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在针灸科门诊时常会遇到一些痛经的病人,坦白的讲,针灸对于痛经效果还是很好的。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和肝脾肾密切相关,所以常规应该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但在临床使用时就会发现,这组穴位的止痛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只有高树中教授对这个病的针灸治疗还是比较贴近实际,临床应用时疗效也较好。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很好的解决了痛经这个问题,让针灸成为痛经的优势病种。
他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即女子胞,也就是子宫。
女子胞是奇恒之腑之一,而冲脉、任脉、督脉都起于胞中,有“一源三歧”的说法。
所以痛经的治疗肯定也离不开冲任督这三条经脉。
痛经从肝脾肾三脏治疗虽然不能说错,但好比隔靴搔痒,其止痛效果远不如直接调节冲任督来的快。
临床上最常用十七椎和神阙这两个穴位,疗效较好。
十七椎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是一个经外奇穴,但实际上却是在督脉的循行线上。
督脉是阳脉之海,按压或是针刺这个穴位可以快速调动人体储存的阳气,对于寒凝血淤的痛经最为适宜。
临床上你会发现,痛经的病人大都在十七椎有明显的压痛。
治疗时可以先用拇指按压,一般1~2分钟疼痛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再针刺这个穴位,也可以加刺承山,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在十七椎拔罐5~10分钟,效果会更好。
神阙治疗痛经效果也很好,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理论上讲,神阙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病。
我们稍微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妇科病大都于冲任督带这4条经脉相关,而神阙一个穴位就通4条经脉。
神阙在治疗痛经时不针刺,而用隔物灸,也就是俗称的脐灸。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期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者剧痛难忍,有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病症。
本病以未婚女性较为多见。
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治疗本病证,简单、廉价,取效迅速,效果优于其他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病程5~8年8例,2~4年18例,2年以下41例.诊断符合痛经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治疗取穴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虚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辩证取穴,针刺后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min,期间配合G6805―I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寒邪甚者和虚证加灸,每穴灸3壮。
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痛经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治疗后症状稍有减轻,因劳累、情绪波动后时有复发;无效﹕3个疗程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结果治疗67例中,临床治愈5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1%。
4.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经行腹痛5年。
患者5年前,因感受寒湿后开始经行腹痛。
现腹痛难忍,大汗淋漓,月经量少,色黯有块,腹痛得热痛减,伴有头痛、周身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诊断﹕痛经。
取穴﹕中极、归来、三阴交、秩边。
取上穴每日针刺1次,中极、归来针上加灸,每穴3壮,三阴交、秩边只针不灸。
经治疗10次,其痛乃止。
以后每月经来潮前5天进行温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痛经而止。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遭受痛经折磨的女性患者前来问诊,她们在月经期间面容憔悴、手脚冰凉,疼得死去活来,备受煎熬。
其实,出现痛经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临床中治疗痛经的方法比较多,针灸就是一种比较优越的痛经治疗方法。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针灸治疗痛经。
一、认识痛经痛经是大部分女性都曾经历过的事,临床上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痛经现象,我们一般将其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的原因,其中,大部分女性痛经的原因都是原发性的。
原发性痛经和女性体内激素的水平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
女性在生理期时,子宫肌层都会产生一定收缩作用,进而引发痛经,另外,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如果变化较大,也会引发痛经,从临床研究来看,女性体内激素、缩宫素等都与原发性痛经有一定联系。
继发性痛经则与原发性痛经不一样,它一般是由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发的。
就中医角度来看,常常将痛经归类于腹痛,一般将其划分为两种,即虚症、实症,就其发病原因来看,可能是宫寒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常有“通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
就其发病人群来看,年轻女性是其易发人群,发病后,病人多有腹痛、腹胀、乏力,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让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西医治疗痛经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具有治疗效果好、高效、迅速等特点,但是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一些伤害,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体质。
针灸治疗痛经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调理身体,改善患者体质,同时针灸治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复发率低,临床普遍使用。
二、痛经的针灸治疗1.针灸治疗痛经。
对于痛经来说,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选用多穴处方,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实施辩证治疗。
有医学人士在实施针灸治疗时,采用双穴的方法来治疗,这里所提到的双穴,大多是合谷穴及三阴交,前者具有止痛效果,后者具有调经效果,运用针灸对其进行刺激,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部分医学人士在治疗痛经时,常会选择足三里、关元、太冲等穴位。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引言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病变的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出现的疼痛感,是一种常见而困扰女性的病症。
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找更为综合、安全的替代疗法,而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引起了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
一、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神经调节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调节生理功能。
这一机制在缓解痛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分泌调节机制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抗炎和抗氧化机制针灸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痛经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从而改善症状。
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经典穴位的应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常使用的经典穴位包括“关元”、“梁门”、“神阙”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达到舒经活络、调经止痛的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则。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精准地调节患者的生理机能,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疗法的探索针灸与其他中医疗法或现代医学手段的联合应用,如中药疗法、理疗等,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效果。
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前景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针灸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望发现更多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临床疗效的不断验证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良好疗效,未来仍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推广普及的努力针对社会对传统医学的认知度提高,加强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推广普及,将有助于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在痛经中的应用

主穴:十七椎。 配穴:小腹部阿是穴。 方法:用1.5 寸或2寸28 号毫针,对准第5腰椎前 突下刺人皮下后,再向下 斜刺并行捻转手法,以得 气为度, 针感向下达小 腹、子宫、会阴部为佳。 留针30分钟间隔行针1~2 次,同时小腹部阿是穴 用艾条温和灸1分钟左右。 一般治疗1次即可获效。
谢 谢 !
主穴:中极、次髎、地
机。
配穴:气海、行间、内
关。
方法:气滞为主者加气
海,血瘀严
重者
加行间,闷者加内关。所
用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
常规针刺,每1次,每次
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
间可每间隔5分行针1次,
本方尤适用于淤血明显的
患者。
主穴:足三里、大赫、关 元、命门、肾俞。 配穴:气海 方法:气滞明显者加气海。 所用穴位均用平补平泻, 常规针刺,每日1次。每 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 可每隔5分钟行针 1次。 本方尤适用于气血亏虚伴 肾虚的患者。
肚脐的正中处
脐中直下4横 指处
第2骶后孔,当髂后 上棘内下方
以四指并拢,小指 下边缘紧靠内踝尖 上,食指上缘所在 水平线与胫骨后缘 交点
对症配穴
1、疼痛拒按、,由1、2趾间缝纹 头向足背上推,约缝纹 头上量2横指处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掌心 按于患者右膝髌上缘,第 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 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悬起灸 取清艾条1根点燃后, 先灸神阙穴至皮肤潮红, 忍受为度,大约5分钟; 然后灸其他穴位至皮肤 潮红,每个穴位约灸2 分钟。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 1周 开始治疗,每天1次至 月经来潮停止为1个疗 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针刺法——以体针为主
主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太冲。 配穴:关元、中极。 方法:针刺应按如下的顺序:即先针刺血海,电 用补法其次针刺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再针刺 百人补法,最后针刺太冲用泻法。寒凝胞宫者 加关元,气清瘀者加中极强刺激不留针。最好 在患者出现小腹典之当日针刺效果最佳,一般 每日1~2次,每次留针2、30分钟,疼痛消失即可。 多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

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标题: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摘要:近年来,痛经已成为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之一,其严重程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和依赖性等问题存在。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提供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疗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案1.1 研究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1.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
针灸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每个组的治疗期持续3个月。
1.3 研究内容:(1)招募病例:根据国际痛经诊断标准,从妇科门诊中招募年龄在18-40岁的痛经患者。
(2)实验组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穴位刺激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选取适合的针灸穴位,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
(3)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剂量和频次根据病情调整。
(4)数据采集:病例的一般信息、痛经程度、生活质量等数据采用结构化问卷收集。
另外,通过记录每位患者的治疗期间的疼痛指数、服药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
二、方案实施2.1 针灸治疗组:在每次治疗前,先对病患进行舌诊和脉诊,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取穴位。
经穴位消毒后,快速刺入针具,并实施适度的刺激,如旋转、提捏和推拿。
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适当的针刺操作调整。
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遵循剂量和频次标准使用。
2.3 方案实施监督: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负责研究的医务人员要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案。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3.1 数据采集: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个体信息(如年龄、性别等)、痛经程度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估等。
3.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针灸可以治疗痛经吗

针灸可以治疗痛经吗发布时间:2021-08-30T04:35:34.32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孟驰波[导读] 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前倾或后倾等。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内江 641000痛经——是指妇女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的病证。
亦称“经行腹痛”,尤以青年女性为多见。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原发性痛经指无器质性病变者,又称为功能性通经,常发生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前倾或后倾等。
1 痛经症状痛经的主证,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发生昏厥,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
因此应该注意痛经具有时间特点,注意其主症部位,注意其疼痛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注意伴有症状。
还应该注意痛经是一种自觉症状。
有些妇女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而产生小腹轻度坠胀,腰部酸痛,这并非属病理性质,则不作痛经论。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兼见腹痛多在经前或经期疼痛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属实证。
经前伴有乳房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为气滞血瘀;腹痛有冷感,得温热疼痛可缓解,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沉紧,为寒湿凝滞。
2 病因病机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外感风冷寒湿——寒滞;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都属于血滞—不通则痛(为实证)。
针灸,轻松缓解青春期女孩痛经困扰

青春期是每个女孩都必须经历的阶段,而痛经则是这个阶段中常见的问题。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主要是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子宫过度收缩等原因所致,痛经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传统中医疗法中,有一项措施可以帮助女孩缓解痛经,它就是针灸。
针灸治疗痛经的优势无创、无痛:针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它不会对皮肤和身体造成创伤或疼痛。
通过刺激身体上的穴位,针灸能够有效地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
这对于一些怕痛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不同于手术或药物治疗,针灸不需要切开皮肤或使用药物,因此不会带来额外的痛苦或风险。
而且,针灸的刺激是温和而持续的,它能够使身体自然地产生一些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疗效明显:许多女性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痛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或消失,这不仅仅是因为针灸对身体的刺激和调理作用,更是因为它对女性身体内部的平衡和调节有疗效。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女性的内分泌和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通过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的痛经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或消失,她们重新拥有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副作用小:针灸疗法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操作方式。
首先,针灸医师在施术过程中,会非常小心地控制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以确保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负担。
此外,针灸疗法还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针刺穴位:常用的穴位有子宫穴、关元穴、三阴交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症状。
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温热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耳穴压豆:将医用胶布贴上王不留行籽等药籽,再固定在耳朵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妇科痛经-痛经的针灸治疗手法
针灸治疗妇科痛经-痛经的针灸治疗手法来源:吴学峰
[点击放大]
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者,称为痛经。
痛经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西医学的子宫颈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所引起的痛经,均可参照本病痛经论治。
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级、次髎。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
气滞者,加太冲。
腹胀者,加天枢、气海。
肋痛着,加阳陵泉、光明。
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取穴根据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
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
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
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