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仿真计算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汽车性能实验报告

汽车性能实验报告

汽车性能实验报告汽车性能实验报告引言: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汽车的性能是衡量其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了解汽车的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评估汽车的性能,包括加速性能、刹车距离、悬挂系统和燃油经济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汽车的性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加速性能实验:我们选取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进行加速性能测试。

使用测速仪器记录汽车从静止到60英里/小时的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 刹车距离实验:我们在不同速度下进行刹车距离测量。

通过记录汽车从一定速度到完全停下所需的距离,评估刹车系统的性能。

3. 悬挂系统实验:我们使用振动台对汽车的悬挂系统进行测试。

通过模拟不同路况下的震动,观察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4. 燃油经济性实验:我们将汽车置于不同的行驶条件下,记录行驶里程和消耗的燃油量,计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速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加速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高性能汽车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60英里/小时的速度,而一些经济型汽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表明汽车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对加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 刹车距离实验结果显示,刹车系统的性能也存在差异。

一些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能够快速停下,而一些汽车则需要更长的刹车距离。

这与刹车片材料、刹车盘直径以及刹车液压系统等因素有关。

3. 悬挂系统实验结果显示,一些汽车在模拟的震动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而一些汽车则表现较差。

这与悬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有关,高级悬挂系统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4. 燃油经济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差异较大。

一些汽车在同等行驶条件下能够更少消耗燃油,而一些汽车则相对较高。

这与发动机的效率、车身重量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因素有关。

结论:通过对汽车性能的实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汽车的加速性能、刹车距离、悬挂系统和燃油经济性存在明显差异。

汽车工程技术课程仿真实训报告

汽车工程技术课程仿真实训报告

汽车工程技术课程仿真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汽车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了此次汽车工程技术课程仿真实训。

本次仿真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汽车工程场景,让我们熟悉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和检测的流程,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深入理解汽车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熟悉汽车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训设备与软件本次实训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汽车仿真软件:软件名称,该软件能够模拟汽车的各种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

2、计算机: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以保证软件的流畅运行。

四、实训内容1、汽车发动机系统的仿真学习了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等。

学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

通过软件模拟发动机的故障,如点火系统故障、燃油供给系统故障等,并进行诊断和维修。

2、汽车底盘系统的仿真实践熟悉底盘的各个部件,如悬架、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掌握底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模拟底盘系统的常见故障,如制动失灵、转向沉重等,并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3、汽车电气系统的仿真操作学习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包括电源、电路、电器设备等。

了解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方式。

模拟电气系统的故障,如电池亏电、电路短路等,并进行检修和维护。

4、汽车整车性能的仿真测试对汽车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等进行仿真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汽车性能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学习。

首先,老师对实训内容和软件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让我们对实训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我们按照实训任务书的要求,逐步进行各项仿真操作。

汽车性能仿真计算实验实验报告

汽车性能仿真计算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汽车动力性仿真计算实验目的1.掌握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2.学会使用matlab 对汽车动力性指标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1.学习汽车动力性理论2.编写计算程序3.绘制汽车动力性图形 实验设备硬件环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室 软件环境:matlab2016a 及以上版本 实验步骤1.学习汽车动力性理论2.编写计算程序3.绘制汽车动力性图形 实验报告1. 运用matlab 解决《汽车理论》第一章习题1.3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驱动力Ft=ri i T to g tq η行驶阻力F f +F w +F i +F j =G •f +2D 21.12A C a u +G •i+dtdum δ 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为:0g i nr 0.377ua i ⋅= 由本题的已知条件,即可求得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与车速的关系,编程即可得到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克服该坡度时相应的附着率 ①由1)得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汽车的最高车速出现在5档时汽车的驱动力曲线与行驶阻力曲线的交点处,Ua max =99.08m/s 2。

②汽车的爬坡能力,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w f F F +后的余力全部用来(等速)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车最大爬坡度为Ⅰ档时的最大爬坡度。

利用MATLAB 计算可得,352.0max =i 。

③如是前轮驱动,1ϕC =qb hg q L L -;相应的附着率1ϕC 为1.20,不合理,舍去。

如是后轮驱动,2ϕC =qa hg q L L+;相应的附着率2ϕC 为0.50。

3)绘制汽车行驶加速度倒数曲线,求加速时间利用MATLAB 画出汽车的行驶加速度图和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图:忽略原地起步时的离合器打滑过程,假设在初时刻时,汽车已具有Ⅱ档的最低车速。

由于各档加速度曲线不相交(如图三所示),即各低档位加速行驶至发动机转速达到最到转速时换入高档位;并且忽略换档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数值分析汽车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汽车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汽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汽车的运动特性,探讨不同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过程。

利用欧拉法或龙格-库塔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汽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指标。

考虑到汽车运动是复杂的多自由度问题,本实验将以简化模型为基础,主要考虑车辆在平直道路上的运动过程。

对于每一个时间步长,根据车辆的当前状态(车速、加速度等),计算出下一个时间步长内车辆的状态,并更新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将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的动力学特性:模拟车辆在加速、制动、转向等工况下的运动过程,研究车辆的加速度、制动距离和横向加速度等指标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2. 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空气阻力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研究空气阻力对车辆加速度和最高速度的影响。

3. 车辆的轮胎特性:考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研究不同轮胎质量、摩擦系数等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车辆的动力学特性:- 在相同的加速度下,车辆的加速时间取决于车辆的质量。

质量较大的车辆加速时间相对更长。

- 制动距离与车辆的刹车能力和运动状态有关。

刹车能力越强且车辆速度越高,制动距离越短。

- 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取决于车辆的质量和悬挂系统的刚度。

质量较大且悬挂系统刚度较小的车辆横向加速度相对较小。

2. 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空气阻力是影响车辆最高速度的重要因素。

当速度较低时,空气阻力对车辆加速度的影响较小;当速度较高时,空气阻力会逐渐增大,导致车辆加速度减小。

- 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运动性能。

例如,改变车辆外形设计或采用空气动力学套件可以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最高速度。

3. 车辆的轮胎特性:- 轮胎的质量对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能有一定影响。

汽车加速性能实验报告

汽车加速性能实验报告

汽车加速性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车型的加速性能并比较其差异。

实验步骤:1. 选择3种不同品牌的汽车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为A、B和C品牌。

2. 在同一测试道路上进行加速性能测试。

3.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试:a. 准备测试道路并确保其平坦度。

b. 将每辆汽车的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

c. 每辆汽车保持停车状态,测试员设置计时器并准备记录数据。

d. 每辆汽车从停车状态开始加速,加速至60英里/小时,然后立即刹车至停车状态。

e. 每辆汽车重复3次测试,并记录每次测试的时间。

f. 将测试数据输入电脑并进行计算。

实验数据记录:- A品牌汽车:- 第一次测试时间:12.8秒- 第二次测试时间:12.5秒- 第三次测试时间:13.1秒- B品牌汽车:- 第一次测试时间:11.2秒- 第二次测试时间:11.4秒- 第三次测试时间:11.8秒- C品牌汽车:- 第一次测试时间:14.2秒- 第二次测试时间:14.4秒- 第三次测试时间:14.1秒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B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佳,其平均加速时间为11.5秒。

2. A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次之,其平均加速时间为12.8秒。

3. C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差,其平均加速时间为14.2秒。

4. 尽管A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稍弱于B品牌汽车,但其在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好,测试结果的标准差较小。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品牌的汽车在加速性能上存在差异。

B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佳,C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差。

2. A品牌汽车在加速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3. 加速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汽车在市区行驶时的灵活性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3种不同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得出了加速性能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B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佳,C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最差。

尽管A品牌汽车的加速性能稍弱于B品牌汽车,但其在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好。

车辆实验室实验报告

车辆实验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车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与功能。

2. 掌握车辆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与流程。

3. 分析车辆动力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等关键指标。

二、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车辆实验室四、实验设备1. 车辆性能测试台2. 数据采集系统3. 速度计4. 加速度计5. 制动性能测试仪6. 转向性能测试仪五、实验对象某品牌轿车六、实验内容及步骤1. 动力性能测试(1)启动车辆,预热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

(2)连接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发动机转速、扭矩、功率等数据。

(3)进行加速测试,记录加速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4)计算动力性能指标,如最大扭矩、最大功率、加速时间等。

2. 制动性能测试(1)启动车辆,预热制动系统。

(2)连接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3)进行制动测试,记录制动距离、制动时间等数据。

(4)计算制动性能指标,如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

3. 转向性能测试(1)启动车辆,预热转向系统。

(2)连接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转向过程中的角度、速度等数据。

(3)进行转向测试,记录转向角度、转向半径等数据。

(4)计算转向性能指标,如转向角度、转向半径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该车最大功率为XXkW,最大扭矩为XXNm。

在0-100km/h加速测试中,加速时间为XX秒。

与同级别车型相比,该车动力性能表现良好。

2. 制动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该车制动距离为XX米,制动减速度为XXm/s²。

在制动测试中,制动距离较短,制动减速度较大,表明该车制动性能较好。

3. 转向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该车转向角度为XX度,转向半径为XX米。

在转向测试中,转向角度较小,转向半径较大,表明该车转向性能较好。

八、实验结论1. 该车动力性能良好,满足用户需求。

2. 该车制动性能较好,能够保证行车安全。

3. 该车转向性能较好,驾驶操控性良好。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确保车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arsim相关实验报告

carsim相关实验报告

carsim相关实验报告汽车模拟器(Carsim)相关实验报告引言:汽车模拟器(Carsim)是一种先进的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模拟车辆在不同道路和环境条件下的行驶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Carsim模拟器,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进行测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和优化车辆性能。

实验一:动力学性能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辆普通轿车作为测试对象,通过Carsim模拟器进行动力学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车速和转向角度,观察车辆的加速度和转向响应。

实验结果表明,车辆的加速度与发动机功率和质量有关,而转向响应则受到转向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提高操控性和舒适性。

实验二:悬挂系统测试悬挂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Carsim模拟器测试了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独立悬挂系统的车辆在通过颠簸路面时具有更好的悬挂性能,能够减少车身的倾斜和颠簸感,提高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而传统的刚性悬挂系统则对车辆的操控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因此,在选择悬挂系统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

实验三:制动系统测试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车辆的制动距离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Carsim模拟器测试了不同制动系统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盘式制动系统的车辆具有更短的制动距离和更好的制动稳定性,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车辆的速度。

而鼓式制动系统则在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温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选择制动系统时,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结论:通过Carsim模拟器的实验,我们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车辆的参数和选择适当的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可以改善车辆的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提高操控性和舒适性。

汽车仿真模型分析报告

汽车仿真模型分析报告

汽车仿真模型分析报告在进行汽车仿真模型分析报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和方法,以便能够准确地评估汽车模型的性能和行为。

本报告旨在对汽车仿真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1. 模型描述和假设在本节中,我们将描述汽车仿真模型的结构和基本假设。

模型的结构描述包括汽车的物理特性、动力系统、操控系统、驱动模型等。

假设部分包括对道路和环境条件的假设,以及对驾驶员行为和决策的假设。

2. 参数估计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估计和确定汽车仿真模型中的参数。

参数估计包括对汽车的质量、惯性矩阵、轮胎和悬挂系统的特性等进行测量和计算。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处理技术,以评估参数估计的可靠性。

3. 驾驶行为建模本节将描述对驾驶员行为和决策进行建模的方法。

这包括对驾驶员的感知、预测、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行为进行建模。

我们将介绍常用的驾驶行为模型,如纵向和横向运动模型,并讨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4. 模型验证与验证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验证汽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方法包括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和敏感性分析等。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使用验证结果来确定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5. 性能评估与改进本节将评估汽车仿真模型的性能和表现。

性能评估涉及模型的准确性、稳定性、即时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我们将讨论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可用性。

6. 结论和展望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整个汽车仿真模型分析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

我们还将讨论目前所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并展望汽车仿真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汽车仿真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该报告,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汽车仿真模型,提高汽车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汽车动力性仿真计算
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学会使用matlab 对汽车动力性指标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
1.学习汽车动力性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动力性图形 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室 软件环境:matlab2016a 及以上版本 实验步骤
1.学习汽车动力性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动力性图形 实验报告
1. 运用matlab 解决《汽车理论》第一章习题1.3
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驱动力Ft=
r
i i T t
o g tq η
行驶阻力F f +F w +F i +F j =G •f +
2D 21.12A C a u +G •i+dt
du
m δ 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为:0
g i n
r 0.377
ua i ⋅= 由本题的已知条件,即可求得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与车速的关系,编程即可得到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克服该坡度时相应的附着率 ①由1)得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汽车的最高车速出现在5档时汽车的驱动力曲线与行驶阻力曲线的交点处,Ua max =99.08m/s 2。

②汽车的爬坡能力,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w f F F +后的余力全部用来(等速)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
车最大爬坡度为Ⅰ档时的最大爬坡度。

利用MATLAB 计算可得,352.0max =i 。

③如是前轮驱动,1ϕC =
q
b hg q L L -;相应的附着率1ϕC 为1.20,不合理,舍去。

如是后轮驱动,2ϕC =q
a hg q L L
+;相应的附着率2ϕC 为0.50。

3)绘制汽车行驶加速度倒数曲线,求加速时间
利用MATLAB 画出汽车的行驶加速度图和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图:
忽略原地起步时的离合器打滑过程,假设在初时刻时,汽车已具有Ⅱ档的最低车速。

由于各档加速度曲线不相交(如图三所示),即各低档位加速行驶至发动机转速达到最到转速时换入高档位;并且忽略换档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结果用MATLAB 画出汽车加速时间曲线如图五所示。

如图所示,汽车用Ⅱ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加速时间约为26.0s 。

m ax i
实验一 汽车制动性能仿真计算
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学会使用matlab 对汽车制动性能指标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
1.学习汽车制动性能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制动性能图形 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室 软件环境:matlab2016a 及以上版本 实验步骤
1.学习汽车制动性能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制动性能图形 实验报告
1.运用matlab 解决《汽车理论》第四章习题4.3
1)前轴的利用附着系数公式为:()g zh b L
z
+=
1
f βϕ,
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公式为:()g zh a L
z
--=
1
)1(r βϕ
该货车的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图如下所示(相应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
制动效率为车轮不抱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与车轮和地面间摩擦因数的比值,即前轴的制动效率为L h L b z
E g f f
f //ϕβϕ-=
=
,后轴的制动效率为L
h L
a z E g r r r /)1(/ϕβϕ+-==

画出前后轴的制动效率曲线如下图所示:
2)由制动距离公式max 2
002292.2526.31b a a a u u s +
⎪⎭⎫ ⎝⎛''+'=ττ,已知"
+'222
1ττ=0.03s, 0a u =30km/h,φ=0.80,需求出m ax b a 。

利用制动效率曲线,从图中读出:φ=0.80的路面上,空载时后轴制动效率约等于0.68,满载时后轴制动效率为0.87。

m ax b a =制动效率*φ*g
所以车轮不抱死的制动距离(采用简化公式计算):
空载时8.98.067.092.25303003.06.312
⨯⨯⨯+⨯⨯=s =6.86m 满载时8
.98.087.092.25303003.06.312
⨯⨯⨯+⨯⨯=s =5.33m 。

3)求制动系前部管路损坏时汽车的制动距离s ,制动系后部管路损坏时汽车的制动距
离's 。

①制动系前部管路损坏时
则在后轮将要抱死的时候,2()Xb z g G
F F a zh Gz L
ϕϕ==-= 得:g
a z L h ϕ
ϕ=
+,max b a zg =
空载时,max b a =3.562
/m s ,满载时max b a =4.732
/m s 。

制动距离:20
220max
''1(')3.6225.92a a b u s u a ττ=++
解得空载时s=10.1m,空载时s=7.63m 。

②制动系后部管路损坏时 则在前轮将要抱死时,
得:g
b z L h ϕ
ϕ=
-,max b a zg =
空载时,max b a =2.602
/m s ,满载时max b a =4.432
/m s 。

制动距离:20
220max
''1(')3.6225.92a a b u s u a ττ=++
解得空载时s=13.6m,空载时s=8.02m 。

实验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计算
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学会使用matlab 对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
1.学习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操纵稳定性图形 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室 软件环境:matlab2016a 及以上版本 实验步骤
1.学习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
2.编写计算程序
3.绘制汽车操纵稳定性图形 实验报告
1.运用matlab 解决《汽车理论》第五章习题5.11
1)稳定性因数
2
22122/0024.062618585.1110185463.1048.32.1818m s k b k a L m K =⎪⎭
⎫ ⎝⎛---=⎪⎪⎭⎫ ⎝⎛-=
特征车速74.18km/h /20.6m /1===s K u ch 2)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
a s
r u -⎪⎭⎫
δω如下图所示:
车速u=22.35m/s 时的转向灵敏度
3.3690=sw
r
δω/20=0.168
3) 态储备系数1576.0L -S.M.212=-+='=
L
a
k k k a a , g a y 4.0=时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
6.10281.0048.34.00024.021==⨯⨯=⋅=-rad g L a K y αα
()
16.1/,4113.17,,0210==--==
=
R R L
R R L L
R ααδδδ
4) 速u=30.56m/s 时,瞬态响应的横摆角速度波动的固有(圆)频率
()
Hz f s rad Ku mI k k u L Z
8874.0,/5.581022
10==+=
ω,
阻尼比(
)
()()
5892.0122
2
1212212=++-+-=
Ku k k mI L k k I k b k a m Z
Z ζ,
反应时间s Lk mua 1811.011arctan 2
00
22
=-⎥⎥⎥⎥⎦⎤⎢⎢⎢
⎢⎣⎡
---=
ζωζ
ωζτ
峰值反应时间s 3899.011arctan 2
02=+-⎥⎥
⎦⎤⎢⎢⎣⎡-=
τζωζζ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