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文化概述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文化概述岭南文化,又称广东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之一、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岭南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这种气候条件为岭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岭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兴旺,为岭南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岭南人民擅长种植水稻和茶叶,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种植技术的进步也为岭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化。
同时,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山水之间,形成了特有的山水文化。
岭南地区的山岭层峦叠翠,河流纵横交错,湖泊丰富多样,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岭南人民以山为城,以水为镜,崇尚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山水画的创作和品鉴成为岭南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岭南地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华南地区最早形成并发展的文化中心之一、岭南地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东南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交融、互相熏陶的重要地区。
这种历史渊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岭南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还体现在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习俗以及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艺作品中。
岭南地区的人们热爱生活,喜欢表达情感,这种开朗、热情的生活态度体现在岭南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语言方言独特丰富,之间的文字和象形字也有较大不同,这种多样性也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
岭南地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文艺作品。
例如,岭南地区有独特的歌仔戏、潮剧等戏曲形式,有粤剧、话剧等舞台艺术,有狮子舞、舞龙等民间舞蹈,有岭南画派等绘画艺术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岭南地区的创造力和艺术水平,还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力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岭南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多元的内涵。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为基础,融汇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体现了岭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文化,它根植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岭南地区,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岭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岭南文化的特点:1.宗教多元: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区域,岭南文化也因此具有宗教包容性和多样性。
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传入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2.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人的饮食崇尚鲜美、清淡、独特的口味,尤其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岭南菜以烧腊、煲仔饭、海鲜等为代表,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3.家居建筑:岭南地区的家居建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以重屋顶、宽庭院、幽静的院落、红木家具和精美的木雕为特点,注重空间利用和生态环保,体现了岭南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4.音乐舞蹈: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传统音乐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了岭南人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艺术文化:岭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其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岭南画派、金石篆刻、陶瓷艺术等,都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注重细腻、典雅的表达方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二、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1.地形地貌:岭南地区地势起伏,众多山脉和丘陵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岭南人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居住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2.气候条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为岭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
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
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
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
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
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
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
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历史传承、文化交流、艺术表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丰富多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岭南文化中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又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例如,岭南文化对古代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岭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岭南文化中的粤剧、客家山歌等艺术形式,吸收了京剧、评弹等中原戏曲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艺术表达丰富多样,为中国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独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岭南文化中的广彩瓷器、岭南画派、岭南木雕等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岭南地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岭南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繁荣。
岭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岭南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地区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
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
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
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深圳特色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什么都有,但什么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这句话曾经被人用来形容深圳这个城市在文化上的风格。
岭南文化与岭南新闻特色分析

岭南文化与岭南新闻特色分析岭南文化是指广东、广西两省区及香港、澳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域文化。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其文化深厚悠久,独具特色。
岭南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融合。
岭南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区域,汉、白、瑶、苗等多个民族都在这里聚居。
这种多元的民族文化交融,使得岭南文化独具魅力。
岭南的饮食文化中融合了汉族、粤菜、客家菜等多个民族的烹饪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广东菜系。
岭南的建筑风格中也融合了汉族、南洋风格等多种元素,独特而美丽。
第二,繁荣发达。
岭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南方与南海沿岸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发展也非常繁荣。
岭南地区的文化繁荣与经济繁荣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聚集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艺术馆、戏曲剧场等,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
鲜明风格。
岭南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而闻名,例如岭南音乐中的高亢、激昂的节奏,岭南美术中的精美、细腻的造型等。
岭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如珠算龙船、花灯、木偶等,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岭南文化还以重视传统价值观念而著称,诸如孝道、敬老、礼仪等传统品质在岭南地区得到了深入的传承和发展。
岭南新闻作为地方新闻的一种,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岭南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地方为中心。
岭南新闻以地方的经济、政治、社会等事务为报道的重点。
它以反映当地的新闻事件、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为主要内容,关注当地人民生活,传递地方文化。
第二,亲民性强。
岭南新闻以亲民、贴近民众的方式报道,注重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民生情况。
它不仅关注政府的决策和事务,也关注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形成了多元立体的新闻报道。
注重实用性。
岭南新闻注重为读者提供实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关注当地的交通状况、天气变化、文娱活动等,帮助人们了解当地信息,提供便利。
第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岭南新闻注重传递本地的传统文化,报道当地的传统节日、庙会、民俗活动等,帮助读者了解岭南的文化传统。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提要:岭南的地理概念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叠嶂,这就令岭南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在这独立的区域里面,岭南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本文章就浅论岭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作用。
关键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作用(1)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①重商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重农轻商”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这一思想在旧中国的中原地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所以在岭南就产生了与中原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重商性”。
岭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所以这里的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崇拜金钱”的观念渗入到了岭南文化中。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11月,清政府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1】从此,全国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都由广州一口经营。
大量商人到广州做生意。
这时候的广州商品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
②开放性。
岭南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很多的岭南人不断走出家门,大量的人口迁出和迁入,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几千万。
频繁的贸易和人口的流动,这就使岭南文化拥有开放性。
除此大量的中原和海外的产品输入到岭南地区,同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都输入到广东。
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将西方的政治观念从广东输入从而带到了全中国,岭南就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观念启蒙地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又成为了对外开放的试验基地。
③兼容性。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这就意味着,岭南文化同时具有兼容性。
岭南地区是一个文化的大舞台,是海内外各种文化碰撞的地方。
由于岭南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最南部,与海外相连通,这就使大量来自中原和海外的文化涌进岭南地区。
岭南文化接受了这些地方的大量文化和影响,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大量不同的宗教场所在岭南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
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
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
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深圳特色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
“什么都有,但什么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这句话曾经被人用来形容深圳这个城市在文化上的风格。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深圳人口的增长是浪潮般突发式的,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
似乎不过是眨眼工夫,五湖四海的移民,浪潮般蜂拥着来到这里,一转眼这个渔村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对于每一个来深圳的移民来说,“闯深圳”就意味着“告别传统”,丢掉自己原有的某些旧的文化习惯。
他们为什么来深圳?除了挣钱之外,深圳令人向往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城市在文化上的开放和兼容的特性,能够容纳不同的文化和个性。
多元化的文化特点,使得这个移民城市既保持各自的个性又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活。
这就是深圳。
只要到深圳的街上去走一走,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国内甚至是国外的吃法,深圳都有,从法国大菜、美国快餐、日本料理、南洋小吃,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至于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当然更是不在话下——川粤两大菜系、湖南菜、贵州菜和东北菜,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连近两年才在新疆开始流行的大盘鸡,也迅速地出现在深圳街头。
深圳的这种文化上的特点还集中表现在他的语言上。
普通话是深圳的主流交际语言。
在内地的城市,一般讲两种语言,当地方言和普通话,其余的语言一概不用,否则会遭人白眼。
但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餐厅酒吧,人们毫无顾忌地大声说自己的家乡话,没有人会奇怪。
带有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更是成了深圳的流行语言。
深圳在语言上的这种海纳百川的特色甚至深入到了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在深圳的交际场上,语言从来都不会构成障碍。
无论你是四川人、湖南人,还是河南人、东北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哪怕口音南腔北调,都能在这里畅行无阻。
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城市,语言从来不会构成歧视。
深圳在语言上的这种取向并不是偶然的,它取决于这个新兴城市开放
的性格。
深圳在文化上的开放和兼容不仅是向内的,包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同时它也是向外的,从这对外开放的大门走进来的,不但有国外、境外的资金,有他们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经济模式、营销理念、运作方法,有企划、CI、广告、公关、信托投资、有偿转让、分级管理、经营预算、品牌战略、股票证券,更有着文化信息和流行时尚。
在文化上,只要是好东西,深圳都是来者不拒,一概接收,少有禁忌——新潮服装、时髦发型、西式婚礼、境外旅游,在深圳都大行其道;桑拿浴、保龄球、高尔夫、夜总会、BAR、PUB,这些现在已为人们所熟悉的舶来品,也都是在这个城市最早登陆,并很快风行一时的。
对于深圳人来说,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他们出于各不相同的原因离开故土,来到了深圳这个青春而开放的城市,呼吸这里热烈的海风,感受这里火辣辣的太阳、快节奏的生活和不稳定的压力,更感受着这里五颜六色的动感文化,移民们带来了自己的理想,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在这个以开放和兼容著称的地方,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样式单一的新文化,这就是年轻的深圳,或者说是正处在文化青春期的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