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
扬州的文化底蕴有哪些亮点

扬州的文化底蕴有哪些亮点扬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
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那么,扬州的文化底蕴究竟有哪些亮点呢?扬州的文化底蕴首先体现在其悠久的历史。
这座城市有着近 2500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扬州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从春秋时期的邗城到汉代的广陵,从隋唐时期的繁华都市到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扬州的历史轨迹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扬州的园林文化是其文化底蕴中的一大亮点。
扬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四季之中;何园,回廊曲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这些园林不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扬州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扬州的美食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亮点。
扬州菜以其精致、清淡、鲜美而著称。
狮子头、文思豆腐、扬州炒饭等经典菜品,不仅口感绝佳,而且制作工艺考究。
扬州的早茶更是别具一格,富春包子、冶春蒸饺、烫干丝等,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扬州独特的饮食文化氛围。
扬州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
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的美景传颂千古;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则道出了扬州的繁华与风情。
扬州还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古籍和雕版印刷作品。
此外,扬州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展现了扬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扬州的运河文化是其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扬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运河两岸的古迹众多,如瓜洲古渡、邵伯古镇等,见证了运河的历史变迁。
如今,扬州积极推进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让古老的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扬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每逢传统节日,扬州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扬州有哪些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扬州有哪些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且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扬州的历史长河和百姓生活之中。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三把刀”民俗。
“三把刀”指的是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
扬州厨师技艺精湛,淮扬菜闻名遐迩。
在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时,一桌丰盛的淮扬菜是必不可少的。
而扬州的修脚技艺更是一绝,师傅们手法娴熟,能让人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解决脚部的各种问题。
理发刀则展现了扬州人对美的追求,传统的理发手艺传承至今,为人们打造出时尚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发型。
扬州的民间舞蹈也别具特色,其中以“龙舞”最为壮观。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各地都会组织精彩的龙舞表演。
巨龙在舞龙者的手中上下翻腾,栩栩如生,象征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还有“傩舞”,这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舞者戴着神秘的面具,通过舞蹈来驱邪祈福,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扬州的戏曲文化同样引人注目。
扬州清曲历史悠久,旋律优美动听,其唱腔细腻婉转,歌词富有诗意。
演唱者用深情的歌声讲述着扬州的故事和情感。
扬剧则是扬州本土的戏曲剧种,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表演生动,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在茶馆或戏园子里,听上一段清曲或扬剧,是扬州人常见的休闲方式。
在传统节日方面,扬州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端午节时,除了常见的包粽子、赛龙舟,扬州还有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孩子们将煮熟的鸭蛋装在精心编制的络子里,挂在胸前,寓意着平安健康。
中秋节,扬州人不仅赏月吃月饼,还会举行“走月亮”的活动。
人们三五成群,结伴在月光下漫步,欣赏月色,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扬州的民间工艺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剪纸巧夺天工,一张普通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中,瞬间变成了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无不栩栩如生。
扬州刺绣更是精美绝伦,针法细腻,色彩鲜艳,绣出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扬州还有独特的庙会活动。
比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观音山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和游客齐聚观音山,烧香祈福,场面十分热闹。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
其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诗篇,使其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园林也是扬州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其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而筑,享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体现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中漫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
扬州的古运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
扬州古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完全契合。
古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 125 公里。
它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河畔的古迹众多,如东关古渡、普哈丁墓园等。
如今,古运河两岸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沿岸的风光,感受千年运河的魅力。
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更是世界闻名。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雕版印刷的书籍,字体优美,版式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扬州的剪纸艺术同样独具特色。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扬州,探寻那些值得了解的文化亮点。
扬州的园林艺术堪称一绝。
扬州园林以其精致、典雅、小巧玲珑而闻名于世。
与苏州园林的风格略有不同,扬州园林更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构思精巧,让人仿佛在时光中穿梭。
何园则将廊道建筑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长达 1500 米的复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扬州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追求的生动体现。
扬州的饮食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注重本味、清鲜平和而著称。
扬州炒饭,颗粒分明、香气扑鼻,融合了鸡蛋、火腿、虾仁等丰富食材,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美食代表。
狮子头,口感鲜嫩,肥而不腻,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经过细切粗斩、多道工序的烹制,才能成就这道美味。
富春包子,皮薄馅大,汁多味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此外,还有文思豆腐,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豆腐切成发丝般粗细,入口即化,充分展现了扬州菜的细腻与精致。
扬州的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蕴含着扬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扬州的传统工艺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其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品种繁多,有屏风、家具、瓶罐等。
漆器制作采用髹饰工艺,经过多道工序,使得漆器表面光滑如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扬州剪纸以其线条流畅、构图精巧而闻名。
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值得保护的

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扬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孕育了众多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扬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堪称一绝。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在扬州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扬州雕版印刷以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版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雕版印刷逐渐式微。
保护雕版印刷技艺,不仅仅是保存一种印刷方法,更是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传播方式,保留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脉络。
我们应当通过建立专门的传承基地,培养新一代的雕版印刷艺人,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
扬州剪纸也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
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更是扬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然而,如今剪纸艺术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少、传承人才短缺等问题。
为了保护这一技艺,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扬州剪纸。
同时,可以将剪纸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扬州评话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扬州评话以扬州方言为基础,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社会百态。
表演者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和精彩的动作,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扬州评话的观众群体逐渐萎缩。
为了保护扬州评话,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门艺术,提供更多的演出平台和机会。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扬州评话制作成音频、视频等形式,扩大其传播范围。
扬州清曲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清曲曲调优美,旋律婉转,歌词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曾经在扬州的大街小巷广为流传,但如今也面临着传承困境。
我们应当加强对扬州清曲的研究和整理,出版相关的曲谱和书籍,保存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扬州古城历史文化有什么看点

扬州古城历史文化有什么看点扬州古城,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那么,扬州古城的历史文化究竟有什么看点呢?首先,扬州古城的建筑文化是一大亮点。
漫步在扬州的古街巷,随处可见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
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居,展现出了古朴而典雅的韵味。
比如,扬州的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园内的四季假山,构思精巧,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还有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回廊曲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将江南园林的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扬州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大明寺历史悠久,寺内建筑庄重肃穆,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祈福。
而仙鹤寺则是扬州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见证了扬州在历史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次,扬州的饮食文化也是闻名遐迩。
扬州菜以其精致、鲜美而著称。
扬州炒饭,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狮子头,口感鲜嫩,肥而不腻;文思豆腐,刀工精细,入口即化。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承了扬州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
在扬州的街头巷尾,还有各种特色小吃。
富春包子皮薄馅大,汤汁鲜美;牛皮糖香甜可口,富有韧性;藕粉圆子软糯清甜,别具风味。
品尝这些美食,仿佛在品味扬州的历史与文化。
再者,扬州的工艺文化同样令人瞩目。
扬州的漆器工艺历史悠久,色彩绚丽,图案精美。
其精湛的技艺使得漆器制品成为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扬州的剪纸艺术也独具特色,以细腻、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各种题材,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风景,都栩栩如生。
扬州的刺绣更是闻名全国。
扬州刺绣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常常用于制作精美的屏风、挂毯等装饰品。
这些工艺作品不仅体现了扬州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扬州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扬州的文学艺术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自古文风昌盛,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文章。
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的美景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扬州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扬州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在岁月的长河中,扬州孕育了无数有趣的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魅力和传奇色彩。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86 年,当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扬州由此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曾多次经历兴衰,但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扬州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在隋唐时期,扬州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扬州成为了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商业繁荣,人口众多。
当时的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许多文人墨客也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李白对扬州的赞美。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扬州处处繁花似锦,春风拂面,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
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为扬州的二十四桥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传说中,二十四桥是隋炀帝为了观赏扬州的月色而修建的,每到月圆之夜,桥上桥下,月影摇曳,箫声悠扬,让人陶醉不已。
扬州的园林艺术也是别具一格。
个园以叠石艺术闻名,园内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巧妙地将四季景色融入到园林之中。
何园则以回廊和片石山房著称,回廊曲折迂回,贯穿全园,让人在漫步中感受到无尽的诗意。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扬州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扬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除了园林,扬州的美食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扬州炒饭闻名遐迩,颗粒分明的米饭搭配着丰富的食材,香气扑鼻。
狮子头口感鲜嫩,肥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富春包子皮薄馅大,汤汁鲜美,是扬州人早餐的最爱之一。
还有牛皮糖、酱菜等特色小吃,每一种都蕴含着扬州独特的风味。
在扬州的历史上,还流传着许多名人的故事。
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书画风格独特,不拘一格,深受人们喜爱。
郑板桥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品格,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扬州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扬州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众多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是扬州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园林艺术。
扬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个园,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步入个园,仿佛置身于一幅四季更迭的画卷之中。
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春景以石笋和竹子为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景以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和池塘为特色,营造出夏日的清凉;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配以红枫等植物,展现出秋意的浓郁;冬景则以白色的宣石堆砌,象征着冬日的寒冷。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其回廊曲折,建筑错落有致,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又有西洋建筑的风格融入其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片石山房更是以石涛大师叠石的“人间孤本”而著称,体现了高超的叠石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扬州的古运河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见证了扬州的兴衰与变迁。
运河两岸,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扬州就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古代,扬州依靠运河的交通优势,成为了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大都市。
如今,沿着古运河漫步,可以欣赏到沿岸的风光,感受历史的韵味。
东关古渡、文峰塔等历史遗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运河上的船只来来往往,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漕运繁忙景象。
扬州的瘦西湖同样闻名遐迩。
它原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将其与杭州西湖作比,写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瘦西湖之名流传开来。
瘦西湖的湖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身造型别致,极具美感。
二十四桥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是为其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除了园林和运河,扬州的传统工艺也是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文化扬州人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
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历史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厨刀、修脚刀、理发刀是闻名遐迩的扬州“三把刀”,以此可以看出扬州的特色,就是吃和娱乐。
扬州小吃众多,注重喝“早茶”。
所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到了晚上扬州人就喜欢到澡堂里去泡着,再让老师傅修修脚,这种悠闲滋味已深深渗入到“扬州”这二字中去。
扬州东汉-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西汉-扬州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
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当地特色扬州三把刀扬州厨刀是声播全国、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
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刀功上。
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扬州厨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批成24片,进而切成干丝,薄如纸,细如线,匀如发。
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
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
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
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老扬州会告诉你扬州人有两大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清晨去喝一杯扬州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下午去扬州的澡塘泡个澡,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
扬州人每天早晨6点钟举家出动,出门到富春茶社、迎春茶社等大大小小的茶社,边喝茶边吃早点,让那清新的茗茶荡涤掉一肚子浊气,吃饱以后各自上班,此就称为“皮包水”。
民国笔记小说家颂予《扬州风俗记》作了忠实记录:“扬州教场,茶馆林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倍可乐也。
而抱陆羽之癖者,虽遇到烈风雷雨,不能愆期,盖亦习尚使然。
”“水包皮”就是在浴室洗澡。
这是老扬州对洗澡的生动描述。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载有“浴处挂壶”一条,可见扬州在一千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
”。
《仇池笔记》上记道,苏东坡不但去浴室洗澡,还找人擦背,并和擦背的打招呼说,请阁下手脚轻一些,鄙人身上不脏,没有多少污垢。
昔日的浴室场景竟如此鲜明地跃然于目。
在浴室里“水包皮”是扬州人的一种生活享受。
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捶背、品茗、小吃、聊天、理发、刮胡子、闭目养神,总之忙得很。
忙完了,然后就呼呼大睡,跑堂的会在你身上轻轻地盖上一条大毛巾,等你睡醒了,又立即递上一个热手巾把子,全方位服务,其乐无穷。
节目风俗“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时间:每年的4月18日-5月18日主要内容:旅游节期间有观光、美食、文化、体育、娱乐、购物、会展、休闲、经贸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中国沐浴节、焰火表演、夜游瘦西湖、国际园艺博览会等。
二分明月文化节时间:每年9月8日-10月8日主要内容:可在中秋之夜到瘦西湖五亭桥去领略十五个桥洞“洞洞衔月”的奇妙,也可到“月观”去感受“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神奇,还可到二十四桥去欣赏“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美妙意境。
大明寺钟声迎新年时间:每年公历岁末年初主要内容:游客可于岁末之夜提前入寺,领略夜色下的古寺雄风。
夜深时,游客可参加寺内的祈祷法会,聆听大师的祝辞,聆听新年的脚步声,如有兴趣,还可登上钟楼与方丈一同敲钟祈福。
景点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座落于扬州有“园林之胜,甲于天下”之誉的瘦西湖畔,正对北大门,交通极为便利。
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是天沐集团在华东地区的一大力作。
天沐集团秉承了真山水文化的精髓,天沐人以“祟尚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经营理念,以“以人为本,亲情服务”为服务理念,打造具人文底蕴的度假天堂为已任。
扬州瘦西湖温泉度假村座落于扬州有“园林之胜,甲于天下”之誉的瘦西湖畔,正对北大门,交通极为便利。
它以蜀岗瘦西湖风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依托,以丰富的人文历史为底蕴,建设完善的旅游度假休闲体系。
为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并提供餐饮、娱乐、SPA、温泉沐浴等系列服务。
扬州长乐客栈扬州长乐客栈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规模的、成片的历史街区——“双东”历史街坊之中。
扬州长乐客栈作为首家民居式文化精品酒店,具有扬州地方传统的明清院落式建筑特色,酒店集历史风貌、高雅文化时尚生活与一身,充分体现扬州城市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个园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
清《扬州画舫录》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
是扬州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最具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并于2007年2月6日被国家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四季假山被我国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是扬州旅游的首选景点之一。
汪氏小苑汪氏小苑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
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
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
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
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
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
取材珍贵,有汉白玉、金丝楠木、红木、柏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浅、深浮雕、单面、双面透雕;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
美食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想考验厨师的刀工,不妨点一道大煮干丝。
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点心和小吃。
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
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当然,别忘了还有著名的扬州炒饭!淮扬菜:淮扬菜自古与川、鲁、粤菜并称为四大菜系,注重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口味清淡鲜美、甜咸适中。
淮扬菜又分为扬州菜、镇江菜、淮阴菜等流派,其中扬州师傅犹以刀工精细著称,特别精于食材雕刻,是著名的“扬州三把刀”之一。
示例千层油糕中国名点。
以清肥慢长起酵法,绵软甜嫩,层次清晰。
菱形块,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绵软而嫩,甜腻适口。
典故:据传,扬州千层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厨师在长期操作实践中,吸取了“千层馒头”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的传统技艺,创制出绵软甜润的千层油糕。
竹叶蒸鸡将鸡宰杀,洗净,去头脚,剁成块状,用葱、姜、盐腌渍。
竹叶用热水烫过将鸡块包裹起来,上面用香菇封口,入蒸笼旺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装盘,用樱桃点在口上。
其特点是竹叶清香、鲜嫩爽口。
大煮干丝“干丝”指豆腐干切成的丝,一块1厘米厚的白色方干要切成厚薄均匀的18片,再横切成细丝,是一道非常见刀工的菜。
煮干丝使用鸡汤,辅以笋丝、鸡丝、木耳、虾仁、蛋皮等,滋味鲜美。
随着时令变化,大煮干丝的辅料也有所不同,使用应季时蔬,变化出种种不同的风味。
扬州炒饭简单地说,扬州炒饭其实就是葱油蛋炒饭。
但是其中加入了虾仁、火腿等辅料,倍加鲜香美味,因此成为扬州一大招牌菜。
虾籽饺面顾名思义,饺面就是饺子加面条,不过其中所谓的“饺子”其实是馄饨。
馄饨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
以虾籽熬汤,再撒上蒜茸,香气扑鼻。
翡翠烧麦青菜略焯、剁碎,以精盐、白糖、熟猪油拌匀成馅,以半熟烫面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形,颈口馅心微露,用少许火腿茸点缀。
皮面白亮,馅心碧绿,甜润清香。
与“千层油糕”合称“扬州双绝”。
三丁包子所谓“三丁”,是指鸡丁、肉丁、笋丁,以这三丁作馅,鲜、香、脆、嫩俱备,肥而不腻。
在此基础上加入参丁、虾丁的“五丁包子”更是营养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