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108式(最清晰、最完整、最方便)

100、单鞭
20、束手解带
47、二起拍脚
、伏虎
48、跳换脚
75、左金鸡独立
102、擒拿
22、擒拿
49、分门桩
76、双震脚
103、进步砸七星
23、指因捶
50、抱膝
77、倒撵猴
104、退步跨虎
24、迎手捶
51、喜鹊登枝
78、白鹤亮翅
105、转身
25、肘底看捶
52、鹞子翻身
79、单鞭
106、双摆莲
26、倒撵猴
53、裹膝
80、开合
107、搬弓射虎
27、白鹤亮翅
54、再裹膝
81、海底针
108、领落
61、后招
88、十字手
08、白鹤亮翅
35、腰步
62、勒马式
89、单摆莲
09、搂膝斜行
36、高探马
63、野马分鬃
90、指裆捶
10、开合
37、转身
64、右高探马
91、领落
11、琵琶势
38、右拍脚
65、白蛇吐信
92、翻掌
12、搂膝腰步
39、再转身
66、玉女穿梭
93、揽插衣
13、上步十字手
40、左拍脚
67、转身揽插衣
01、预备势
28、搂膝斜行
55、研手捶
82、闪能背
02、领落
29、开合
56、迎面肘
83、如风似闭
03、翻掌
30、海底针
57、抱头推山
84、单鞭
04、揽插衣
31、闪通背
58、如封似闭
85、云手
05、如封似闭
32、如封似闭
59、单鞭
86、腰步
06、单鞭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赵堡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赵县赵堡村,又称赵堡太极拳或赵堡大架太极拳。
它以慢、柔、圆、粘、连、缠为特点,注重内外兼修、阴阳调和。
赵堡太极拳曾经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成为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所推崇的经典拳种之一。
在近几年,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赵堡太极拳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赵堡太极拳流派以家庭世袭的方式传承,其传承人数逐渐减少。
许多传统太极拳家庭面临着没有继承人的尴尬境地,这导致赵堡太极拳传承的断层现象。
与此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对传统武术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里的健美操、瑜伽等形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这种情况下,赵堡太极拳的传承无疑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以上的发展困境,赵堡太极拳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传承的问题是关键。
赵堡太极拳传承人数少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为了确保赵堡太极拳的传统技法不被遗失,传承人可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招募学员、展开培训班等。
可以通过加强与太极拳社团和学校的合作,开设太极拳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推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太极拳可以通过拓展应用范围、定位目标受众等方式来增加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度。
可以将太极拳与现代健身方式相结合,推出太极拳健身操、太极拳舞蹈等形式的课程,以吸引更多人参与。
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来宣传太极拳的优点和特点。
创新的需求是迫切的。
赵堡太极拳可以借鉴现代运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注重太极拳实战能力的培养,推出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太极拳衍生项目。
可以将太极拳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音乐等,以创新的方式展示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赵堡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通过加强传承、拓展应用范围、创新发展等措施,赵堡太极拳有望重新焕发活力,走出困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简述赵堡太极拳的中正

简述赵堡太极拳的中正简述赵堡太极拳的中正赵堡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
与人交手时粘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净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无形,技法上注重靠、掷、打、跌、拿,充分运用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法技巧。
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使精、气、神浑然一体,由外带内,由内达外,内外合一,劲力潜转,如充气之球,飞天之箭,蓄而后发,无丝毫迟滞。
“有意带形随人动,有意无形神意真”,形与意完美结合,进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犯者应手立仆之神妙境界。
技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也是众多研习者数年苦求的主要目标,太极拳尤其如此。
赵堡太极拳自和兆元创立以来,历代高手辈出。
在和敬芝、和庆喜、郑伯英乃至当代名师和定乾、和有禄等不断创新、充实、提高、发展拳理技法,大大加强了赵堡太极的内涵,使之汲身中国太极拳六大流派之列。
但要想在技击上追求随手应物,来犯者应手立仆的效果,必需朝夕盘打,细心揣摩、体会,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诸多需修炼要旨之中,“中正”首当其冲。
“中正”是各流派太极拳均十分注意的问题,且论述颇多。
赵堡太极拳中的“中”,是指人体的中心轴线,由头顶百会穴、会阴延伸到地面的连线,赵堡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称之为“中正线”。
“正”者是指走架与技击时审机度势,辨证把握动态的平衡。
“中正线”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即拳论所谓的“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
“中正”在赵堡太极拳有以下含义。
1、行拳走架要“求中”赵堡太极拳素有“打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端坐轿中一样“端的”(赵堡镇方言,即规矩、端正之意)。
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时,周身均无定向,要想在多维空间内、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必然先建立自己在这个多维世界中的坐标与原点,然后才能够确定前后左右,进退反侧,否则习拳走架也就无从谈起。
赵堡太极拳歌诀

赵堡太极拳歌诀起式大周天,阴跷督上连。
任脉落阳跷,松身至涌泉。
吸化归命门,呼放送丹田。
赵堡尺寸架,两手一肘宽。
两胯圆锅柄,端平树旗杆。
胯动如牵线,木偶顺拐盘。
发劲找曲池,肩井小指间。
两手劳宫合,心手小球转。
十字胯相送,丹田支跷板。
喇叭大张口,阴阳颠倒癫。
走步肩井动,涌泉轻摇肩。
肩井涌泉合,左右势回还。
手上气下注,中脉精神满。
手下神上顶,意势拔云天。
身化大球体,划圆摸球面。
丹田球中球,臂腿接两圆。
先练外带内,大丸弄小丸。
后悟内带外,后天往先天。
内外浑淡忘,道入武艺先。
虚灵合一体,太极自天然。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赵堡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起源于河北省赵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赵堡太极拳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包括培养传承人的困难、传统文化距离现代人生活的疏远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赵堡太极拳需要找到合适的出路。
本文将探讨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并提出一些建议。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人逐渐减少。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致使赵堡太极拳的传承面临严重的问题。
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传统武术的学习和传承,导致传统技艺逐渐失传。
赵堡太极拳的传统文化距离现代人生活的疏远。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和练习太极拳。
与此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与传统文化有所不同,导致赵堡太极拳在年轻一代中的吸引力下降。
赵堡太极拳的市场化运作困难。
与商业活动相比,太极拳是一项非常注重内功修炼和精神追求的活动,很难与商业利益相结合。
加之太极拳的教学和训练需要时间和耐心,对传统武术培训机构的要求也很高,赵堡太极拳很难在市场上取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要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班或太极拳学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太极拳的学习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优秀传承人。
要加强传承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播和推广赵堡太极拳。
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增加太极拳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将太极拳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太极拳课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可以通过举办太极拳比赛、表演等活动,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认可度。
可以加强太极拳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其商业价值。
可以通过建立太极拳培训机构、推出太极拳培训课程等方式,将太极拳打造成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品牌,提高其市场关注度和知名度。
可以与其他相关产业合作,如健身俱乐部、健康养生中心等,共同推广太极拳,拓宽其市场空间。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出路赵堡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河北省赵县赵堡镇。
赵堡太极拳源远流长,几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对于太极拳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赵堡太极拳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需要寻找出路。
一、发展困境:1、传承困难:赵堡太极拳历经了几代人的传承,但随着社会转型和人口迁移,传统的家族传承模式受到了冲击。
很多传统太极拳家族已经无人接续,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培训人才不足:赵堡太极拳需要经验丰富的大师传授,但是很多大师都年事已高,无法长期培训学生。
年轻一代对太极拳的兴趣不高,学习的人数较少,导致后继人才不足。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太极拳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太极拳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很多人希望能够通过太极拳来强身健体、减压放松等。
赵堡太极拳需要与时俱进,开发适合现代人的太极拳形式。
二、出路与对策:1、创新传承模式:赵堡太极拳可以探索多种传承模式,如与学校合作开设太极拳专业,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来传承技艺;成立太极拳协会,组织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太极拳的传承。
2、开展推广活动:赵堡太极拳可以组织演出、比赛、示范等活动,向公众展示太极拳的魅力,提高太极拳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太极拳。
4、加强合作交流:赵堡太极拳可以加强与其他太极拳流派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流派的经验和优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也可以与其他健身、文化机构等进行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太极拳的发展。
赵堡太极拳作为中国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面对发展困境,赵堡太极拳需要坚持创新,寻找适应现代需求的发展路径,加强传承与推广工作,让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也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共同助力赵堡太极拳的发展。
赵堡太极拳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
、
,
人媒 体 负 贵人 l
余 人 参 JJ【 1授 牌 仪 』℃
。
赵 堡 太 极 拳 的 申遗 1 : 作 由陕西华 夏太 极推 手道 馆 具 体承 办
报
、
,
经过
年的中
。
论证
、
公示
,
赵 堡 太 极拳 成 功 列 入 陕两 省 第 叫批 非 物质 义化 遗 产 名 录
一
陕 阳 华 夏 人 极 推 于道 铺 有 限 公 司 被 陕 阿 省 文 化 厅 指 定 为 该 项 同唯 广法人机构
。
,
其化 承 和 保护 力
,
度定将进
步 JJn 姒
一 一
,
拳架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广将存陕两 个境个面 实施 赵饼太极肇
‘
。
‘
i
老
精纯 的武术瑰 宝
定会进 入
‘
个快 速 发展 的新 时 期
(
。
张世 昌
文 /图 )
莨斌 致 词
白鸿 顺 ( 左 ) 肖关 纪 ( 右
部 分 与 会 嘉宾 合 影
●
— ●E ! ! ! ■■■ _
赵 堡 太 极 拳演 练
太极 推 手表演
,
丌 始 Inl 向 乍 队 和 社 会 大 众 传 授 技 艺
。
赵 催 太 极 拳 得 以 伍 阿 安 扎 f }{
薪 火桐
近 卣年 来
是西 省 丈 化 厅 领 导 为 李 随 成 授 牌
,
往 人 文 精 神 和 传 统 文 化 氛 Ⅲ浓 郁 的 西 安
,
,
历绛 五 代赵堡 仁人
。
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国太极六大派系之一,在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武当赵堡太极拳渊源於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由云游道人张三丰所创的“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
张三丰传拳于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将太极拳传给了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故而命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道源流太极拳道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笔者查阅诸多资料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徐兆仁先生所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书述之最详。
现将《太极道诀〃前言》部分全文摘录,以述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
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
支分派别,各有传人。
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
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
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
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夷,两派于斯一汇。
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
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火龙先生、三丰真人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
他们臹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臶,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但正因为他们都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
就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物——张三峰。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堡太极拳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重要流派。
因主要传承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故名。
赵堡太极拳尊王宗岳为师尊,由陈清萍广传于世。
流传的赵堡太极拳分高、中、低三种架式,除拳法外,还有各类推手以及太极剑、太极六合刀、太极十三把棍、春秋大刀、九节鞭等器械。
赵堡太极拳注重用意,强调内功训练,要求走架时配合呼吸,并练通大小周天,进而内转丹田。
其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但首尾相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在技击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等功夫,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赵堡村人和兆元为赵堡太极拳功夫最为精纯者,且对此拳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故有处也称赵堡太极拳为“和式太极拳。
[赵堡村] 太极拳名乡。
位于河南省温县境内。
因“赵堡太极拳的传播而闻名。
产生了陈清萍、和兆元等太极拳名家。
据《赵堡镇志》记载:“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故称赵堡。
古赵堡东西长三里,南北二里半,周长九里十三步,护城墙二丈四尺,宽三丈八尺,望瀛,向离,瞻华,法坎,四座城门巍然屹立,护城河宽三丈,深丈许,沿青峰岭至赵堡九条路沟,曲折蜿蜒,乃形成九龙朝风之势。
堡南三官庙为凤头,中心关帝庙为凤腹,北面孙真庙为凤尾,东祖师庙,西三清庙为凤翅,另有名胜古迹多处:铁三官,杨裹槐,金银二家凤凰台,没梁庙,舍身台,七十二台阶至顶,穿走廊有三十二柱,六人合围唐古槐,魁星阁上点状元,永安寺(即南大寺)占地五百四十亩。
“赵堡北依太行山,南傍黄河水,山荫河育,人勤土沃。
“赵堡古来即居南北之要津,东西通衢,车水马龙,百业兴旺,姓氏一百单二。
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誉满华夏。
该村成立有“太极拳研究会及“赵堡村武委会。
[郑悟清](1895—1984)赵堡太极拳名家。
早年名梧卿,字风臣。
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
受业于赵堡太极拳名师和庆喜。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分校武术教官,并被选为西安市国术馆委员。
打破“赵堡拳不出村的规定,广泛传授拳艺,培养了大批太极拳人才。
于西安传授太极拳技艺数十年。
为发展赵堡太极拳做出了贡献。
深入研究儒、释、道、医及兵书等诸家学问,并使之融人拳法中,
练拳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柔克刚。
喜书法,并与太极内功相结合。
其传人弟子主要有顾泰隆、孙兰亭、王秉瑞、郭兴梁、尤国才、佘辉庭、高智怡、李道扬、吕兴周、郭德政、李文斌、魏习典、陈修祥、闫俊文、罗喜运、杨豪华、张志和、刘得印、李海龙、史寿之、李清贵、吴培仁、杨荣籍、高国庆、高全林、雷伯荣、唐允吉、袁清阁、唐裕源、郭大均、原宝山、李随成、陆华良、高潮、孟凡夫、李风兴、高峰、高怀旺、孙明伦、谭志远、郑子毅、吴生安、吴忍堂、张占迎、宋蕴华、王予孝、吴本忠、刘瑞、秦胜家、纪昌秀、李清林、常清岚、郑钧、郭命三、郑喜梅、郑喜桃、魏兴华、王志成、翟本源、徐景州、吴妙珍、张长富等。
[陈清平] (1795-1868)著名太极拳家。
有作“陈清萍或“陈青平。
河南温县人。
为陈家沟陈氏族人,后迁居赵堡镇。
文武兼备,人称“文武拳师。
以陈姓族侄从学于,陈有本。
陈鑫《陈氏家乘》中记载:“有本习太极拳,尤得骊珠。
……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伦……均有所得,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其练习的太极拳稳正柔顺,精巧圆灵,紧凑顺随,世称“赵堡太极拳,后演化成为太极拳重要一技。
解放思想,为发展太极拳,扩大影响,首先改变“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陈规,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创出新路。
陈清平传人众多,著名者有:和兆元、牛发虎、张汉、李景颜、李作智、任长春、陈景刚、武禹襄等。
对杨露禅的武学思想也有重要影响。
《秘传赵堡太极拳》太极拳专著。
由赵堡太极拳传人王海洲演述,严翰秀整理。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中著名的流派,在太极拳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本书详述了赵堡太极毒的特点,赵堡太极拳的技术体系、练习要领。
配图解说赵堡太极拳架式,每式均有用法说明并附歌诀。
介绍了赵堡太极拳的推手方法及其!理论要求,对点穴法及太极拳内功也有所涉及。
书中还摘登了赵堡太极拳古典拳论13篇,书末附有赵堡太极拳传流表。
赵堡太极拳一向在社会上鲜有流传,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其技理风貌,为学习、研究太极拳有价值的资料。
全书约12万字,配图264幅。
看过“赵堡太极拳文章的人还看了:1.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2.赵堡太极拳的实战招式3.赵堡太极拳之内功修炼4.赵堡太极拳的功法特
点和原理5.如何解读赵堡太极拳内功决6.访赵堡太极拳十一代传人李随成7.赵堡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8.武当赵堡太极拳精华二十式9.赵堡太极拳较手三十六病浅说10.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