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五课件: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4. 3《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4. 3《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素材二里头文化的分期与测年二里头遗址是徐旭生1959年调查“夏墟”时发现的。

学术界把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分布于豫西、晋南地区的一类遗存称为二里头文化。

b5E2RGbCAP二里头文化主要有两个类型,分布在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称为二里头类型;分布于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称为东下冯类型。

东下冯类型的起始年代略晚于二里头类型。

p1EanqFDPw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期,其一、二、三、四期分别以二里头遗址的一、二、三、四期为代表。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

DXDiTa9E3d古本《竹书纪年》称“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亦居之”。

另据《逸周书·度邑》、《国语·周语上》和《战国策·魏策一》等文献,太康、羿、桀诸王之都斟鄩应在洛水附近。

二里头遗址面积达9平方公里,发现有宫殿、大墓、铸铜作坊遗址与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陶器,因此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鄩。

RTCrpUDGiT对二里头遗址采集的系列含碳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拟合,并与考古分期成果相整合,初步推定出二里头文化各期年代范围<表一)。

5PCzVD7HxA表一二里头遗址分期与常规14C测年数据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两点,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年。

夏商分界已估定为公元前1600年。

关于夏代始年的推定,我们主要是依据文献中有关夏代积年记载的研究,并参考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14C测年数据。

jLBHrnAILg关于夏文化的上限,学术界主要有二里头文化一期、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两种意见。

新砦二期遗存的确认,已将二里头文化一期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紧密衔接起来。

以公元前1600年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之内。

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高中历史:4..2《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4..2《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素材第一号宫殿建筑基址第一号宫殿基址自1960年秋季开始至1964年春季,共进行六次发掘,发掘面积约7 100平方M。

以后工作停止有八年,自1972年秋季恢复发掘工作,至1975年春季又发掘五次,发掘面积约6 300平方M。

先后共进行十一次发掘,揭露面积共约13 400平方M。

RmkZ6ih21x第一号宫殿建筑基址位于二里头遗址的中部,在第Ⅴ发掘区。

在宫殿基址的东面为圪垱头村,西面是翟镇公社的化工厂,南、北两面各有一条东西向的田间大道。

RmkZ6ih21x宫殿建筑基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基,形状略呈正方形。

方向352°。

在东北部向西凹进一角,东西宽20.8M,南北(东边北段>长47.8M。

台基西边长98.8M,北边长90M,东边南段长48.4M,总长96.2M,南边长107M,总面积达9 585平方M。

台基面大体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8M,东、南、西三面的台基折棱处呈缓坡状,表面有路土层,有的铺一层料礓石面。

如台基西面折棱处比台基面低5~10厘M,表面有一层路土,有的地方被灰土层覆盖,厚4~5厘M,台基北边规整,界外为平整的路土面。

在台基上保留大量的柱洞、柱基槽、木骨墙基和主体殿堂的下部夯土基座。

根据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在台基中部偏北处有一座主体殿堂建筑,四周有回廊相围,南面有宽敞的大门,东面、北面有两个侧门,布局紧凑,主次分明,原建筑颇为壮观。

RmkZ6ih21x第一号宫殿基址的建筑结构为了解宫殿基址的建筑结构和有关建筑技术的问题,我们在夯土台基的中部开长70M、宽2M的探沟一条,另在夯土台基的边缘部分进行了少量的解剖工作,这对于了解第一号宫殿的基址、木骨墙、柱洞、柱基槽和柱础石等结构都很有帮助。

RmkZ6ih21x(1>宫殿基址与夯土结构第一号宫殿建筑夯土台基的夯层很薄,每层厚4.5~9厘M,夯印密集清晰,土色纯净,质地坚硬。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五课件: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五课件: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

二里头文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 情况
了解二里头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情况,将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里头文化的文化特征
探讨二里头文化的文化特征,包括宗教信仰、礼仪制度以及艺术与工艺等方 面,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里头文化的城市制度
深入了解二里头文化的城市制度,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行政组织等方面,揭示这一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里头文化的农业技术与手工业
了解二里头文化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发展情况,揭示出这文化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突出成就。
二里头文化的商业与贸易
通过深入研究二里头文化的商业和贸易活动,您将了解到这一文化的经济活力和对当时贸易网络的影响。
二里头文化的文字与语言
探讨二里头文化的文字和语言体系,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方式。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五课 件:第四单元《二里头文 化的探索》第(1)
本课件将带您深入探索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五第四单元的主题:二里头文化。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并深入探讨二里头文化 的各个方面。
二里头文化的时代背景
通过了解二里头文化的时代背景,您将理解这一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 环境,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

2023人教版选修5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ppt

2023人教版选修5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ppt

(2)_三__期___ 文化层阶段堆积较厚,内涵丰 富。 (3)一号、__二___号宫殿基址考古意义最 大。 3.遗物:二里头遗址出土遗物有青铜 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和蚌器
等。 4.墓葬: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一批墓 葬,皆为__长__方__形土坑墓。以_三__期__最具 代表性。
二、宏伟的宫殿 1.命名:在二里头__三__期___文化层里,分
第2课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三、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 1.质料:灰陶、__泥__质__陶___、夹砂陶所占 比例较前增大。 2.形制:二里头文化各期的陶器也存在 变化。 3.纹饰:除素面和磨光外,还有刻划、 拍打和压印的各种___纹__饰___。
要点轻巧突破
对“二里头宫殿”的认识
1.宫殿的功能:“宫”“殿”二字连 用,就是现在一般理解的帝王宫室。在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有可能属于晚 夏的宫殿遗址、殿堂。是合集会、祭祀 与居住三项功能为一体的。
教材习题分析
【学思之窗】(教材P74) 你同意哪种推论?
提示:对生的留念,死后仍然享用生前 华丽的宫殿。
一、本课测评(教材P75) 1.二里头的文化遗存主要有哪些? 提示:遗存的内容是指遗迹、遗物、墓 葬。 2.二里头文化的陶器有何特点? 提示:生活陶器、建筑陶器、泥质夹砂 灰陶、卷沿侈口三足饰纹。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高中历史:4.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4.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难点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联系、区别。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二里头文化的发掘:寻找夏文化、发现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这些内容一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和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二里头遗址及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传说”与“史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首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

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

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

此后,山河间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问——金石学。

他们也为中国考古学的起步铺设了最早的一段道路。

20世纪初,近代考古学从西方传入。

中国学者继承金石学的研究成果,学习并运用西方考古学方法,开始从事田野考古,通过历史物质文化遗存,探寻和认识古代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如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都取得了重大收获,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基本完善,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与文化界的大事。

它从材料和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田野考古勘探、调查和科学发掘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蓬勃有序地开展,许多重要的典型遗址和墓地被发掘出来,重大发现举世瞩目。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PPT教学课件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PPT教学课件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③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开始寻找 新的精神寄托。
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①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加剧局势动荡; ②政治的黑暗,社会不平等,启蒙思想
理性王国的破灭; ③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开始寻找
新的精神寄托。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来绝的对合社乎会理制性度的和。政理治性制的国度家竟完是全一破幅产令了人。 极…掠度…夺早战失先争望许”的。下讽的刺永画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
材料五: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 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 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 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 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 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第4课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概览
目标内容 1.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还是商都 2.二里头遗址的性质 3.谁继承了二里头文化 4.夏朝有没有文字
理解导向 1.一般村落遗址与都邑遗址的区别 2.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论 3.人类文明的传承性 4.符号、信息、文字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概览
课前自主学案
教材习题分析
【学思之窗】(教材P81) 引文中的观点与本页四种看法中的哪
一种最为接近? 提示:引文中的观点与第四种看法最为 接近。
一、本课测评(教材P83) 1.龙山晚期、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冈文化 的陶器,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了 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 提示:源远流长,先后继承并发展。

商周考古课件-二里头文化

商周考古课件-二里头文化
※磨光黑陶、籃紋、方格紋是許多地區龍山時代遺存 中非常流行的因素,到二裏頭文化階段開始普遍減少。 而灰陶、繩紋成為廣大地區最為流行的因素。這一趨 勢可稱之為非龍山化過程。
典型器物演變圖
中口深腹罐由折沿、弧腹、 平底到卷沿、鼓腹、圜底。
圓腹罐由高領瘦腹到矮領 圓腹,花邊口沿作風由多 漸少。
盆形鼎口徑與腹徑的比值 漸大,腹由深變淺。
位於宮城周圍。 目前已發現的40
餘處中小型夯土 建築基址多發現 於這一區域,尤 以宮城以東和東 北一帶最為集中。 中型墓葬與中小 型夯土建築基址 的分佈大體一致。
二裏頭遺址貴族墓葬
(三)手工業作坊區
主要位於宮城以南,可 能有圍牆環繞。
鑄銅作坊區面積約1萬平 方米以上,北距宮城南 牆200餘米。在此作坊區 南部發現壕溝1條,寬約 16米,深約3米,已知長 度超過100米。
綠松石作坊靠近宮城東 南角,發現大量綠松石 石料、廢品及半成品。 年代可晚至二裏頭四期 偏晚。
(四)祭祀遺存區
有圓形地面式建築 和長方形半地穴式 建築及附屬於這些 建築的墓葬,東西 綿延約二、三百米。 其中包括與宗教祭 祀有關的壇、墠類 建築。
所謂墠是指一些未 發現柱洞的淺穴式 建築,其內有層層 踩踏面或燒土面, 有些裏面還埋有排 列整齊的貴族墓。
1999年秋至今,為解決遺址的結構、佈局問題, 展開全面的鑽探與發掘。
全面勘探 重點發掘
1999年以來的重要考古收穫
1、勘定了二裏頭遺址的範圍 ➢ 溝狀堆積,中心區,一般居住活動區 2、初步探明宮殿區周圍的道路系統 ➢ 東側大道近700米,南、北側大道均逾300米、間
距約400米,合圍面積逾12萬平方米 3、二期大型夯土基址面貌逐漸清晰 ➢ 3、5號基址;木結構排水暗渠;貴族墓;鑄銅作

#高中历史:4.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4.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素材顾颉刚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曾任北京大学助教。

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

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徐旭生徐旭生(1888—1976)原名炳昶,后以字行。

笔名虚生等。

河南唐河人。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早年留学法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研究员等职。

夏文化1977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在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闭幕式上讲话时指出:“‘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有人以为仰韶文化也是夏民族的文化。

纵使能证明仰韶文化是夏王朝的祖先的文化,那只能算是‘先夏文化’,不能算是‘夏文化’。

夏王朝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称为‘夏文化’。

不仅内蒙、新疆等边区的夏王朝时代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不能称为‘夏文化’,如果商、周民族在夏王朝时代与夏民族不是一个民族,那只能称为‘先商文化’‘先周文化’,而不能称为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其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地带;第二 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约自今山西霍山以 南)地带。他认为“夏氏族或部落早期活动的 河南中部 中心当在__________,不在山西西南部”. 二里头 3.河南偃师_________成为考古重点。 三、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1.位置: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西南 三 约九公里处,包括_______个自然村,平 半岛 面像个_________。 2.发掘 (1)1959年秋,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工 作正式开始。 (2)二里头文化在偃师的遗址第三期出土 一个大型宫殿基址。
仰韶 龙山 2.考古:_______文化;_______文化;商 代遗址。 二、发现二里头遗址 徐旭生 1.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_________进行 “夏墟”的考古调查。 2.徐旭生对这些所见不多的材料进行了缜 密的考证,推测夏人可能主要在以下两个 洛阳 区域活动:第一是河南中部的_______平原 及其附近地区,
2.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是如何找到二里 头遗址的? 提示:徐旭生先生先全面整理古代文献 中关于夏史的资料,然后确定夏朝的活 动范围,再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调查, 最后推断二里头为考察重点。
二、学习延伸(教材P70) 1.提示:半坡氏族遗址、河南安阳“ 殷墟”、郑州商城遗址等。 2.提示:最主要是到今天都没有发现 夏朝的文字,夏朝历史的可信性还有待 更进一步的证实。这项目标的提出,与 现在的考古成就相符合。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传说中的夏 朝与商周有很多共同点,而夏以前的文 化遗存与夏朝也有许多共同点,但与商 朝则很不同,若没有一个夏朝,这中间
数百年的历史空白就无法解释。据此,
人们普遍相信夏朝应为“史实”,而非 “传说”。
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西南约九公里 处,包括三个自然村,这个范围内人类 活动的社会遗存、遗迹被称为二里头遗 址的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类似的 还有上百处文化遗址,
3.了解:二里头遗址长宽各2公里,地下 普遍堆积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层;四周均发 现了历史遗迹;出土文物众多:有石器、 蚌器 骨器、_______和陶器。 夏 4.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就是_______ 文化,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 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以外具有二里 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 化面貌。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因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十分典 型,具有广泛意义,因此统称二里头 文化。也就是说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 遗址以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 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
教材习题分析
一、本课测评(教材P69) 1.顾颉刚等学者的研究对二里头遗址 的发现有何影响? 提示:顾颉刚等学者的“疑古”,促使 中国学术界开始将文献中有关夏史的传 说材料与考古发掘的实物材料相印证,虽 是“激将”,却无意中指出了一条探索 夏史的路径。
要点轻巧突破
理解夏朝历史是“传说” 还是“史实” 1.传说:目前考古界尚未发现夏代文 字资料及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和比较
完整的年代学标尺可以证实。从这个
意义上说,夏朝历史仍然属于传说的 范畴。
2.史实 (1)古史传说中夏商周三代一体,商周已 经相继被证实,将来夏朝同样会被证实. (2)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有些内容的 确与传说中的夏文化很相似。 (3)商代甲骨文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其 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与传说中的 夏文化吻合。
第四单元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第1课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学习目标概览
目标内容
1.寻找夏文化
2.发现二里头遗址
3.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理解导向 历史传说、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在历 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关系
学习目标概览 课前自主学案
第 1 课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习题分析
速效提能演练
课前自主学案
一、寻找夏文化 1.背景:历史文献中所记关于夏史的传说 顾颉刚 被_________等学者提出质疑后,随着中国 _______考古学的发展,学术界开始将历史 近代 考古发掘 文献的传说材料与_________的实物材料相 印证,对夏文化进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