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复习资料)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复习资料)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复习资料)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系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

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

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函数模型线性化

——在各种平差模型中,所列出的条件方程或观测方程,有的是线性形式,有的是非线性形式。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必须首先把非线性形式的函数方程按台劳公式展开,取至一次项,转换成线性方程。这一转换过程,称之为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3、点位误差椭圆

——以点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横轴轴方向,以位差的极值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这样形成的一条椭圆曲线,即为点位误差椭圆。

4、协方差传播律

——用来阐述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的运算规

律的数学公式。如,若观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为,则按协

方差传播律,应有。

5、权

——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

二、判断正误(只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参考答案:X√X√X X X√√X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四.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1. 6个 2. 13个 3.1 4. 0.4

5. ,其中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 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什么有关?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吗?为什么?

答:⑴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决定该模型的内在几何规律有关;(1分)

⑵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1分)

⑶几何模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确定该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几何要素,称

为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称为必要元素数。实际工程中为了确定该几何模型,所必须观测的要素个数,称为必要观测数,其类型是由必要元素所决定的,其数量,必须等于必要元素的个数。(2分)

2. 简述偶然误差的特性

答:⑴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或者说,超出一定限值的误差,其出现概率为零;(1分)

⑵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1分)

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1分)

⑷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即。(1分)

3. 在平差的函数模型中,n,t,r,u,s,c等字母代表什么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n——总观测数;t——必要观测数;r——多余观测数;u——未知参数个数;

s——未知参数中具有函数约束的条件数;c——般约束条件个数(答对3个1分)

函数关系:

,(每个1分)

六.计算题(30分)

1. 解:(1)写成矩阵形式,有:

(1分)

由方差的传播律,有:

(2分)

(2)对两边求全微分,得:

(1分)由方差的传播律,有:

(2分)

2. 解:由题所给,有:

(1)由间接平差法方程公式:,可得

分)

2

因此未知数的解为:x1122

(2)在间接平差数学模型中,有:

(2分)

(3)(2分)

(2分)

3. 解:(1)条件平差法

由题所给,有:

6;1=4-1=3,6-3=3,因此条件方程个数为:3

列出条件方程为:(1分)

,由,带入观测值,得误差方程为:

(1分)(形式不唯一,只要跟条件方程对应

即可)

协因数阵为(1,1,1,1,1,1)

法方程系数阵

(1分)

法方程为:

(1分)

(2)间接平差法

设为未知数参数,则可列出观测方程如下:

(也可假设一个高程点高程为已知,设其他3个未知点高程为未知数,列对观测方程即可)

(1分),对应误差方程为:(1分)误差方程系数矩阵B及自由项l分别为:

,(1分)

权阵为(1,1,1,1,1,1)由此,法方程为:=>(1分)

4. 解:⑴,由于以2观测高差的权为单位权

则:(1分)

所以每段观测的权为:

往返观测高差差值为:

(1分)

⑵由(1分)

可得:

所以:(1分)

⑶各段观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因此第二段观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分)

⑷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为得:

(1分)

全长观测高差中误差为:(1分)

⑸全长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1分)

七.证明题(8分)

1.证明:设未知量的平差值为,由题所给,列出观测方程及误差方程分别为:

,,,(1分)

由此有法方程系数证及常数项分别为:

=>(1分)

(1分)由此,,得证。

2 证明:

设水准点P位于距A点距离为的位置,平差后高程为X,列出观测方程如下:

,误差方程:(1分)

得:,附和线路权阵(1分),由此得法方程系数:

=>…(1) (1分)

而(1分)

,所以当时,要求

(1)式中对求自由极值,得当时,取得最大值,得证(1分)

误差理论试卷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 一.某待测量约为80 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 1.0 级0-300μm 和 2.0 级0-100 μ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 (本题10 分) 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 ? 1=0.8′, ? 2=1.0′,? 3=0.5′。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4 次,并根据 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 (本题10 分) 三.测某一温度值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 20.53, 20.52, 20.50, 20.52, 20.53, 20.53, 20.50, 20.49, 20.49, 20.51, 20.53, 20.52, 20.49, 20.40, 20.50 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0.05℃,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 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温度的测量结 果。(本题18 分) 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 l1 ± ? 1 = (10.000 ± 0.0004) mm; l 2 ± ? 2 = (1.010 ± 0.0003) mm; l3 ± ? 3 = (1.001 ± 0.0001) mm 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 ij = 0 )。(本题10 分)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与输出电压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 x y 1 0.1051 5 0.5262 10 1.0521 15 1.5775 20 2.1031 25 2.6287 设x无误差,求y对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0。10(1,4)=4.54,F0。05(1,4)=7.71,F0。01(1,4)=21.2)(本题15 分) 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 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 0.15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 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5 μ v; ③仪器分辨率为0.10 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15% 。

最新理论力学试卷及答案-B

专业年级理论力学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B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 1、只要保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力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作用效应的大小。()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既适用于刚体,也适用于弹性体。() 3、力偶可以与一个力等效,也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 4、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必沿两约束点的连线方向。() 5、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 6、静不定问题中,作用在刚体上的未知力可以通过独立平衡方程全部求出。() 7、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既能限制构件的移动,也能限制构件的转动。() 8、同一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9、平面运动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10、轮系传动中两轮的角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共7题)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2、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 3、刚体作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刚体的简单运动包括和。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和。

6、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与的矢量和。 7、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一般情形下,可以得到一个和。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不是研究点的运动学的方法是() (A)基点法(B)矢量法 (C)直角坐标法(D)自然法 2、下列不属于理论力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静力学(B)运动学 (C)动力学(D)材料力学 3、刚体受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汇交于一点(B)互相平行 (C)都为零(D)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垂直 4、如果两个力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则该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A)两个力系的主矢相等 (B)两个力系的主矩相等 (C)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 (D)两个力系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5、如图所示,点M沿螺线自内向外运动,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点的加速度越来越,点M越跑越。() (A)大,快 (B)小,慢 (C)大,不变 (D)小,不变 6、若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A)点的加速度大小a=常量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 2006~2007第一学期 测绘工程系 2006年9月

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 《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5分) 1.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2.随机误差的大小,可用测量值的标准差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精密度越高。 3.按有效数字舍入规则,将下列各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7300—×105。 4.系统误差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1)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2)环境方面的因素、(3)测量方法的因素、(4)测量人员方面的因素。 5.误差分配的步骤是: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按等可能性调整误差;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6.微小误差的取舍准则是被舍去的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总标准差的1/3~1/10 。 7.测量的不确定度与自由度有密切关系,自由度愈大,不确定度愈小,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愈高。 8.某一单次测量列的极限误差 lim 0.06mm σ=±,若置信系数为3,则该次测量的标准差σ= 0.02mm 。 9.对某一几何量进行了两组不等精度测量,已知 10.05 x mm σ=, 20.04 x mm σ=,则测量结果中各组的权之比为 16:25 。 10.对某次测量来说,其算术平均值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若要求不确定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 (15) 。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标准量具不存在误差。 (× ) 2.在测量结果中,小数点的位数越多测量精度越高。 (× ) 3.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常用算术平均值表示。 (√ ) 4.极限误差就是指在测量中,所有的测量列中的任一误差值都不会超过此极限误差。 (× ) 5.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小。 (× ) 6.在测量次数很小的情况下,可以用3σ准则来进行粗大误差的判别。 (× ) 7.随机误差的合成方法是方和根。 (√ ) 8.测量不确定度是无符号的参数,用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表示。 (√ ) 9.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自由度相同。 (× )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D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分,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 20m ?=,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 =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C )。 A 滑动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 C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D 不能确定 2. 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平行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组成的空间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图示偏心轮顶杆机构中,轮心为C ,ω=常量。选杆端A 为动点,在C 点固连平移系(动系), 则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方向分别为( B )。 A 垂直于AO ,沿AO 方向 B 垂直于CO ,沿CO 方向 C 沿AO 方向,垂直于AO D A 点切线方向,沿AC 方向 4、正方形薄板由铰链支座A 支承,并由挡板B 限制,使AB 边呈铅垂位置,如图所示。若将挡板B 突然撤去,则在该瞬时支座A 的反力的铅垂分量的大小将( C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入括号内) 1(本小题4分). 如图所示,沿长方体不相交且不平行的棱上作用三个大小等于F 的力。问棱长a ,b ,c 满足( 0c b a --= )关系时,该力系能简化为一个力。 2(本小题4分). 正方形板ABCD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z 转动,点1M 和点2M 分别沿对角线BD 和边线CD 运动,在图示位置时相对板的速度分别为1v 和1v ,则点1M 和点2M 科氏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v )和( 0 )。 3(本小题5分). 图示均质圆盘A 、B 均重G ,半径均为R ;物块C 重P ,A 、B 与绳之间无 相对滑动,某瞬时速度为v ,该瞬时系统的动能等于( 2 8716P G v g + ) 。 4(本小题5分).图示T 字形杆由两根长度均为l 的相同的匀质细杆OA ,BC 刚接而成,质量均为m 。质量为m 的质点沿杆BC 以)π2 1 sin(21t l r = 的规律运动。 当T 字形杆绕轴O 以匀角速度ω转动时,在1=t s 时系统对轴O 的动量矩为( 2 83 ml ω )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系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函数模型线性化 ——在各种平差模型中,所列出的条件方程或观测方程,有的是线性形式,有的是非线性形式。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必须首先把非线性形式的函数方程按台劳公式展开,取至一次项,转换成线性方程。这一转换过程,称之为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3、点位误差椭圆 ——以点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横轴X 轴方向,以位差的极值F E 、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这样形成的一条椭圆曲线,即为点位误差椭圆。 4、协方差传播律 ——用来阐述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的运算规律的数学公式。如 0K KL Z +=,若观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为LL D ,则按协方差传播律,应有T LL ZZ K KD D =。 5、权 ——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220 i i P σσ=。 二、判断正误(只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参考答案:X √X √X X X √√X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CCDCC 四.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1. 6个 2. 13个 3.1/n 4. 0.4 5. 0) () () () (432 00 2 0=''+?+?+-''+ -''- W y S X X x S Y Y C AC A C C AC A C ρρ,其中 AB A C A C X X Y Y W αββ-++--=''4300arctan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 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什么有关?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吗?为什么? 答:⑴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决定该模型的内在几何规律有关;(1分) ⑵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1分) ⑶几何模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确定该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几何要素,称为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称为必要元素数。实际工程中为了确定该几何模型,所必须观测的要素个数,称为必要观测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系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函数模型线性化 ——在各种平差模型中,所列出的条件方程或观测方程,有的是线性形式,有的是非线性形式。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必须首先把非线性形式的函数方程按台劳公式展开,取至一次项,转换成线性方程。这一转换过程,称之为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3、点位误差椭圆 ——以点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横轴X 轴方向,以位差的极值F E 、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这样形成的一条椭圆曲线,即为点位误差椭圆。 4、协方差传播律 ——用来阐述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的运算规律的数学公式。如0 K KL Z +=, 若观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为LL D ,则按协方差传播律, 应有T LL ZZ K KD D =。 5、权

——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 2 20 i i P σσ=。 二、判断正误(只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参考答案:X √X √X X X √√X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CCDCC 四.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1. 6个 2. 13个 3.1/n 4. 0.4 5. ) () () () (432 2 0=''+?+?+-''+ -''- W y S X X x S Y Y C AC A C C AC A C ρρ,其中 AB A C A C X X Y Y W αββ-++--=''4300arctan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 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什么有关?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吗?为什么? 答:⑴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决定该模型的内在几何规律有关;(1分) ⑵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1分) ⑶几何模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确定该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几何要素,称为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称为必要元素数。实际工程中为了确定该几何模型,所必须观测的要素个数,称为必要观测数,其类型是由必要元素所决定的,其数量,必须等于必要元素的个数。(2分) 2. 简述偶然误差的特性 答:⑴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或者说,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 ______(3S或莱以特)准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2. 随机误差的合成可按标准差和______(极限误差)两种方式进行。 3.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复)性。 4.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现)性。 5.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__(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6.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可分为等权测量和______(不等权)测量。 7.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分类,可分为静态测量和_____(动态)测量。 8. 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分类,可分为工程测量和_____(精密)测量。 9. 真值可分为理论真值和____(约定)真值。 10. 反正弦分布的特点是该随机误差与某一角度成_____(正弦)关系。 11.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地重复。这种误差称为______(系统误差)。

12.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这种误差称为______(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3.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误差、________(方法误差)、人员误差三方面。 14.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__(示值误差)、零值误差、仪器机构和附件误差。 15. 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或_________(实验条件)不合要求而引起的误差。 16. 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_________(随机)误差小。 17. 准确度高是指多次测量中,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_________(系统)误差小。 18. 精确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比较集中,且逼近真值,即测量结果中的_________(系统)误差和_________(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19.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_____(修正值)。 20. 标准偏差的大小表征了随机误差的_____(分散)程度。 21. 偏态系数描述了测量总体及其误差分布的_____(非对称)程度。 22. 协方差表示了两变量间的_____(相关)程度。 23.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_____(粗大)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一、填空题(15分) 1、误差的来源主要分为、、。 2、中误差是衡量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中误差越,精度越。极限误差是指。 3、在平坦地区相同观测条件下测得两段观测高差及水准路线的长分别为: h 1=10.125米,s 1 =3.8公里,h 2 =-8.375米,s 2 =4.5公里,那么h 1 的精度比h 2 的精 度______,h 2的权比h 1 的权______。 4、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所选参数的个数等于 _______________。 5、在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 6、平面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高程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 7、点位方差与坐标系,总是等于。

二、 水准测量中若要求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不超过10mm ,水准路线全长高差 中误差不超过20mm,则该水准路线长度不应超过多少公里?(5分) 三、已知观测向量()L L L T =1 2的协方差阵为D L =--?? ?? ?3112,若有观测值函数 Y 1=2L 1,Y 2=L 1+L 2,则σy y 12等于?(5分)

四、观测向量L L L T =()1 2的权阵为P L =--()31 14 ,若有函数X L L =+12, 则函数X 与观测向量L 的互协因数阵Q XL 等于什么? (5分) 五、对某长度进行同精度独立观测,已知一次观测中误差为2mm ,设4次观测值平均值的权为2。试求:(1)单位权中误差0σ;(2)一次观测值的权;(3)若使平均值的权等于8,应观测多少次? (9分)

最新理论力学试卷a

浙江海洋学院2015- 2016学年第 1学期 《 理论力学 》课程考试期末试卷A (适用班级:A14土木3 ) 1如图所示,水平梁AB 用斜杆CD 支撑,A 、C 、D 三处均为光滑铰链连接。均质梁重1P ,其上放置一重为2P 的电动机。如不计杆CD 的自重,试分别画出杆CD 和梁AB (包括电动机)的受力图。 2图示厂房为三铰拱式屋架结构,吊车梁安装在屋架突出部分D 和E 上。试分别画出吊车梁DE 、屋架AC 、屋架BC 的受力图。

二、选择题(15%) 1关于平面力系的主矢与主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主矢的大小、方向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B 主矩的大小、转向一定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C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的结果为一合力。 D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的结果均不可能为一合力。 2关于力、力偶、力矩、力偶矩,下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力矩与力偶矩的量纲相同。 B 力不能平衡力偶。 C 一个力不能简化为一个力偶。 D 力偶对任意点之矩等于其力偶矩,力偶中两个力对任一轴的投影代数和等于零。 3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该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所相对的坐标是(C ) A 动坐标系 B 不必确定 C 定坐标系 D 定或动坐标系都可以。 4点的速度合成定理r e a V V V +=得适用条件是( B ) A 牵连运动只能是平动 B 各种牵连运动都适用 C 牵连运动只能是转动 D 牵连运动为零。 5刚体作平面运动,某瞬时,若取图形上A 点为基点,求得图形的角速度为1?,若用瞬心法求得图形角速度为2?。则1?与2?的关系为( B ) A 21??= B 21??> C 21??< D 21??>或21??< 6若质点的动能保持不变,则( C ) A 其动量必守恒 B 质点必作直线运动 C 质点必作匀速运动 D 质点必作变速运动 三、简答题(4*5%=20%) 1用力系向一点简化的分析方法,证明图示二同向平行力简化的最终结果为一合力 R F ,且有21F F F R +=,AC CB F F =21,若 21F F >且二者方向相反,简化的结果又如何? 解答:将F1和F 2向C 点平移,因为方向相同,所以 21F F F R +=,同时还附加力矩,AC F M 11=,BC F M 22=,两个力矩是反方向 的,021=-=∑M M M ,则AC CB F F =21。若二者方向相反时,则 21F F F R -=,AC CB F F =21。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

长沙理工大学考试试卷 …………………………………………………………………………………………………………………………… 试卷编号 1 拟题教研室(或教师)签名 范志勇 系主任签名 …………………………………………………………………………………………………………………………… 课程名称(含档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课程代号 0809021 专 业 测绘工程 层次(本、专) 本 考试方式(开、闭卷) 闭 一、 正误判断(正确“T ”,错误“F ”每题1分,共10 分)。 1.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128.286m ±4.5cm 与218.268m ±4.5cm ,则其真误差与精度均相同( )。 2.如果X 与Y 的协方差0xy σ=,则其不相关( )。 3.水准测量中,按公式i i c p s = (i s 为水准路线长)来定权,要求每公里高差精度相同( )。 4.可用误差椭圆来确定待定点与待定点之间的某些精度指标( )。 5.在某一平差问题中,观测数为n ,必要观测数为t ,参数个数u <t 且不独立,则该平差问题可采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 6.由于同一平差问题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为了得到最佳平差结果,必须谨慎选择平差方法( )。 7.根据公式() 222220 cos sin 0360E F θσθθθ=+≤≤得到的曲线就是误差椭圆( )。 8.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间接平差法解算,则误差方程的个数是一定的( )。 9.对于同一个观测值来说,若选定一定权常数0σ,则权愈小,其方差愈小,其精度愈高( )。 10.设观测值向量,1 n L 彼此不独立,其权为() 1,2 ,,i P i n = ,12(,,,)n Z f L L L = ,则有 2 221122111 1Z n n f f f P L P L P L P ?????????=+++ ? ? ??????????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设对某三角网进行同精度观测,得三角形角度闭合差分别为:3秒,-3秒,2秒,4秒,-2秒,-1秒,0秒,-4秒,3秒,-2秒,则测角中误差为 秒。 2、某平差问题函数模型)(I Q =为?? ?????=-=--=+-+=--0?0306051 54431 2 1x v v v v v v v v ,则该函数模型为 平差方法的模型;=n ,=t ,=r ,=c ,=u 。

测量平差题目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试卷A 2010-06-27 11:30:49 来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网站浏览:4次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小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格,每个空格1.5分,共30分) 1、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原因有(1)、(2)、(3)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称这些因素为(4)。 2、根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性质,观测误差分为(5)、(6)、(7)三类,观测误差通过由于(8)引起的闭合差反映出来。 3、观测值的精度是指观测误差分布的(9)。若已知正态分布的观测误差落在区间的概率为95.5%,则误差的方差为(10),中误差为(11)。 4、观测值的权的定义式为(12)。若两条水准路线的长度为、,对应的权为2、1,则单位权观测高差为(13)。 5、某平差问题的必要观测数为,多余观测数为,独立的参数个数为。若,则平差的函数模型为(14)。若(15),则平差的函数模型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6、观测值的权阵为,的方差为3,则的方差为(16)、 的权为(17)。 7、某点的方差阵为,则的点位方差为(18)、误差曲线的最大值为(19)、误差椭圆的短半轴的方位角为(20)。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观测值的精度与精确度含义及指标。 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相同? 2、如图1所示,A、B、C、D为已知点,由A、C分别观测位于直线AC上的点。观测边长、及角度、。问此问题的多余观测数等于几?若采用条件平差法计算,试列出条件方程式(非线性方程不必线性化)。 图1 三、(10分)其它条件如上题(简答题中第2小题)。设方位角,观测边长,中误差均为,角度、的观测中误差为 。求平差后点横坐标的方差(取)。 四、(10分)采用间接平差法对某水准网进行平差,得到误差方程及权阵(取 ) (1)试画出该水准网的图形。 (2)若已知误差方程常数项,求每公里观测

研究生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1、某待测量约为80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1.0 级0~300μm和2.0 级0~100μm 的两种测微仪,试问选择哪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10分) 2、某量u 由x 和y 之和求得,x 的值是由16 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出,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0.2;y 的值是由25 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出,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0.3,ρxy = 0,求u 的标准差。(10分) 3、三人分别测同一锥角,测得值如下: 已知,求该锥角的最可信赖值及其标准差。(10分)

4、用一标准件测某一被测量12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mm) 已知标准量的偏差为-0.005mm,要求置信概率P=99.73%,求测量结果。(10分)

5、由下列误差方程,求x 、y 的最佳估计值及其精度。(15分) 6、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 与输出电压y 的一组观测值如下: 设x 无误差,求y 对x 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15分)

7、已知某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1)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0.15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2)输入电流的重复性,经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5μv;(3)分辨率为0.10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15% ;求该检定仪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估计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自由度。(15分)

8、为提高烧结矿的质量,做以下配料试验,相关因素及水平如下表(单位:t): 8 含铁量(%)依次为50.9,47.1,51.4,51.8,54.3,49.8,51.5,51.3。试对结果进行分析,给出最佳生产条件。(15分)

理论力学试卷A答案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试卷类型 A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命 题 人 马 林 年 月 日 使用班级 一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 ,错的画× ) (共8小题,每题2 分,共计16分) 1.二力构件约束反力,其作用线是沿二受力点所连直线,指向可假设。 ( √ ) 2.平面汇交力系向汇交点以外一点简化,可能为一个力偶。( × ) 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 × ) 4.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产生变形。( √ ) 5.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加速度为正值时,刚体一定越转越快 ( × ) 6.两半径不等的摩擦轮外接触传动,如果不出现打滑现象,两轮接触点的速度相等,切向加速度也相等 ( √ ) 7.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v 常数,则加速度0=a 。( × ) 8.一刚体受到一群力作用,不论各力作用点的位置如何变化,此刚体质心的加速度都一样。( √ ) 二 、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计24分) 1.试写出科氏加速度的矢量表达式:r C 2v a r r r ×=ω。 2.在图示平面机构中,作平动的构件为 BC ;作定轴转动的构件为 OA ,ED ,GF ; 作平面运动的构件为 AB 。 3.已知P =60kN ,F =20kN ,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 s =0.5,动摩擦因数f =0.4,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17.3kN 。 4.已知点沿半径R 为的圆周运动,其规律为2(以厘米计,t 以秒计),若=1秒,20t S =S t R =0.4米,则点的速度为__0.4m/s;,点的加速度为__0.4

理论力学试卷集

中国矿业大学06-07学年第2学期 《理论力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40分,每题4分。请将简要答案填入划线内) 1.已知A物块重500N,B物块重200N,A物与地面间摩 擦系数为,A块与B块间的摩擦系数为。则拉动物块A的 最小力P= ,A块与B块间的摩擦力大小 = 。 2.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在铰C处受力F作用, 则A处约束反力大小= 。方向与x轴正向所 成夹角= 。 3.平面桁架及载荷如图所示,则受力为零的杆的标号 为。

O点之矩的大小为。 5.图示机构中,刚性板AMB与杆O1A、O2B铰接,若O1A=O2B=r, O1O2=AB=l,在图示瞬时,O1A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 ,则M点的速度大小= 。 6.图示机构中,已知O 1A=O2B,当O1A1A0.3m1m m kN 1m物A重100kN,物B重25kN,A物与地面的静摩 擦因数为,滑轮处摩擦不计。则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为。 3.图示悬臂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有。 4.若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一直线相交,则该力系最多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5.小球M沿半径为R的圆环以匀速v r运动。圆环沿直线 以匀角速度顺时针方向作纯滚动。取小球为动点,圆 环为动参考系,则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瞬时:牵连速度的 大小为;科氏加速度大小为。 6.已知AB=BC=CD=2R,图示瞬时A,B,C处在一水平直 线位置上而CD铅直,且AB杆以角速度转动,则该瞬时 杆BC的角速度大小为;轮D 的角速度大小为。

7. 匀质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r ,在图平面内运动。已知其上A 点的速度大小v A =v ,B 点的速度大小2 v v B = , 方向如图示。则圆盘在此瞬时的动量大小为 ;对C 点的动量矩大小为 。 8. 物重P ,用细绳BA ,CA 悬挂如图示,?=60θ,若将BA 绳剪断、则该瞬时CA 绳的张力为 。 9.图示系统中,OB AO ⊥,则主动力作用点C ,D ,E 的虚位移大小的比值为 。 10. 均质细杆OA 长L ,质量为m ,A 端固连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小球尺寸不计,视为质点),O 为悬挂点,则撞击中心K 至O 的距离OK = 。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图示结构由曲梁ABCD 及BE 、CE 和GE 构成。A 、B 、C 、E 、G 处均为铰接。已知:a=2m ,F=20kN ,q =10kN/m ,m kN 20?=M 。试求支座A ,G 处的约束力及杆BE ,CE 的内力。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z 绪论试 题 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 A) t =(±) s B) v =(±) m C) v = k m ± m s D) l = m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 mm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B) 3N x y =?,N u = C) 3 1n i i i x y N n =?=∑,N u =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 B) v =±s C) E =± mV D) I =±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 =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 D) 2x y N z ?=, N u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

误差理论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这称为误差的 性。 A .单峰性 B. 相关性 C. 抵偿性 D. 对称性 2、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变量乘以 ,得到的新变量权数为1。 A .测量次数 B.变量自身对应的权的平方根 C. 变量自身对应的权 D.单位权 3、标准差是反映测量数据的 。 A .分布范围 B. 分布规律 C. 互相抵偿的能力 D. 分散的疏密程度 4、剔除粗大误差的原则中用 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A .格罗布斯准则 B. 莱以特准则 C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D. 狄克逊准则 5、等精度测量数据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是基于 原则而推导出的。 A .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B. 算术平均值原理 C .残差的和趋向于零 D.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性质 二、填空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 1、 量限为300V 的电压表在100V 出现最大示值误差为1.2V ,则这个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S 为 级。 2、 正确写出结果:4.319+1.38-0.453= 3、按照有效数字的书写规则,数据6.08cm 的误差在± cm 以内。 4、在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中, 误差更适合于用来衡量测量的效果好坏。 5、不等精度测量中,可靠程度愈高的数据其相应权的值愈 (大/小) 三、计算题:(共70分) 1、某一角度进行六组不等精度测量,各组测量结果如下: 测12次得α1=60°30′26″,测20次得α2=60°30′12″, 测24次得α3=60°30′08″,测20次得α4=60°30′14″ 测28次得α5=60°30′36″,测40次得α6=60°30′18″, 求加权平均值及加权平均值标准差。(10分) 2、 已知不等精度测量方程分别为 13l x y =-, 24l x y =+, 32l x y =-,测量数据 1 5.8 l =, 14 p =; 28.4 l =, 26 p =; 30.6 l =, 32 p =,试求最小二乘法处理的 x 、y 的值是多少?(15分) 3、某一量等精度测量了16次,得到下面的数据,20.60, 20.57, 20.56, 20.62 20.61, 20.58, 20.57, 20.96, 20.61, 20.59, 20.60, 20.58, 20.57, 20.61, 20.57, 20.56 若都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15分) 求: ①判断有无粗大误差 ② 写出测量的最佳结果 (lim x x x δ=+) 4、测量某一平面工件的长度共3次,测得结果分别为L1=50.026mm, L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1、测量误差等于 测得值 与真值之差。 2、误差的来源包括 测量装置误差 、人员误差 、 环境误差 、方法误差。 3、按误差的性质与特点,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 粗大误差 三类。 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时3.1415应为 3.14 ,0.3145应为 0.314 。 5、扩展不确定度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乘以 包含因子 k 得到。 6、量块的公称尺寸为10mm ,实际尺寸为10.001mm ,若按公称尺寸使用,始终会存在-0.001 mm 的系统误差。采用修正方法消除,则修正值为 +0.001 mm 。当用此量块作为标准件 测得圆柱体直径为10.002mm ,则此圆柱体的最可信赖值为 10.003 mm 。 7、设校准证书给出名义值10Ω的标准电阻器的电阻Ω±Ωμ129000742.10,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置信水平为99%,则其标准不确定度u 为 0.00005Ω 。这属于 B 类 评定。 二、选择题 1、 2.5级电压表是指其( c )为2.5%。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引用误差 D .误差绝对值 2、 用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是为了减少( B )的影响。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粗大误差 3、 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量值乘以( B ),得到新的量值的权数为1。 A .P B .2 1/σ C D .1/σ 4、 对于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微小误差舍去准则是被舍去的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测量 结果总标准差的( c )。 A .1/3~1/4 B .1/3~1/8 C .1/3~1/10 D .1/4~1/10 5、 判别粗大误差的3σ准则称为( c )。 A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B .荻克松准则 C .莱以特准则 6、不确定度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表示时,测量结果为Y=100.02147(35)g ,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为( B )。 A .3.5 mg B .0.35mg C .0.35g D .35g 7、误差和不确定度都可作为评定测量结果精度的参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 A .误差小,则不确定度就小 B .误差小,则不确定度就大 C .误差小,则不确定度可能小也可能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