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了解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3.熟悉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能够分析混凝土的性能和适用场景;6.能够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参数;7.能够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和施工操作;8.能够评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介绍混凝土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合、运输和浇筑;4.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5.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裂缝、渗透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普通混凝土实验课程设计

普通混凝土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普通混凝土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知识,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及应用;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3.理解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包括:1.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实验;2.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评价混凝土的性能;3.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2.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混凝土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验操作进行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等;2.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3.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4.混凝土实验: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在课后讨论中,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教材方面,选用普通混凝土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验设备方面,准备混凝土实验所需的各类仪器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多媒体资料方面,收集相关的实验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的定义、成分、性能和应用;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定义和成分: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
4.混凝土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5.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混凝土试模、养护箱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好混凝土施工课程设计

好混凝土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质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进行实际操作,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3. 学生能够分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遵守施工现场的纪律和规范。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安全意识。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凝土的定义、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介绍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基本知识2.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阐述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施工工艺3.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讲解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如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速度、养护条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施工工艺4.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介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测、施工监控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质量控制5. 混凝土施工安全注意事项:讲解混凝土施工中的安全知识,如高空作业、用电安全、机械操作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混凝土施工安全6. 案例分析与实操训练: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实操训练。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1】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好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学习该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将培养出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深入了解和设计能力。
二:设计要求1. 结构功能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包括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2. 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构造形式,确保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及细化1. 结构荷载的计算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和设计要求,计算和分析各种荷载情况,包括常规荷载、零陷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2. 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结构的地理条件、建筑使用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截面形状、钢筋配筋等。
3. 结构荷载传递路径设计设计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确保荷载从上部传递到基础,包括楼板、墙体和柱子的设计。
4. 结构构造形式的确定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结构的构造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5. 结构分析和验算对设计参数和结构构造进行分析和验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2. 结构设计图纸3. 相关参考文献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我国建筑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建筑工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2. 结构设计规范:指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注释:《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包括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验算要求等。
【 2】一:绪论本文档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
混凝土课程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梁、柱的设计〖1〗主梁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次梁跨度6m,截面尺寸:300㎜×7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f c=10N/㎜2)及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 y=210N/㎜2),箍筋为Ⅰ级钢筋(f y=310N/㎜2),柱截面尺寸:300㎜×300㎜,取l o=l c=6m【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次梁传来集中荷载:10.35×(8-0.3)=79.7 KN梁自重:0.3×0.7×2×25=10.5 KN标准值:g k=79.7+10.5=90.2 KN设计值:g=γg g k =1.05×90.2=94.71 KN活荷载:标准值:q k=6×8=48 KN设计值:q=γQ q k =1.2×48=57.6 KN②内力计算查表得公式:弯矩计算值为:M=α1gl0+α2ql0剪力计算值为:V=β1g +β2q跨中弯矩:M1=(0.125×94.71+0.2825×57.6)×6=219.8 KN/mM C= M B=[-0.27×94.71+(-0.315)×57.6]×6=-262.3 KN/m 支座边缘弯矩:M B′=M B-1/2V0α=-[262.3- (94.71+57.6)×0.3]=-216.6 KNm支座边缘截面剪力:V A= 0.73×94.71+0.865×57.6=119 KNV B= -1.27×94.71-0.135×57.6=-128.1 KNV Br= 1×94.71+1.225×57.6=165.27 KN③配筋计算目标--表1 (h0=700-60=640㎜,f c=10N/ mm2,f y=310N/mm2, γd=1.20)抗剪钢筋:截面尺寸复核:h w=h0=640㎜h w 640—=———=2.13<4.0b 3000.25f c bh0=0.25×10×300×640=480 KNγd V=1.2×128.1=153.72 KN<480 KN说明截面尺寸符合要求,1/γd×V c=1/1.2×0.07 f c bh0=112 KN>γd Vγd4V A=1.2×119=142.8 KN>1/γd×V c支座B处截面要配抗剪钢筋选用双肢箍筋Ф10@200,A sv=157㎜2ρsv = A sv/bS=0.3%>ρmiN 符合要求1/γd×V cs=1/γd(0.07 f c bh0+1.25f y A sv/S×h0)=221.9 KN1/γd×V cs > γd4V A不必配置弯起钢筋0.25 f c bh0=0.25×10×300×640=480 KNγd V br=1.2×165.27=198.32<0.25 f c bh0截面尺寸符合要求支座Br处截面要配抗剪钢筋选用双肢箍筋Ф10@200,A sv=157㎜2ρsv = A sv/bS=0.3%>ρmiN 符合要求1/γd×V cs=1/γd(0.07 f c bh0+1.25f y A sv/S×h0)=221.9 KN1/γd×V cs > γd V Br不必配置弯起钢筋ρmiN = A sv/bS 0.12=A sv/bS用双肢Ф6 A sv=56.52 得到:S=157<250取用:Ф6@157〖2〗次梁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次梁跨度8m,截面尺寸:300㎜×6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f c=10N/㎜2)及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 y=210N/㎜2),箍筋为Ⅰ级钢筋(f y=310N/㎜2),取l o=l c=8m 【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板传来:3.3×2=6.6 KN/m梁自重:0.3×(0.6-0.1)×25=3.75 KN/m标准值:g k=6.6+3.75=10.35 KN/m设计值:g=γg g k =1.05×10.35=10.87 KN/m活荷载:标准值:q k=3×2=6 KN/m设计值:q=γQ q k =1.2×6=7.2 KN/m考虑主梁对板的约束,折算荷载为:g′=g+q/2=10.87+7.2/2=12.67 KN/mq′=q3/4=5.4 KN/m②内力计算跨中弯矩:M=γ0 ψ1/8(g+q)l02=1/8×(12.67+5.4)×82=144.56 KNm 支座边缘截面剪力设计值:V=γ0 ψ[1/2(g+q)l N]=1×1×[1/2×(12.67+5.4)×8]=72.28 KN③配筋计算目标--表 2 (h0=600-45=555㎜,f c=10N/ mm2,f y=210N/mm2, γd=1.20)截面尺寸复核:h w=h0=555㎜h w 555—=———=1.85<4.0b 3000.25f c bh0=0.25×10×300×555=416.3 KNγd V=1.2×72.28=86.74 KN<41.63 KNV c=0.07 f c bh0=0.07×10×300×555=116.6 KN>γd V则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仅按构造要求配置服筋:ρmiN=0.12%假定用双肢Ф6 A sv=56.52 ρsv = A sv/bS=0.12%S= A sv /(ρsv×b)=157则选用Ф6@157〖3〗柱的设计【1】设计资料初步拟定:截面尺寸:300㎜×300㎜,二级建筑物(γ0=1.0),按持久状况设计(ψ=1.0),采用C20混凝土及Ⅱ级钢筋,柱高8500㎜【2】配筋设计①荷载计算恒荷载:主梁传来集中荷载:90.2×6=541.2 KN柱自重:0.3×0.3×8.5×25=19.13 KN标准值:g k=541.2+19.13=560.33 KN设计值:g=γg g k =1.05×560.33=588.35 KN活荷载:标准值:q k=48+644=72 KN设计值:q=γQ q k =1.2×72=86.4 KN②内力计算轴向力设计值:N=γ0 ψ(g+q)=588.35+86.4=674.8 KN柱为一端固定,一端不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张东风
学号 4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1 班
指导老师童兵
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
图1 梁的跨度、支撑及荷载 1、 设计资料
某支承在370mm 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图1),构件处于正常坏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纵筋选用
HRB400级钢筋,箍筋选取300HPB 级钢筋,砼强度等级根据学号按表一选取,试设计该伸臂梁并绘制其配筋详图。
图中:l 1——梁的简支跨跨度;l 2——梁的外伸跨度;
q 1k ——简支跨活荷载标准值; q 2k ——外伸跨活荷载标准值;
g 1k ——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
每位同学的具体取值见安排表一混凝土。
2、设计内容
1)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2)进行内力(M 、V )计算,作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纵向受力钢筋。
g k 、
2k
185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箍筋,根据需要设置弯起钢筋。
5)作抵抗弯矩图,确定受力钢筋的弯起与切断位置。
6)作配筋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
3、设计要求
1)完成计算书一套,计算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过程。
2)绘制A2施工图1张:绘制梁的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梁的配筋图(包括梁的纵剖面、梁的横剖面,钢筋大样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及必要说明。
3)计算书统一采用A4白纸纸张,字迹工整,符号书写正确,计算应有必要的数据及计算过程;采用专用绘图纸绘图,图纸布局合理,线条清晰,线型适当。
4、课程设计任务安排表
安排表
4、计算过程:
1)确定基本参数:
可以查表得:C25混凝土,βc=1.0,fc=11.9MPa, ft=1.27;HRB400级钢筋fy=360MPa;HPB300级钢筋,fyv=270 MPa;α1=1.0
ξb=0.518
纵向钢筋初步按两排计算,取as=60mm,假设梁截面为矩形截面。
取h=l/10=600 mm,b=h/2=300mm;则ho=h-as=600-60=540mm
3
图1
活载作用位置之一(图2)
1
图2
活载作用位置之二(图3)
q 2
图3
2
图4
2)截面尺寸验算。
沿梁全长的剪力设计值的最大值在B支座左边缘,
可变荷载控制时:
荷载分项系数为γg=1.2,γq=1.4则AB梁设计荷载为:
P1=γg×g1k +γq×q1k=(1.2×29.17+1.4×17.86)KN/m
=60 KN/m
BC梁设计荷载为:
P2=γg×g1k +γq×q2k=(1.2×29.17+1.4×60.71) KN/m
=120 KN/m
剪力设计值的最大值Vmax=205.6 KN
永久荷载控制时:
荷载分项系数为γg=1.35γq=1.4 组合系数Ψc=0.8则AB梁设计荷载为:
P1=γg×g1k +Ψc×γq×q1k=(1.35×29.17+0.8×1.4×17.86) =59.4 KN/m
BC梁设计荷载为:
5
P2=γg × g 1k +Ψc ×γq ×q 2k =(1.35×29.17+0.8×1.4×60.71) =107.4 KN/m
所以剪力设计值的最大值Vmax=205.6 KN hw/b=540/300=1.8<4,属于一般梁。
0.25βc*fc*b*ho=0.25×1.0×11.9×300×540
=482.0 KN> Vmax=205.6 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3)纵筋计算。
①跨中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为 M=251.4 KN*m
⎪⎪⎭
⎫ ⎝
⎛-
-=20c 10211bh f M h x α⎪⎪⎭
⎫
⎝⎛⨯⨯⨯⨯-
-⨯=25403009.110.1254100000211540 =153.7mm<ξb*ho=0.518×540=279.72mm
2^mm 1524360
7
.1533009.110.11=⨯⨯⨯=
=
y
c s f bx
f A α
选用5φ20(As=1570mm^2) ②支座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为 M=153.6 KN*m
制作弯矩较小,是跨中弯矩的61%,可按单排配筋,取as=35mm,则ho=600-35=565mm ,按同样步骤,可得
⎪⎪⎭
⎫ ⎝
⎛-
-=20c 10211bh f M h x α⎪⎪⎭
⎫
⎝⎛⨯⨯⨯⨯-
-⨯=25653009.110.1153600000211565 =82.1mm<ξb ×ho=0.518×565=292.7mm
7
2^mm 2.814360
1
.823009.110.11=⨯⨯⨯=
=
y
c s f bx
f A α
选用3φ20钢筋(As=942mm^2) 4)腹筋计算。
各个支座边缘简历设计值如图1 ① 验算腹筋是否按计算配置。
0.7ft ×b ×ho=0.7×1.27×300×540=144.0<205.6 梁内腹筋满足计算配置。
② 腹筋计算方案一:仅仅考虑箍筋抗剪,并假定沿梁全长按同一规格配箍筋,则
V ≦Vcs=0.7ft ×b ×ho+fyv ×Asv ×ho/s Asv/s=(V-0.7ft ×b ×ho)/ fyv ×ho=0.422 验算箍筋的最小配筋率
ρsv,min=0.24ft/fyv=0.24×1.27/270=0.15%
ρsv= Asv/s ×b=0.422/350=0.12%<ρsv,min 取ρsv=0.15% 选用φ8双肢箍,Asv1=50.3mm^2则箍筋间距为 S ≦n ×Asv1/0.15%×b=192mm
实际选择φ8@150,满足计算要求。
全梁按此直径和间距配箍筋。
方案二: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共同抗剪。
由于箍筋采用最小配筋率就可以满足受力,故如果配弯起钢筋则箍筋可以只采用构造钢筋。
弯起钢筋选择1φ20的即可满足条件。
配筋表如下:
纵向受力钢筋计算表表1.1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1.2(代入具体数值计算)---------------- 腹筋计算表表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