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第十六章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第十六章-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第十六章-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2. 测量人口再生育水平的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总再生育率 (3)净再生育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一)疾病与死因分类
1.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Npiii N
pi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城市和农村居民年龄、性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性别
(1) 男性
标准人口数 标准性
城市
(Ni) (2)
别构成 年龄标化患 预期患病率
(Ni / N) 病率(Pi) (Pi Ni / N)
(3)
(4)
(5)= (3) (4)
农村
年龄标化患 预期患病率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动态数列是按时间将一组或几组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观察其随时间的变 化趋势。动态数列可计算其相应的指标: (1)绝对增长量
表示指标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可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累计增 长量是某年指标与基线指标之差。逐年增长量是某年指标与前一年指标之差。
(2)定基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例5 2014年在某省对常住成年人群进行慢性病抽样调查:A市调查检查了11 092人, 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为2548人;B市调查检查了15 680人,有高血压患者7810人。两 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为多少?
A市高血压患病率 =2548/11092×100% =22.97% B市高血压患病率 =4810/15680×100% =30.68%

(完整word版)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

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

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

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常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详解

常用卫生统计学方法详解
围;
4. 与样本含量(n)结合,计算标准误
第十七页,共86页。
2022/1/5
——常用变异指标
3.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简记为CV)
﹡定义 CV = s / X×100%
﹡用途:
1) 比较多组单位不同资料的变异度 2)比较多组均数相差较大资料的变度
2022/1/5
90 %
1.645 1.282
95 %
1.960 1.645
99 %
2.576 2.326
-------------------------------------------------
95% 双侧参考值:
_
χ_±1.96·S
99% 双侧参考值:
χ±2.58·S
_
_
95% 单侧参考值: >χ - 1.64·S , <χ+ 1.64·S
常用卫生统计学方法
第一页,共86页。
CONTENTS
1. 基本概念 2. 基本步骤
2022/11//55
第二页,共86页。
一、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变量: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定和观察,
这种观察单位的特征称为变量。
2022/11//55
第三页,共86页。
变量值
定量
观察值
定性
一、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S

= √n
第二十七页,共86页。
2022/1/5
σχ : 总体标准误
S χ :样本标准误,
为σχ 的估计值
(二) t-分布(t-distribution) ﹡概念
从正态总体N(μ,σ)中进行无数次样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卫生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4.总体5.样本6.抽样误差7.频数表8.算术均数9.中位数10.极差11.方差12.标准差13.变异系数14.正态分布15.标准正态分布16.统计推断17.抽样误差18.标准误19.可信区间20.参数估计P的含义假设检验中21. 型错误II I型和22. 检验效能23.24.检验水准方差分析25. 26.随机区组设计27.相对数- 1 -28.标准化法29.二项分布30.Yates校正31.非参数统计32.直线回归33.直线相关34.相关系数35.回归系数36.人口总数37.老年人口系数38.围产儿死亡率39.新生儿死亡率40.婴儿死亡率41.孕产妇死亡率42.死因顺位43.人口金字塔二、单项选择题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2.总体是由(C )。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

- 2 -.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A .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B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C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D B )。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两者均改变 D .两者均不变C)。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B.方差.变异系数 A D.标准差C.极差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8.以下指标中(.几何均数 B A.算术均数D.标准差C.中位数)。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B.中位数A.算术平均数D.平均数C.几何均数。

卫生统计学常用资料

卫生统计学常用资料
料如下: 一些 杂乱无章的拼图块,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
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图2-3 某地居民238人发汞含量(μmol/kg)分布
0,3,2,0,1,5,6,3,2,4,1,0,6, 横坐标:产前检查次数;
例2-1 1998年某山区96名孕妇产前检查次数资料: 注:组距相等时,矩形直条的高度与相应组段的频率成正比。
基于样本资料
把握资料的基本特征 对于连续型定量变量,描述集中趋势常用的统计量为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根据样本含量的大小确定“组段”数,一般设8-15个组段;各组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称为下限和上限,组距。 样本估计:按照升序排列的数列里, 其左侧(即

:观察之和
为统计推断打下基础 第一节 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
----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样本估计:按照升序排列的数列里, 其左侧(即
解决:频数分布表的基本思想
一、 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乱七八糟的原始数据
例2-2 抽样调查某地120名18岁~35岁健康男性 居民血清铁含量(μmol/L),数据如下:
8.65 23.02 21.61 21.31 21.46 9.97 22.73 14.94 20.18 21.62 23.07 8.40 17.32 29.64 19.69 21.69 23.90 17.45 19.08 20.52 24.14 23.77 3.04 24.22 24.13 21.53 11.09 18.89 18.26 23.29 17.67 15.38 18.61 7.40 22.55 17.55 16.10 17.98 20.13 21.00 14.56 19.89 19.82 17.48 8.37 19.50 17.08 18.12 26.02 11.34 13.81 10.25 15.94 15.83 18.54 9.26 26.13 16.99 18.89 18.46 20.87 17.51 13.12 11.75 17.40 21.36 3.77 12.50 20.40 20.30 19.38 23.11 12.67 23.02 24.36 25.61 19.53 4.37 24.75 12.73 17.25 19.09 16.79 17.19 19.32 19.59 19.12 15.31 9.47 15.51 10.86 27.81 21.65 16.32 20.75 22.11 13.17 17.55 19.26 8.48 19.83 23.12 19.22 19.22 16.72 27.90 11.74 24.66 14.18 16.52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重点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重点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重点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工作全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2、卫生统计资料一般分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两大类,介于其中的还有等级资料,不同类型的资料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因此,搞清楚下面的定义对以后学习具体的统计方法很重要。

①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的各样项指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数值,我们把这样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

如调查某地10岁女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每个人的身高(cm)、体重(kg)和血压(mmHg)等;又如以每个采样点为观察单位,测得不同采样点的二氧化碳浓度(mg/L)。

②计数资料: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例如对某小学全体学生进行蛔虫卵粪检,每个学生是一个观察单位,将每个学生按粪检结果阳性与阴性分组,得每组人数;又如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A、B、AB、O四型分组,得各血型组的人数。

③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例如用某药治疗若干痢疾病人,其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

这类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的是:属性的分组有程度的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与计量资料不同的是: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因而称为半计量资料。

对分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原则上并不困难。

通常凡是用仪器测得的数据都是计量资料,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属计量资料。

通常按性质、类别分组后清点得到的数目,如男性人数、女性人数,阳性人数,阴性人数,对动物实验的各种结果的例数等都是计数资料。

按等级分组资料不难确认,凡是按程度不同分多个组后清点数目,一般都属等级资料了。

3、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4、抽样误差:有个体变异产生的,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之。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 数据的产生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 数据的产生

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
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
(一)设计原则
1. 对照(control)
(1)案例:“胃冷冻法”治疗胃溃疡是否有效。 (2)安慰剂效应:由于心理效应所产生的虚假现象。 (3)对照思想:设置对照组以减少非处理因素对处理因素效应的影响。 (4)标准的对照试验:将试验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对试验 组给予处理措施外,两组患者在其他方面都要被同等对待。 (5)意义: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之间的差异,是进行比较的必要基础; 消除和减少试验误差。
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
(一)设计原则
2. 随机化(randomization)
(1)决定如何将试验对象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只有当所有处理组中试验对象的基本 情况相当时,各处理组间的效应比较才是有效的。 (2)匹配定义:找到性别、年龄等变量情况相似的两组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3)匹配存在的问题: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偏倚,因为有太多潜在的变量可能影响试 验的结果,很难把所有的因素都进行匹配。 (4)随机化思想:使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实验对象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处理组。 (5)随机化方法:抽签。 (6)随机化意义:保证了各对比组间的均衡可比性。
第四节 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二)抽样误差
例1续 就器械锻炼的流行病学调查而言,假设人群中实际有60%的人抵触器 械锻炼。可用计算机设计程序抽取多个简单随机样本,为每个样本计算出一 个样本率p,将所有的样本率p的值绘制成直方图。
图(A):从率为0.6的总体中分别抽取1000个样本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 本的样本率p的分布。 图(B):从相同的人群中抽取1000个样本量为2500的简单随机样本,并 重新计算得到1000个样本率p,并绘制出直方图。
第四节 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例中城市居民共调查720名,由于高血压是否患病有5个缺失值,因此有
715名被调查者纳入分析。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1/715)×100%=35.10%, 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689/1620)×100%=42.53%。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城市和农村调查对象性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性别 男性 女性 合计 标准 人口数 495996625 480087373 976083998 标准构成 比(%) 50.81 49.19 100.00 城市 预期患病率 患病率(%) (%) 39.59 31.99 — 20.12 15.74 35.86 农村 预期患病率 患病率(%) (%) 45.06 40.41 — 22.89 19.88 42.77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例 10 城市居民 18 岁 ~ 年龄组的标准人口构成 0.2774 ,患病率为 18.18% ,其预期患病率为 0.2774×0.1818=0.0504,以此类推,计算结果如表16-6所示。年龄标化后,城市居民的标准 化高血压患病率为30.16%,农村居民为36.22%。消除了年龄构成的影响后,城市居民的高 血压患病率仍低于农村居民。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一)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一)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一)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卫生统计学
第十六章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于石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郭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
目录
01 第一节: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二节:疾病统计指标 第三节:死亡统计指标 第四节: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第五节: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第六节:率的标准化
02
03 04 05 06
重点难点
※ 人口金字塔的原理及绘制方法 ※ 疾病常用统计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 反映死亡水平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 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意义
基发展速度−100%。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一)标准化的意义
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指标,例如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因人口年龄、性别等 构成可能不同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比较两个医疗机构的治愈率时,因两个医疗机 构收治的病人年龄、病情轻重可能不同,也不能直接比较。此时进行两组率的比较, 需消除两组内某些因素构成不同的影响,即进行标准化后再进行指标的比较。 标准化法的思想是在共同的 “ 标准 ” 上比较两组或多组指标。在公共卫生领域,
(2)结核病死率:
a. 60/300 d. 60/1000
(3) 结核发病率:
a. 300/10万
d. 300/1000
b. 400/10万
e. 400/1000
c. 700/10万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二)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
第三节 死亡统计指标
(三)有关死亡的综合统计指标及应用
与死亡有关的综合统计指标包括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
命、健康期望寿命、伤残调整寿命年等,这些指标是人群健康
的综合测量,具体含义及其计算详见第十七章寿命表。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一)卫生服务常用统计指标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一)卫生服务常用统计指标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一)卫生服务常用统计指标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2.性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计算方法同前。经性别标化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35.86%,农村居民为
42.77%,结果见表。消除了性别构成的影响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仍低于农村居民。
标化后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与其粗率相差不大,说明性别构成对城市和 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影响不大。
240
65.0
260
400
800
35.0

140
380
41.7

167
427
53.8% 47.5%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例9 2010年在某省城市和农村18~69岁人口中分别抽取720名和1620名常
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城市和农村分别查出251人和689人患
高血压。表16-4和表16-5分别提供了城市和农村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构 成(见教材),现需比较城市与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二)疾病常用统计指标
例5 2014年在某省对常住成年人群进行慢性病抽样调查:A市调查检查了11 092人, 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为2548人;B市调查检查了15 680人,有高血压患者7810人。两 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为多少?
A市高血压患病率 =2548/11092×100% =22.97% B市高血压患病率 =4810/15680×100% =30.68%
piii N pi N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城市和农村居民年龄、性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性别
(1) 男性 女性
标准人口数 标准性 城市 (Ni) 别构成 年龄标化患 预期患病率 (Ni / N) 病率(P ) (P N / N) i i i (2) (3) (4) (5)= (3) (4)
城市和农村调查对象年龄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年龄组 (岁) 18~ 30~ 40~ 50~ 60~ 合计 标准人口数 270725110 215164162 230348517 160065645 99780564 976083998 城市 农村 标准人 口构成 预期患病率 预期患病率 患病率(%) (%) 患病率(%) (%) (%) 27.74 22.04 23.60 16.40 10.22 100.00 18.18 20.66 29.11 48.19 56.76 — 5.04 4.55 6.87 7.90 5.80 30.16 13.38 29.18 41.41 58.15 66.26 — 3.71 6.43 9.77 9.54 6.77 36.22
※ 动态数列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 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和使用条件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一)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1.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普查(census)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点,按照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调查表,
对全国人口全面地、逐户逐人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2.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人口抽样调查(population sampling survey)是指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人口总
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推断人口总体的相应指标。
3. 人口登记资料
人口登记是指人口事件发生后随即进行的登记。按所登记人口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户 口登记、生命事件登记和人口迁移变动登记三类。
表示指标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可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累计增 长量是某年指标与基线指标之差。逐年增长量是某年指标与前一年指标之差。
(2)定基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某年指标与基线指标之比,表示某年指标是基线指标的百分比。
定基增长速度是某年指标与基线指标相比的净增加速度,即定基增长速度 =定
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三)人口生育的统计指标
1. 测量人口生育水平的指标
(1)出生率 (2)总生育率 (3)年龄别生育率 (4)总和生育率 (5)青少年生育率
2. 测量人口再生育水平的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总再生育率
果见下表。试比较甲疗法与乙疗法的有效率?
甲疗法 病人数 300 100 治愈数 180 35 治愈率 60.0 35.0 病人数 100 300 乙疗法 治愈数 65 125 治愈率 65.0 41.7
病型 普通型 重型 合计
400
215
53.8
400
190
47.5
直接法计算标准化治愈率(%)
病型 普通型 重型 合计 400 60.0 甲疗法 乙疗法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二)卫生资源常用统计指标
第四节 卫生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服务及资源统计指标
(二)卫生资源常用统计指标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动态数列是按时间将一组或几组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观察其随时间的变 化趋势。动态数列可计算其相应的指标: (1)绝对增长量
(3)净再生育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统计指标
(一)疾病与死因分类
1.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ICD-10的全称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
第六节 率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3.年龄和性别标准化高血压患病率 (1)计算城市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准化率:将城市和农村分开,分别计算城市男性和 女性的年龄标准化率,计算方法同前,结果见表16-8(见教材)。 (2)计算农村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准化率:将城市和农村分开,按式(16-39)分别计算 农村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准化率,计算方法同前,结果见表16-9(见教材)。 (3)计算男性和女性年龄和性别标准化率:将表16-8和表16-9城市和农村的男性和女 性年龄标准化的高血压患病率填入下表分别计算城市和农村性别标准化的高血压患病 率,即为城市和农村年龄和性别标准化的高血压患病率。结果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