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数据

合集下载

比较统计国际养老金排名

比较统计国际养老金排名

比较统计国际养老金排名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加速,养老金福利成为各国政府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国际比较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基于2019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数据,比较世界各国的养老金排名情况。

二、统计数据1. 养老金覆盖率养老金覆盖率是衡量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参保人口中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占比。

据统计,全球平均养老保障覆盖率为68%,其中欧洲国家的养老保障覆盖率最高,达到了80%。

2. 养老金支出水平养老金支出水平是衡量国家养老保障水平高低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力度。

在全球范围内,养老金支出的平均水平约为10%。

3. 养老金可持续性养老金可持续性是衡量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经济可持续性的一项指标,主要考虑养老金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一定的可持续性风险。

三、国际养老金排名前十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养老金排名前十强如下:国家名称养老金支出比例荷兰 15%丹麦 13.5%澳大利亚 9.7%瑞典 9.5%挪威 9.3%芬兰 9.3%加拿大 9.2%意大利 9.1%英国 8.7%法国 8.7%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欧洲国家在全球养老金支出比例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荷兰和丹麦的养老金支出比例均超过了15%,可见这两个国家对于养老保障的投入和政策的力度非常大。

四、国际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和趋势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各国政府已开始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做出调整和改变。

下面是一些趋势:1. 鼓励延迟退休不少国家开始鼓励人们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

例如日本推出的“鼓励男性62岁之前退休,鼓励女性65岁之前退休”的计划,韩国政府规定将退休年龄逐年提高,到2030年将提高到65岁。

2. 推行多元化的养老金制度一些国家采用多元化的养老金制度,包括个人储蓄账户和企业年金等,以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
12月15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

通过分析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世界14亿名工薪劳动者中的94%的统计数据,该《报告》指出,经济危机造成全球工资增长下降50%。

从全球来看,月平均工资增长率从2007年危机前夕的2.8%下降到2008年的1.5%和2009年的1.6%。

如果全球统计总数不包括中国,那么全球平均工资增长会在2008年降至0.8%,在2009年降至0.7%。

该报告还分析了全球工资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虽然全球工资增长整体放缓,但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始终保持正向增长,而东欧和中亚等地区则经历了大幅下降。

在28个发达经济体中,2008年有12个国家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2009年有7个国家下降。

据了解,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50%的国家调整了最低工资水平,这一做法或是最低工资定期审查过程的一部分,或是为了保证最弱势工人群体的购买力。

这与以往危机时期冻结最低工资的做法不同,是一大进步。

第二,低工资工人尤其容易陷入贫困,需要加强最低工资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的衔接。

第三,在集体谈判覆盖的雇员比例超过30%的国家,工资水平与生产率水平更加协调一致,而最低工资减少了工资分配中下层群体遇到的不平等问题。

第四,集体谈判和最低工资以及合理的收入政策,可以使工人摆脱贫困。

国际劳工组织 就业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 就业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报告国际劳工组织(ILO)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全球公平就业和工作条件的国际组织。

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ILO致力于制定和推动国际劳工标准,帮助成员国改善劳工环境和促进社会公正。

ILO每年出版就业报告,以分析和评估国际就业形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将围绕ILO就业报告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全球就业形势、劳动力市场趋势以及ILO在推动公平就业方面的作用。

ILO的就业报告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趋势。

2000年的就业报告侧重于分析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探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报告的内容包括各国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的统计数据,以及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全球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战略。

2000年,全球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生产转移带动了一些地区的就业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加剧、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加剧了一些地区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ILO的就业报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政策建议,为应对全球就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ILO的就业报告还关注全球性的劳工权益问题,如妇女和青年就业、良好工作条件、工资保障等。

在2000年的就业报告中,ILO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性别平等就业机会、加强对青年就业的支持、倡导公平的工资和劳动标准等。

这些政策建议不仅有助于改善劳工权益,也有利于提高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ILO的就业报告还反映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在促进全球就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就业形势的比较分析,ILO鼓励各国之间开展经验交流和合作,分享成功的就业政策和实践。

过劳死数据

过劳死数据

过劳死数据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和工作强度的增加,过劳死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过劳死是指因工作过度导致身体和心理疲劳,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本文将以数据的形式分析过劳死的现状、原因和防范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过劳死数据,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状数据:1. 过劳死的全球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过劳工作。

- 在亚洲地区,过劳死情况尤为严重,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也存在过劳死问题。

2. 过劳死的国内现状:-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过劳工作。

- 过劳死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强度、高压力的行业,如金融、IT和制造业等。

- 占据过劳死人数的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者。

原因分析:1. 工作强度过大:- 过劳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过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人体无法充分恢复。

- 公司追求高效率和高产量,导致员工需要长时间工作,甚至加班加点。

2. 心理压力:- 高强度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等。

- 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3. 缺乏休息和运动:- 过劳死通常与通宵工作、长时间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 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疲劳和疾病。

防范措施:1. 政府法规和监管:- 政府应加强劳动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 减少工作时间、限制加班等措施应得到更好的执行和强制。

2. 公司责任:- 公司应该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工作负荷。

- 提倡员工合理用餐、适量运动和休息,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3. 个人自律和保护:- 劳动者应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避免过度工作和过度压力。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不随意加班。

结论:过劳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公司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国际劳工组织工作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工作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工作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是联合国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公正和更加人道主义的劳动关系。

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ILO每年都会发布工作报告,以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劳工组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ILO在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ILO通过与各国政府、雇主和工会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

特别是在全球疫情下,ILO积极介入,倡导保护和支持受影响劳工,并促进各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维护劳工权益。

国际劳工组织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劳动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ILO致力于消除儿童劳工、保护妇女劳工权益以及推动有尊严的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工作。

在这一方面,ILO不仅通过法规的制定和宣扬来促进公平的工作环境,也积极参与各国务真正普及关于保障劳工权益和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国际标准的落实。

国际劳工组织还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工作机构,ILO通过制定有关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和学徒制度等方面制度的推进来提高全球各国早期的劳动教育水平并且继续坚持实施。

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变革,相应的劳工权益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保障劳工权益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机制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稳定、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劳动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期待国际劳工组织未来能够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公正、稳定和人道。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

每年工伤死亡人有多少每年工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2.78万名工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

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

这两个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不同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一下中国每年工伤死亡人数的相关情况。

首先,工伤事故的发生主要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机器设备以及员工素质等有关。

中国目前的工伤问题主要存在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采矿、建筑、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中,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等。

此外,一些非法或不合规的企业也存在着工伤问题,他们往往忽视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导致工人生命安全遭受威胁。

其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工伤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加强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加大对劳动保护设施和安全装备的投入,提高工作环境和条件。

最后,每一个工伤死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崇尚安全文化。

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员工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责任放在第一位。

总之,每年工伤死亡人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尽可能减少工人们的伤亡。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才能实现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全球工伤数据

全球工伤数据

全球工伤数据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身体损伤或健康问题。

全球范围内,工伤数据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关乎着数以百万计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工伤而丧生或受伤,这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工伤数据的总体情况。

根据ILO的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7亿的工人遭受工伤,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这些工伤导致了超过35万人丧生,而且每年还有超过3亿人因工伤而面临暂时或永久的残疾。

这些数字让人深感震惊,也凸显了工伤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伤情况。

根据ILO的数据,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是工伤发生率最高的行业,其中建筑业的工伤率最为突出。

此外,一些特定职业,如高空作业人员、矿工、焊工等,也面临着更高的工伤风险。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伤情况存在着巨大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再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伤情况。

根据ILO的数据,发展中国家的工伤率普遍较高,这与这些国家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关。

而在发达国家,尽管工伤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劳动力规模较大,实际上受影响的劳动者数量依然庞大。

因此,全球范围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工伤对劳动者和社会的影响。

工伤不仅给受害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受害者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企业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社会需要为受害者提供福利和支持。

因此,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是一项伦理责任,也是一项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全球工伤数据凸显了工伤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需要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

社会保障指标三个方面收录了会员国家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此外还
包括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计划、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扶贫计划等
信息);
11. (关于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的全球应用研究和信息网络,是一个面 向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而成立的数据 库,里面汇总了研究中心、大学、企业、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各种 机构针对残疾人而得出的研究信息);
8. 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 ( 涵盖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各个方 面);
9. 就业保护立法情况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大约85个国家和 地区关于建立和终止劳动关系的立法情况);
10 (
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部负责的一个全球性的旨在扩
大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交流平台,它从人口数据、计划信息、
注:[1]、国际劳工组织为了改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的生 计而开展的基础设施援助投资计划。 [2]、
6.工作条件和就业立法情况数据库(涵盖100多个国家关于最低工资、 工作时间、生育保护等工作条件情况和就业立法情况,可分类别或国 家浏览。);
7. (国际劳工标准在美洲的定期监测数据库)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简介
王速超 10劳关2班 1090601062
在国际劳工组织官网上有一个专题名为“ ” 的专题,介绍了劳工统计和数据库两个主 要内容
劳工统计
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公约和建议书、国际劳 工大会以及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劳动统计学 家大会通过的决议和准则对各会员国劳动市场 参与者的规模、结构、特点、产出以及贡献以 及这些因素的演变进行统计,为各个国家制定 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就业,增加培训,援助 弱势群体,实现体面劳动。
19. ( 图书馆的数据库,包含了全球范围内劳动世界文献的参考书和 全文。它覆盖了工作、可持续生计和与工作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权和科技进步的所有方面。其中包括书籍、文章、报告和在日内瓦 图书馆和全球其他一些地方的图书馆里可以获取的学术期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这个数据库介绍了2000多种常用危险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 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危害和中毒症状、如何预防中毒和爆炸、急救、 消防、泄漏处置措施、储存、包装与标志及环境数据等数据,供在工 厂、农业、建筑和其他作业场所工作的各类人员和雇主使用,以保证 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17.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88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是ILO为给各国提供统一准则而制定的 职业分类标准,以便于各国数据间的比较、指导各国政府进行国家职 业分类体系的修订以及识别特殊的地域性职业,目前最新版本为2008 年修订的版本,在这个数据库中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职业); 18. 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数据库(Key Indicators of the Labour Market ——KILM,是一个多功能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工具,包括从 1980年到最近一年国家一级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与人口 比、就业地位、按部门划分的就业、工作时间等18个关键指标的数 据。) 19. LABORDOC (ILO 图书馆的数据库,包含了全球范围内劳动世 界文献的参考书和全文。它覆盖了工作、可持续生计和与工作相关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权和科技进步的所有方面。其中包括书籍、文章、 报告和在日内瓦ILO图书馆和全球其他一些地方的ILO图书馆里可以获 取的学术期刊。)
数据库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劳工组织根据每次的统计情况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涵盖劳 动领域的各个方面,根据ILO官网上的“List of ILO databases”显 示有以下数据库: 1. 年度审阅数据库(Annual review database ILO每年会公布一 份年度报告,报告里包含了政府组织、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在通 过或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后续履 行的行动信息); 2. ASISTDOC(密集就业投资计划[1]书目数据库); 3. CARIBLEX (加勒比地区会员国家劳动立法情况数据库,这个 数据库包含了牙买加等13个官方语言为英语或荷兰语的ILO会员 国的劳动立法情况); 4.童工统计数据库(Child Labour Statistics 列举了ILO部分会员 国童工使用或消除童工的情况); 5.CISDOC[2]数据库 (CISDOC书目数据库包含大约70,000个关 于如何预防以及处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引用文件。文件的类型 包括法律,法规,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培训材料,定期刊物,书 籍和标准的文章。);




20.劳动力调查 (Labor Force Surveys 收录了部分会员国月或年等 阶段性的的劳动力调查情况) 22.LED Knowledge (LED Knowledge Resources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即通过开办课程或项目活动来分享经验、人力资源、组 织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3.法律保护数据库( Legal Protection database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在 其成员国和某些其他国家法律地位的相关信息); 24. NATLEX (NATLEX数据库包含了国家通过的关于劳动、社会保 障以及相关人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情况); 25. NORMLEX(汇集了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情况如被批准信息、国 际劳工组织的监督机构的意见等,以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的信 息等); 26.遗弃海员数据库(包含被遗弃在世界各口岸的船只情况); 27. Triblex (包含国际劳工组织行政法庭的判例法的专题分析); 28.Credentials Committee(资格审查委员会,即国际劳工大会的资 格审查委员会确保了组织创立原则中的其中一个原则得到完全实施: 三方代表制和它的推论、政府、雇主、工人团体中每个组成团体的自 治性。)
美国劳工部 童工统计
中国关于工作时间立法
中国最低工资立法
中国生育保护立法
中国防治艾滋病信息
防治艾滋病项目工程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中国立法情况统计
Normlex
Normlex 中国情况




12. 艾滋病(毒)的法律和政策数据库(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反 对艾滋病歧视一直是ILO的工作重点之一,这个数据库汇总了ILO为达 到这一目标而在世界各地开展的项目和活动,还有各会员国所颁布的 相关法律和政策); 13.全球就业危机天文台(ILO Global Job Crisis Observatory 这个网 站通过每周更新由ILO专家所写的文章和分析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新 的信息资源来提供最新的与就业有关的政策,以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 影响); 14.ILOSTAT数据库(提供超过165个经济体、提供超过100个指标经 的最新数据,可以按国家或地区、主题、分类浏览,衡量指标分为年 度指标和短期指标,包含总经济人口、工作时间、劳动收入、就业、 失业、职业伤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 ,是LABORSTA的更 新版); 15.国际劳工组织或世界银行为应对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 施(该数据库收录了包括55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和22个高收入国家 在2008年中期至2010年底,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围绕七类: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增加劳动力需求、积极 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失业金人数、社会保护措施、社会对话和劳工标 准);
注:[1]、国际劳工组织为了改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的生 计而开展的基础设施援助投资计划。 [2]、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




6.工作条件和就业立法情况数据库(涵盖100多个国家关于最低工资、 工作时间、生育保护等工作条件情况和就业立法情况,可分类别或国 家浏览。); 7. Corenit (国际劳工标准在美洲的定期监测数据库) 8. 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涵盖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各个方面); 9.EPLex 就业保护立法情况数据库(Employment protection legislation database 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大约8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建立 和终止劳动关系的立法情况); 10.Gess (Global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 on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部负责的一个全球性的 旨在扩大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交流平台,它从人口数据、计 划信息、社会保障指标三个方面收录了ILO会员国家社会保障的基本 情况,此外还包括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计划、公共卫生、社会福利 和扶贫计划等信息); 11. GLADNET (关于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的全球应用研究和信息网络, 是一个面向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而成 立的数据库,里面汇总了研究中心、大学、企业、政府部门、工会组 织等各种机构针对残疾人而得出的研究信息);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简介
王速超 10劳关2班 1090601062
在国际劳工组织官网上有一个专题名为 “Statistics and databases”的专题,介绍 了劳工统计和数据库两个主要内容
劳工统计
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公约和建议书、国际劳 工大会以及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劳动统计学 家大会通过的决议和准则对各会员国劳动市场 参与者的规模、结构、特点、产出以及贡献以 及这些因素的演变进行统计,为各个国家制定 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就业,增加培训,援助 弱势群体,实现体面劳动。





大体上,劳工统计覆盖两大群体:就业人口(包括未充分就业人口、 非正规经济就业者、童工、农民工等)和失业人口。主要针对的是这 两大群体的以下特点进行统计: 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收入(包括受雇于人和自我雇佣); 工作时间; 参与罢工和停工情况、是否加入了公会、参与集体谈判或者其他社会 对话的情况; 工作过程中由于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中而导致的职业伤害和疾病; 职业情况; 就业状况; 工作场所内行业经济活动或分支机构的建立; 机构部门(包括企业、家庭、公共三方面); 用工成本; 社会保障覆盖的程度和特点; 培训经历; 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 国际劳工组织根据以上方面对各个会员国家的劳动者进行统计,最后 形成数据库或者以刊物的形式向公众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