铸铁 Fe 3C

灰铸铁 片状石墨 HT100 可锻铸铁 团絮状石墨 KTH300-06 KTB300-06

KTZ300-06

球墨铸铁 球状石墨 QT400-15

3、在焊接中的应用情况

由于白口铸铁中的石墨以Fe 3C 为主,性质硬而脆,无法进行机械加工,所以工艺应用很少,而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应用较为广泛,其中灰铸铁的熔炼工艺简便最易于获取,所以应用最广,因此铸铁的焊接以灰铸铁为主,球墨铸铁次之。

(二)、现场焊接提出问题(教学设想)

铸铁焊接很容易产生裂纹,通过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工艺和不正确的方法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此处应特别注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不正确的方法,因为铸铁焊接是“三分材料、七分工艺”)

用同样的工艺方法焊接低碳钢为什么不会出现裂纹?

想一想

(三)、实习操作解决问题(根据操作内容需要随时进行工艺知识穿插讲解)

1、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冷焊和热焊。

2、选择焊接材料:(板书介绍并要求学生提出本次实习焊补灰铸铁的焊接材料)

①铸铁焊条种类

②铸铁焊条型号及牌号表示方法举例

E Z C Q Z②×2×3

③焊条选用

常用铸铁件焊条选用

4、工件准备:去除工件上的油污及赃物,消除氢的来源。

操作目的:

1、消H

2、防止冷裂纹

5、焊补操作:(现场操作,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⑴冷焊法

①焊接材料:Z308或Z408。

②工件预热:100-200℃。(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③焊接电流:80-105A 。

④操作工艺方法:采用短段、断续分散焊及焊后 锤击焊段,即每段焊缝长度10-20 mm ,焊后立即 锤击处于高温的焊缝松弛焊接应力,焊补中保持 每段温度在50-60℃时再焊接下一道。(教师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工艺口诀:较小电流熔深浅,短段断续分散焊。

退火焊道前道软,焊后锤击消应力。

⑤焊后检查:利用渗透探伤检测是否存在裂纹。 ⑥焊后现场总结操作要点(课后反思,集中讲解) ⑵热焊法

①焊接材料:Z208或Z248。

②工件预热:600-700℃,焊条烘干箱提前预热。 至450℃。(学生分组练习) ③焊接电流:100-115A 。

④操作工艺方法:大直径焊条、大电流、长电弧、 连续的焊接工艺,减缓冷却速度,促使石墨化元 素充分熔化和反应。(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⑤焊后缓冷:焊后立即放入焊条烘干箱中随炉缓 慢冷却。

⑥焊后检查:利用渗透探伤检测是否存在裂纹。 ⑦焊后现场总结操作要点(课后反思,集中讲解)

操作目的(左右序号对应):

1、焊缝为非铸铁的镍基镍合金焊缝,塑性好。

2、冷焊时白口铸铁组织区较窄。

3、小电流减小热输入。

4、塑性高松弛焊接应力。

操作目的:(左右序号对应)

1、焊缝为灰铸铁,成分与母材一致。

2、预热均匀防止应力。

3、4、大电流减慢冷却速度。 5、缓慢冷却防止白口组织。

(学生总结,并集中总结结束指导)

1、总结灰铸铁焊接性

①焊缝及熔合区容易产生白口铸铁组织

铸铁焊缝熔池冷却速度快,Fe3C来不及析出石墨,导致白口铸铁组织。

非铸铁焊缝熔池冷却速度快,冷焊时白口铸铁组织区较窄,可减小白口铸铁组织。

※防止白口措施:一是减小焊接过程中和焊后的冷却速度,焊前预热、保温、焊后缓冷的措施,因此铸铁焊缝热焊时焊前预热600-700℃,冷

焊时可可略微预热100-200℃。二是增加焊接材料中C、Si含量

促进石墨化。

②焊接接头容易产生冷裂纹

冷裂纹因素:H 应力淬硬倾向材料本身强度低,塑性差。

应力

焊补过程中由于局部热输入,必然产生焊接应力。

※防止白口措施:一是焊前预热减小温差进而减小焊接应力。二是分散焊接减小焊缝体积,分散焊接应力。三是采用塑性高的非铸铁焊条

松弛焊接应力。

2、总结防止措施

①热焊法工件焊前预热防止白口产生,使焊件受热均匀,减小应力。焊

后保温缓慢冷却防止白口,焊接过程中锤击焊缝减小应力。

②冷焊法调整焊缝化学成分得到塑性好、强度高的焊缝,松弛焊接应力,

避免裂纹。严格控制焊补工艺较小电流熔深浅,短段断续分散焊。退火焊道前道软,焊后锤击消应力的工艺措施。

七、课后作业

1、焊缝金属为铸铁成分的焊接工艺要点有哪些?

2、焊缝金属为非铸铁成分的焊接工艺要点有哪些?

八、能力拓展

根据零件编制其焊接工艺

九、教学过程中的监控及评价

备注:此表每人1份,课题建议由组员必须填写

十、课后反思

铸铁的焊接性虽然很差,但是通过正确的焊接工艺及正确的焊接方法是可以进行焊接的,对课题工艺及操作掌握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再接再厉,对掌握较差的同学进行鼓励并适当的进行再次指导。

excel2013一体化课程教案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代号A-4) 审阅签名:年月日

教学过程导入:中文Excel 2013是目前最流行的电子表格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中文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是中文版Office中的一个重要组件。使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制作分析图表;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 新课: 提问:大家说说Excel和Word的有哪些的区别? 操作一启动、退出Excel 2013 【启动Excel 2013操作】 ●单击“开始”按钮,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命令,即可启动Excel 2013; ●如果桌面上创建了Excel 2013快捷方式图标,双击该图标可启动Excel 2013; ●双击已有的“Excel 2013文档”,也可以启动Excel 2010应用程序。 ●【退出Excel 2013操作】 ●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使用“Office按钮”中的“关闭”命令; ●鼠标右击“标题栏”,在快捷菜单中选“关闭”命令; ●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关闭”命令或“退出” 命令 窗口元素操作: 1.名称框:显式当前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或地址,也可以输入单元格名 称或地址,从而选择输入的单元格。 2.编辑栏:编辑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光标定位在编辑栏后可以从键盘输入文 字、数字和公式。 3.全选按钮:选中工作表中的所有单元格,单击“全选”按钮选中整个表格,在 任意位置单击取消全选。 4.行号:用阿拉伯数字从上到下表示单元格的行坐标,共有1048576行。在行 号上单击,可以选中整行。

机电一体化教学系统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的技术,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 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 体化产品更新日新月异。 机电一体化教学系统是一套完整、灵活、模块化易扩展的教学实训系统,根据教学和生产需要研发并制造,从简单到复杂,从零部件到整机。利用多种机械传动方式模拟完成现代化装配过程的柔性生产系统,系统展现了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部分,如: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和现代生产中的组态控制、工业总线控制等[1]。学生可以借助该系统,学习机械传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及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1)实训所能涵盖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与PLC、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课程[2]。实训装置特点,体现以自动化的物料传输和加工装置为对象,体现常用的控制方法,机械传动原理的应用,驱动装置的选择、各个模块的调试和系统统调及利用PLC软件进行编程、在线监控、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等。 电一体化(Mechatronics) 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是由机械学“mechanics”与电子学“electronics”结合而成的拼缀词,意思为机械电子学,在我国则称之为机电一体化。自提出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 这一概念以来,机电一体化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其内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丰富[3]。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输出柔性、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学科,如A I 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微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集成技术的发展, 使产品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传感等技术与传统机械产品的融合,传统机械产品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柔性化、微型化、自动化等机电一体化新阶段迈进[4]。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技术,它涉及到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5]。技术的更新,带动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在21 世纪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载体和体现者,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来实现和反映当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师,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而且更重要地是掌握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充分展现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成果。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多技术性、集成性、融合性、复杂性给产品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方案计划课程规范标准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理论学习与上机技能训练一体化 (2)学习空间与实习场地一体化 (3)教学功能与实际应用一体化 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的相衔接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市场营销学》一体化教案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市场营销学》一体化教案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5 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学科20 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数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具体说,学习这门课,首先要完整地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经济活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科)、金融学(本科)、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中的 5 次平时记分作业,由中央电大布置。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期 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四、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市场营销学》(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年1 月)。 五、考试要求 教学过程中, 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三个层次要求如下: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即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重点掌握: 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机械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2013.1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 1、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 2、将学习、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 3、学习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 4、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 5、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工作与学习知行合一; 6、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二、“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 1、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2、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 3、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 4、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5、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 6、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 7、学习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三、“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 1、课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我要学、我要做”; 2、教师演示:明白行为过程,引发“我知道”; 3、规划任务:熟悉具体内容,引发“我明白”; 4、完成任务: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让学生“做中学”; 5、质量检测:学习效果检测评价,让学生“学中做”、感受职业氛围;

中小型网络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型家庭网的组建(教案)复习课程

中小型网络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型家庭网的组建(教案)

中小型网络组建一体化教学设计--小型家庭网的组建

学习任务 授课教师: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 意图 明确任务(10分钟) 导入新课: 上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 家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是否有想过动手去组建一个适 合自己使用的网络,成为网络的创造者,管理者,而 不仅仅只是一个使用者,通过次任务的学习,让我们 向这目标更靠近一步 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学习导入新课,提问三个问 题: 1.大家家里有没上网? 2.现在的接入方式有哪几种(先不考虑价钱) 3.你能把你家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引入任务) 上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随着电脑价格的不断下降,一个家庭拥有多 台电脑已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出现一些 上网“撞车”问题。王伟一家三口都有上网的需求, 家里有三台电脑,家里有ADSL接入,该如何实现同 时上网不“撞车”呢?如果你的岗位是技术人员,如 何操作? 1.学 生积 极思 考、 回答 问 题; 2.学 生思 考并 观看 任务 要 求, 进行 需求 分 析; 1.教 师提 问, 起到 复习 和引 导进 入任 务的 作 用; 活跃 课堂 所气 氛 激发 学生 学习 兴趣 拓展问题,积极思考

明确任务 引导问题:客户需要实现什么功能?(需求) 学生回答: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网 络功能 备注:学生头脑风暴回答,并把答案贴于白板 引导问题:根据客户需要实现的情况,教师分析 现时家庭组网的方案和特 点? 图1Ad-Hoc连接方式图2传统Modem接 入 特点:花费不过几百元(视无线网卡品牌及型 号)。但其缺点也正如上期所提及:范围小、信号 差、功能少、使用不方便。图1 特点:如果家庭采用的是56K Modem的拨号 上网方式,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必须依靠两台以上装备 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才能完成图2 图3以太网方式接入图4虚拟拨号 特点:以太网宽带接入方式是目前许多居民小区 所普遍采用的,其方式为所有用户都通过一条主干线 接入Internet,每个用户均配备个人的私有IP地 址,用户只需将小区所提供的接入端。图3 3.学 生就 任务 内容 进行 质 疑, 明确 学习 任 务。 2.教 师引 导学 生质 疑; 3.教 师举 一些 小型 局域 网组 网方 案的 例 子, 引导 学生 思 考; 4.发 放任 务 书。 布置 任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张建民版 第四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英文名称: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二、学时 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学分:4学分 三、开课学期 第7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五、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机电有机结合构造最佳的机电系统。 课程性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课。 六、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 先行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技术; 后续课:无。 七、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

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传动机构、动力驱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种类和特点。 3)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产品开发技术路线。 4)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动力、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概述(6学时) 1.基本要求: 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构成和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的共性关键技术。 3.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18 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 (2)掌握机械系统传动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3)掌握机械系统导向支承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4)掌握机械系统旋转支承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5)掌握机械系统轴系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6)掌握机械系统机座或机架设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 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 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 —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分析

“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统过分析和阐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提出了“一体化课程”的基本构建方法和课程特点,指出了“一体化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联系和区别,及“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方法。对现阶段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建设和“一体化教师”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技工院校的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度,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度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要求下,各地技工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研究和改革课程体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设的技工教育模式,培养能服务于社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其中,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和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实践技工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广东省技工院校设置标准》的第九条和第十六条中明确要求“专业教师中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和“实行模块化、课题化教学模式”。显然,“一体化课程”建设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成为现阶段技工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作。但是,怎样理解和构建“一体化课程”、培养“一体化教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下面就这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一体课程”的概念和构建 1、一体化课程的概念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下同)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一体化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它针对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2、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一体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 和MES 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 1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 学习单元 某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 学习领域 n 学习领域 2 学习情境m 专业课程标准 图1:一体化课程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共7篇)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共7篇) 篇: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总结 6月4日,我校成为全国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一体化”课程改革作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我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实训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立起“4351”的师资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普通老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4个层次的教师梯队,提出了着重培养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3种能力目标,采取国内外学习考察、专家培训指导、企业实践、参加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研究和教学实践及自我学习提升5种措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1项机制,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等培养激励制度。我作为冶金自动化系年轻的双师教师,参加了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及讨论,而且在本学期带领机电116班进行一体化改革课程的教学。就本学期种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感想进行以下总结: 1、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希望在下学期能扎抓住成果的同时继续发展引企入校建立校内企业化实训基地。在冶金自动化系今年成功的与山西一开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太原市天正电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参与生产实训的学生达300多人,完成各型配电箱2327套。 2、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已经成型,而且双师在开展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多组织双师老师、骨干老师及专业带头人进行学习和研究一体化课程的如何进行。 3、要有我校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课程教材,自己研讨自己的教学材料,不能

生硬套别人的教学材料。现在都在为学生印发自己的学材,形成不同的教学进度而且复杂不统一。 4、在已有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同时,加大其他教学场所的建设,合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企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能带着任务进入实训课程中,而且要有实训产品作为企业的产品。 5、多让老师进入企业带着学生一起参加企业的生产,并在生产中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接近企业生产上的要求。 6、多组织企业的技术指导及老师傅来学校实训基地中对老师及学生进行企业化的培训,并建立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傅的师徒关系,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体系。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明确带教目标,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 7、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教学实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在企业岗位的需求及自我认知。让学生懂得自己与企业、自己与学校、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让他能懂得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我校示范校建设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通厌学的现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下,建议学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行教学模式及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实现了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标,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社会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基地。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测量: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 灵敏度: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S=dy/dx=ΔY/ΔX 3.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4.动态误差: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5.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6.线性度:所谓传感器的线性度就是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7.伺服控制系统: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8、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如果步进电动机通电循环的各拍中交替出现单、双相通电状态,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如A→AB→B→BC→C→CA→…

9.系统精度:指输出量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的精确程度。 10.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1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由控制装置自动进行操作的控制。 12.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无反馈的控制系统。 13.逆变器:逆变器—把固定的直流电变成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的 DC/AC变流器。 14. PWM:PWM—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改变负载电压平均值的脉宽调制斩波器。 15、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16、静态设计:是指依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通过研究制定出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17、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的制造厂商提供的,用来管理计算机本身的资源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软件。 18、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运用 1.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顾名宇陈炼,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模块化结构: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模块2 ??文字处理系统(Word) 模块3 ??电子表格系统(Excel) 模块4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 模块5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2.音像教材(待建):

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全部5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5.教学手段运用: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体现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2.创设本课程的网络交互教学环境,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重点辅导、习题解析、交互讨论、考试辅导等栏目,为学生和教师各种网上教学支持与服务。 3.授课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认真做好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并努力做好网络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学习、重点难点、课程实验、考前复习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4.授课辅导教师应经常与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沟通,了解、反馈教学信息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对教 学过程的各主要环节(授课、实验、网上学习、媒体使用、学习小组活动等)应有较详细的叙述,要具体化,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三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有关操作步骤。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sXP设置和管理、Word 2003和Excel 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Internet的使用。 熟练——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教案6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六章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6.1步进电动机 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由于步进电动机成本较低,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比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精度高,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机电一体化伺服传动系统。目前,一般数控机械和普通机床的微机改造中大多数均采用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按其工作原理分: 主要有磁电式和反应式两大类 步进电机按励磁相数分: 有三、四、五、六相等几种,因为相数越多,步距角越小,而且还采用多相 通电,提高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 步进电机按输出力矩大小分: 功率步进电机, 伺服(快速)步进电机 反应是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其中步进电动机的定子上有6个齿,其上分别缠有W A 、W B 、W C 三相绕组,构成三对磁极,转子上则均匀分布着4个齿。步进电动机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当W A 、W B 、W C 三相绕组轮流通电时,通过电磁力吸引步进电动机转子一步一步地旋转。 图 5-13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图 5-12 步进电动机运动原理图 首先假设U 相绕组通电,则转子上下两齿被磁吸住,转子就停留在U 相通电的位置上。然后U 相断电,V 相通电,则磁极U 的磁场消失,磁极V 产生了磁场,磁极V 的磁场把离它最近的另外两齿吸引过去, 停止在V 相通电的位置上,这时转子逆时针转了300 。随后V 相断电,W 相通电,根据同样的道理,转子 又逆时针转了300,停止在W 相通电的位置上。若再U 相通电,W 相断电,那么转子再逆转300 。定子各相轮流通电一次,转子转一个齿。 步进电机绕组按U W V U W V U →→→→→→…依次轮流通电,步进电动机转子就一步步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如果步进电动机按倒序依次使绕组通电,即: U V W U V W U →→→→→→…,则步进电动机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步进电机绕组每次通断电使转子转过的角度称之为步距角。上述分析中的步进电机步距角为300 。 对于一个真实的步进电动机,为了减少每通电一次的转角,在转子和定子上开有很多定分的小齿.其中定子的三相绕组铁心间有一定角度的齿差,当U 相定子小齿与转子小齿对正时,V 相和W 相定子上的齿则处于错开状态,如图5-13所示。工作原理与上同,只是步距角是小齿距夹角的1/3。 2、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 如果步进电动机绕组的每一次通断电操作称为一拍,每拍中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其余断电,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相通电方式。三相步进电动机的单相通电方式称为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如: Λ→→→→A C 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