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家庭为核心,强调家庭的和谐
与亲情。
这种文化价值观可有效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
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凝聚力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美德,提
倡诚实、尊重、忍让、感恩等价值观。
这种文化影响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提倡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3.教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传承着“以教为本、以学为道”的观念。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注重教育与修身,强调知识的传承与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价值观在现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创新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国
家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创造和思辨性思维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成就。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
5.国际交流与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之处吸引了许多
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和共同探索。
通过传播和交流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能够为世界提供丰富而宝贵
的精神资源。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培养了公民的道德修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创新力量,以及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诗词歌赋等等,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也对我们的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1. 价值观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影响尤其深远。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诚信、孝道、忠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贯穿中国社会,也深入西方文化。
2. 人际交往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礼貌待人、传统习俗等使得中国社会具有着自己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
这些传统方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在国际交流中的媒介,使得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3. 精神信仰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等精神信仰,同样对个人精神信仰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些精神信仰多为人生哲学思辨,抒发自我,寻求精神寄托,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需求。
二、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融合着现代科技与艺术,发展出了新的文化形态。
1. 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正逐渐融入现代社会。
比如说传统书法在现代价值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被嵌入到现代设计中,如文化衫、文化包等,从而使得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与传承。
2. 新媒体时代中的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传统文化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使得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从而取得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 现代社会的价值与经济体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比如中国的中医药,在现代药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再如珠宝、玉器、茶叶等商品品牌,利用着传统文化背景赢得市场的青睐。
三、结语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这一古老文化沿袭的继承者。
从政治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的政策应援了重要的政治纲领,近代优秀的
政策思想及贯彻实施方针均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体系,极大促进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
从文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魅力催生了众多经典文学著作,从古代《史记》《易经》《周易》到近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无不充满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励志感染人心的影响力。
从思想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自古积累了丰厚的哲学和思想财富,为世界各国
提供了独特的思想面貌,而这一思想模式又时刻把控着中国社会风气。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动着我国社会文明的灵魂,让世界各国引以为
傲取益无穷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以礼仪美德和文化礼仪的形式被当今社会所称颂,并融入日常教养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重大无比,它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
极大地充实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中国人的礼让,也是对人类文明重要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既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需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艺术表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力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孟子》、《论语》也被纳入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影响力在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中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国社会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和孝道观念都对社会和谐和家庭关系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坚持和诚信等价值观念的强调,通过社会教育和舆论引导,也对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影响力在艺术与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艺术与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如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风格特点。
影响力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中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中功不可没。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深受国际社会的瞩目和欢迎。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已成为国际上热门的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观光旅游。
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与影响力。
结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力量。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教育领域、社会价值观念、艺术与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中得到体现。
在保护与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关键,同时要应对全球化的变革和挑战,以使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摘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1.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2.思想启示和道德引导3.创新源泉和产业发展4.文化交流和全球影响力三、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教育普及2.创新创意3.市场需求4.政策支持正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及传承策略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它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显著特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1.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巩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
2.思想启示和道德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儒家伦理、道家智慧、佛教慈悲等,对于培养当代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创新源泉和产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可以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4.文化交流和全球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教育普及: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人。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显得愈发复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2.传承与发展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要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坚守传统技艺、风俗习惯等;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创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3.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媒体: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1.传统美德的传承: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2.价值观念的碰撞: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碰撞。
如传统重视集体主义,现代强调个人主义;传统重视稳定性,现代强调变革创新。
3.融合与发展:在碰撞中,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逐渐融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价值观念。
如在现代社会,人们既注重个人发展,也关注社会和谐。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1.传统节庆的传承: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2.传统习俗的演变: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习俗得到了新的发展。
如传统婚嫁习俗在现代社会中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
3.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人们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接受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鲜元素。
辩论辩题的传统文化影响

辩论辩题的传统文化影响正方辩手:辩题,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持和指导。
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都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能够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传统文化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和历史传承,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创作灵感。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当代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认同,还可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创造提供重要支持。
反方辩手:辩题,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悖。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都是一个障碍。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陋习和迷信现象也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于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精神都是一个障碍。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形式也可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形式,受到了现代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着生存困境和转型危机。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它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
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批判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仍然被广泛关注和传承。
例如,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观念在教育领域得到体现,学生还是尊敬老师的传统。
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风尚在现今社会仍然被重视,许多学校和社区都设立了爱老助老的活动,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
此外,传统节日和习俗也依然在中国社会中存在并得到重视,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人们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习俗来弘扬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逐渐被冲淡或转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也不断涌现,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比如,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人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潮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活动。
这些因素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仍然是积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比如设立传统文化保护基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
同时,一些传统文化领域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比如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工艺等都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是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传统文化仍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但也面临着现代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政府的支持、广大民众的参与以及传承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力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就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就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就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就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就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与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与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就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就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
特别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与民族的利益所在。
说到底,只有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与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就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
一部陈旧老书,一部古代文学经典,披散着历史的灰尘,脱落于现代社会,特别就是易中天、于丹等当代大家以古人圣贤道理为原料,深人浅出地将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紧密结合,使老百姓入心人胃,并给大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以启示,而且能与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经验总结相验证,也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提升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品位,开阔着人们的眼界与胸怀,在诊译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构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3、传统文化就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就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基础与“血脉”,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历经世代传承,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与重要基础。
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与国家的行为相联系,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换,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4、传统文化就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格守的准则,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仪表,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就是儒家的修身理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就
是造就中华礼仪之帮、文明古国美誉的重要条件。
儒家文化中的“学而知之”、“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思想与精神主张,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
也正就是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今天,其现实意义仍不可忽视,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丰富现代德育理论,弘扬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中国的持续昌盛。
在日益兴旺发达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就是为实现与平掘起、发达文明提供支撑的基本条件。
5、传统文化就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历史上,中国曾就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力量,包括恢复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在内的欧洲“文艺复兴”就是在吸取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完成的。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兼容性,对外来文化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是推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合壁,促进世界与平发展的“助推器”。
尤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与平思想中的“贵与”、“持中”,瞧重与谐,坚持中道,就是与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世界大同思想一脉相承的,北宋时期的学者张载概括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建立与谐国家、与谐世界的思想源泉。
当今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遍及全球不少国家的中国孔子学院的兴起,必将增强、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感染力,并对实现世界大融合,推动全球各国的友好交往与与平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消极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艰难历程中,特别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撞击中,中国文化既显示了其优秀的品质与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暴露了其种种缺陷与弊端。
虽然经过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巨大的历史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已经瓦解,新的文化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就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
这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
文化中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因素继承发扬得很不够,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其中消极陈腐、不利于现代化的东西批判得还不彻底,这些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消极影响。
1、“尊官贵长”的传统对现代民主精神的负面影响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严重压抑与束缚个性发展。
由家长制带来的尊官贵长观念阻碍了民主意识、民主风气的形成,就是束缚现代人走向民主生活方式的巨大障碍,也就是封建专制主义权威传统的表现之一。
比如商鞍“贵长而尊官”、韩非“以吏为师”等都就是这种权威性的反映,它积淀在传统价值观中,便就是普遍的“尊官敬长”或“长官意志”。
谁一旦当了官或做了什么长,便在社会上受到尊敬,而不问其政绩如何。
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往往把“民主”当作“长官”的恩赐,自已不敢争取。
这种观念与社会主义民主精神相对立。
至今在一些地方与单位,个别乡村干部的长官意志与霸道作风严重地影响着干群关系,甚至党与政府的形象。
因此,需要对传统文化予以民主化、法治化的改造。
2、人治传统对现代法制精神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人治传统,《中庸》中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便就是比较典型的人治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政治好坏完全取决于为政之人本身品格与道德的好坏,因此不论为政者还就是平民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身上,很少从制度上、法制上考虑为政的根据与方法。
这种不重法制而重人治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形成一种牢固的价值观念,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有法不依,有禁不止,执法不严,甚至以情代法的现象都就是传统人治观念的反映。
显然,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价值观念,即使有种种立法,建立起法制制度,也难以真正实行。
3、重农抑商对现代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演进过程中,与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相结合,具有了普遍的道德意义,“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工商众则国贫”等思想主张影响深远。
而现代社会就是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商
品经济,促使传统的维系人际关系的价值系统失去了效用。
在以商品经济与市场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社会中,求利与竞争就是促进社会,特别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因此“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势必成为发展商品经济与现代化的障碍,必须从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放弃。
全、社会的法律政策与法律保障安全。
市场诚信与安全问题就是网上零售发展的关键。
由“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违约现象在电子商务市场很难克服。
这一方面就是因为网上交易者身份的虚拟性,另一方面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因此,如何保证电子合同的设计、实施、监督等环节的有效性,保证合同的彻底履行,已经成为网上零售市场的新课题。
对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借助于客户身份认证、信誉度的披露、违约的惩罚等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另一方面要借助于诸如电子商务合同法等电子商务法律条款的建立与健全。
解决上述网上诚信、安全环境建设需要政府的投人与关注,仅靠企业的自律行为远远不够。
政府应更多从战略的角度来瞧待新产业的发展,普及新的消费理念,培育新消费模式,加大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扶持合法的支付系统,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网上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