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经典曲面教程

合集下载

proe曲面造型实例精讲(可以打印)

proe曲面造型实例精讲(可以打印)

未使用影响曲线, 结果偏差较大
3 4
对于五边面,我们优先考虑使用四边面剪 切得到5边的方法,选择一条容易逼近的 边作为我们的剪切边。对于追求100%准 确的,我们可以多切一个四边面出来构成 最后的补面,但这通常是多此一举。
技巧
边界混成的影响曲线是我们用 四边面逼近5边面的一个重要辅 助手段,通过影响曲线的调整 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我们的剪切 边逼近目的边。
2
4
6
视频 surface_好通过两个转折点
五边面的转化(三)
surface_case-05.prt
2 1
3
还记得圆轨迹可变扫 描方法的处理?
4
指令:插入->模型基准->带… 利用带特征可以为相 邻的两个面创建一个 公共边界条件基准以 更好地控制两个曲面 的连接 相切参考注 意选择带特 征
五边面的转化(四)
surface_case-07.prt
可变扫出搭配控制图形关系的使用,是一个相当 灵活的可控曲面创建方法,应当掌握并灵活应用。
1
2
对于曲面造型,终极目标是得到准确的造型;所 以我们在进行曲面的拆分的时候应该更注重曲面 本身的构成和趋势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光滑。对于 一些本身是规则图元组成的曲面过渡条件,我们 应该尽量使用规则的方法来完成过渡。
根据造型确定基本形状的过渡 起点和终点并创建基本形状
1
控制点的位置大致 放置,将来细调
2
3
技巧
case-05_ex01.prt
构面过程中避免添加 内部的辅助截面,如果需 要添加,优先考虑添加控 添加控制点对使圆角 制点使用控制点选项 过渡消失更为合理
无控制点控制小 圆角消失不合理
视频
4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

ProE5.0曲面绘制方法第一节曲面编辑与修改曲面完成后,根据新的设计要求,可能需要对曲面进行修改与调整。

在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恰当使用曲面编辑与修改工具,可提高建模效率。

本课重点练习偏移曲面、移动曲面、修剪曲面、镜像曲面、复制曲面、延伸曲面等编辑与修改工具。

一、曲面偏移曲面偏移有4种类型:“标准”、“展开”、“具有斜度”和“替代”。

在曲面偏移过程中,用户可以控制偏移的方式。

·垂直偏移:垂直于原始面进行偏移。

·自动调整:系统自动确定坐标系、比例,并沿其坐标轴控制偏移。

·控制调整:按用户定义的坐标系及指定的坐标轴来控制偏移。

·平移偏移:沿指定的方向移动曲面【练习12-1】:打开附盘“\ch12\12-1.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如图12-1所示。

图12-1 练习12-1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提示1、选择图12-1中箭头指示的面,然后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标准”。

3、设定偏移值为“10”,在【选项】面板中选中“侧面”选项。

【练习12-2】:打开附盘“\ch12\12-2.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25),如图12-2所示。

图12-2 练习12-2操作示意图使用展开型曲面偏移,可在选择的面之间创建连续的包容体,也可对开放曲面或实体表面的局部进行偏移。

【练习12-3】:打开附盘“\ch12\12-3.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15),如图12-3所示。

图12-3 练习12-3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提示1、选择模型的上表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展开”,设定偏移值为“15”。

3、在【控制】面板中选中“垂直偏移”选项,以垂直于上端面进行偏移。

4、在【选项】面板设置展开区域类型为“草绘区域”选项,在激活的“侧面类型”选项中选择“与草绘正交”,如图12-4所示。

proe曲面设计技巧讲义

proe曲面设计技巧讲义

proe曲⾯设计技巧讲义曲⾯理论基础作者:倪⽯(地上乐园⼜⼀村)曲⾯是什么?也就是弯曲变化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曲⾯由曲线交织⽽成,在⽇常⽣活当中更多的是样条曲线交织⽽成,⼤⾃然当中有很多函数曲线抛物线、双曲线、阿基⽶德螺线,但是在曲⾯造型设计中⽤得相对⽐较少,主要⽤到的是样条曲线(所谓样条曲线是指给定⼀组控制点⽽得到⼀条曲线,曲线的⼤致形状由这些点予以控制.⼀般可分为插值样条和逼近样条两种,插值样条通常⽤于数字化绘图或动画的设计,逼近样条⼀般⽤来构造物体的表⾯.)如果你要熟悉⼀个城市的交通路线,你会怎么做呢?骑⼀个⾃⾏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在⼤街上跑个半天或⼀天吗?我的做法是先看地图,对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有⼀个整体的认识之后再去⾛⼀⾛,很快你对这个城市的道路,街道的⽅向就了解很清楚了。

我们怎么找到⽣活当中的⼀些原形把它对应起来呢!我们知道电流和⽔流有极其多相似的地⽅,其实曲⾯就好像我们常见的⾐服的布料,在风的作⽤下就是曲⾯了,同样的,曲⾯和布⾯也有极其多相似的地⽅,了解这⼀点将能对我们构造曲⾯有⾮常⼤的帮助,了解的布料的特性,它的编织特性,我们建构曲⾯将变得⾮常简单。

曲⾯设计铁律⼀、简化原则A、以尽可能少的点来构线,以尽可能少的线来做⾯(易于控制,便于修改)对于造型中的曲线,更多的内部点就可以产⽣更多的变化且更容易表达形状,但内部点越多,曲线的光滑度(质量)越差。

在满⾜形状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采⽤少的内部点来进⾏造型曲线的绘制。

对于曲⾯来说也⼀样,应该有尽可能少的线来构建曲⾯。

B、以尽可能简单的⽅式来建构曲⾯,这样以后修改⽅便.C、复制模型的模块化,同样的事情相同的原则来简化处理D、以尽可能少的⾯来形成体(便于修改和控制、做好的⽂档会有可能需要进⾏数据转换,如果碎⾯很多的话⾮常容易导致⾯的丢失,移位和变形)⼆、最⼤化原则A.曲⾯的边界⾯积最⼤化也就是邻边正交最⼤化,就是尽量做正交型的⾯B.裁剪区域最⼤化,让曲⾯有最⼤的延展空间C.基⾯最⼤化,做⼤⾯,裁⼩⾯(可以⽤极限法思维:如果很⼤的⼀块曲⾯上取⼀个很⼩的⾯,那这个⾯可以视为平⾯)D.容积最⼤化-------充⽓模型(怎么样判断曲⾯的优劣,主要看两⾯相交的地⽅)三、顺势原则A.按趋势建⽴边界曲线或控制曲线(有的地⽅不做会塌陷)B.建⽴符合曲⾯⾛势的过度曲⾯(做融合,例如两边混合,曲率控制)C.裁剪曲⾯时留出来⼀部分,把基⾯对⾯的影响保留(不能是点,点对⾯的影响是⾃由的)D.带的运⽤(在构建五边⾯时⾮常有⽤)四、逼近原则A.曲线的拟合重构(复制整合或重新构建曲线)B.曲⾯的⾃适应性C.不相切分型⾯的处理五、转化原则A.⾮四边⾯的转化(不是所有四边⾯就好,但是所有曲⾯都尽量转化为四边⾯来构建)B.曲⾯⾛势的转化(⾮常重要!)这个在急剧变化过渡的地⽅体现六、最⼩化原则A.⼩曲⾯的⼩化,也就是尽可能做⼩⼀点B.缺陷影响的弱化七、优化原则A.特殊曲⾯的特殊处理(渐消⾯,曲⾯倒圆,异形按钮)B.曲⾯的曲线的反向优化法(⾮常重要的技巧,⾼⼿的绝招)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地⽅要不要加多⼀条线,或者这条线的形状怎么样才更好C.局部处理法⼋、构⾯顺序原则(拆⾯)对于复制曲⾯要预估曲⾯形态和⾛势,选择合理的创建顺序,基本上⼤⾯先构建,再是⼩⾯,然后是过度⾯。

PROE曲面教程

PROE曲面教程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学习本章需要一定的 PE 功底! 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新途径,可以直接对 Pro/ENGINEER 模型中的任何曲面进行灵活的更改。

此功 能是在造型特征中应用和操控的,但它适用于模型中的任何曲面。


利用这一全新的直接编辑曲面功能,您可以快速处理造型变更。

它简单易用。

但功能强大!
键入数字后,必须要按一下 Enter 键。

5. 选取如下所示的行、按住鼠标键然后往上拉。




6. 然后选取较下方的这一行,将它往下拉。

节点可能也会随之移动。


“直接编辑曲面”(Direct Surface Edit) 操控板还包含许多其它功能强大的选项,可用来操控曲面几何。

请注 意移动 (方向) 和过滤 (随距离而变) 选项。

此操控板还包括一些切换按钮,可切换原始曲面或网格、透明 度以及网格控制的显示。



















ProE3.0曲面设计实例教程09 ISDX曲面的创建和编辑

ProE3.0曲面设计实例教程09 ISDX曲面的创建和编辑

9.5 曲面的裁剪
实例6 创建如图9 31所示曲面 实例6:创建如图9-31所示曲面
图9-31 实例曲面
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略)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9.6 ISDX曲面的参数化 ISDX曲面的参数化
9.6.1 造型特征内部参数化
1.自由平面曲线的造型参数化 2.利用软点的造型参数化
9.9.1
多变曲面与修饰造型
常用的方法有曲面相交法 COS曲线 常用的方法有曲面相交法和COS曲线法。 曲面相交法和 曲线法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9.9.1.1
曲面相交法
实例10 创建如图9 33所示曲面。 实例10:创建如图9-33所示曲面。 10: 所示曲面
图9-33 实例曲面
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略)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9.1 创建ISDX边界曲面特征 创建ISDX边界曲面特征
实例1 创建如图9 所示边界曲面。 实例1:创建如图9-1所示边界曲面。
图9-1 实例模型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造型” (2)执行“编辑”|“造型”命令,或单击“造型工具” 执行“编辑”|“造型 命令,或单击“造型工具” 按钮 ,图9 - 2 。
可设置3种连接类型, 几何连接 相切连接 可设置3种连接类型,即几何连接、相切连接 连接、 曲率连接 和曲率连接 实例5 创建如图9 30所示的曲面连接。 实例5:创建如图9-30所示的曲面连接。 所示的曲面连接
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略)
图9-30 实例曲面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proe曲面造型教程

proe曲面造型教程

5.1 构面方法和技巧
每种技术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做,第二个层次是做好。要想达到第二个层次首 先就要经过第一个层次的磨炼,所以任何不切合实际的一步到位的方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在 掌握了正确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和融汇。随着软件功能的提升,构面的技巧 也应该不断提升和修正,创新的精神和尝试才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关键。因此,笔者的经验和 总结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通过大胆的怀疑和求证或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图 5-13 165
再来看一个例子,比如图 5-14 所示的鼠标,前端橙色部分是圆角面,后端就是一个大面, 圆角特征已经完全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弱化过程,所以过渡部分就可以逐渐放大这部分所占的 比例以达到消失的目的,这个原理很简单,比如一端高为 3mm 的圆弧,当弦长变大的时候弧 的半径就会变大,也就是圆弧弱化了。
162
第 5 章 分类构面技巧
图 5-6
影响造型的质量除了单个曲面本身的质量外,不同曲面间的连接质量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一个曲面的造型除了要考虑本身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它对和它相邻的曲面的影响。而创建曲面 的构造线的时候,也要考虑相邻曲面的走势,添加和曲面相切或连续的构造线时除了定义相切 或连续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是能顺着前一曲面的 ISO 线趋势。如图 5-7 所示,左图就是连 接比较理想的情况,两个曲面在连接处除了相切外,内部的 ISO 线方向也基本一致。而右图虽 然也是相切但是两曲面的 ISO 线方向差别就比较大,不是理想的连接方法。
无维网IceFai原创ProE教程
图 5-12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在图 5-13 中构造对应的特征,全圆角部分在勺子部分的长度可以说 占勺子截面轮廓很少部分,比如只占 10%,但过渡到手柄,可以看到它所占的比例已经上升到 很大了,比如占到 40%,文件请参考 training_files\surface_kill\part\spoon.prt。

Proe5.0_曲面特征详细教程

Proe5.0_曲面特征详细教程

Proe5.0曲面特征第一节曲面编辑与修改曲面完成后,根据新的设计要求,可能需要对曲面进行修改与调整。

在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恰当使用曲面编辑与修改工具,可提高建模效率。

本课重点练习偏移曲面、移动曲面、修剪曲面、镜像曲面、复制曲面、延伸曲面等编辑与修改工具。

一、曲面偏移曲面偏移有4种类型:“标准”、“展开”、“具有斜度”和“替代”。

在曲面偏移过程中,用户可以控制偏移的方式。

•垂直偏移:垂直于原始面进行偏移。

•自动调整:系统自动确定坐标系、比例,并沿其坐标轴控制偏移。

•控制调整:按用户定义的坐标系及指定的坐标轴来控制偏移。

•平移偏移:沿指定的方向移动曲面【练习12-1】:打开附盘“\ch12\12-1.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如图12-1所示。

图12-1 练习12-1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提示1、选择图12-1中箭头指示的面,然后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标准”。

3、设定偏移值为“10”,在【选项】面板中选中“侧面”选项。

【练习12-2】:打开附盘“\ch12\12-2.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25),如图12-2所示。

图12-2 练习12-2操作示意图使用展开型曲面偏移,可在选择的面之间创建连续的包容体,也可对开放曲面或实体表面的局部进行偏移。

【练习12-3】:打开附盘“\ch12\12-3.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15),如图12-3所示。

图12-3 练习12-3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提示1、选择模型的上表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展开”,设定偏移值为“15”。

3、在【控制】面板中选中“垂直偏移”选项,以垂直于上端面进行偏移。

4、在【选项】面板设置展开区域类型为“草绘区域”选项,在激活的“侧面类型”选项中选择“与草绘正交”,如图12-4所示。

proe曲面建模步骤

proe曲面建模步骤

proe曲面建模步骤
PROE是一款三维建模软件,以下是使用PROE进行曲面建模
的一般步骤:
1. 创建基本几何体:使用PROE的基础功能,例如绘制线条、创建圆、矩形或多边形等工具创建基本几何体,如平面、柱体、球体等。

2. 进行基本几何体的操作:使用PROE的编辑工具进行基本
几何体的编辑,例如变换、扩展、剖分等操作,以便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创建等参数曲线:使用PROE的曲线绘制工具,根据设计
要求创建等参数曲线,例如椭圆曲线、抛物线等。

4. 创建草图:使用PROE的草图工具,在基本几何体上创建
草图,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线条、弧线等几何形状。

5. 进行曲面建模:使用PROE的曲面填充、曲线拟合、曲线
连接等工具,通过在草图上创建的线条和几何形状生成曲面。

6. 进行曲面编辑:使用PROE的曲面编辑工具,对所生成的
曲面进行编辑,例如修整、调整曲率、平滑等操作,以便使其更符合设计要求。

7. 进行参数化建模:使用PROE的参数化建模工具,将曲面
模型转化为可调整参数的模型,方便后续的修改和优化。

8. 进行检查和修正:使用PROE的分析工具,对曲面模型进
行检查,发现并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曲面的孔洞、交叉处的重叠等。

9. 创建实体模型:根据曲面模型,在PROE中创建实体模型,以便进行后续的装配、分析或制造。

10. 进行后续操作:根据具体需求,使用PROE的装配、分析、绘图等功能,对实体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和处理。

以上是一般的曲面建模步骤,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模型复杂程度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 三管连接的混合区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1\ 中打开零件文件3_tubes_i.prt2.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连接到i及j曲面的边界线。

3. 拖拉至边界线尽头,曲线两端都设置Tangent关系,切换到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调整曲线外形。

4. 建立一条Free曲线,连接到i及j曲面的半圆弧边界线。

5. 切换至TOP视角,调整曲线两端点位置:在i曲面上的端点可置于半圆弧约1/4处、在j曲面上的端点可置于半圆弧约1/2处(或者设置Length Ration也可)。

两端点都必须设置Surface Tangent,显示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

6. 选用刚建立的两条曲线及两半圆弧围出曲面,进一步利用曲面连接设置,额外加上正交于基准面TOP,Length修改为10,完成后离开Style特征。

7. 依照上述步骤2~6,再建立一个Style特征,在i管与k管间建立Planar曲线、Free曲线、曲面,相关设置:Tangent、Surface Tangent等也须建立。

8. 再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Free曲线,两端连接到前面产生的两条Free曲线上,先在两端设定Surface Tangent于两个Style曲面再移动至曲线尽头。

不过,这条曲线外形并不容易调整到很好的情况,请读者务必多费心思!9. 建立曲面并且设置曲面连接关系,完成后离开。

10. 再建立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都设置Tangent。

拖拉到曲线尽头,配合曲率图调整外形。

11. 在前一个曲面上建立COS曲线,移动两端到两旁Style曲线上并调整外形(若步骤8的Free曲线外形不佳,会影响这条COS曲线)。

12. 建立曲面并额外加上正交于基准面TOP,完成后离开。

13. 目前共有7个曲面,包括原先3个i、j、k曲面。

利用Merge合并全部曲面(视情况选用Join),接着进行Transform/Mirror/Copy,镜射面是基准面TOP,接着合并两大块1/2曲面,最后,使用Protrusion/Use Quilt往内长成厚度1.6的实体。

14. 到此可算是完成了设计,但仔细查看品质却发现,j与k之间的曲面并不佳!(上图箭头所指处)解决方案可以是:重定义这个Style特征,尝试再加一条曲线作为Internal Curve,一端设置Surface Tangent、一端则是Normal于基准面TOP,结果品质改善了不少。

15. 利用Layer整理并隐藏Style曲线、基准轴、基准面等对象。

C-2 吸入式涡卷泵的泵壳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2\ 中打开零件文件housing_i.prt,右方有一段注释文字,意思是说:箭头所指处是吸入口断面曲线,特征顺序编号是10、名称是CROSS_SECTION且置于CRO_SEC_CRV层中,可用来进行截面积分析。

2.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Free曲线(也可建立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分别连接到曲面下方边界线,于另一侧同样建立一条Free曲线。

3. 编修此两条曲线,拖拉至边界线尽头,曲线两端都设置Tangent关系,切换到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调整曲线外形。

4. 再建立两条Free曲线,两端连接处见下图。

5. 编修此两条曲线,拖拉至边界线尽头,一端设置Tangent、一端设置SurfaceTangent(与半圆弧曲面连接端),显示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

6. 选用刚建立的所有曲线及原本两曲面的边界线分别围出三个曲面,注意:请显示层03_PRT_ALL_CURVES,以显示出左上方圆形曲线。

7. 发现中间曲面连接情况并不理想,应该改善!再建立一条Free曲线,左方连接圆形曲线、右方连接弧线。

编辑曲线:在右方端点上改用Length Ration且输入0.5、再设置Surface Tangent、左方是Normal于基准面TOP。

为使视觉清晰,新建一层隐藏右上的文字批注。

配合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说真的,并不容易调整,请读者多费心。

8. 可再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不过,先建立一条曲线与一基准面。

使用,绘图面TOP,绘制一斜直线尺寸如下。

使用,Through这条线、Normal于基准面TOP开始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先改选新建的基准面DTM4(可能编号会不同)为Active Plane(活/作动平面),点选3条曲线与活动平面的交点建立曲线。

编辑曲线:两端都设置Surface Tangent于两旁曲面,并切换到Active Plane Orientation视角调整外形。

9. 重定义中间曲面,加入刚建立的两曲线为Internal Curves,但很不幸的,系统不允许(或许读者不会发生),怎么办?不然,先删除中间曲面,并选择Unlink,重定义、编辑这两条中间线,压住Alt 键重补捉新的参考(稍为移动端点即可)且检查连续状态。

再次建立曲面,并选用刚建立的两曲线为Internal Curves。

【聪明的读者,思考一下为何删除曲面重作就解决了!】最后检查3曲面的连接关系,没问题后完成离开。

隐藏层03_PRT_ALL_CURVES,新建一层隐藏刚建立的Style曲线。

10. 显示层CRO_SEC_CRV,从Model Tree中拖拉Insert Here往上直到特征CROSS_SECTION后面。

11. 执行Insert-Surface-Flat,利用Use Prev直接取用曲线特征CROSS_SECTION的绘图面,Flip使红箭朝左后方。

使用取用截面上3条曲线且再补上一条直线,完成离开。

12. 利用Analysis-Measure的Area功能,量测该Flat曲面的面积,结果是9364.60。

点Add Feature、输入名称:entrance_area。

13. 执行Analysis-Feasibility/Optimization,见下图,改选:Feasibility、DesignConstraints选择ENTRANCE_AREA且输入:9500、Design Variables选择:曲线特征的高度尺寸60且输入60与70,执行Compute,结果是63.65,Close 窗口回答Confirm。

14. 将Model Tree中的Insert Here往下拖拉直到最后,隐藏层CRO_SEC_CRV、01_PRT_ALL_DTM_PLN。

最后,可进行Merge、长厚度等操作。

C-3 洗洁剂瓶子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3\ 中打开零件文件washing_bottle_i.prt,试着显示两层:REF_SURF_1、REF_AURF_2,已备妥数张图片。

(由于图片关系,Pro/E 速度会明显变慢)2. (建立底部造形)先从Model Tree中,隐藏(Hide)三个曲面特征:FRONT_SURF、RIGHT_SURF、INTERNAL_SURF。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在基准面TOP上,两端连接到曲线上。

3. 两端皆设置Normal于基准面FRONT,切换至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4. Unhide特征:FRONT_SURF、Hide特征:BOTTOM_SURF、隐藏层:BOTTOM_CRV与BOUND_CRV。

继续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FRONT上,须捕捉到上方旋转曲面的边界线与刚建立的曲线尽头。

5. 切换至FRONT视角,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同样地,在右方建立一条Planar曲线。

6. Hide特征:FRONT_SURF、Unhide特征:RIGHT_SURF。

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RIGHT上,须捕捉到上方旋转曲面的边界线与底部曲线尽头。

切换至RIGHT视角,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7. 与基准面TOP偏距150,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三个端点捕捉到之前的三条曲线,两端都须设置Normal于基准面FRONT。

最后,铺面并设置连接关系(Normal于基准面FRONT)且Length可改为30。

完成后离开Style。

8. 先调配一个透明颜色涂于刚产生的曲面上,切换至FRONT视角并Unhide特征:FRONT_SURF、Hide特征:RIGHT_SURF。

进入Style,于曲面上建立一条COS曲线,外形尽量吻合图片。

移动两端至两旁曲线上并且都设置Normal 于基准面FRONT,完成后离开Style。

9. 使用Insert-Surface Trim-Use Curves功能,利用刚产生的COS曲线裁剪曲面。

10. 再进入Style特征,改选:基准面RIGHT为活动平面,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位于偏距 –45 的平面上。

(这条线可省略不构造!)11. 再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FRONT上,上端点捕捉到曲线交错处、下端点也是且设置Surface Tangent,参考图片调整外形。

12. 再改选:基准面RIGHT为活动平面,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位于偏距 +25 的平面上。

上端点捕捉到曲线交错处、下端点也是且设置Surface Tangent。

参考图片调整外形,完成后离开。

13. (Hide步骤7所完成的Style特征)使用Curve中的Split分离功能,在右方纵向曲线之上、下交接处分离,作2次,保留方向是Both,最后结果是将步骤8的COS曲线分离成3段。

14. 再次进入Style特征,选用4条曲线围出曲面,并且设置连接关系(要Normal于基准面FRONT),完成后离开。

15. 再次进入Style特征,以基准面TOP为参考,先在高度 +60平面上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左端须设置Surface Tangent。

继续在高度 +160平面上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同样左端须设置Surface Tangent(外形若不佳,最好调整一下纵向曲线的外形),完成后离开。

16. 再次使用Curve中的Split分离功能,裁剪最右方纵向曲线,在刚产生的两条横向曲线交接处分离(作2次),保留部分是Both。

接着再进入Style特征,选取4条曲线铺面,并且检查连接关系,完成后离开。

17. 上、下的三角区域,可使用第12章的新建边界法处理,或者,直接以Boundaries-Blended Surf曲面构造。

另外,必须设置Tangent于邻接曲面。

18. (底部曲面)Unhide步骤7所完成的Style特征、显示层BOTTOM_CRV,分别在基准面FRONT与RIGHT上各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请注意:在RIGHT 上的曲线端要加上Normal设置!完成后离开,接着使用Boundaries-Blended Surf铺面,并加上适当的Bndry Con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