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概论

合集下载

最新:抗生素定义-文档资料

最新:抗生素定义-文档资料


32
过敏原

外源性过敏原--蛋白多肽类杂质
生物合成时带入(残留量)

内源性过敏原--高分子聚合物
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
β-内酰胺环开环、聚合
33
交叉过敏

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常发生交叉过
敏反应
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不同侧链的Penicillins都能形成相同结构的抗原
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 4、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

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活
❖ 2、使抗菌药物作用靶点发生改变
❖ 3、细胞特性的改变
❖ 4、细菌产生药泵

4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lactam antibiotics
5
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四元的β-内酰胺
空间位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
合。又由于空间阻碍限制酰胺侧链R与羧基
间的单键旋转,从而降低了Penicillin分子与
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加之R基比较靠
近β-内酰胺环,也可能有保护作用。
41
甲氧西林 meticillin



甲氧西林侧链羰基的临
位有两个位阻较大的甲
氧基,阻止其与青霉素

13
结构特点

母核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
而成

两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
14
结构特点

易受亲核或亲电试剂进攻,使β-内酰胺环破

环中羰基和氮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氨基糖苷类。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药理学 抗菌药物概论

药理学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又称抗 药性, 是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一)耐药性的种类
•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 天然耐药性
•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通过改变自身的
•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含有多个阳离子 极性基团和一个脂肪酸直链肽,其阳离子能 与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使膜功能受损.
•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选择性与真菌 胞浆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使膜 通透性增加,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 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细菌固有耐药性特点: • 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 代代相传 • 不会改变
细菌获得性耐药特点: • 不再接触抗生素可消失 • 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
相传,成为固有耐药。
(二)耐药的机制
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接合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目的:
• 延缓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提高疗效 • 减轻或减少不良反应 • 减少浪费
一.尽早确定病原体
• 经验判断 • 药敏实验
二.按适应证选药
• 根据病原体 • 根据病发部位
病原体: 金葡菌(不产酶)
致病: 疖痈,呼吸道感染、败血症、 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 ❖抑制和/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对人体细胞没有损害(或损害较轻)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
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 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化学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概论

抗菌药物概论

(2)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预防用药 (4)合理联合用药
常见病原微生物
金葡菌 疖、痈、呼吸道感染、肺 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脑膜炎、骨髓炎、心包 炎 、 蜂窝组织炎、丹毒、上呼 吸道感染、猩红热、败血 症 大叶性肺炎、脑膜炎 青霉素首选;四 环素、红霉素、 庆大毒素、先锋 霉素 青霉素首选
溶血性链球 菌
2.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磷脂质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 核苷酸、氨基酸、 糖和盐类等外漏, 从而使细菌死亡 真菌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
类固醇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2.3 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原核细胞 30S亚基 四环素 氯霉素、林可霉素 和大环内酯类 终止
③其它酶类: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 活氯霉素;产生酯酶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核苷转移酶灭活林可霉 素。
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1)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
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 (2)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环丝氨酸↗ ↘ 合成酶
N-乙酰胞壁酸五肽
-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转肽酶 二糖聚合物 粘肽 直链十肽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2.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这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损伤,菌体内的高渗 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 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 亡——繁殖期杀菌药。
a.产生灭活酶
②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细菌在接触氨基苷类 抗生素后产生钝化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常 见的氨基苷类钝化酶有乙酰化酶、腺苷化酶和 磷酸化酶,这些酶的基因经质粒介导合成,可 以将乙酰基、腺苷酰基和磷酰基连接到氨基苷 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氨基苷类的结构改变而 失去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药物)

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药物)
临床应用:产酶肠杆菌科所致的泌尿道感染,单纯/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消化、生殖、泌尿等多系统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多见、过敏反应(皮疹多见)、二重感染等
◆ 抗铜绿作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 临床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类
分类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
03
典型β-内酰胺类
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药物
天然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假单胞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抗菌谱几乎一致 但各有特点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奈夫西林 双氯西林
临床较少使用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多
抗菌谱并不一致
用法用量、 疗程不适宜
• 门诊患者20岁男 性,咳嗽、发热, 诊断CAP
• 初始治疗方案首 选头孢他啶2g ivd q8h
• 头孢曲松2g q12h常规使用
• 青霉素类qd使 用
• 疗程从入院到出 院
未能正确认识 过敏、交叉过敏
• 青霉素过敏(不 具体询问何时过 敏,皮试还是输 液过敏,是不是 过敏,严重程度)
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共性
抗菌谱:对G+球菌(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效 对G-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强 对白喉杆菌、李斯特菌、螺旋体和部分拟杆菌有作用
药动学:t1/2短,建议一日多次给药; 大部分原型经肾脏排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酌情减量 青霉素G可透过血脑屏障(BBB)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首选药物

概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

概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

概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
顾觉奋;盛晓芳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1996(020)001
【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仅显示出极强的抗菌活性,极广的抗菌谱,而且对
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这是由它们独特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它们通过独特的孔蛋白通道,的PBPs蛋白亲和力及显著的PAE等发挥高效抗绿脓杆菌活性,而且和其它β-内抗胺类抗生素之间几乎无效叉耐药性。

【总页数】7页(P1-7)
【作者】顾觉奋;盛晓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及预后死亡风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J], 胡冬梅; 徐清芳; 王青梅
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J], 孙志周
3.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吴鸿滨
4.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J], 刘宇阳;陈茶;黄彬
5.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经验性降阶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J], 洪澄英;陈怀生;刘晓君;南川川;刘雪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3——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常见用药疑问MRSA肺部感染,利奈唑胺更有优势吗?选药要考虑哪些方面呢?目录CONTENTSPART 03 多黏菌素PART 02 四环素及甘氨酰环素类PART 01 糖肽类、噁唑烷酮类PART 04 磷霉素、呋喃妥因PART 05 硝基咪唑类作用机理及包含的品种(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核糖体保护蛋白-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机制靶位结构的改变✓主动外排泵-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替加环素耐药渗透屏障作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机制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MSSA (14237株)与MRSA (7327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T M P -S M Z 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MSSA 用苯唑西林、头孢唑啉杀菌作用更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2280株)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21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T M P -S M Z 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要注意排除污染%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102030405060708090100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9885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万古霉素颜青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感染性疾病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共性:MRSA 、MRCNS 、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tamoxef(拉氧头孢) avoparcin(阿沃帕星) imipenem(亚胺配能) teicoplanin(替考拉宁) trimethoprim(甲氧普林,甲 氧苄啶)
抗生素概论
第三节 抗生素的命名(三)
词干 汉译名 定义 抗生素举例
rifa-rubicin -sporin -stat -statin -vastatin sulfa-
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有丝分裂 纺锤体的形成。
抑制有丝 分裂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六)
作用机 制 抑制能 量代谢 拮抗神 经传递 物质
抗生素
主要作用靶位
抗霉素A,杀稻 阻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 瘟菌素S,干蠕 制ATP合成酶 孢菌素 除虫菌素,双 氢除虫菌素 拮抗线形动物和节足动物的 神经传递物质-氨基丁酸,使 细胞神经麻痹,直至死亡
抑制 RNA生 物合成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五)
作用机制 抗生素 主要作用靶位
作用于细 胞内的阳 离子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 (莫能菌 素、盐霉素等聚醚类,二、 三、四抗菌素等大环四内酯 类,缬氨霉素、白僵菌素等 肽类抗生素)
灰黄霉素,长春花生物碱
与细胞膜中的Na+、K+、Ag+、 Ca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 物,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透过性, 打乱细胞内的离子分布,使细胞 失去正常功能
b-内酰胺类
磷霉素
糖肽类 环丝氨酸 杆菌肽
抗生素概论
及细 抗菌 生细 素胞 的壁 作肽 用聚 部糖 位的 (生 示物 意合 图成 )途 径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二)
作用机制 抗生素 主要作用靶位
破坏微生 多烯类 物细胞质 膜功能 唑类抗真菌药物 托萘酯(发癣退) 多粘菌素B,粘杆 菌素 短杆菌肽S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lovasatin(洛伐他汀)
-tecan
-tricin vin(-)类抗肿瘤药物
多烯类抗生素 长春花生物碱 非特定抗病毒药物
ilinotecan(伊利替坎)
mepartricin(美帕曲星) vinervine(长春文碱) aciclovir(阿昔洛韦), enviradine(恩韦拉定)
b-内酰胺类 (b-Lactams)
氧头孢烯类 碳头孢烯类 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内酰胺类 b-内酰胺酶抑制 剂
抗生素概论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二)
类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亚 类 主要品种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米星(庆大霉素), 天 小诺米星(小诺霉素),核糖霉素,妥布霉素, 紫苏霉素,阿斯米星(福提霉素),大观霉素, 然 新霉素,春日霉素,有效霉素 半 半合成卡那霉素:阿贝卡星,阿米卡星,地 合 贝卡星;半合成紫苏霉素:奈替米星;半合 成 成庆大霉素:衣替米星
微生物制药
(抗生素概论)
抗生素概论
第一节 抗生素的定义
瓦克斯曼的定义:抗生素(antibiotic)是微生物细胞产生的 能以低浓度抑制其他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化学物质 现代定义:抗生素是生物细胞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抑制其他生 物细胞生长或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与药理活性物质的区别:
药理活性物质作用于动植物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如免疫 调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炎、减肥、动植物生长促 进、植物生长抑制等等) 抗生素作用于动植物体内的寄生(或赘生)生物(细菌、 真菌、病毒、癌细胞等)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三)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 质生物合 成 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主要作用靶位
与核糖体30S亚基和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tRNA转位 四环素类 与30S亚基结合,抑制氨基脂酰基-tRNA与 mRNA密码子依赖性核糖体A位结合 氯霉素、林肯 作用于50S亚基中的23S核蛋白体RNA (rRNA), 霉素和大环内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酯类 春日霉素 抑制30S亚基与甲酰蛋氨酸-tRNA复合物的形成 卷曲霉素 与30S及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开始阶 段和延长过程的转位 噁唑烷二酮类 与50S亚基的23S rRNA结合,干扰70S功能起始 复合物的形成
抗生素概论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四)
作用机制 抗生素 抑制 DNA生 物合成 磺胺类 甲氧苄啶, 氨甲蝶呤,氨基蝶呤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萘啶酸,奎诺酮类,新生霉素 桑吉霉素,丰加霉素 放线菌素D 蒽环类 利福霉素类 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DNA复制时的双链打开 与DNA结合,切断DNA的一条链 抑制细菌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 抑制转录反应 抑制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抑制DNA依赖性RNA和DNA聚合酶 抑制细菌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抗生素概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统计,全 世界每年有1400万人死于感染病,占死亡人数 的第一位,其次是心脏病、癌症和脑疾病,分 别为750万人、700万人和550万人。 而在欧美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死亡 率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癌症、心脏病和脑疾病。
抗生素概论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一)
抗生素概论
抑菌作用与杀菌作用图解
抗生素概论
第五节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一)
抗生素类别 青霉素类 其他药物 痛风治疗药丙磺舒(probencid)、苯磺 唑酮(sulfinpyrazone)、别嘌呤醇 (allopurinol),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口服b-阻滞剂 相互作用
抗生素概论
第三节 抗生素的命名(二)
词干 -kacin 汉译名 ~卡星 定义 卡那霉素类抗生素 抗生素举例 aberkacin(阿贝卡星)
-micin
-mycin
~米星
~霉素
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
单环内酰胺抗生素 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gentamicin(庆大米星)
carumonam(卡卢莫喃) streptomycin(链霉素)
离子载体类 (Ionophores)
盐霉素,缬氨霉素,莫能菌素,四抗菌素
抗生素概论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六)
类 蒽环类 (Anthracyclines) 博来霉素类 (Bleomycins) 林肯霉素类 (Lincomycins) 链阳菌素类 (Streptogramins) 主要品种 道柔比星(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表 柔比星,吡柔比星,卡柔比星(洋红霉素), 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 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博来霉素A5),培来霉 素,博安霉素(博来霉素A6) 林肯霉素,克林霉素(氯林肯霉素) 昔奈西得(复合抗生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原始霉素,维及尼霉素
抗生素概论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三)
类 大环内酯类 (Macrolactones) 亚类 14员环 主要品种 红霉素,竹桃霉素,半合成红霉素克拉霉素、罗 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
15员环
阿齐霉素(半合成红霉素)
柱晶白霉素(北里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 罗他霉素(丙酰柱晶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丙 酰螺旋霉素(半合成螺旋霉素),三冈霉素(半合成 麦迪霉素),泰洛菌素,除虫菌素,双氢除虫菌素 (半合成除虫菌素),环氧噻酮 藤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昔洛莫司)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一)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 细胞壁肽 聚糖生物 合成
抗生素
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转肽酶活性,破坏肽聚糖相互交联 和肽聚糖生物合成中的UDP-N-乙酰葡糖胺丙酮 酰转移酶结合,阻断UDP-N-乙酰葡糖胺向UDPN-乙酰胞壁酸的转化 与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抑制转糖基和转肽 反应 抑制丙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酰-D-丙氨酸合成酶 抑制焦磷酸酶,阻断肽聚糖跨膜载体十一聚异戊 二烯醇再生
抗生素概论
第二节 抗生素的分类(七)
类 主要品种 核苷类(Nucleosides) 多氧菌素,日光霉素,杀稻瘟菌素S,灭粉霉素,除莠 菌素,戊制菌素 细菌素类 (Bactericins)
乳链菌肽,乳杆菌素,乳球菌素,乳杀菌素,嗜酸菌素, 双球菌素,片球菌素,乳菌肽
脂肽类 (Lipopeptides) 噁唑烷二酮类 (Oxazolidinones) 其他
脂肽类 (Daptomycin)
与组成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而破坏膜功能 抑制真菌羊毛固醇脱甲基酶(细胞色素P-450), 阻断麦角固醇合成 抑制真菌角鲨烯单加氧酶
类似阳离子洗涤剂的作用,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磷 脂结构 切断细菌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 与G(+)细菌的脂磷壁酸结合,使细胞质膜去极化, 从而破坏膜的传输功能
抗生素概论
第四节 作用机制——抑菌与杀菌
抑菌作用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肯霉 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它们只抑制具有生长活性 的病原菌繁殖,而对静止细胞不起作用,故须与体内免 疫系统协同作用。 杀菌作用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 可直接杀死病原菌细胞,一般在作用浓度下能在4-8小 时内杀死99%以上的病原菌,用于免疫功能下降的病人。 b-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低浓度下为抑菌作用,在高浓度下 呈杀菌作用。
利福~
~(柔)比星 ~孢素 ~司他 ~他汀 ~伐他汀 磺胺~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蒽环类抗癌抗生素 环孢素类免疫抑制剂 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 磺胺类抗微生物药物
lifampin(利福平)
doxorubicin(多柔比星) oxeclosporin(氧环孢素) orlistat(奥利司他) cilastatin(西拉他汀) sulfaisomezole(磺胺异唑)
-monam ~莫喃
-oxacin
-oxef -parcin -penem -planin -prim
~沙星
~氧头孢 ~帕星 ~配能 ~拉宁 ~普林
萘啶酸类抗细菌药物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糖肽类抗生素 青霉烯类抗生素 游动放线菌产生的抗细 菌抗生素 甲氧苄胺嘧啶类抗细菌 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