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一)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一)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的方式方法、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等作一简要梳理,以促进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墨、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

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

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曾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重大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有源头活水。

近年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硕果累累,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然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都不多,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有待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著书立说,呼吁重新审视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内容丰富,东南大学的樊和平教授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等十大美德,认为它是形成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的重要保证。

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应用

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应用

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应用一、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1. 传统礼仪文化的起源传统礼仪文化作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在古代,礼仪文化是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标准,也是道德行为的准则。

2. 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传统礼仪文化以孝道、忠义、诚信、仁爱为核心,它注重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人际交往的顺序和规矩,以及对他人的敬重和体谅。

二、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及作用1. 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人品德培养的影响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恪守规范、秉持善意,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对个人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塑造,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和孝老爱亲之情。

2. 传统礼仪文化对社会秩序稳定的促进作用礼仪文化强调尊重和谦和,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间的和谐互动和相互尊重。

这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

三、如何将传统礼仪文化应用于公民道德建设中1. 加强礼仪文化的教育在教育领域,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

2. 倡导礼仪文化的传承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倡导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遵循礼仪,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1. 传统礼仪文化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传统礼仪文化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许多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 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困难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不良导致很多传统礼仪得不到传承和发展,致使人们对于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应用的意识也不够强烈。

五、怎样应对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挑战1. 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在现代社会,应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调查问卷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调查问卷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社会道德中现实价值调查问卷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让我们惊叹、让我们致力于对它的研究。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我小组成员就其中的优良传统道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实际价值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传统道德发展现状。

问卷合计10题,希望您如实填写,谢谢合作!1、您的年龄()A、18岁及以下B、18岁至25岁C、25岁至40岁D、40岁及以上2、您的学历()A、高中及以下B、大专C、本科D、硕士及以上3、对于优良的中国传统道德,您知道的多吗?()A、基本不知道B、知道几个 C 、大多数知道D、非常了解4、中国传统道德强调自身的“德行”修养,您觉得现在社会对这方面注重吗()A、不注重B、大部分不注重C、少部分注重D、很注重5、人伦关系方面,你觉得以下()最重要A、父母B、夫妻C、兄弟姐妹D、朋友E、师生6、就您的身边而言,浪费现象()A、很严重B、还好 C 、极少D、不存在7、传统道德中人们重推己及人,乐善好施,如今社会中您会要求自己乐于助人,保持一颗热心肠吗?()A、会B、视情况而定 C 、不会D、不知道8、您觉得中国的优良传统道德需要传承吗?()A、都需要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不需要,不适应社会发展9、中国传统就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看, 重“整体精神”和“公私关系”,面对如今的社会你会选择以下()A、无论何时,国家集体利益第一,个人利益最后B、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同时可以注重整体等效益C 、事不关己,无所谓D、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10、您觉得产生社会道德败坏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A、素质教育力度不够B、个人修养有待提高C 、社会导向不正确D、极个别现象而已,社会道德总体不错E、家庭教育不注重F、其他(可列举说明)附:大家对于传统道德及社会道德的看法(写在下面)最后,谢谢大家完成这份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可能有局限性,毕竟事物都有两面性,凡是不能一刀切!。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浅谈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左玮玉108389 工业C101班内容提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至今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规范、行为等等的总和。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它对于中华民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文化心理、良好的民族习惯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它既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在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从文化的角度看,道德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基础,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现状与历史上中国的道德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塑造也离不开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新形势,研究,重要意义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

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

“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

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放射着光彩夺目的思想光芒。

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升人们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

孙中山先生曾经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字来归纳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而在仁爱、忠孝、信义、和平等元素中,“仁爱”的价值尤应予以深度的挖掘与阐发,“仁爱”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价值,“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长期以来在我国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哲学,在今天尤其应当推广。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人合一、和以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解决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的问题。

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内而外的修养路线。

儒家道德中把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行为作为人生修养的准则,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

可以说,重道德、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

中国人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位,以人文为中心。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强调教化,重视人文教育,平和而有理性,不至走向偏激与迷狂。

和而不同、即凡即圣、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具有深层的智慧,也是重要的中国元素。

当今世界,对抗与冲突不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家国天下提供相处共存之道。

西方的价值观——以强力、功利、竞争横决天下为背景的自由、平等、理性、人权、法制等,与以天、地、人、物、我和谐相处的中国文化的理念——仁爱、忠孝、信义、和平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际上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7、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17、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中国有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公、善、诚、义、孝、仁、忠等等,都是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传统的中国道德。

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了特有的义气:对国家民族——尽忠义,对父母长辈——行孝义,对亲人——重情义,对朋友——讲信义。

人们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施行道义直致舍生取义。

“为义”已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信条,“舍生取义”的高尚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捐躯、为民献身。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优良传统道德,如: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弘扬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近日,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

为了在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机遇、取得有利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思维最活跃的知识群体,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外,还应该努力地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对调查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中华道德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传统在古代便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当今时代,这些宝贵的道德资源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华道பைடு நூலகம்传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个人品德的塑造上,更在于它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作用。以义为上、见利思义的优秀品质,在经济生活中讲道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活动的伦理化。同时,中华道德传统还强调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尊严,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推崇仁爱原则也是中华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道德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和沉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向后世传承,成为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基础的重要源泉。

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在国家、人民、文化和道德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所关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成果,对公民道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展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价值。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下几种:1. 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将礼仪视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社会行为的指针。

礼仪对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体现人的尊严和平等,需要恰当的礼仪。

通过礼仪的培养和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基本的审美和道德素养,进而达到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目的。

2. 孝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尤其注重孝道。

孝道被重视于中华民族家庭制度之中,其深厚的感情意义被广泛地传承和践行。

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特点,孝亲敬老是传承留下的宝贵文化,并且渗透于民间文化中。

孝道教育对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描绘出孝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核心,在实践生活中推广和普及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可以激励人们切实践行孝道,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培育国民的良好家风,同时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3. 人文关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人文精神,生动、深刻地描绘出人心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个宝库。

在积极推崇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诠释人类高尚思想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加完整、更加生动、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宽容和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
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调查题目: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调查的对象范围:在校学生
调查的时间地点:学校
调查的主要方法:问卷、查资料
中国有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公、善、诚、义、孝、仁、忠等等,都是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传统的中国道德。

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了特有的义气:对国家民族——尽忠义,对父母长辈——行孝义,对亲人——重情义,对朋友——讲信义。

人们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施行道义直致舍生取义。

“为义”已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信条,“舍生取义”的高尚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捐躯、为民献身。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优良传统道德,如: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弘扬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近日,我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

为了在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机遇、取得有利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思维最活跃的知识群体,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外,还应该努力地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例如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让座位给老,弱,病,残人士;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乱图乱画的现象表示否定等等。

从一定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

在生活中,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有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产,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雅信息,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情侣,他们毫无顾忌地在大街小巷里亲热,一幅幅异常令人肉麻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另外,勤俭节约意识淡化。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学生的生活便开始奢侈了,他们生活不节俭,铺张浪费,穿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根本就把他们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机。

在处事上,缺乏应有的诚信,有的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例如,传纸条、发短信等,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学贷款等违反国家法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是促使国家未来能够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面对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去改善它呢?
第一,以人为本,推崇“仁爱”原则。

要使大学生明确道德风尚的内涵,就要他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以人为本是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处理人我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必然导致对他人利益的损害。

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贵的。

第二,怀有感恩的心。

作为一个学子,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曾经施恩于自己的人,学会知恩图报。

父母饱尝艰辛把我们拉扯长大,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恩情,发奋学习,好好孝顺父母,但是感恩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感谢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有了这颗善心的支撑,才能在走向社会后处处散播爱的种子,才能回报社会和他人,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

第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引导自己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大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是光荣的和做什么事是耻辱的,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批判与激励,使荣辱观逐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
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所以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只有充分继承和弘扬才能让我国公民的素质普遍提高,也只有这样才是优良传统的现实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